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秋日文学网 > 现代都市 > 自在人间精品篇

自在人间精品篇

雪山白凤凰 著

现代都市连载

网文大咖“雪山白凤凰”大大的完结小说《自在人间》,是很多网友加入书单的一部都市小说,反转不断的剧情,以及主角向宁春英讨喜的人设是本文成功的关键,详情:——唵嘛呢叭弥吽,佛祖您好。——在啊,彼善男子,说说你的愿望吧。——我想无烦恼。——好啊,入我沙门,修得正果,消灾解业,得大自在。——怎么修?——需要知四大皆空,无我无常,寂灭涅槃之后,可以解脱一切烦恼。——麻烦您说的更清楚些。——好啊。譬如,你生来就苦,贫困无食,瘦弱多病,常受人欺凌。长大又苦,学业不精,情路多舛,病体多恙。自诩阳春白雪,却又知音难觅……说长道短,不过贪嗔痴而已。世人皆苦,自然烦恼。——您说的都对,请问,如何修持才能跳出苦海?——只是“放下”二字。——不拿起,又如何放...

主角:向宁春英   更新:2024-08-14 13:0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向宁春英的现代都市小说《自在人间精品篇》,由网络作家“雪山白凤凰”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网文大咖“雪山白凤凰”大大的完结小说《自在人间》,是很多网友加入书单的一部都市小说,反转不断的剧情,以及主角向宁春英讨喜的人设是本文成功的关键,详情:——唵嘛呢叭弥吽,佛祖您好。——在啊,彼善男子,说说你的愿望吧。——我想无烦恼。——好啊,入我沙门,修得正果,消灾解业,得大自在。——怎么修?——需要知四大皆空,无我无常,寂灭涅槃之后,可以解脱一切烦恼。——麻烦您说的更清楚些。——好啊。譬如,你生来就苦,贫困无食,瘦弱多病,常受人欺凌。长大又苦,学业不精,情路多舛,病体多恙。自诩阳春白雪,却又知音难觅……说长道短,不过贪嗔痴而已。世人皆苦,自然烦恼。——您说的都对,请问,如何修持才能跳出苦海?——只是“放下”二字。——不拿起,又如何放...

《自在人间精品篇》精彩片段

那年,余向宁差一个月满十八周岁。

妹妹余向东小他三岁,当时正在附近某乡村中学上初二。

舅舅宋春英捎来好消息:“这事有准。

有红头文件,我看到了。”

父亲余连江和母亲宋桂芬不太明白“红头文件”是什么东西,管什么用。

但从春英舅表情上判断,那肯定不一般,威力十足。

其实红头文件是什么也不重要,重要的他们相信春英就够了,他是个能耐人,当过兵,走南闯北,有见识,热心肠,知亲知近真给自己人办事儿。

余连江也赶紧说:“老英兄弟,你就说吧,我们听你的。

咱是村里大老粗,外边行市咱也摸不清楚,你说怎么着就怎么着。”

桂芬在一边用手指头捅他肋条一下:“你让老英接着说,别插嘴。

兄弟你说,你说,我们都听你的。”

宋春英在城里铸造厂跑业务,县里要办中专,管迁户口。

有什么农机班,电工电器班,化工班等。

还有体育班,艺术班。

余向东爱唱歌,乡里拿过奖,还去县里比赛了。

春英舅觉得这是个机会,这次回家,专门骑了摩托车来给姐姐送个信。

宋桂芬也挺高兴,她原来就喜欢唱歌,爱唱戏,人长得又好,当年演样板戏,十里八乡没人比她唱得好。

只是那时候论成分,她被评了富农,就算唱得再好,也少有机会登台,只能在幕后教别人唱,自己偷偷唱几句。

想起当年那些心酸事,她又忍不住叹气:“当年我们也不富啊,不知道怎么就评了富农,地主富农顶风臭八里。

唉……”春英舅笑笑:“别说当年那些事了,说眼下,你们让不让孩子去上这个艺术班?

学三年,出来后给转户口,分配工作,以后就是城里人了。

内部消息说艺术班没有招满,还有三西个补录名额,我看这是个天大的机会。”

余连江又问:“有这么好的事儿,咱闺女能考上?”

“问题不大,要不我也不来找你们!

一是孩子确实唱得不错,这个都知道。

再有,我和这次考试的评委老师挺不错,前两天和他们一起吃饭时,听来的消息。

这才来给你们说。”

两人又对视一下,还觉得没底:“这种好事儿,能轮到咱了?”

“是啊,又给转户口,还给分配工作,这就是跳出农村,一步登天了!”

春英点点说:“看你们舍不舍得六千块钱了!”

余连江两口子明白了,原来门槛在这里,他们飘悠悠的两颗心,一下子跌下来,反倒踏实了许多:我说天底下没有白掉的馅饼!

六千块钱在当时不是小数!

当时一般城里人工资也就在二三百块一个月。

农村人土里刨食,除了人吃马喂一家开销,一年下来剩不到一千块钱,六千块,几乎就是小半辈的收入。

两人都不再说话。

春英舅也站起来说:“你们想想吧,我觉得是好事,你们考虑考虑。

我还得到后院里去一趟,给他们捎来点东西……”余连江两口子嘀咕了一天一夜,最后决定西处凑钱,凑到六千块给了春英舅:“让孩子上学去,你讲的话,这是个好机会,咱不能白白错过。

钱花了咱再挣,过了个村可就再没这个店了。”

宋桂芬说:“老英啊,我们相信你!

你说有什么红头文件,这事有准,那就有准了。

等向宁过去上学,也少麻烦不了你。”

春英也笑了:“这你都不用说,谁让我是他舅舅!

你们这事就这么定了?”

“就这么定了。”

两人己经吵过几架,翻来覆去嘀咕过几百遍,钱也凑齐了,开弓没有回头箭,不如慷慨一番。

春英说:“我说的是定准让向宁去上学?

我本来可是要通知向东去的。”

余连江:“向东不用,她是个闺女,还上初二,还小,放出去我们不放心。”

桂芬也说:“闺女家,值不当给她花这么多钱,全部家底都凑上了,还借了南院里两千,我们手里也得有点剩余不是。

闺女家家的,唉,值不当的。”

说到这里,她也黯然笑笑,没再说下去。

牛皮纸包再打开,让春英点清钱数:“你给他交学费,我就不去了。

地里活也忙,还得赶车拉瓦,你全权代理吧。”

宋桂芬说:“我们都没进过城,里边事儿也不懂,你就多跑趟吧。

等以后向宁有了出息,再回报舅舅。”

春英笑着:“行,向宁也是个好孩子,以后会有出息。

那你们在家里活你们的,我把这事儿给办了。”

再约好,中午吃过饭,休息一会,春英舅骑摩托车来驮向宁进城报名、考试。

多年之后,余向宁再想起这一段,总觉得对妹妹向东心存愧疚,觉得自己强占了本该属于她的东西。

这也许就是那时那地的规则,儿子要顶门立户,要给他投资,当然也指望他来回报。

女儿总归是外姓人,很难指望得上。

事实上,所有的事情都在变化。

考试的事情还算顺利,文化分要求不高,专业评委那里又早有安排,余向宁唱了个民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很快通过。

交钱办理入学,完事。

星期天,不上课,安排入住后,春英舅带向宁到自己新搬的楼房里认认家门。

从学校出来,和平路往东三个红绿灯,再往东走三西十米,一个仿古牌楼,往北拐,一个Y字形岔路,走东边胡同,再往北,走不远就进了叔叔所在的朝阳小区。

楼下正好碰到亚菲妗子,买了饼和凉菜过来。

还没看清楚她长得什么样,听起来一口城里人的普通话:“向宁是吧?

来了?

和你舅先上去吧,我再买根香肠去。”

春英道:买了饼,馄饨买了没?

行了,别买香肠了,又不是外人。

亚菲总一副好看的笑模样:“别啊,孩子第一回来家里,我们不得好好招待一下?

你先把这个提上去。”

不知道她们城里人用了什么香皂,一股奇妙的香气,向宁偷偷吸一下鼻子,觉得有些头晕。

春英示意他从摩托车后座上下来,伸手接过亚菲盛饼的塑料袋子,手指碰了妗子手背了,心里又一紧张,有些结巴:“妗子好。”

亚菲睁了眼睛:“你叫我什么?”

春英接过话:“叫你妗子,就是舅妈的意思,村里人都这么叫。”

“哦,哈哈哈。

妗子,舅妈就是妗子,我听着像禁止,禁什么止啊!

哈哈哈。”

她一笑两眼弯得像豆芽。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