男女主角分别是扶苏蒙毅的现代都市小说《大秦,我成了公子扶苏畅销小说推荐》,由网络作家“虫二”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完整版军事历史《大秦,我成了公子扶苏》,甜宠爱情非常打动人心,主人公分别是扶苏蒙毅,是网络作者“虫二”精心力创的。文章精彩内容为:下圣明,陛下万岁!”......
《大秦,我成了公子扶苏畅销小说推荐》精彩片段
扶苏一直在想历史上秦国这两年即将发生的事情。
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危机。
项梁本来就是楚国人,被秦始皇灭国之后,楚国就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陈胜吴广起义,拉开了反抗秦始皇暴政的序幕。
人都有从众心理,有人带头,就会有人跟随,现在秦国内有很多有贼心没贼胆的人,心里虽然想要反抗,但在没有人站出来之前,不敢有任何举动。
正是有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先例,才有了后面秦末时期项羽,刘邦起兵,一举攻破咸阳。
不过现在的项羽,刘邦应该还没有这样的想法,再加上自己开始律法变革,这两位的态度是如何就值得考虑了。
陈胜吴广这两人自己已经派人监视了,那现在大秦国内没有太大的危机,随着新律法的普及,百姓心里也不会再有反抗造反的,攘外必先安内!
可以开始另外一件事情了。
现在大秦百姓吃的并不是太好,而且很容易受到天灾的影响,导致许多人都饥不果腹。
大米,小米,玉……
粮食,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民以食为天,先解决百姓温饱,其实扶苏自己早已受不了现在大秦的食物了。
系统里衣食住行样样都有,可这些都只有一份,他需要时间。
唉,时间啊。
当扶苏在咸阳宫里愁眉苦脸想着如何解决大秦百姓温饱问题的时候,大秦新律法的普及工作,已经在大秦内开始了。
蜀郡。
现成都。
城门处贴上了两张巨大的布帛,上面写着《法典》二字,下面写着法典中的四百五十条新律法。
城门处围着一大群人,对着城门上贴的的布帛,指指点点。
“上面写的啥?你们有谁识字。”
一身材魁梧,满脸络腮胡,身穿麻衣的汉子,瓮声瓮气说道。
“《法典》”一年轻男子,身穿青色长袍,挽了一个发髻,神情肃穆看着眼前布帛上所写的法典。
“小哥,你跟大伙说说,这布帛上面写的是啥?”麻衣汉子也看到年轻男子,心里焦急,躬身施了一礼,开口问道。
“这上面写着……写着我大秦新律法!上面写着……”年轻男子一字一句说出布帛上面所写的内容。说完后瞪大着双眼,再次读了一遍布帛上面所写的内容。
“什么?小哥你说的是真的?这上面真的是这么写的?”周围人群都是一副见了鬼的样子,瞪大着眼睛,看着年轻男子。
年轻男子很确定上面写的东西,确实是这样,轻轻点了点头。
“哈哈哈哈,苍天有眼!”
“苍天有眼啊!”
麻衣汉子得到年轻男子肯定的回答,将宽阔的胸膛拍的砰砰作响,双腿一软,重重跪倒在地,口中大喊!
“苍天有眼,陛下圣明!”
围在城门处的百姓,也听到了年轻男子的话,俱都双腿一软,跪倒在地,泪流面满,口中大呼苍天有眼,陛下圣明。
“这下好了,这下好了,我们的好日子来了!”
一拄着拐杖老者,也知道了布帛上所写的内容,望着眼前城门上的布帛,颤抖着孱弱的身体,拄着拐杖干瘪瘦弱的手,紧紧握着手中的拐杖,颤颤巍巍跪倒在地,老泪纵横,口中大喊。
这一幕全都被城门处的特使看在眼里。
百姓的动作,特使心情复杂,眼眶通红。
三十六郡,普法工作已经全部开始。
这样的一幕幕同样发生在其余三十五郡。
百姓纷纷奔走相告,一片欢腾。
百姓等这一天,等了太久了,自商鞅变法开始,大秦的律法就压的百姓苦不堪言。原本他们以为大秦一统六国后,战乱停止,他们就能有好日子过了,可是没想法到,战乱没有了,迎来的是商鞅变法带来的严苛律法。
他们等了十几年,这十几年里,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心里一直期望大秦的皇帝能够听听百姓的心声,能将严苛的律法给减少一些。
今天,新皇继位,终于开始了律法变革,将以前的律法统统作废,随之出现的是人性化的律法,没有了动辄处五刑的律法,没有了动辄徭役的规定……
“陛下圣明,陛下万岁!”
周围百姓有人带头跪倒在地高喊道。
身后百姓纷纷跪倒在地,高声呼喊。
“陛下圣明,陛下万岁!”
几人说话间,已经渐渐来到咸阳城外。
“几位爱卿,既然稻米这么好,那你们有没想过,为什么百姓仍以粟米等为主?”
来到咸阳城外,已经能看到远处正在田地间劳作的百姓,正在忙着收割田地里的农作物。
“稻米固然是好,可因为产量低下等缺点,不能大量种植。”
李昙想了想,回道。
“不错,正因为稻米产量低下,导致不能大量种植,你们觉得此物如何?”
扶苏轻轻颔首,赞许的看了一眼李昙后,唤过一旁隐藏在周围的一名侍卫,从侍卫手里接过三个布袋,从其中一个布袋内,抓起一把,摊开手掌继续问道。
“嗯?”四人看着扶苏手里那一把不同寻常的东西。
“这是稻米?”从扶苏手里轻轻拿过几粒,放在手里经过一番辨认后,蒙毅不确定的问道。
“不错!这,就是稻米,但我手里的稻米又和寻常的稻米又有些不一样。”
扶苏肯定了蒙毅的回答,接着又说手上的稻米和寻常稻米不一样。
这……没什么不一样啊?
四人纷纷从扶苏手里拈起几粒,放在手中皱着眉头仔细观察。
“别看了,光从表面是看不出任何不一样的地方。”
“如果我告诉你们,你们手上的那几粒稻米种子,只需要半钧种在一亩田地里,便可收获十三石,你们相信吗?”一句轻飘飘的话从扶苏口中说出。
“啥?”话音刚落,还未等蒙毅三人开口,旁边的蒙恬陡然大喊。
“陛下?你刚才说多少?”蒙恬瞪大着双眼,望着说出这话的扶苏。
“亩产十三石,当然了这只是最高的产量,可纵然是产量降低一些,那也至少有十一石!”
扶苏再次说了一遍,轰!这句话在身后几人脑中轰然炸开。
“陛下,你说的是真的?”蒙毅、王绾、李昙三人此刻终于忍不住,纷纷开口道。
“自然是真!”扶苏淡然说道。
“我的老天爷,这……这是真的?”
蒙恬瞪大着双眼,仍旧不相信扶苏说的。
扶苏当然也知道这话在现在大秦的人耳中是如何的骇人惊闻。半钧种子种下后,就能收获十三石?这简直就是神仙一样的手段。
王绾狠狠咽了一口口水,“陛下,稻米我知道,可从未听过半钧种子就能收获十三石这样的种子,老臣斗胆,不知陛下手中这稻米种子是从何而来?”
王绾的疑惑也是其余三人心里的疑惑,三人听到王绾的话,纷纷好奇的望着扶苏。
“这稻米的种子是我从一名为袁隆平的老者手里拿来的。”
“他老人家一生都奉献给了我手里的稻米,是他带领着一群人,发现培育了我手里的稻米种子。”
扶苏看着手里的稻米种子,心情悲痛,遥望着不远处田间劳作的百姓,怅然若失道。
“袁老,您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水稻,让我华夏数十亿人能够不在挨饿,如今我手里这水稻的种子,也将会养活大秦内的百姓,让他们也不在挨饿。”
“陛下,此人于我大秦有镇国之才,这袁老现身在何处?请陛下一定要将此人纳入我大秦!”
蒙恬这时从刚才巨大的消息中缓过神来,神情肃穆,一脸郑重对着扶苏行了一礼,说道。
他是军中之人,在听到这消息后,立刻就知道了手里这稻米种子的出现,将会带给大秦什么变化。
半钧就能出产十三石,这已经是现在百姓一亩田地收成的八倍!
能够养活多少人?
如若大秦内的百姓人人都种上这样的稻米,那大秦百姓将再无挨饿,百姓将会人人心向大秦。
蒙毅三人也是对着扶苏行了一礼,齐声请求扶苏将此人收入大秦。
有此等神人相助,我大秦将会何其强大?
扶苏想吗?
他想!
他不是想将袁老收入大秦,而是想让他活过来!可惜,这不可能!
四人的请求,终究是得不到答案。
扶苏神情复杂望着眼前四人,摇了摇头,凄声道:“我也想,只是不可能了!袁老将他一生都献给了我手中的稻米,他已经不在人世,驾鹤归去了。”
“不在了?”
四人齐声错愕道。
“可惜了,此等大才,于我大秦是一种损失,若得此人,我大秦可保千年基业。”
“不错,此等大才,可惜了。”
蒙毅三人叹了一口气,怅然若失道。
眼中一暗,蒙恬同样叹了一口气,“可惜啊,那袁老有这般神仙手段,这可为我大秦百姓军队提供多少的后勤保障,原本我还想着去见见陛下口中神仙一般的袁老,不曾想,竟已不在人世,驾鹤西去。”
袁老那在后世也是响当当的人物,可以说世界上的人没有不知道他的。
袁老的一生就是一部水稻的发展史,发现了水稻的雄性不育株,开展杂交水稻的培育,靠着袁老的这项研究,水稻养活了数十亿人。
他让十几亿人不在挨饿,远离了温饱线。
毫不夸张的说,他就是后世活着的神农。
四人的感叹,代表他们也为不能拥有袁老可惜,更为袁老不在人世,驾鹤归去感到可惜。
“陛下,这稻米的种子可有名字?既然是袁老培植,那不如就叫袁稻?”
王绾询问了一句,提议道。
这话让其余三人齐声赞同。“不错,既是袁老培植,就叫袁稻。”
原本扶苏仍是想要称:杂交水稻,可听到三人的提议后,觉得这名字很是贴切,点了点头。
“三位爱卿的这个提议,很好,那就叫袁稻。”
“陛下,还有其他两个种子是什么?”
蒙恬最忍不住,望着其他两个布袋,好奇的问道。
从侍卫手里拿过两个布袋,递给四人。
“这个金黄,如同金一般,煞是好看的是啥?”接过扶苏递过来的布袋,打开后看着里边装着的金黄色玉米种子,蒙恬拿起一粒放在嘴边咬了咬,满是惊异,这也是种子?
“这是小麦?”
剩下一个布袋,被王绾三人接过,打开后说道。
“陛下?”
“你们手里的两个布袋里,分别装着两种不同的种子,小麦你们应该都认识了,这个也和现在的小麦有些不同,增加了产量,更为耐旱。”
“另外一个袋子里的种子,它叫玉米!”
玉米,这个东西现在秦国是没有的,这玩意儿是从国外进来的,是个进口货。
最早也是在明代才会出现在华夏。
它还有个优美的名字:玉米棒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