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姜兰瑜恒儿的其他类型小说《商女重生:我的钱不能白花:姜兰瑜恒儿番外笔趣阁》,由网络作家“青杞君”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我早晨送给您的那张一般无二呢。同时还捡到了一个名叫吴三的瘸子,这个人婆母认识吗?”“不……我不认识。”太夫人脸色煞白瘫坐在椅子上。“他说是带着一个叫秋喜的船妓到青州来找……”“你闭嘴!”太夫人大口喘着气,“你不能说出去,否则华章……要是让人知道了,对,你不敢说出去,否则华章的名声就完了!到时候连官也做不得了!我俯下身在她的耳边道:“我当然不会对外人说,但是族中的族老们若是知道了,他们会怎么做呢?宋进士的母亲被人拐走流落风尘,只怕为保宋家的名声和夫君的脸面,等待婆母的不是一条白绫就是常伴青灯古佛了。”太夫人面如死灰,我告诉她,已经让人把吴三控制起来了,只要我不想让他出现他就不会出现。有这个把柄在手上,成功的拿捏住了太夫人,她再也蹦跶不...
《商女重生:我的钱不能白花:姜兰瑜恒儿番外笔趣阁》精彩片段
我早晨送给您的那张一般无二呢。同时还捡到了一个名叫吴三的瘸子,这个人婆母认识吗?”
“不……我不认识。”太夫人脸色煞白瘫坐在椅子上。
“他说是带着一个叫秋喜的船妓到青州来找……”
“你闭嘴!”太夫人大口喘着气,“你不能说出去,否则华章……要是让人知道了,对,你不敢说出去,否则华章的名声就完了!到时候连官也做不得了!
我俯下身在她的耳边道:“我当然不会对外人说,但是族中的族老们若是知道了,他们会怎么做呢?宋进士的母亲被人拐走流落风尘,只怕为保宋家的名声和夫君的脸面,等待婆母的不是一条白绫就是常伴青灯古佛了。”
太夫人面如死灰,我告诉她,已经让人把吴三控制起来了,只要我不想让他出现他就不会出现。
有这个把柄在手上,成功的拿捏住了太夫人,她再也蹦跶不起来了,也许是一路上经历太多身心俱疲,她真的病了。
在家中歇了几日就经常犯困恶心呕吐,某日下人来报,她偷偷出门了,到城郊的药铺抓了一副打胎药。
要是宋华章知道他守寡多年的娘又要给他生个弟弟妹妹不知道会怎么想,这个孩子倒是命硬的很,一剂打胎药喝下去没打下来,不知道是不是药有问题,太夫人却不敢再冒险出去抓药了,她趁夜间无人的时候,爬到床头的箱子上往下蹦,连蹦了三次孩子没打下来,却把胯扭了,倒在地上动弹不得。
最后我让人以养病为由,将她送到乡下我陪嫁的庄子上,暗地里请来医婆,发现胎儿已经四五个月,强行打胎会母子俱亡,只能偷偷的养在庄子上,等十月满生下了一个女儿,太夫人不肯看一眼,便让人送走了。
有这个孩子在,太夫人也知道这辈子都翻不出我的手心了,且生产后身体大不如前,精神也有些恍惚了,整日待在房里,倒省了我不少事。
且说兰台县那边,自从姜承祖死了以后,姜老太太就病倒了,每日念叨的就是姜家断了香火,逼姜二太太
终于低下了他高贵的头,此刻在他的眼中,我终于不再是那个只能给他带来屈辱和污点的商家女了。
想要走许夫人的路子,就必须通过我。倒难为宋华章日日到我房中,嘘寒问暖殷勤备至,倒是没再提出留宿,让我松了口气,一想到与他肌肤相亲便让我觉得恶心。
转眼过了半个多月,许家太夫人过寿,我拿到了一张请柬。
宋华章觉得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不但斥资三千两备下厚礼,还亲手画了一幅观音图,嘱咐我务必要在人前献给太夫人。
凭着这幅观音图,宋华章得到了进入许府亲自拜寿的机会,也顺利拜见了许侍郎。
当宋华章在前厅与许侍郎相谈甚欢之时,想必在为自己的智谋洋洋得意吧,他却不知在后堂太夫人的内室之中,所有人都对他恨之入骨。
我将婚后宋华章的冷落,他娶我只为利用实则瞧不起我出身商贾,以及他与姜兰瑜早有私情,并设计下山道劫匪之事只为毁我名誉将我牢牢控制。
许太夫人听闻之后生生将拐杖掰断,“真真是豺狼之心!我可怜的丫头,为何不早与太婆讲?当年许家受你外祖大恩,咱们明是两家暗是一家,你父母早亡,竟让你被人欺凌至此,我看你舅舅这官也是白做了!”
我忙道,“人是我自己选的,当初是我一意孤行才有今日,怪不了旁人。如今我只求舅舅能够帮我。”
“你只管说!要杀要埋这事我也替你办了!”
“先把他的功名给撸了!再跟他合离!”
大家七嘴八舌的建议下,我摇头道:“杀了他我要做寡妇的,让他就这么死了岂不是便宜了他?撸了他的功名我那些钱岂不是白花了?这世道对女人太不公平了,和离的女子世间虽大却无容身之处,我可不想一辈子憋憋屈屈的活着。”上辈子我已经憋屈够了。
老夫人将我的打算听了一遍,虽然觉得便宜了姓宋的,但她也是过来人,
餐总要吃的吧?没吃什么山珍海味,只从酒楼里要了一些小菜已经算很艰难委屈了。
饶是这样的俭省,没几日二百两银子也花了个七七八八,待海知府回来,宋华章想去拜见上官时,竟拿不出银子来买件像样的礼物,所幸听闻海知府清廉,便选了几本书作为见面礼。
海知府早就听闻新到的通判是京城来的新科进士,一见之下倒也是一表人才,宋华章见知府果然如传闻一般,衣着朴素透着一股清官的气质,便陈说自己出身寒微,父亲早亡,是母亲将其抚养长大,虽生计艰难,仍发奋读书考取功名,如今为官必定不忘初心,廉洁奉公为民请命云云。
宋华章自以为应答得当,必能获得上官青眼,却想不到他走后海知府对他的评判却是,此人狡诈不实,难堪大用。
他身上穿的是缂丝金线的外衫,一匹衣料价值百金,还说什么出身寒微?海知府早就听闻了,这位宋大人来的时候独乘朱顶大船,船上豪华无比奴仆成群,只是下船时却只剩了四五人,看似低调入住通判府,购置的家具物品都不便宜,且一日三餐都从醉香楼叫酒席,所费不赀。
看了这封信我心情大好,抱起福哥亲了一口,我倒不担心宋华章寄信到族里告我,宋华章并不知道我已经回到青州,更不会知道我早已跟驿站打好了招呼,凡是文安来的信件,都得先到我的手中。
眼下倒是不急,我接的是飞鸽传书,宋华章的信经过官驿转送起码要两个月才能到。
出了月子之后,我有意放出消息,姜家族中终于发现了姜家的祖宅祖产都被卖掉了,甚至连祖坟附近的祖业田也归属他人,这可是姜家的根和书香传家的脸面,姜家族老如何肯善罢甘休,追究起来不难发现是姜承祖出面卖掉的田契地契。
当日衙门查的紧,他找来冒充山匪的几个混混要跑路,让他拿出钱财来,否则被抓了可就别怪他们兜不住了,几个混混狮子大开口,姜承祖一时情急就先拿地契换了银子,本想着上京之后很快就能从宋家拿到钱再买回来就是了,何曾想
”
最后一句算说到太夫人心坎里了,自打来到京城,就再也没人奉承过她,天天只看着姜兰瑾到外面风光,她心里早就不平衡了。
太夫人当即决定,她要跟宋华章去任上。
宋华章没什么可说的,姜兰瑜心里不愿意,只能给宋华章吹吹枕头风,奈何太夫人态度坚决,谁也阻止不了她。
洪夫人来看我,姜兰瑜忙着替我迎接招待,洪夫人见了她的做派直皱眉,“姨娘别忙了,我找你家夫人说说话就走。”
洪夫人见了满院子都是打包的箱笼,又听说太夫人与姜兰瑜都跟去,愤然道:“这算什么事?把你一个大肚婆扔家里不管了?“旋即叹道,“也罢,走了也清净,往后你有什么事就叫人找我去。”
第六章 上任
临行前,宋华章来问我,他在道上以及到任以后的银钱出入是如何安排的。
这是问我要钱来了,难为他对着我这满身铜臭味的商贾之女谈起最让他厌恶的黄白之物了。
“夫君放心,我已安排了隆福商行的大掌柜随行,路上一切用度吩咐大掌柜就是。隆福商行在蜀州也有商铺,大掌柜会安排好的。”
宋华章对安排还是满意的,也就多说了几句贴心的话,“要多与许夫人洪夫人交往,尤其是许府。在家中要照顾好自己,待我在那边安顿下来,派人来接你。”
临走前他才看了一眼我高隆的腹部,好像才想起我怀着身孕似得,“有四五个月了吧,等生下来给我去封信吧。”
他不想要这个孩子,我这个商贾之女生下的血脉,怎么配做他宋家的嫡长子。
腊月十六清晨未明,我站在二门前送走了他们一家三口,车轮声渐行渐远,天上飘起了雪花,不知何时已经将车轮掩盖。
宋华章才走的第二天,姜家人就上了门。
鸡鸣巷的房子已经有了买主,说好年后就过户,年后姜二老爷要去兰台上任,但姜老太太和二婶可舍不得京城繁华,更何况我先前说过,让他们住到宋家来。如今
,京中的来信我也看了,姜二老爷一家在兰台县过得很不好。姜承祖双腿都残了,换了几个大夫也没有起色,知道自己是个废人了以后,姜承祖的脾气变得残暴起来,动不动对着姜老太太和姜二太太大骂不休,姜二老爷这个主簿也当得不顺,多年的积蓄为了营救姜承祖也花的差不多了,只在县中赁了一个小院居住,比鸡鸣巷的四合院差远了,连下人也雇不起。
没住几个月姜老太太就想回青州去,好歹青州有祖宅祖业,强似在这里吃糠咽菜了,姜二老爷也同意了,还让姜二太太并姜兰韵兄妹一同回去,尤其是姜承祖这个废人,眼看他的腿也没什么希望了,姜二老爷是看见就头疼。但是姜承祖还是不同意,问了几次逼得姜二老爷都发了火,他才冷笑道,别想着回去了,青州的祖宅祖业他早已卖掉了。姜老太太一听差点气的背过气去,姜二老爷起初还不信他有这么大逆不道,没几日就接到了族中寄来的出族书,将他这一支逐出宗族。
将姜二老爷一家困在兰台县,把宋家三口送到几千里外的蜀州,我可以在青州清清静静的带着福哥。
转眼到了冬日,我与州衙的夫人们一起捐建了一座保济堂,专门收容鳏寡孤独。
快到年下蜀中信来了,宝龄有了身孕,她在姜兰瑜眼皮底下爬了宋华章的床。
起因是太夫人管家之后,钱财上是节省了,只是苦了姜兰瑜的丫鬟宝龄,往常她只用伺候姜兰瑜一个人,如今要伺候这一大家子了。挑水洒扫这些粗活以前她可没干过,现在天不亮就得起来烧水扫地做早饭,伺候主子们起床洗漱,还要抛头露面出门买菜买柴,太夫人把钱把的紧,每次买东西她连一个铜板都不会多给。每天从早忙到晚,夜里还要挑灯干针线活。
不到两个月她就受不了了,趁着太夫人称病让姜兰瑜贴身视疾的空子,爬上了宋华章的床,也不知道爬了几次反正就是有了,姜兰瑜被自己的丫鬟背刺差点气的吐血,当场打了宝龄两个耳光,要将她发卖。
宋太夫人却很高兴,当即发话抬宝龄为姨娘,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