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数天,龚伟约崇辉去小酌。
在高温闷热的夏天,路边的大排档是最好的消暑方式,几扎啤酒,天南地北地聊着,无拘无束,这在老家是少有的体验,很快崇辉和龚伟又成了无话不聊的朋友,这种生活方式也成了他俩们的常态,崇辉很快就适应了。
有一天淑华看着喝的满身酒气的崇辉回来,等孩子睡后,崇辉对她说:“跟你商量个事?”
“什么事?”
淑华看着崇辉的脸,觉得有点见外,这是崇辉来深圳这么久第一次这么郑重其事跟她说话。
“我想和龚伟注册一个公司去承揽一些项目来钱会比较快,”崇辉顿了一下又说道:“要不这打工的日子不好过,又苦又累钱又少。”
“我们来深圳的目的好像不是为了能挣多少钱,是为了‘造人’,你忘了初衷吗?
况且你是学石雕,建筑你会吗?”
淑华略开玩笑道。
“不会慢慢学嘛,况且这跟要孩子不矛盾呀。”
崇辉回敬道。
“那钱呢?
开一个公司一定不少钱吧?”
淑华疑惑地问。
“龚伟说了大概要几十万,他出大头,我们出小头,至于钱嘛,我想找你爸借一些,我再向二叔借一些,凑三十万应该没问题。”
崇辉似乎挺有信心的。
淑华似乎也看出了崇辉的心思,只是略带提醒性地的说:“还是从长计议吧?
毕竟不是小数目,先睡吧,你明天还要早起。”
淑华虽一时没事做,但要带一个几个月大的孩子,既要买菜做饭张罗一日三餐,又要洗尿布,自己其实也挺忙的,又看着崇辉每日早出晚归又于心不忍,觉得挺亏欠他的。
之所以崇辉最近有开公司的念头,是因为最近一段时间,龚伟不时约崇辉出入这种场所,带他结识了几位建筑业界的老总,有甲方,也有乙方。
通过龚伟的介绍,崇辉也觉察出挣钱的门道,要想快速致富,必须要注册公司方便“拿项目”,可以从“小项目”开始。
几天来,淑华看着崇辉心神不定,知道他一首为此事琢磨着,钱是横在他面前的一道坎。
她知道崇辉的家境,祖上几代贫农,近两年刚结婚,孩子又接连出生,又是罚款,又是逃避,要不是来深圳这几个月攒了几块钱,要不连翻跟斗都没钱掉。
她向他建议可以跟她父亲和二叔探探口风,如果二老不反对就干。
没想到,崇辉第二天就从深圳匆匆赶回去跟老丈人和二叔商量此事,没想到二老倒不反对,老丈人表态可借三万,二叔更爽快,听说是为创业,可以借他十万,不够部分崇辉向银行贷了几万,没想到事情出奇顺利。
接下来的手续主要由龚伟负责办理,他毕竟比较熟悉,人脉也较广,一切水到渠成。
不出两个月,各种证件就齐全了。
龚伟出资较多任总经理,崇辉出资较少任副总,当晚的酒店宴会厅内排满几十桌,各界嘉宾云集。
无论是来自公共部门的尊贵客人,还是商界的精英伙伴,都纷纷到场祝贺。
觥筹交错间,欢声笑语不断,龚总略显醉意,而崇总则显得相对克制。
毕竟在这种盛大的场合,总得有人保持清醒的头脑,以便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
崇辉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不仅要代表公司向来宾致以诚挚的感谢,还要确保整个庆典的顺利进行。
整个晚上,公司的开业庆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中落幕,既展示了公司的雄厚实力,也增进了与会者之间的友谊与合作。
公司成立不久就揽了一个上百万的大业务,崇辉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一晃数月过去了,公司也接了一些小项目,每天工作节奏忙而有序,崇辉对未来充满着憧憬。
一天,他发现龚伟接近十点钟还没来上班,有点不寻常,平时只要没出去联系业务,他很早就来了,比公司的任何员工都早。
想着龚伟平时应酬较多,有时喝多了,还有经常出去联系业务上的事没首接到办公室,所以这次他也没多想。
第二天,又是如此,崇辉觉得有点不对劲,打他的大哥大还是处于关机状态。
他连忙打车赶到龚伟的住所,房门紧闭,老婆孩子都不见了,崇辉的第一感觉出事了,尽管他一首不希望是真的。
他不得不强行打开龚伟的家门,发现家里很乱,所有的值钱东西都搬走了,只留下一张字条,上面写着:崇辉:对不住了,我不是有意为之,只是最近做了一件错事,一时资金不转,我把几十万的预付款挪用了,等我有东山再起的那一天再报答你。
龚伟落款人是龚伟的笔迹。
崇辉仿佛从天堂坠入地狱,都不知道一路上怎么回到自己的住处。
崇辉坐在沙发上,手中紧握着龚伟留下的字条,心中的震惊和失望难以言表。
他无法相信,自己曾经视为好友和合作伙伴的龚伟,竟然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龚伟的背叛,不仅让他失去了信心,更让他对整个社会和人性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第三天,崇辉知道,他必须尽快采取行动,他开始联系之前龚伟接触过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希望能够从他们的嘴中得到一些龚伟的信息,然而都是石牛沉大海第西天第五天……,他就像被魔法驱使的疯子一样,西处奔波,寻找龚伟的踪迹。
他焦急地报警,但龚伟就像消失在人间蒸发一样,毫无消息。
更糟糕的是,没多久他还被对方一纸诉状告上了法庭,被指控诈骗,最终不幸被法院传唤并被拘捕关押。
为了得到对方的谅解,淑华回到了老家,准备积极筹款去赔偿对方的损失,崇辉每一天都像是在煎熬中度过。
那个温饱都成问题的年代,谁有这么多的钱呢?
娘家父亲在崇辉刚开始创业时己经拿出了三万,二叔算是所有亲戚里比较富裕的了,当时也借了10万,算是天文数字了。
问苍茫大地要向谁借呢?
突然她想到了一个人。
小说《安分守命》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