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在夏秋洁和弟弟妹妹们的辛勤劳作中缓缓流逝。
那片他们辛苦开垦出来的土地上,嫩绿的幼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希望的故事。
这天,夏秋洁正带着弟弟妹妹们在田间除草,一个身影远远地朝他们走来。
来人是村里的王大娘,一位心地善良、热心肠的妇人。
王大娘年轻时丈夫去世,独自拉扯大了一双儿女,尝尽了生活的艰辛,所以对夏秋洁他们的遭遇格外同情。
“秋洁啊,你们这几个孩子可真能干。”
王大娘笑着走近,脸上的皱纹如同岁月刻下的温柔印记。
她手里提着一个篮子,篮子里装着几个刚蒸好的窝头和一些自家种的蔬菜。
夏秋洁连忙起身,感激地说道:“王大娘,您又来帮我们,真是太感谢了。”
王大娘摆摆手,“这算啥呀,都是可怜的孩子,能帮一把是一把。”
她把篮子递给夏秋洁,“这些窝头和菜你们拿着吃,别饿着了。”
夏秋洁眼眶微红,自从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他们遭遇了太多的苦难,但也遇到了像王大娘这样善良的人,让她在这艰难的日子里感受到了温暖。
弟弟妹妹们看到窝头和蔬菜,眼睛都亮了起来。
最小的妹妹忍不住咽了咽口水,却懂事地没有伸手去拿。
王大娘看着这些孩子,心疼地说:“吃吧,孩子们。
以后有啥困难就来找大娘。”
夏秋洁把窝头和蔬菜分给弟弟妹妹们,看着他们吃得津津有味,心中满是感动。
她暗暗发誓,一定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不辜负王大娘和其他好心人的帮助。
王大娘在田间转了一圈,看着那些茁壮成长的幼苗,夸赞道:“秋洁啊,你这地种得真不错。
不过这后面还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呢。”
夏秋洁认真地听着王大娘的教导,她知道自己在农业方面还有很多不足,而王大娘的经验对他们来说无比珍贵。
“这浇水啊,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还有这除草,要经常除,不然会影响庄稼的生长。”
王大娘耐心地讲解着。
夏秋洁一一记下,心里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有了王大娘的指导,她相信他们的庄稼一定会有个好收成。
接下来的日子里,王大娘经常过来帮忙。
她会带来一些生活必需品,也会传授给夏秋洁更多的农业知识和生活技巧。
在王大娘的帮助下,夏秋洁和弟弟妹妹们的生活渐渐有了起色。
夏秋洁几姐弟有空也会去王大娘家串门子。
他们有时候也会跟着王大娘一起去上山寻些野菜,野果,菌子类的菜回家。
吃不完的就晾晒在家里,晒干了也可以拿去集市去卖。
随着庄稼的生长,夏秋洁开始思考下一步的计划。
她知道,仅仅依靠这片土地是不够的,他们还需要寻找更多的赚钱途径。
一天,夏秋洁和王大娘聊天时,提到了自己的想法。
王大娘想了想,说道:“秋洁啊,咱们村里有时候会有一些集市,你可以把你做的那些手工制品拿去卖,说不定能换些钱呢。”
夏秋洁眼睛一亮,她觉得王大娘的建议很有道理。
于是,她开始更加努力地制作手工制品。
她用草叶编织了精美的篮子,用树枝做了小巧的摆件,还让弟弟妹妹们帮忙收集一些漂亮的野花,制作成干花装饰品。
等到村里有集市的那一天,夏秋洁带着弟弟妹妹们早早地来到了集市。
他们找了一个角落,摆上自己制作的手工制品。
一开始,并没有人注意到他们的摊位。
赖晓宇有些着急,但她没有放弃,她相信总会有人发现他们的宝贝。
果然,过了一会儿,一个年轻的妇人被他们的干花装饰品吸引了过来。
“这些花真漂亮,是你们自己做的吗?”
妇人问道。
夏秋洁连忙点头,“是的,夫人。
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做的。”
妇人拿起一个干花装饰品仔细地看着,眼中露出喜爱之色。
“多少钱一个?”
夏秋洁有些紧张,她不知道该定什么价格。
想了想,她小心翼翼地说道:“夫人,这个只要五个铜板。”
妇人笑了笑,“不贵,我买两个。”
夏秋洁高兴极了,她没想到这么快就做成了第一笔生意。
弟弟妹妹们也兴奋地看着她,眼中满是喜悦。
钱虽然不多,却是好的开始。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他们的摊位。
他们被那些精美的手工制品所吸引,纷纷过来询问价格。
夏秋洁和弟弟妹妹们热情地介绍着自己的作品,生意越来越好。
到了傍晚,他们带来的二十个手工制品几乎都卖完了。
夏秋洁数着手里的铜板,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这些钱虽然不多,但对于他们来说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卖完手工制品后,夏秋洁带着弟弟妹妹去了杂货铺,买了一些家里需要的调味品,盐,还有一些菜种子,粮食和油她都没买。
粮食家里还有一些跟村里的人换来的粗粮,他们几姐弟还能吃一段时间,油太贵了,自然是买不起的。
这个时代的人,大多都是吃动物油,植物油都是富贵人家才吃的起的贵重物。
而动物油大都是猪油为主,这也是平常人家不常吃的。
夏秋洁还记得小时候家里也是吃猪油的,花生油都是拿去卖钱,供姐妹们读书。
家里的猪油也不能想放多少就多少,都是省着吃,一罐猪油家里能吃三个月以上,而且家里人也不少。
七八个姐弟的,加爷爷,爸爸,妈妈,十一二口人,可见得有多省。
盐,他们也没多买,就买了十斤的粗盐。
因为一斤粗盐也要五文钱一斤,细盐十五文钱一斤,雪盐要三十五文一斤,所以目前的他们只能买粗盐。
粗盐之所以便宜,是因为里面的杂质比较多,不过对夏秋洁来说这不是什么难事,因为她会简单的制作细盐。
她就想着买些粗盐回去,能吃就不动它,要是实在难以下咽就弄成细盐,她就不信十斤她还弄不了五斤的细盐了。
夏秋洁他们带着买来的盐和剩下的钱,带着弟弟妹妹从集市走回家里去,回到家时都己经是戌时,(大概是晚上七点到九点)。
回家后夏秋洁简单的做了一顿晚餐,和弟弟妹妹吃完后,她觉得粗盐质量还是可以的,杂质自然还是有得,特别是石子,吃菜的时候,一不小心就卡崩脆了。
目前来说她勉强还能接受,就不去弄了。
吃完饭后夏秋洁和弟弟妹妹一起数剩下的铜钱,虽然只有五十个,他们还是开开心心的数了一遍又一遍。
用三弟的话说,钱虽然不多,但听个响声也是好的,听到碰撞的声音,就想到未来的日子,心里有盼望。
夏秋洁听到三弟的话,感到不可思议,小小的年纪竟然能说出这样的话来,看来这些经历让他们或多或少都有成长。
她笑着对三弟说:“有道理,姐姐也喜欢听着铜钱的声音呢,感觉我们的生活更有底气了,也不用担心我们还要乞讨过生活了。”
大弟弟夏季说:“姐姐和三弟说的都有道理,以后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其余的弟弟妹妹也都附和着。
夏秋洁跟弟弟妹妹说了很多的话,最后她决定用这些钱买一些种子和工具,继续扩大他们的种植规模。
她相信,只要他们努力,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她骨子里还是认为在这古代里不管怎么样,有田地才是正道。
古人讲究根,而地就是他们的根。
夏秋洁也在心里暗暗下决心,努力改善生活的同时,还要把弟弟们放进学堂去,不管能不能科考,最起码不会是个睁眼瞎,在这个时代,会认字写字,就是有一定的优势。
而妹妹则找一个靠谱的手艺人,让她去当学徒。
这个时代可供女性选择的手艺很少,无非就是绣活。
她想自己多多努力,平时多加留意。
夏秋洁几姐弟在王大娘的帮助和他们自身的努力下,生活逐渐走上了正轨。
他们和大多数村民一样,日出而作, 日出而息,侍弄着他们开荒出来的田地上的庄稼。
盼望着有个好收成,不想在过着因为饿肚子而到处乞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