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秋日文学网 > 现代都市 > 热门作品赶海:我能看到提示

热门作品赶海:我能看到提示

张耀华 著

现代都市连载

今天安利的一篇小说叫做《赶海:我能看到提示》,是以张耀华阿辉为主要角色的,原创作者“张耀华”,精彩无弹窗版本简述:社畜张耀华三十多岁了,还一事无成,相亲遭人嫌弃。他放假回渔村赶海,无意间发现自己能看到提示,金手指到账。从此,龙虾、青蟹、石斑鱼,大黄鱼、金枪鱼等都近在咫尺。甚至还有海底的珍珠、玳瑁、龙涎香、沉船宝藏……......

主角:张耀华阿辉   更新:2024-08-23 08:48: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张耀华阿辉的现代都市小说《热门作品赶海:我能看到提示》,由网络作家“张耀华”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今天安利的一篇小说叫做《赶海:我能看到提示》,是以张耀华阿辉为主要角色的,原创作者“张耀华”,精彩无弹窗版本简述:社畜张耀华三十多岁了,还一事无成,相亲遭人嫌弃。他放假回渔村赶海,无意间发现自己能看到提示,金手指到账。从此,龙虾、青蟹、石斑鱼,大黄鱼、金枪鱼等都近在咫尺。甚至还有海底的珍珠、玳瑁、龙涎香、沉船宝藏……......

《热门作品赶海:我能看到提示》精彩片段


这是阿辉回来的第一次出海捕捞,所以等待的时间多少有些忐忑。

作为一位海边长大的人,也清楚不是每次出海都有收获,得看大海赏不赏饭吃。茫茫大海,物产虽然丰富,但有时候也跟大海捞针差不多。

太多太多的海洋真空地带了。

就像是陆地上的无人区一样,海洋同样存在没有鱼的海域,非常荒凉。

“准备起网。”水旺跟自己大哥喊道。

他看到,华哥那边已经开始收网。

船上有一台帮忙收网的绞网机,所以收网倒也不用出很大的力气,只要保证绞网机没有收歪就行。

不多时,渔网露出水面,大家看到了里面的收获。

“是马头鱼,还是红头的。”水旺开心道。

第一网就开门红,对振奋士气有很大帮助。

阿辉看着这网有两三百斤的样子,也露出了笑容。

“现在马头鱼贵吗?”他一个刚回来没几天的人,对海鲜的行情还没彻底掌握。

“还行,白马头鱼十多块,红马头鱼二十出头。”

也就是说,这一网的价值就超过五千元,不比阿辉他送外卖强?他庆幸自己这次听劝,没有继续犟下去。

张耀华那边也差不多,都是红马头鱼。

两人奋力将鱼获弄上船,倒在船板上,拿出筐子,开始收拾。装好筐,就得立即送到船舱里,用碎冰盖在上面。

“哥,你看,还有条青衣。”张耀威喜道。

青衣鱼分布在热带与亚热带之间的岩石或珊瑚礁多的浅海地区,以胸鳍游水,姿势十分奇特。体色与体形极富变化,因雄雌及年龄的不同,体色与体形也有不同。

“嗯!看上去有五斤多。”

张耀威摇头:“不止,得有六斤以上。可惜,不是苏眉鱼。”

两种鱼都是体长且呈卵圆形状,头部也都是圆凸,而且均有漂亮的花纹。不过,苏眉鱼两眼之间的隆起比较明显,而青衣就没有这一明显的特征。

张耀华翻了个白眼:“苏眉鱼你敢捉?”

青衣鱼和苏眉鱼长得有点像,但两者价格相差极大。一斤苏眉鱼能卖到一千多,而青衣鱼每斤只有一百左右,差了十多倍的价格。

苏眉鱼在国内还是保护动物,不能随意捕捞。

目前市场上的苏眉鱼,几乎都是国外进口。

所以这种保护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在保护,人家在捕捞,是想着全世界的动物都跑到中国来避难吗?

“呵呵!不敢。”

张耀威以前是敢的,但自从看到有人被捉,被罚款,被判刑,就不敢了。

收拾好之后,他们继续下网。

又捞了两网的马头鱼,张耀华他们这边估计有六百多斤,而水旺那边则稍微多一些,可能接近八百斤。

在张耀华的提议下,他们继续前进,换一片海域捕捞。

虽然还能继续在这里捞马头鱼,底下肯定还有漏网之鱼,但哪有赶尽杀绝的道理?

另外,主要还是张耀华觉得这种鱼价格一般,没必要拉一船马头鱼回去,留点空间放其他鱼。

水旺和阿辉自然没意见,他们都是抱大腿的,一切听大腿的指挥。

时间来到了中午一点左右,张耀华他们中途吃了准备好的午餐。老妈、阿珍她们没有敷衍,有青菜有肉,甚至还有汤。

这时,张耀华又让下网。

其实前面已经撒了一次网,但没什么收获,水旺他们甚至拖上来半网的垃圾。

张耀华故意的,否则每次让下网都是大收获,人家怎么看?真就是妈祖特别照顾吗?

当起网的那一刻,水旺他们兴奋得在船上跳起来。

“卧槽!是牛舌鱼,太好了。”

顾名思义,这种鱼长得就像是一根大舌头,也叫玉秃鱼。

玉秃鱼是生活在海底的鱼,对水质要求很高,喜欢生活在清澈的水域,所以腥味少,玉秃鱼像带鱼一样,一捕捞上岸就死。

眼下的时节,正是吃玉秃鱼的时候。

俗话说得好:春吃鲫鱼,夏吃鲈鱼,秋吃玉秃鱼,冬吃鲥鱼。

这种鱼的样子其貌不扬,但贵在刺少且味道鲜美,因此深受食客推崇。

“卧槽!一斤以上的还不少,这是要发了呀!”水旺大呼小叫。

市场上看到的玉秃鱼,大多都是半斤左右的,二十来块钱。个头再小一些的十几元就能买到两三条,价廉物美。

然而个头越大的玉秃鱼价格越贵,饭店里常常见到1斤多重的玉秃鱼,一斤要90元左右。

一斤以上的玉秃鱼,他们渔民卖给鱼贩也要六七十元。

如果临近休渔期,甚至可以卖到一百元上下。

阿辉同样是干劲十足。

他们前前后后又撒了几网,直到捞上来的玉秃鱼寥寥无几才罢休。

张耀华两兄弟捕了一千多斤玉秃鱼,三分之一都是一斤以上的。

而水旺和阿辉则是捞到七百多斤,一斤以上的同样占三分之一左右。

他们看了眼时间,差不多三点钟。

“今天要不就到这里吧!”阿辉建议。

他是心满意足的,除去油费,今天的收入妥妥过万。

大家都看向张耀华。

张耀华点头:“行,先回去。”

他们回到渔村,已经是傍晚时分。

这是张耀华出海最久的一天,几乎在海上呆了十二个小时。而对张耀威和水旺而言,这是常态,以前跟船东出去,最低都是一天。

天青色等烟雨,而大良在等他们。

“今天又有什么鱼获呀?出去一天了。”大良迎上来。

“今天没法跟前两三次比,能拿出手的就是牛舌鱼。”

“哦!大不大?我瞅瞅。”

大良走到船上看了几眼,惊讶发现,一斤以上的牛舌鱼还不少。

“这么多?”

要知道,这种鱼生活在海底,捕捞不易,不是主要捕捞品种,是兼捕对象。

但张耀华他们捞到的一半以上都是玉秃鱼,这就有点厉害了。

经过常规性的一番讨价还价,一斤以上的玉秃鱼65元,其他的20元,包括那些红马头鱼。

水旺的那尾西星斑卖了600元,张耀华的青衣鱼只有500元。

抛开龙宫翁戎螺,仅仅是海鲜,张耀华两兄弟比水旺他们多收一万元左右。


大伯家并不远,三百多米的距离,位置好,靠近村道。

大伯娘生得多,五个孩子,但男丁稀薄,前面四个都是女孩子,一直生出男丁才罢休。

这种情况在南方的乡下并不罕见,没有男丁会让人笑话的,而且香火也不能延续。

“大哥,我刚去找你,二婶说你去镇里了。”四妹张婧露看到张耀华上门,立即跑过来帮忙提东西。

她是排行第四的女孩,上面有大姐张婧雨,比张耀华小一岁的二妹张婧雪。

排第三的,是张耀华的亲妹张婧芸。

五妹也是大伯家的,叫张婧霜。

老幺自然就是堂弟张耀武了。

几个妹妹读书都不多,像这个四妹,也是读完高中就进厂打工,勉强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

而大姐和二妹则是初中就辍学。

老幺张耀武读书不怎么好,可家里还是砸锅卖铁供他上大专。

大伯也是没法。

张耀华庆幸,他的弟弟妹妹很多,但相处融洽,没有那些狗屁倒灶的事。不管是亲妹,还是堂妹,好像都比较黏他。

这有张耀华读书好的缘故,从小到大,这些弟弟妹妹就让各自爸妈灌输了向大哥学习的思想,以大哥为光荣标杆。

“找我干嘛?你放几天假?”张耀华问道。

“大哥,你捉到大鳘鱼的事,全村都知道了。还有人又去抽干那个水潭,大哥,卖了多少钱?我想换台新手机,这台手机总是卡,还差点钱,大哥支持一下呗!我放假五天。”

她们进厂打工本来就工资不高,每个月还要上交一半左右给老妈,自然也就没什么钱。

张耀华习惯了,这些丫头从不跟他客气的。

“差多少?”

“三千多的手机,还差两千左右,借我两千嘛!后面两个月,我一个月还你一千。”

张耀华无语,这是差点?

“好,等下转给你。”

“嘻嘻!多谢大哥。对了,阿公现在心情不好。”她赶紧透露个信息。

“干嘛了?”

“跟人下象棋输了呗!总之,你小心点,刚才老幺喝水大声了点都被骂了两句,家里的狗也被踢了一脚。”

张耀华狂汗。

好家伙!

阿公那臭棋,他是清楚的,输出全靠吼。严格来说,村里的老头就没有几个厉害的,又菜又爱玩,下个象棋跟打仗一样。

悔棋、换棋、偷棋等下三滥的手段倒是层出不穷。

不止如此,围观的老头同样激动,有时候甚至会打起来。

张耀华走进屋内,大伯娘迎面而来,笑道:“阿华来啦?怎么还提东西?听说今天相亲了,怎么样?”

说着,她还朝老爷子的方向努了努嘴,示意张耀华去哄一下。

张耀华郁闷,这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能不能别提相亲了?你还是我的好大伯娘。

“这是给阿公的营养品,都是些人参之类,大伯娘你有空就煲一点。相亲黄了,人家没看上。”

屋内的五妹,以及老幺都纷纷打招呼。

大姐和二妹早就嫁人。

大伯也没在家,他跟人合伙搞养殖。说是合伙,其实也是帮人打工。人家出资,他出人工管理。亏了的话,算人家的,赚了钱就七三分,人七他三。

前几年还不错,每年挣个几万,十万左右不成问题。

然而,最近两年不行了,行情不好。加上去年因为台风的原因,合伙人损失惨重,而大伯一年也算是白干。

老爷子还在生闷气,瞥了一眼大孙子,并不说话。

张耀华走过去:“阿公,我听说王老头下棋不讲武德。”

这正好说到了老爷子的心坎上。

他马上精神起来,附和道:“可不是?那老家伙偷了我一个车,不然,他能赢?也就……”

一下子找到了申述对象似的,老爷子滔滔不绝地爆料,口沫纷飞,全是人家卑鄙、下流、无耻。

旁边的张耀武等人嘴角抽了抽,差点笑出来。

下棋都走火入魔了吧?

“我早说,王老头棋品不行,下次别跟他玩了。阿公,最近去卫生院检查了吗?”

“检查什么?我没病去什么卫生院?”老爷子将心里的话吐出来后,舒服多了。

得!有病的人总说自己没病,就像醉了的人说自己没醉,罪犯说自己冤枉一样。

“没病也去检查一下嘛!不然我们买的农村医疗合作不是浪费了吗?我都是每年体检的,反正公司报销。”

农村合作医疗,从张耀华读中学的时候就开始。

那时候,政府为了普及这个医疗项目,甚至将任务分派给老师。

张耀华就是在数学老师的劝说下,拉着阿公阿婆一起,购买了农村医疗合作。

刚开始的时候,一个人一年只要10元,张耀华心想,这也买不了上当,买不了吃亏。

谁知这玩意不断涨,到今年,已经涨到380元。一家如果有十口人,每年就得投入3800元。

很多人都开始放弃了。

毕竟农村很多家庭一年收入也就那么点,靠种地挣多少万,根本不现实。

另外,这报销和以前也不同。

以前你如果没在医疗上消费,会送板蓝根、夏桑菊、红枣等药品,算是弥补。

而现在,每个医院的报销比例不一样,要有条件的。

“不去,又不全报销,还是要给钱的。要我说,咱也别交钱了。我们一大家子,每年好几千砸进去。”老爷子说道。

大伯娘则告诉张耀华,镇里卫生院是根据医疗费分级报销的。

比如300以下的医疗费,人家只报销百分之三十。300到2000元的,报销百分之七十。超过两千的话,报销百分之五十。

家里如果有长期的病号,购买农村医疗合作项目还是划算的。

“我们村今年有一大半说不交费了。”

有些家庭,人家一年到尾就有点感冒发烧,随便吃点药就能好,真没必要交那些冤枉钱。

原本这是一项惠民措施,如今成了一部分农民的负担。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