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女频言情 > 九千岁外孙小说

第四十七章 意外来临

发表时间: 2024-11-03

俗话说得好,挡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

天灾的时候,是地方上的大户土地兼并,侵占生产资料最好的时机,这个时候,有人要和他们抢,那不得拼命。

魏忠贤忙得焦头烂额。

京城里对魏忠贤的骂声越演越烈,魏忠贤何时见过如此的态势,比起以前的动静,实在是小巫见大巫。

魏忠贤又后悔,又担忧。

“说起来也怪,万岁爷最近对咱是越来越好了,咱说什么,万岁爷都答应。”

“那是因为外头的人反对外祖您越激烈,皇帝才会对您越放心,更愿意放权给外祖。”

杨报国放下筷子说道。

魏忠贤愣住了。

他倒是没从这方面想过,经过外孙的提醒,魏忠贤把许多事想通了,原来是这样。

魏忠贤默默的咀嚼嘴里的羊肉,又喝了一口汤,突然问道,“如果咱找万岁爷要东厂提督如何?”

“现在不是好时机。”

“为何?”

“外祖您还准备杀王安吗?”

“当然要杀,此人威胁太大,打虎不死必受其害,可不能妇人之仁。”魏忠贤立马说道。

“既然外祖仍然要杀王安,您前脚向皇帝要了东厂提督,后脚就把司礼监王安杀死了,您说皇帝怎么想?”

如果面对的是迷雾,没有人可以看透未来。

但自己不同啊。

借助自己的知识,对整个大明官场的脉络,乃至皇宫的情形的了然,杨报国敢说自己第二,就没人能说第一。

无论是魏忠贤的想法还是行为轨迹也好,朱由校也好,客氏也好,他们在自己的眼里没有秘密。

他们内心的想法,以及会采取的做法,都能被自己提前看透。

魏忠贤习惯了外孙的眼光,又一次的被说服。

暗中侥幸。

幸亏这样的人是自己的亲外孙,要是自己的敌人,想想都感到可怕,太聪明了。

聪明的有些吓人。

“也是,反正东厂现在也听杂家的,左右不过虚名罢了,迟早还是杂家的。”

魏忠贤点点头,不再打算现在就把东厂提督弄到手。

“下雨了。”

“下雨了。”

突然。

门外传来惊呼。

周进激动的跑进来,手舞足蹈的大笑,说外头下雨了。

杨报国已经听到了动静。

屋子里的小黄门都纷纷向外面望去。

这场雨终于下下来了。

魏忠贤脸色变得难看,他担心会影响自己从灾民手里暂收耕牛的事情。

灾民是死是活,魏忠贤可没放在心上。

耽误了自己揽权却不行。

真要是灾情熬过去了,要不要强行征收呢,魏忠贤脸色越来越阴沉,已经打算继续动手。

管你天灾不天灾。

天灾了,要收灾民的耕牛。

没有了天灾,那就收百姓家的耕牛。

至于百姓家没有了耕牛,没办法好好种地,魏忠贤可不管。

杨报国脸色同样不好。

这老天真是不给老百姓活路啊。

如果一直旱,老百姓必然会准备,拼死一搏,想方设法的去找活路,哪里有活路就往哪里去。

大明这么大,就像一条沾了水的毛巾,使劲的去拧,总能挤点湿气浮出。

可偏偏现在下雨了。

老百姓们以为灾情已经过去,高高兴兴的放下了戒备,勤勤恳恳的的耕种。

北方的麦子在三四月耕种下去,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照料,到了六七月就能收获。

辛辛苦苦忙活几个月,不就是为了秋日的丰收么。

但是老天爷开了个大玩笑。

杨报国清楚的知道,史料是这么记载的:三伏不雨,秋复旱。

这比春耕的时候不下雨要更可恶。

不但老百姓没有防备,官府也措手不及,整个大明都被这极端的气候打了个全军覆没。

辛苦了一年,人也累废了,正是需要吃一口饱饭恢复点元气的时候,结果颗粒无收。

官府也没有防备,想要从南方调粮都难。

结果就是明年。

山东开始造反。

京畿地区也开始造反。

一场巨大的打击,导致辽东形势越发的严峻,最后再一次全军覆没,让后金再一次壮大。

同样。

对自己的计划也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杨报国不再停留京城。

后日皇上的大婚,自己身份低,没资格在前台露脸,杨报国带着工匠们去了庄子。

……

“下雨啦。”

百姓们狂欢。

许多人准备返乡,虽然没有多少积蓄,可是勒紧裤腰带,熬上几个月,等到秋天的收获,苦日子总算是渡过去了。

往年都是如此的经验。

七个大庄子都受到了影响。

灾民们要离开。

庄子里不放人,老王头威胁道:“你们与庄子签了契约的,是你们说走就能走的吗。”

众人面面相觑。

“当初没有活路,我们被逼无奈才签这份把人当牲口使唤的契约,可是现在有了活路,你们凭什么不放人,”

“对。”

有人附和,骂道:“每天干那么多活,结果连饭都吃不饱,是想把俺们给累死啊。”

“扒皮黑心,就没你们这般狠毒的。”

原来的灾民们纷纷破口大骂。

当地的百姓也同仇敌忾。

老王头威逼利诱,庄子里的管事们也出言相劝,可好说歹说,就是没有多少人愿意留下来。

人多势众,老王头挡不住。

几个庄子每日都有人拖家带口的逃离。

隔壁下马村的老陈心善,下马村跑的人最多。

汪文言仿佛不知道。

“大揽总,各处开荒,还有上马村平整土地,现在都没了人手,难道就半途而废了?”

王本不明白大揽总为何像变了个人似的。

汪文言无奈。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谁能挡得住,由他们去吧。”

“那可不行。”

突然。

门外传来了冷哼声音。

杨报国带着一行人闯了进来。

汪文言露出意外的眼神,不过很快又恢复平静,就像当初在诏狱里一样的神情。

杨报国打量了汪文言两眼。

上次猜测此人只是为了庄子,并不是效忠自己,看起来自己没有猜错。

“大千。”

杨报国喝道。

“在。”

“把逃离庄子的人抓回来,严惩不贷,到时要看看,还有谁敢继续逃跑。”

当初登记灾民的时候,每个乡的人集中在一起,会安排相对于轻松的事,所以许多灾民主动找到同乡作保,证明自己的身份。

这些册子在手,没人跑的了。

汪文言不能理解。

根据前段时间的相处,汪文言认为眼前的这位少年,应该不是不近人情的人啊。

“半年。”

“为庄子干半年的活,只要灾情真的过去了,庄子里补偿他们,并且恢复他们的自由。”

这是自己的心里话。

杨报国一脸认真。

汪文言明白了,如果是这样的话,他愿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