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看守所出来的那天正下着大雪,正值隆冬季节,艾楠跨出那扇发着咯吱咯吱的响声的大门,踯躅着不知道该去哪里,地上的积雪无比刺眼,抬头望向天空,太阳有气无力地挂在那里,被飘过的云彩挡着,忽明忽暗。
突然一道刺眼的光,艾楠一阵眩晕,脑袋里一片空白。。。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H市,艾楠就读于一所重点高中,17岁的她亭亭玉立,皮肤白得近乎透明,八分之一的俄罗斯血统让她的身材高挑而婀娜,浅棕色的头发每每有光照射就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异域风情。
行走在大街小巷,路过的人无不注目,可艾楠却偏偏是一个十分羞涩的女孩,美而不自知,只要是在外面,都会低着头,不敢与人对视,仿佛自己的美就是个错。
艾楠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亲是政府的官员,正首而严肃,母亲是那个年代少有的大学生,气质优雅,名门之后。
艾楠有西个哥哥,最小的哥哥也比她大7岁。
因此,艾楠就是人们常说的被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宝贝。
从小出门西个哥哥就像保镖一样跟着,生怕自己的妹妹磕着碰着,结果搞得很多喜欢艾楠的男孩子不敢靠近。
在爱情方面,艾楠又偏偏晚熟,和男孩子说句话都会脸红,在那个情窦初开的年纪,尽管家长死看死守,学校三令五申,老师苦口婆心,大部分高中的男生女生还是都在或明或暗地谈着恋爱,只有艾楠一心想考上自己的梦中情校--国家第一外语大学,以后成为一名外交家。
在学校,艾楠品学兼优,历年期末考试没有落后于前三名过,唯独一次高烧,期末排名第六,被严厉的母亲罚跪和禁食一餐。
艾楠一边哭一边暗暗下决心下次要拿第一名。
结果初三那年,六科满分,班主任眉开眼笑地把全校唯一一个写着“满堂红”的奖状发到艾楠手里的时候,艾楠面无表情,仿佛这早己是她的囊中之物。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班主任那怎么也合不拢的嘴,艾楠可是她“优秀的教学成果”啊。
接着就是期末家长会,当艾楠的大照片被夸张地悬挂在学校大门口作为重点中学教学质量展示的时候,所有的家长都在窃窃私语,互相打听着是谁家的孩子“这么有出息”,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和这孩子做朋友”,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和这么自律的女孩子成立互助学习小组”。
也许是那个年代普遍存在的“校园爱情羞耻心”的理念太深入人心,在艾楠心里,爱情这个东西不但不值一提,而且是有志青年的绊脚石,只要谈了恋爱就不可能考上大学。
因此,尽管艾楠的追求者不乏其人,她向来视而不见,避而不谈。
每天只有看见卷子和复习大纲才会双眼放光,男生都被她视为洪水猛兽,让人恐惧而厌烦。
当别的女生都在为被暗恋的男生追求而兴奋不己或者享受着美好的“地下校园恋情”而欣喜若狂的时候,艾楠则夜以继日地伏案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