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锦绣无删减全文》,由网络作家“岁月神偷”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最具实力派作家“岁月神偷”又一新作《大明锦绣》,受到广大书友的一致好评,该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是朱允熥朱元璋,小说简介:这一世,我竟然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唯一嫡孙,是懿太子朱标的唯一嫡子。既然如此,那我就要当仁不让,不再让历史重演,不再让山河再遭屈辱。我要登上那个位置,建立一个锦绣无双,日月昌明的盛世大明。...
《大明锦绣无删减全文》精彩片段
“用血写孝经,放佛堂里几日就是孝?”
“拿咱当成啥人,咱是信这些鸟玩意的无知老头子吗?”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弄他娘的这些虚头八脑!”
朱允熥亲自把户部的官员们送出奉安殿,殿后的寝宫之中朱元璋的咆哮仍在。
晚辈为长辈书写孝经,是这个时代比较常用的为长辈祈福的办法。而在历史上,很多诚孝之人,为了在佛祖前更能表达自己的诚意,不惜用自己的鲜血混在朱砂里,边听佛经边写。
吕氏和朱允炆二人,应该是想用此举,唤起皇帝对他们孤儿寡母的恻隐之心,但是没想到却适得其反。
他们了解朱元璋只在表面,而不在内心。
朱元璋是个什么都不信,同时也无所畏惧的人。在他心里什么满天神佛都是狗屁,那都是骗人的玩意儿。
吕氏大概也是怕了,怕朱元璋病好之后处置于她。可是她忘记了,或者说她没认识到。
脾气暴躁的皇帝,这一生,从没对家人下过手。
皇帝这一生,唯一能让他迁就忍让,甚至是受委屈的,只有他的家人。
如果想处置吕氏,皇帝睁开眼睛的时候就已经处置了。
这些天黑不提白 不提,显然是皇帝想刻意淡忘了。
“吕氏一个无知妇人,写这玩意咱理解?允炆读了十几年的圣贤书,怎么也信这玩意?”
寝宫中的宫人们,瑟瑟发抖的站着,生怕皇帝迁怒于他们。等到朱允熥进去,顿时无数期盼的目光,落在他的身上。
“老爷子!”朱允熥扶持着朱元璋坐下,微笑道,“您消消气!”
“咱,养了这些忘恩负义的东西!”朱元璋指着地上的孝经,粗大的手掌有些哆嗦着。
”老爷子,二哥也是一片好心!他那人读书读得有些迂腐了,没想到这些,但他的心意也是一片诚孝,没有作假!”
朱允熥的话有些出人意料,他没在这个时候落井下石,反而帮着朱允炆说起话来。
因为他知道朱元璋之所以生气,不是因为孝经,而是因为血,因为听佛经。
朱允炆的身体也不是那种特别强健的男人,在佛堂里写经书一连几天本身就是耗费心血的事情。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做长辈的没有喜欢晚辈玩自残的,哪怕是打着孝顺的名义。
“对,你二哥他读书读傻了,他想不到。他从小是个孝顺孩子,长辈说什么就是什么。”朱元璋眯着眼睛,冷笑道,“他这孝经是和他母亲一块写的,嘿嘿,咱这个儿媳妇,还真是会教孩子!”
朱允熥没有接话,而是默默的蹲下,把朱元璋的脚放在怀中,轻轻的揉捏着他的腿。
朱元璋的脚很丑,上面满是因为早年生活艰苦留下的痕迹,冻伤的伤疤,硬硬的跟壳一样的茧子。
“大孙呀!”朱元璋忽然开口。
“在呢!”朱允熥回道。
“万一,咱是说万一,将来你当皇帝,对他们娘俩怎么办?”朱元璋看着朱允熥问道,“毕竟,这些年在吕氏的防备之下,你装傻充楞!”
“呵呵!”朱允熥微微一笑,“爷爷,要是说心里不烦,不厌,是假话。这些年孙儿在东宫之中活得小心翼翼,生怕惹恼了母妃。可是......”
说着,换了一条腿继续揉捏,“可是她毕竟是我父亲的妻子,是我兄长和弟弟的母亲,一家人血浓于水哪有什么深仇大恨!该就藩的就藩,该荣养的养,孙儿一个大老爷们,总不能连这点肚量都没有吧!”
昨夜三分雨,今早十分晴。
雨后的清晨,空气中带着阵阵舒爽的湿气。
明媚并带着色彩的阳光从路两旁繁盛的树叶中穿透过来,落在地上一片五彩的斑驳。
阳光落人间,百姓不敢闲。
京城的街道上已经是人头攒动,做买卖的开门了,找活的上街了,老人带着孙子出来遛弯买菜了。
渐渐的,食物的香味,说话的声音,孩子的欢笑等等碰撞在一起,变成一张活着的,生活百味的画卷。
京城的人口一向是天下最繁密,在这热闹的街景中,长安街无疑是最热闹的。
甚至说今天的长安街,已经不足以用热闹两个字来形容了,完全就是人声鼎沸。
街上全是人,肩膀挨着肩膀密密麻麻黑压压一大片,穿着各色服饰的都有。有老成的掌柜的,有年轻的伙计。有穿着长衫的读书人,有短打扮的力气人。
除了人还有锦衣卫,穿着飞鱼服的锦衣卫,在两个总旗的带领下,让那些拥挤的人群排成行。长队的尽头,是几间即将开门的店铺。
也不是店铺,那处地方是大明户部度之司的库房,今儿临时改成了售卖邮票的临时场所。
今日是大明邮票售卖的日子,得到消息的商家百姓蜂拥而来。有人是真的要寄信,或者传递货物。有人真的是商队的管事,想在商路中使用朝廷的驿站,也有人是冲着皇上老爷子手书的邮票来的。
还有的干脆就是来凑热闹的,宽阔笔直的长安街上,此刻怕不是有一两万人。
“军爷,啥时候开呀?”
“哎呀,老子肚儿里的粑粑都挤出来了!”
“MMMP,啰嗦。”
挤了半天还不开门,拥挤的人群怒气冲天,有脾气不好的已经开始破嘴大骂。
路边,茶楼二楼的雅间里,伸长了脖子往下看的朱允熥在瞬间,听到了好几种方言。
而下面,维持秩序的锦衣卫总旗军官恨不得冲进人群,把那些骂骂咧咧的汉子嘴堵上,再抽几鞭子。
可是他不敢呀,一早上指挥使大人交代了,皇上老爷子和吴王监国都在上面呢。
二楼雅间里,朱重八捧着一碗刚沏的大碗茶,笑得眉毛和皱纹都纠结在一起。
“大孙,咋这么多人?”
朱允熥回头笑道,“皇爷爷,改驿站为邮政售卖邮票是古往今来头一遭,人当然多些。”说着,微微躬身笑道,“孙儿给爷爷道喜了!”
朱元璋正在喝茶,“有啥喜?”
“利国利民的事,史书上必定大书特书呀!”朱允熥笑道,“后世人只要一写信,就能想起老爷子您!”
“呵呵!”朱元璋笑出声,脸上微微有些得意,不过随即看看左右,又有些失望。都是宫里的侍卫,个个紧绷着脸如临大敌的。若是有文臣在这,还能拍拍马屁。
不过,这种得意只是稍纵即逝。朱元璋这人,别人的奉承就是听个乐呵,根本不会当真。
喝着茶继续说道,“啥留名不留名的,书生们写的那些玩意儿都不算数,老百姓得到实惠才是真的!”
爷俩正在上面说话,下面街道上铛地一声锣响。
空气顿时安静了,无数眼睛眼巴巴的望着几个拆掉门板,站在里面准备售卖的朝廷小吏。
“大明邮票,售卖开始!”
一个四品的户部堂官,站在门前的台阶上朗声大喊。
说完,刚想清清喉咙继续说点官面的话,就听轰的一下。
人群就跟破堤的洪水似的,嗖的一下冲了过来。
猝不及防之下,几个锦衣卫差点被卷入人群中。
只见人群澎湃的冲到卖邮票的门脸前,无数人举着手里明晃晃的银子铜钱,面目狰狞的大喊。
“给我邮票!”
“我要一百张!”
“我要五百张!”
“皇上老爷子亲手写的,我包圆啦!”
若不是门前的锦衣卫手疾眼快,那户部的堂官差点让汹涌的人群踩死。
“哈哈哈!”朱元璋在二楼笑出声,对朱允熥道,“乖乖,这阵势?赶上当年你爷爷带人抢大元的粮库了!”
而朱允熥看着拥挤的人群,忙的一头汗的官吏们,一股骄傲在心中油然而生。
“我已经做出了改变这个时代的第一步!”
大明有着无数巨大的潜力,而邮政只是挖掘这种潜力的第一步。
爷俩在楼上,笑呵呵的往街道上看着。
视线中,一个胖子举着两锭金元宝站在那里大喊,“皇上老爷子的手书我都要了!”
“呸!”身后马上有人大骂起来,“想瞎你的眼,大人大人,别卖这胖子,小人出双倍,包圆了!”
“就你家有钱?爷爷家是开绸缎庄子的,有的是钱!”另一人也喊道,“三百两一张,我们张家都要了!”
听到下面人群中那些财大气粗的商人们大喊,朱元璋不可思议一般看看朱允熥,“这么有钱?咱的字那么值钱?”
此时的大明白银刚刚大面积在民间流通,物以稀为贵,在没有大量白银涌入中国的时代,白银的购买力惊人。
打个比方来说,一座京城黄金位置的三进小院儿,市面上的售价只是八百两银子。
如今市面上一石精米差不多一百二十斤,售价也不过在七钱银子左右。
几个商人为了皇帝老爷子几个字,还是范本就肯出三百两。
此次刊行发卖的御笔邮票也不过一百张,那就是三万两。
这可是一个天文数字,怪不得朱元璋有些纳闷。
“皇爷爷!”朱允熥笑道,“这都是百姓爱戴您呀!”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此言一出,朱元璋又是笑得见牙不见眼的。
老爷子高兴,朱允熥也高兴。
这些日子老爷子又是急病,又赶上云南的沐英走了,在宫里整日没个笑脸,别人说话都不敢大声说。
老年人需要沟通,朱允熥也怕老爷子再憋出什么病来。就想了这么一个办法,带老爷子出来溜达溜达。
朱元璋最喜欢什么?
他最喜欢人间百态,喜欢看百姓们的日子。
“这还只是京城一地,咱大明可有的是繁华的地方!”朱元璋看着下面依旧热闹,抢购邮票的人群说道,“扬州,苏杭,洛阳,嘉兴,淮安,泉州.....”
朱元璋对于天下了如指掌,笑道,“要是都开始卖,那得热闹成啥样?”
长安街上的人群还没有散去,并且后面隐隐有越来越多的人赶来。
皇帝御笔的邮票数目有限,但是其他的邮票随便卖。
这年月谁家都得写信,这东西也算是生活必需品。再说,就算是家里没人在外地的,别人都买了,自己怎么好意思不买,也不贵,两三个钱的事儿。
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人一多了各种附属行业就多了起来。
排队的人群边上,各种卖着吃食的小贩挑着担子赶来。这年月没有城管,小贩们满街跑。
没一会儿,各种食物的香气就开始在街上弥漫。
“包子!”
“大饼!”
“驴肉蒸饺!”
“芝麻烧饼鸭血汤咧!”
人多了,生意的好的不像话,商贩们忙得一头汗。
朱允熥和朱元璋从茶楼下来,见到这繁华的街市同时又是一笑。
“皇爷爷,要不中午不回宫了,孙儿请您在街上吃?”朱允熥笑道。
“好!”朱元璋背着手,一身布衣趿拉着布鞋,就跟寻常人家老翁似的,“宫里的菜,吃的肚里的虫儿都瘦了!”
说着,鼻子动动,对朱允熥笑笑,“唉,驴肉蒸饺的味道不错!”
朱允熥扶住老爷子,“得嘞,咱爷俩走着!”
~~
一会还有一章,感谢大家支持。
王八耻啪啪给了自己两个耳光,“奴婢知错了!”
其实他不是不拦,而是故意不拦,为的就是朱允熥回来看到这一面。宫里无论是太监还是宫女,就没有傻子。他在装委屈,他越是委屈,吴王越是看双喜不顺眼。
“这个不知道尊卑的东西,拉下去!”朱允熥一指双喜,“打他二十板子,然后送回母妃处,说孤这里人够了,不用其他人伺候。”
~~~~~
反正是免费的小说,说两句题外话不算骗钱。
我也是刚来番茄,不了解番茄读者的阅读习惯,你们看的都是百万字以上的小说,昨天的三张没有一起发出来呢,有的人就不理解了,说那啥对吧。
甚至某些读者,在评论区里骂脏话,更有人对我人身攻击,气得我昨天晚上半夜看书批评的时候,睡不觉。
一千个人眼中一千个哈姆雷特,说我水很我很委屈。
有位读者的书评很中肯,蓝玉荐酒送胡亡很精彩,但是其他方面角度转换衔接,还有描写有些长了,有些画蛇添足。
对于中肯的意见我肯定听,但是对于一些那什么的,是吧.........
写书是一个很漫长耗费心神的过程,坐着在电脑前腰酸背痛写出来的东西,都是有着良好的初衷的。
这本小说的大纲设计了三百万字,我个人的写作风格不是那种打脸爽文各种套路的。那么在这样的书写过程中,没有爽文套路可以去套在情节里,写的就更加艰难。
水,我真是委屈,哥们是个性情中人。
我要是想水,随便一个带泪点的情节写他两万字,比如朱元璋病没好,主角怎么伺候,双方的心理活动,大臣的心理活动,朱允炆怎么吃醋,吕氏怎么发狠,是吧,两万字还未必写得完。
那样写,我省事,真的。
但是那样是对读者,对网站,也是对我自己的不负责。
那样是骗钱,我还没到那个地步。
我认为一部好的小说,不单单是主角如何,尤其是历史小说。
那些风华绝代的人物,必须也要有鲜明的形象和性格。
还有位读者的书评,我甚为中意。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理解万岁。
一部小说有高潮有低谷,最主要的是读者的支持。
发书以来,感谢默默支持的读者朋友,真的感谢。
感谢那些打赏和追更的朋友,真诚的感谢。
我呢,会努力给大家讲述一个好的故事,没有那么多套路,会很真诚,很用心的去讲。
山高水长,江湖路远。
一路有你们陪伴,吾之动力也。
朱元璋的抚恤,真正做到了让这些为大明出生入死的男儿,再无后顾之忧,死了家中妻儿老小不会忍饥挨饿,伤了一辈子也有朝廷供养。
朱允熥有些感触,没有任何人的成功是侥幸的,大概正是这种发自内心对士卒的好,才成就了朱元璋的帝业。
随后,大朝会散去。
回奉天殿的爷俩没有再坐御辇,改为步行,宫人侍卫们离得远远的,生怕打扰爷俩说悄悄话。
“皇爷爷!”实在是没忍住,朱允熥开口说道,“大将军蓝玉等人打了胜仗.........”
“你是想说咱为啥没给他们加官进爵吧?”朱元璋笑道。
姜还是老的辣,马上被人看穿了心思,朱允熥小小送出一记马屁,“皇爷爷英明!”
“国家名爵不是儿戏,等他们班师回朝,朝会再议。”朱元璋看看朱允熥,“大孙,你要记住,恩出于上。臣子也是人,人有时候是贱皮子,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不会珍惜。咱既然要给人加官进爵,就得让他明白,爵位官位后面的意义,还有咱们的恩宠之心!”
“孙儿,明白了!”朱允熥恭敬地说道。
“你不明白!”朱元璋的大手在朱允熥肩膀上拍拍,“你小子,聪明有,心思也有,手腕也有,就是心术还差点!”说着,朱元璋笑起来,“反正你爷爷这老头子一时半会死不了,你在咱身边,好好学学!”
是的,一个现代的年轻人,一个现代的年轻打工人,在帝王心术这一块,确实会有欠缺。
朱允熥心中一暖,“皇爷爷,你一定长命百岁!”
“扯淡,古往今来皇帝都是万岁,可是长寿的有几人?”朱元璋边走边笑,“大孙呀,记住想当一个好皇帝,就要把自己当成人,别听那些大臣们的奉承,不靠谱!”
“孙儿记住了!”朱允熥扶住朱元璋的手说道。
皇帝这是从心里认定他了,只是出于一些顾虑没有开口说,这一点祖孙二人都是心知肚明。
两人慢慢的走着,有时候朱元璋会扭头看看孙子的侧面,脸上露出微笑。
其实他没有马上封赏蓝玉等人的原因很简单,恩出于上没错。但是这个上,他希望不是他,而是自己的孙子朱允熥。
蓝玉现在已经位及人臣,是武将之中的绝对领军人物。他还是常遇春的妻弟,和太子也是亲戚,更是朱允熥的舅爷。
在他身后一大堆太子的故旧之臣,淮西一系的武将勋贵交织成了一张巨大的权力网。权力是双刃剑,不是人人都能玩得转。
现在给予蓝玉太多的东西,万一自己哪天死了,朱允熥上位,岂不是赏无可赏?届时,蓝玉诸多的身份中又会多上一种尊容,大明第一外戚。
一个能征善战,身边聚拢着一群文臣武将的外戚,对于一个年轻的皇帝而言,可不是好事。
朱元璋是出身草莽的英雄帝王,更知道人心险恶这四个字。同时也知道,世上并没有绝对的忠臣。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况且蓝玉这人,是个典型的武夫,心直口快,极容易受人撺掇。历年来在军中大胜的功绩,也使得此人变得有些猖狂跋扈,有时候私下里连自己都敢顶撞。
这样的人,大明朝其实还有不少,那些一起打天下的功勋老将多多少少都有这个毛病。
朱允熥还年轻,这孩子心善,能不能镇住他们?
迟迟没有宣布立皇太孙,也是为了让那些暗中蠢蠢欲动的人露出水面,自己好敲打一番。
如果他们可以用,就留着。
如果他们对朱允熥将来是个威胁,那就全部除掉。
奉天殿就在眼前,想到此处朱元璋不由自主的握紧了嫡孙的手,在心里说道。
“大孙,咱将来给你的,肯定是一片大好的江山。在这之前,所有的荆棘爷爷都给你砍掉。你稳稳当当的做你的太平天子,坏人交给你爷爷来做!”
“皇爷爷,小心台阶!”上台阶之前,朱允熥小声提醒。
爷俩正在上面说话,下面街道上铛地一声锣响。
空气顿时安静了,无数眼睛眼巴巴的望着几个拆掉门板,站在里面准备售卖的朝廷小吏。
“大明邮票,售卖开始!”
一个四品的户部堂官,站在门前的台阶上朗声大喊。
说完,刚想清清喉咙继续说点官面的话,就听轰的一下。
人群就跟破堤的洪水似的,嗖的一下冲了过来。
猝不及防之下,几个锦衣卫差点被卷入人群中。
只见人群澎湃的冲到卖邮票的门脸前,无数人举着手里明晃晃的银子铜钱,面目狰狞的大喊。
“给我邮票!”
“我要一百张!”
“我要五百张!”
“皇上老爷子亲手写的,我包圆啦!”
若不是门前的锦衣卫手疾眼快,那户部的堂官差点让汹涌的人群踩死。
“哈哈哈!”朱元璋在二楼笑出声,对朱允熥道,“乖乖,这阵势?赶上当年你爷爷带人抢大元的粮库了!”
而朱允熥看着拥挤的人群,忙的一头汗的官吏们,一股骄傲在心中油然而生。
“我已经做出了改变这个时代的第一步!”
大明有着无数巨大的潜力,而邮政只是挖掘这种潜力的第一步。
爷俩在楼上,笑呵呵的往街道上看着。
视线中,一个胖子举着两锭金元宝站在那里大喊,“皇上老爷子的手书我都要了!”
“呸!”身后马上有人大骂起来,“想瞎你的眼,大人大人,别卖这胖子,小人出双倍,包圆了!”
“就你家有钱?爷爷家是开绸缎庄子的,有的是钱!”另一人也喊道,“三百两一张,我们张家都要了!”
听到下面人群中那些财大气粗的商人们大喊,朱元璋不可思议一般看看朱允熥,“这么有钱?咱的字那么值钱?”
此时的大明白银刚刚大面积在民间流通,物以稀为贵,在没有大量白银涌入中国的时代,白银的购买力惊人。
打个比方来说,一座京城黄金位置的三进小院儿,市面上的售价只是八百两银子。
如今市面上一石精米差不多一百二十斤,售价也不过在七钱银子左右。
几个商人为了皇帝老爷子几个字,还是范本就肯出三百两。
此次刊行发卖的御笔邮票也不过一百张,那就是三万两。
这可是一个天文数字,怪不得朱元璋有些纳闷。
啪啪,啪啪。
三四个年轻有力的太监把双喜按在院里的长条板凳上,抡起板子就开始打。有人按手,有人按脚,有人往他嘴里塞东西不让他发声,四五下之后双喜的身体猛地一抽搐,人昏了过去。
电视剧里打二十板子还若无其事那是骗人的,这种宫里打人用的板子,真是要下力气打,十下就能活活把人打死。
“三爷,昏过去了?”王八耻在朱允熥耳边说道。
“浇醒,然后给母妃那边送去,就说这个奴婢不长眼,惹人厌!”朱允熥眯着眼睛说道。
此时他的话中带着森然的恨意,原先他本来并没有多少和吕氏母子计较的意思。皇位一事上朱允炆已经彻底没希望了,欺负没出息的人不是朱允熥的为人风格。
可是吕氏一而再的挑战他心里的底线,这次居然把奴婢派到他住的地方。朱允熥就不信,她不知道自己现在每天住在皇爷爷寝宫偏殿中。知道还继续派,安的什么心。
而且派来的还不是一般的奴婢,两个教育公主规矩的嬷嬷,一个管事的太监。(嬷嬷不是清代有的,元代就这么叫了)
若这里不是东宫,若不是顾及吕氏是已故太子的继妃,东宫的名义之主,自己和她顶起来对名声不好.........
“本来还想让你们母子做个富贵闲人,现在看来,哼哼!你们还是不死心,不安分。”
朱允熥眼皮子动两下,他这人轻易不发火,但是他真的发起火来,惹他发火的源头绝对别想好过。
看着几个小太监抬着昏死的双喜小跑出去,朱允熥冷笑两下,想必等一会自己那个后妈的脸色会很精彩。
随后转身进了正屋,偏厅中两个脸色端庄,打扮得体三十出头的妇人,正恭敬的对他行礼。
“奴婢等,参见吴王殿下!”
宫里不许见白头,三十出头的女子在深宫之中就是老女人了。这两个女人身上穿着朴素的青色宫裙,没有过多的花纹,身上也没带什么首饰,看着彬彬有礼,又让人挑不出什么毛病。
“母妃派你们来的?”朱允熥自持身份,不能和女人计较,在门口轻声说道。
“回殿下,是太子妃娘娘派奴婢来的。”两个女子中稍微圆润一些的说道,“娘娘说公主们到了学规矩的年纪了!”
朱允熥眼神飘过去,屋里两个小可怜,宁儿和秀儿,规规矩矩的坐着,正眼巴巴的看着他。
这事他倒是没啥办法,这年月无论是公主还是普通人家的女子,都要讲规矩。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是规矩,稍有不慎,就是有辱门楣。
封建时代,女人没人权。电视剧里格格公主满大街跑,随便跟男人说话都是扯淡骗人的。
“她们还小,你们要耐心点!”朱允熥看看两个嬷嬷,“别借着学规矩的名头,让她们受委屈。若是让我知道了,饶不了你们!”
“奴婢们哪敢?”两个嬷嬷福在那里半天,依然是纹丝不动。(福安,女子行礼。)
“你们晚上要住在这儿?”朱允熥忽然想到一个问题。
嬷嬷中清瘦一些的开口道,“太子妃娘娘说了,往后奴婢们就是吴王殿下的这边的奴婢......”
“我知道了!”朱允熥转头就往外走。
转过身的那一刻,朱允熥的脸色有些阴暗。
名义上吕氏是他的母妃,就是这个名义二字,在这个时代有着莫大的意义,代表着她可以在某方面把朱允熥吃得死死的。
母亲关爱儿子送来了太监和嬷嬷,儿子若是一个不留,全送回去打了母妃的脸面,那就是不孝顺。
忽然,朱允熥心里想到一件事。
假若将来自己登基当了皇帝,岂不是要奉吕氏为太后?
一想到这,他心里就像吃了苍蝇那么恶心。
“得想个办法?”朱允熥边走边想,“在朱元璋面前说两句小话?上上眼药?”
“不行不行!”随即心里马上否定了这个想法,“朱元璋心里也是恨极了这个儿媳妇,可是碍于是已故太子的妻子,几个年幼皇孙的母亲,所以才留着。”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