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秋日文学网 > 现代都市 > 大汉:从封狼居胥到千古一帝完整文集阅读

大汉:从封狼居胥到千古一帝完整文集阅读

卫宁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卫宁刘彻是小说推荐《大汉:从封狼居胥到千古一帝》中的主要人物,梗概:建元二年,汉武帝刘彻初登大宝,于霸上祭祖后折返皇宫,暂居平阳公主府。是夜,平阳公主献歌女卫子夫于刘彻,恰逢卫子夫月事,其孪生三姐卫平君替代卫子夫侍奉汉武帝。月后,卫家三娘子卫平君人间蒸发,成为卫家一桩不为外人知的千古迷案。。……十四年后,卫宁穿越大汉,成为一名村民,应召入伍。他从一名瘦弱的新卒,一路杀到狼居山,立下不世之奇功。在回到长安,论功行赏的时候,汉武帝看到了卫宁脖子......

主角:卫宁刘彻   更新:2024-08-20 07:28: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卫宁刘彻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汉:从封狼居胥到千古一帝完整文集阅读》,由网络作家“卫宁”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卫宁刘彻是小说推荐《大汉:从封狼居胥到千古一帝》中的主要人物,梗概:建元二年,汉武帝刘彻初登大宝,于霸上祭祖后折返皇宫,暂居平阳公主府。是夜,平阳公主献歌女卫子夫于刘彻,恰逢卫子夫月事,其孪生三姐卫平君替代卫子夫侍奉汉武帝。月后,卫家三娘子卫平君人间蒸发,成为卫家一桩不为外人知的千古迷案。。……十四年后,卫宁穿越大汉,成为一名村民,应召入伍。他从一名瘦弱的新卒,一路杀到狼居山,立下不世之奇功。在回到长安,论功行赏的时候,汉武帝看到了卫宁脖子......

《大汉:从封狼居胥到千古一帝完整文集阅读》精彩片段


伏牛山的土匪被剿完后,卫宁并没有停下脚步。

前后短短三日时间,盘踞在定襄郡大小十余山匪和一千多名盗匪全部被血洗。

这三日时间,卫宁也获得了上千声望值,如今声望值余额已经达到1150点。

这几天的剿匪战斗,让卫宁和他麾下这百名羽林更加信任,也让着百名羽林对卫宁发自心底的开始尊敬起来。

赢的一个人的尊敬,从来都不是靠嘴上说说的。

如今定襄郡内太平,无人再敢落草为寇。

当秦川听到卫宁这三日的战绩后,整个人吃惊万分,短短才三天啊,就解决了定襄太守府一年都解决不了的头疼之事。

秦川怎能不感慨,怎能不震惊。

“来人,去一趟军营,邀请卫宁今晚来太守府赴宴,告诉他今晚没有别人。”

“喏。”

定襄军营内,卫宁正在系统商城浏览商品。

武器这一栏的声望点都在5000以上,他也只能眼馋的看着,可军营内提供的武器对他来说都不顺手。

这几日剿匪还好,若是真的在战场上遇到匈奴人,没有合适的武器,会大大削弱他的战斗力。

只是现在系统声望值余额却不足以支撑他购买趁手的武器。

可定襄郡的土匪也就那么多,没办法继续剿匪增加声望值了。

不过1050点的声望值,却能支撑他购买盔甲。

细鳞甲:550声望值。

这是唐朝除了明光铠之外,防御第二的铠甲,明光铠需要2000声望值,他买不起。

不过细鳞甲也够用了。

这种铠甲和汉朝的鱼鳞甲其实差不多,只是鳞片比鱼鳞更加细小,铠甲的整体轻度比汉朝鱼鳞甲更轻。

一副汉朝鱼鳞甲重达40斤,唐朝细鳞甲重只有30,在工业技术发展的唐朝,防御铠甲的技术也得到更高的提升。

细鳞甲囊括头盔、护膝、护臂、护胸,身体的关键部位几乎都在细鳞甲的防御范围之内,一百步外的箭矢即便射到了,也不会负伤,五十步外有轻伤。

但这都足以证明在铠甲的性能上,细鳞甲大大超越了汉朝的铠甲。

除了装备在人身上的铠甲,系统商品还有一套装备在马身上的。

马匹的全套铠甲也需要550点声望值。

不过红将军的体型这几天都还在成长,还有十余天强化豆才能彻底改造出红将军的最终体。

卫宁先给自己兑换了一套细鳞甲,红将军的等后面再兑换。

他看着外面训练的一百名羽林,微微叹口气。

若不是缺少声望值,他完全可以给这百名羽林全部置办一套细鳞甲,若是有如此防御极高的铠甲加身,他们的战斗力将会再次提高一个档次。

“卫将军,太守府的人找您。”

卫宁哦了一声,完全没注意到赵策已经开始用‘您’而不是‘你’。

他见了太守府的奴仆,听闻对方又请他去赴宴,本不想去,对方又说仅仅是家宴,没有外人,卫宁便不再拒绝。

掌灯时分,卫宁抵达太守府,将红将军交给奴仆。

奴仆总觉得这匹马和前几日不同了,却又说不出来哪里不同。

卫宁踏步进入中厅,秦川笑容满面的迎接,道:“卫将军请坐。”

卫宁落座后,这才发现自己对面是秦太守的长女秦子榆。

“卫将军好。”

秦子榆对卫宁施礼,卫宁微笑着回礼。

秦太守对卫宁感恩一番,便开始推杯换盏。

定襄郡能有今日安宁,全靠卫宁,今日是秦太守谢礼宴。

酒过三巡后,秦太守有些醉了,示意秦子榆送一送卫宁。

夜色下,秦府院落内,两人并肩走着。

秦子榆问卫宁道:“你是蓝田哪儿的呀?我好久没回过蓝田了。”

卫宁道:“浅水村的。”

“美吗?”

“啊?”卫宁狐疑的看着她。

秦子榆道:“浅水村美吗?”

额。

卫宁尴尬的道:“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连路边的野花都是极美的。”

秦子榆双目带着向往:“那有机会我一定要去看看。”

“对了,你等一下。”

秦子榆说完,便提着罗裙朝侧院走去,没多时便走了回来,手里还有一卷书,道:“这是秦朝李斯的仓颉篇,你若在军营无事的时候可以看一看。”

卫宁苦笑道:“秦姑娘抬举我了,我还没接收过教育……”

汉朝的文字虽然在秦朝的小篆发展到隶书,但这个隶书不仅仅是后世的繁体字,比那个还要复杂。

卫宁看不懂。

秦子榆吐了吐舌头,羞赧道:“对不起啊。”

“不过没关系,你若不嫌弃,我可以教你的。”

“啊?”

秦子榆指着一旁的凉亭,道:“我们去那边坐一会儿。”

“嗯。”

凉亭内有两盏油灯,将这里照耀的如同白昼。

秦子榆伸出白皙的手,翻开仓颉篇。

汉朝还没有独立的启蒙教育书籍,这是沿用秦朝的。

秦子榆指着仓颉篇的文字,一点点对卫宁念叨着。

卫宁听的很认真仔细,这些日子在定襄也没事,若能学习好汉朝文字也是极好的。

等秦子榆将仓吉篇全部念完,她才对卫宁道:“好啦,你若不会可以随时来问我哦。”

卫宁想了想,对秦子榆道:“我……可以教你练剑。”

秦子榆掩面而笑。

我是一个姑娘呀,我学剑干什么呀?

再说了,并不是所有人的付出都需要同等回报的啊。

“怎么了?”

“没事儿,好呀。”秦子榆说道。

卫宁点点头,从一旁找到两根树枝。

月色下,少年认真舞剑,每一招一式既优雅,又杀气十足。

秦子榆托腮坐在一旁看着,缓缓眯起了水汪汪的眼睛。

他舞剑真好看。

“好了,你有不会的也可以问我。”

秦子榆:“……”

她无奈的道:“我一点都没记住诶。”

卫宁笑道:“我也是一样。”

“啊?”

秦子榆这才反应过来,旋即红着脸道:“你用这种方式揶揄我呀你。”

卫宁:“我没有啊。”

秦子榆想了想,道:“不过确实,我刚才考虑不周到,不过那怎么办呀?”

卫宁道:“有种方法可以让我更快认识字。”

秦子榆好奇的问道:“什么呀?”


定襄军营内的人拦住卫宁的去路,可三千人的军队,在气势上竟弱了三分。

看着杀气腾腾的羽林骑兵,为首的一名将军走了出来,他盯着卫宁,道:“士卒卫宁,你知道违抗军令的后果吗?”

卫宁点头:“知道。”

“不怕死?”那名将军再次开口提醒,他希望卫宁留下来,不然等卫青回来,违抗军令的罪打下来,卫宁必要被军前斩首。

他看着卫宁坚毅的目光,没有多劝,挥手高呼:“放行!”

三千士兵给卫宁让开道路。

为首那名将军叫住卫宁,道:“去一趟太守府,定襄南城那边没有官府的手谕,士卒不会开城门。”

卫宁回首,认真的点头道:“谢谢。”

言毕,他勒住红将军,抬手对身后麾下甩了下去。

“走!”

马匹朝外奔袭,雨幕中,这一小队骑兵渐渐消失在定襄军营。

雨势越来越大,街肆官道上空荡荡的,没有任何行人,马匹掀起一阵阵泥泞水花,不多时抵达太守府外。

卫宁翻身下马,站在门外,对秦太守府的小吏道:“去通知秦太守,卫宁求见。”

……

秦府。

今日休沐,秦川并没有去衙署当值,此时正在中厅和秦子榆下着棋。

外面雨幕很大,屋内的火炉上温着茶水。

一名奴仆跨步走来,禀道:“秦大人,卫宁求见。”

“他……带了一支骑兵人马此时在府外。”

秦川举着棋子的手愣了一下,惊疑不定的问道:“带了多少人?”

“百骑左右。”

秦子榆皓腕举在半空,身躯有些停滞,面色显得很是紧张。

秦川起身,从一旁拿着雨伞,道:“随老夫出去。”

“喏!”

秦子榆也赶紧拿着雨伞,亦步亦趋的远远跟在秦川身后。

秦府门前。

百名羽林肃穆站在马匹旁边,他们身披铠甲,手持武器弓弩,面无表情。

卫宁站在最前方,他的甲胄看上去更加耀眼,换上戎装后,他再也没有往日柔弱的模样,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子极其强烈的杀伐气息。

秦川只看了一眼,心头就开始狂跳。

他发现卫宁的气质变了,再也不是寻日那个文质彬彬的少年,眉宇间带着的是刚毅不拔的杀气,那是秦太守从未见过的自信和睿智。

秦子榆站在门槛前,透过雨幕,看着卫宁,和寻日判若两人,当他传上铠甲再次出现在秦子榆面前时,少女竟有些呼吸急促起来。

“卑职见过秦大人,请秦大人给卑职一道手谕,卑职要出城。”

卫宁不卑不亢的说道。

秦川急忙问道:“卫将军说过,任何人不准出城。”

卫宁想了想,道:“得罪了。”

铿锵!

卫宁长枪在雨幕中甩出,落在秦川脖颈处,对身后厉声道:“赵策!”

“有!”

“进府去拿手谕!”

“喏!”

片刻,赵策从秦府走出。

卫宁看了一眼秦太守,再次道:“对不起。”

言毕,他翻身上马,“待我回来在给秦大人赔罪。”

“走!”

唰唰!

百名羽林跨上大宛马,在雨幕中奔袭。

卫宁回首,深深看了一眼倚在门框的秦子榆,微微颔首,然后猛地勒住马缰:“驾!”

秦子榆望着雨幕中渐行渐远的卫宁,轻轻开口:“望君保重,早日归来,我等你。”

她说完,便急促撑着雨伞走到秦川面前,道:“爹,你吓坏了吧。”

“他……”

秦川压着手,道:“老夫都知道。”

“他是为我好。”

“他执意要出城,没有人能拦住他,他其实压根就没想问我要手谕,我若给他,卫将军就会怪罪于我。”

“现在他自己抢了去,则将此事从老夫身上摘干净,这个小子,有心了。”

秦川脸上带着几分佩服和尊敬,小小年纪,竟有如此玲珑心思,怎能令人不喜欢。

“希望他能平安吧。”

秦川撑着雨伞,默默扭头,重新回到府邸。

秦子榆撑伞站在雨中,发呆了许久。

就在此时,雨幕中隐约有马匹朝这边走来。

秦子榆心中一喜,可惜,来的人却不是卫宁。

这是一只从朝廷来的使臣队伍,短短一个月内,前后来了两批朝廷使臣。

秦太守亲自接见,当听闻对方是给卫宁封爵的时候,秦川略显吃惊。

他给卫宁表的启蒙声母韵母功,他自是知晓,但令他意外的是,天子居然给他这么大的赏赐。

可惜,那个小子接不到圣旨了,当秦太守草草和使臣说完卫宁的去向,使臣显得很是意外,旋即便离开定襄,折返回长安。

这些事……瞒不住的,秦太守也没办法给卫宁隐瞒。

就是不知道……天子知晓后,会不会龙颜大怒。

除非,他能在塞外打一场漂亮的仗,不然一旦他回来,恐怕性命难保。

这些事,不仅秦川知道,秦子榆更知道。

但令秦子榆不解的是——他究竟为什么要如此执意的出塞?

马匹在塞外狂奔,红将军到塞外辽阔疆土后,显得极其兴奋,它的速度太快了,后方羽林的大宛马根本跟不上。

出塞二十里后,天气晴朗起来。

这次卫宁出来的急,几乎轻装简行,没带任何辎重。

但他之前就经过深思熟虑,秦子榆在灭胡园对卫宁说过,一支兵马在塞外想要存活,如果没有辎重的情况下,该怎么做?

以战养战!

每个人的口粮都不多,想要存活下去,就需要尽快找到一只匈奴的部落,宰了他们,补充辎重。

卫宁叫来赵策,和他说了自己的计划后,便下令羽林再次全速冲锋。

赵策对塞外的地形很熟悉,复行三十里地后,在傍晚,卫宁发现了一群白色帐篷。

找到了!

卫宁挥手,百名羽林勒住马匹,坐在马上,居高临下的望着山谷下的平原绿草上的那支匈奴部落。

短暂歇息,卫宁目露凶狠,挥手高呼:“冲过去!一个不留!”

“驾!”

百骑在这片土地发起疯狂的冲锋。

这支匈奴部落直到对方冲到五百步左右才发现,旋即开始组织青壮进行反击。

匈奴人人皆兵,无论男女老幼,也因此他们的战斗力极强。

“杀!”

卫宁持枪一马当下,夕阳落日下,一人一马,一骑当先发起了无畏冲锋。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