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现代都市 > 完整文集阅读穿越之三国第一家族继承人袁基

第五章 颍川名士荀文若,袁基封侯还封将

发表时间: 2024-08-29
也不知道是不是边让故意磨蹭,袁基等人在门口捱了许久都不见人的踪影,只能令奴仆再跑一趟,递上早有准备的竹简和鹏鸟。

“把这些递给你家主子,他看了自会明白。”

“此言当真,你莫要诓我?”

袁基也是无可奈何,只怕对面这种狂士教出来的奴仆也是和他一样,不受金银利禄宝玉这些钱财的影响,也就没有贿赂的打算。

可他恰恰算错了这一点,他们侵财吞物,无所不用,就连地方刺史想要见边让一面都要排几个月的队。

“自然是当真的,我为何要诓你,照做就是了。”

袁基此时己经有了三分火气,他可以折节下士,但不等于面对小厮的恶意刁难能够熟视无睹。

“启程,去豫州颍川荀文若家里,兖州陈留的边文礼当真是恃才傲物,就连下人也和他生了同一副面孔。”

袁基眼瞅暂时见不到边让,便转头去找有“王佐之才”之称的荀令君。

他带领几个校尉,翻身上马,便如疾矢离弦,眨眼间就飞出去十几米,只留下边让的门仆在风中肆意飘零。

荀彧,字文若,曹操手下谋士的第一把交椅。

荀攸,字公达,曹操手下的谋主,是荀彧的侄子,但年长荀彧五岁。

为何不先出示何进的转让信首接招揽他们,反而作一番诚心聘请的仪态呢?

其实是因为荀攸、边让这些名士能人,不一定是真心服从何进,更遑论让这种聪明人因为何进的三言两语就转头投奔自己,并尽心竭力地辅佐自己。

如果不能以真材实料征服他们,只怕后者大概率会假借患病之名辞官回家。

到时候才是得偿不失了。

荀彧相对而言,年龄较小一些,而且因为其父贪谋权势,上赶着让荀彧娶了别人不要的中常侍唐衡(太监)之女。

和曹操的宦官遗丑有一定相似之处。

而且荀爽此时还没有被董卓任命为三公,相较于其他大家族(曹操父亲是太尉),荀家短了一截,后面再来说服荀家人只怕筹码要更多一些。

骏马奔驰而过,不消多时,便抵达荀彧住所。

几个随从校尉作势就要上前叩门,袁基连忙上前拦下,“不可,文若乃王佐之才,当需我亲自敲门问见。”

紧接着袁基轻轻地叩门,深怕用力过大惊到了那株兰芝玉树。

府上前面开门的是一个肉嘟嘟小脸的童子,探出大大的脑袋,发问道;“请问贵客是何人?”

袁基拂袖,轻声细语地说道;“劳烦通报一声,鄙人乃汝南袁士纪。

想见你家主人。”

“好的,我马上去叫醒守宫令。”

童子答完作势就要进屋叫人。

袁基连忙挥手拦住童子,“万万不可,若是因我而耽误文若的午休,乃真罪该万死。”

言语诚恳至极,无数真情流出。

那童子拉开大门,“那你们先进府上坐着吧,等主人醒了我再通报,如此可否?”

“罢了,今日是我出来太急,尚未携带登门礼,事先也未知会一声,是在下唐突了。”

袁基喃喃自语道。

袁基解下腰间悬挂的玉佩赠送给门童,忘掉了跟随的校尉,只念到要回去准备好大礼,“待你家主子醒来后,记得别说我来过。”

那三个校尉交头互相看了看,便各自打道回府去了。

等他们离去,把视线再移到荀府里面。

一阵爽朗的笑声传来,“你说,我当时是不是应该亲自出去迎接,你看你出的什么鬼主意?

考验把人都考验走了。”

“诶,你这话可说的不对,明明你才是决断之人,怎么把罪过全推到我的身上了,自己却摘得一干二净。”

对面的人又说到,“你觉得他人怎么样,值不值得投靠。”

另一个人答道:“袁家累世三公,其又贵为嫡长,通儒学,开教化,定《左传》,传《孟易》,只是不知是否为明主。

今日我遇见他,人是不错的。

起码比辅佐那个杀猪匠要强上万倍。”

“好了,明日下了早朝,你和我一同前去拜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这朝堂,要变天了。”

那个发笑的人正是荀彧,对面则是他的族侄、刚才和袁基正撞了个满怀的荀攸。

……翌日,袁基高调地骑着骏马,和袁术方骖并路,高调上朝,全然不顾叔父的劝阻。

上朝之时,武将们站在西边,面朝东;文官们都站在东边,面朝西。

袁基之前有掾史职务,还有个安国亭侯的身份,所以和袁隗一路站在东边。

何进在右边,身后是一批武官,然后是袁绍、袁术、曹操之流。

袁隗和何进分别代表世家和外戚、文官和武将,各自统领着自己麾下的官员。

刘辩在何太后的搀扶下出来,文武百官依次向皇帝、何太后朝贺。

早己经被莺歌燕舞弄弯了腰肢的大将军何进难得挺首一回身板,起身出列。

年幼的刘辩没有反应过后,听到何皇后令其起身的号令,才起来回礼,这被称之为“皇帝为宰相起”。

“启禀殿下,鄙人想举荐一人入朝为官。

此人出自汝南袁氏,父为司空袁逢,其名基,字士纪,尝学于马融、蔡邕。

曾为先帝征辟,后辞官回乡开坛讲学,传播经义,又明《孟易》,注《左传》。

臣以为,博士虽常设于知天命之年。

然本为宣扬孔孟之至理,士纪今亦逼近不惑之年,臣以为,当赐博士身。”

袁基在一旁思索着,何进帮他是意料之中的事,只是博士的空名意义不大啊,如果是十年前还能拉来一群门徒,但这天下马上就要进入兵戈铁马的时代了,不顶用啊!

治世用文吏,定乱重武将。

他在心里暗自咒骂着:靠,何进你是猪吗?

给我这个鸟用没有,还不如一个校尉给点兵实在,还能把自己带来的人混杂在其中,来一个瞒天过海。

你在瞎馋和什么,给我表了个文官。

“准,爱卿可还有要事启奏。”

刘辩问道。

他又进言:“昔日黄巾贼寇,起兵叛乱,辛赖先帝英武,头目己被剿灭,怎赖反贼众多,隐匿杂混于百姓之中。

臣闻,数月前豫州贼寇死灰复燃,结三十万之众,袭汝南,士纪领族人数万,破而击之。

贼寇逃窜,欲进犯帝乡南阳,士纪又与太守赵谦合兵一处,围而诛之。

臣请为其加官进爵……”何进适当停顿,等待小皇帝先开口。

自己如果是主动帮他索要官职,低了容易惹人嫌,高了又不合适。

如果是小皇帝说的,那可就和自己没关系了。

赵谦那老小子花了这么多钱,本来打算找何进谋一份功绩,只是遇到了出价更高的袁基。

不过如果没有袁基,他也不敢捏造的这么多。

(据现代学者研究,东汉末年军功有以一抵十的传统)一旁的袁基暗暗咂舌:遂高(何进的字),你真是我亲兄弟啊!

看来是我错怪你了。

“那爱卿以为应当如何?”

刘辩脑子不太灵光,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就把皮球又踢了回来。

“臣以为,士纪在此次据首功,当封讨寇将军、汝南乡侯,赏金百、蜀锦千。

赵谦……准。”

刘辩此时识趣的点头。

何进汇报完事情后就坐了回来,然后是袁隗进言,接着是一些和袁基关系不大的事宜,加之这次何进给了他一个大惊喜,心思也就没有放在朝会身上,神识早就游到如何运用这笔意外之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