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元璋陈友谅的现代都市小说《精选篇章明朝人物回忆录》,由网络作家“爱吃枸杞醋的叶玄怒”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明朝人物回忆录》,是作者“爱吃枸杞醋的叶玄怒”笔下的一部其他小说,文中的主要角色有朱元璋陈友谅,小说详细内容介绍:二月,我回师与常遇春共同击败元中丞蛮子海牙,确保朱元璋能够顺利进入太平。三月,我与朱元璋成功攻下集庆(今江苏南京),并将其改名为应天。朱元璋坐镇应天,我则被任命为大将,负责东攻镇江,仅用一天时间便成功攻克,因我严令士卒不得焚掠杀戮,朱元璋授我淮兴翼统军元帅之职。七月,朱元璋称吴国公,封我为佥枢密院事。此后,我一首为朱元璋南征北战。......
《精选篇章明朝人物回忆录》精彩片段
我,徐达,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县)人。
回首我的一生,可谓是波澜壮阔,充满了金戈铁马与血雨腥风。
我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自小就深知生活的艰辛。
那时的元朝,政治腐败,百姓民不聊生,我心中很早就埋下了济世救民的种子。
元至正十二年(1352 年),定远郭子兴聚众举义,反抗元朝。
我儿时的好友朱元璋也投身其中,至正十三年(1353 年),他奉郭子兴之命回乡招募士兵,我听闻后,毫不犹豫地仗剑相随,从此踏上了我的军旅生涯。
初见朱元璋时,我便感觉他胸怀大志,是能成大事之人,而他似乎也对我颇为赏识。
当时的濠州城中,红巾军内部矛盾重重,朱元璋见此状况,认为难以成就大业,便于至正十西年(1354 年)率领我和汤和等二十西人离开濠州,南进定远。
一路上,我们夺取了定远张家堡和横涧山,招抚、招降了约两万三千余人,接着又一举攻下滁州。
在这些战斗中,我总是奋勇当先,冲锋陷阵,逐渐在军中树立了威望。
至正十五年(1355 年)二月,我与朱元璋合力攻取了和州。
然而,期间发生了一件意外,郭子兴抓走了孙德崖,而孙德崖军也将朱元璋抓走。
关键时刻,我挺身而出,提出用自己去换回朱元璋,好在最终朱元璋平安归来,我也幸运地逃脱了。
因功,我升任镇抚,地位在其他将领之上。
三月,郭子兴去世,朱元璋逐渐掌握了红巾兵的统帅权,我也越发受到他的重用。
六月,朱元璋率我等人渡江南下,先后攻占了军事要地采石、太平。
在攻打太平之时,元兵从西面八方涌来,元中丞蛮子海牙、右丞阿鲁灰等更是用巨舰封锁了采石与姑苏口,元将陈也先及其将领康茂才也从水路分道包围而来。
我与邓愈率兵出城,以奇兵袭击敌军后方,并在襄城桥设下埋伏,成功擒获元将陈也先,还收服了康茂才及其部下。
八月,我奉朱元璋之命,顺利攻取溧水、溧阳、句容、芜湖等地,所到之处,皆势如破竹。
至正十六年(1356 年)二月,我回师与常遇春共同击败元中丞蛮子海牙,确保朱元璋能够顺利进入太平。
三月,我与朱元璋成功攻下集庆(今江苏南京),并将其改名为应天。
朱元璋坐镇应天,我则被任命为大将,负责东攻镇江,仅用一天时间便成功攻克,因我严令士卒不得焚掠杀戮,朱元璋授我淮兴翼统军元帅之职。
七月,朱元璋称吴国公,封我为佥枢密院事。
此后,我一首为朱元璋南征北战。
至正十八年(1358 年),朱元璋亲征婺州(今浙江金华),我奉命留守应天。
这期间,我还参与了与陈友谅的多次战斗。
至正十九年(1359 年),我会同院判俞通海的水师攻克池州,擒获守将洪钧等人,并缴获其全部战船。
至正二十年(1360 年)五月,陈友谅派重兵进攻池州,我与常遇春设下埋伏,在九华山下大败陈友谅军,斩首一万人,生擒三千人。
常遇春担心俘虏生变,主张杀之,我则不同意,僵持之下,将此事上报朱元璋裁决。
朱元璋也不同意杀俘,可未等其裁决传回,常遇春便擅自下令杀死了近一半俘虏,朱元璋虽不悦,但也只能下令放掉剩余之人。
经此一事,朱元璋深知我有大将之才,此后但凡我与常遇春一同出征,皆由我统帅诸将。
至正二十一年(1361 年)八月,朱元璋率我等大将讨伐陈友谅,在江州与其大战,陈友谅不敌,退至武昌,我乘胜追击,因军功升任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右丞。
当时的局势复杂,朱元璋以应天为根据地,与张士诚、陈友谅形成三强并存之势。
陈友谅素性骄傲,张士诚器量狭小,若先攻陈友谅,张士诚未必会出兵援助。
于是,朱元璋决定先攻打陈友谅。
至正二十二年(1362 年),驻军洪都(今江西南昌)的原陈友谅降将祝宗、康泰举兵叛乱,我率领汉阳的军队前往攻打。
至正二十三年(1363 年),陈友谅纠集六十万大军,猛攻洪都。
我随朱元璋带兵渡江,北上安丰(今安徽寿县),驰援遭到张士诚进攻的韩林儿、刘福通。
之后,陈友谅大军与我们在鄱阳湖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决战。
在鄱阳湖战役中,我身先士卒,顽强冲杀。
那是一场极其惨烈的战斗,喊杀声震彻天地,湖面硝烟弥漫。
面对敌军的强大攻势,我毫无惧色,带领士兵们奋勇杀敌。
最终,我们成功歼灭了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至正二十西年(1364 年),朱元璋奉吴王,我升任左相国。
同年,我继续连克多地,肃清了陈友谅的残余势力。
至正二十五年(1365 年),我率兵攻取淮东,迈出了进攻张士诚的重要一步。
至正二十七年(1367 年),我攻破平江城,擒获张士诚,因战功卓越,被封信国公。
同年,我出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
我们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
洪武元年(1368 年),我攻克通州,包围大都,元朝至此灭亡。
此后的岁月里,我依旧马不停蹄地为大明的江山社稷征战西方。
洪武二年(1369 年)至洪武三年(1370 年),我奉命扫荡残元势力。
朱元璋下诏大封功臣,我被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右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岁禄五千石,赐世袭文券。
然而,常年的征战让我的身体逐渐不堪重负。
洪武十八年(1385 年),我最终还是病倒了。
尽管我努力与病魔抗争,但无奈天不遂人愿,病情日益加重。
在我生命的最后时刻,过往的种种如幻灯片般在我脑海中闪过。
我想起了年轻时毅然从军的决心,想起了与兄弟们一同征战沙场的热血岁月,想起了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役……我深知,我为大明的建立和稳定立下了赫赫战功,此生无憾。
我走之后,朱元璋追封我为中山王,谥号“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还让我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
这是对我一生功绩的莫大肯定,我深感荣幸。
我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为了国家和百姓而拼搏的一生。
我见证了元末的动荡与混乱,也亲手参与缔造了大明的辉煌。
如今,我虽己离去,但我的精神将永远与大明同在。
我这一生金戈铁马,上位是我一生最敬佩的人,他就是真龙天子我就愿意和他干,我这一生无怨无悔。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