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汝成初来乍到,还不了解大槐树村的由来,便跑去请王半农来讲解大槐树村的历史。
王半农公务繁忙,顾不上,便推荐王半仙来讲解。
田汝成风风火火地去请王半仙,恰好王半仙今日有空,便大摇大摆地跟着田汝成来凤凰书院上课,主讲大槐树村的历史。
田汝成给学生们介绍到:“我初来乍到,对大槐树村的由来不太了解,这一节课由王半仙大师来给大家上,下面有请王大师!”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之后,王半仙喝了一杯茶水,清了清喉咙,开讲大槐树村的由来。
大槐树村位于凤凰山脚下,原来是凤凰展翅的栖息地,因为凤凰经常在一棵大槐树上休息,大槐树周围曾经有三个自然村,他们分别叫东井村、西井村和南辛庄。
大槐树恰好长在南辛庄村,三个村相距不远,彼此相邻,鸡犬相闻。
东、西井村共饮一眼老井水,两个村庄之间有一个大麻池。
相传,这个大麻池是春秋战国时期,晋文公的子孙曾经选择在此地做坟墓,便在这里大兴土木,建造坟墓。
这个麻池就是当时就地取土,造烧造陶瓷陪葬用品留下的。
随着东、西井村和南辛庄三个自然村的发展,最终合并成为一个村庄。
在确定村名的时候,三个自然村庄的村民都想保留自己的村名,但谁也说服不了别人。
最终大槐树旁边的一位老寿星出主意:村名干脆就叫大槐树村吧!
凤凰山下,大槐树畔,风水宝地,人杰地灵。
由此,大槐树村正式形成。
但王半仙对大槐树村的形成增添了神话色彩,以便吸引和提升学生们的兴趣和敬畏。
他是这样讲得:天上太上老君的两个铜炉和拐杖,三者修炼成精,趁太上老君熟睡之际,偷偷下凡到人间。
他们一行三人在人间玩累了,玩得肚饥肠饿,便西处寻找东西吃。
他们为了方便要到吃的,便摇身一变,变成三个乞丐,就近乞讨要饭。
一个铜炉来到东井村,另一个铜炉去了西井村,拐杖到了南辛庄。
当时,天气大旱,三个自然村的老百姓也食不果腹。
但尽管如此,他们还拿出仅有食物让他们吃饱喝好。
太上老君一觉醒来,发现两个铜炉和自己的拐杖无影无踪,便派贴身两个书童来人间寻觅。
谁知 ,这两个书童从小两小无猜,青梅竹马。
寻觅到这里,终于找到两个铜炉和拐杖,他们都不愿意返回天上。
两个书童也留下来,与他们享受人间烟火。
最终,太上老君亲自出马,将拐杖变成一棵槐树,留在南辛庄。
太上老君将两个铜炉变成砖厂分别留在东、西井村。
太上老君将两个书童变成一对凤凰,永远留在此地。
因此,这两只凤凰经常光顾的山峰被当地人称为凤凰山。
因为两个铜炉和拐杖以及两个书童都与太上老君有渊源,自然就是亲戚关系,久而久之,东、西井村和南辛庄就形成一个大槐树村。
学生们听了王半仙的讲解,下课后便开始上演太上老君一行人的情景剧,弄得王半仙尴尬无比,那田汝成呢?
请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