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叶轩魏忠贤的其他类型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叶轩魏忠贤结局+番外小说》,由网络作家“昆吾”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陛下,臣有事启奏!”一人从大臣队列中走了出来,崇祯扫了一眼,出声的是中极殿大学士施凤来。“施爱卿请讲!”“陛下,臣奉旨会同司礼监、工部、礼部、钦天监选择大行皇帝陵墓,目前确定为潭峪岭,陵墓规制取法庆陵,按规制需白银两百万两,请陛下示下!”崇祯愣了一下,他穿越过来这两天一直在忙,都忘了天启帝的皇陵的事情了。两百万两白银是什么概念,他现在还搞不清楚,还不待他发话,户部尚书郭允厚就站了出来。“陛下,国库库银不足两百万两,但马上就是九大边军发军饷的时间了,无力调拨。”“郭大人,你这是对大行皇帝的藐视,臣请陛下治郭允厚藐视之罪!”左都御史曹思诚站出来就是一顶大帽子扣了上去。“曹大人,你这么说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暗示前线的将士们不行,这话传出去...
《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叶轩魏忠贤结局+番外小说》精彩片段
“陛下,臣有事启奏!”
一人从大臣队列中走了出来,崇祯扫了一眼,出声的是中极殿大学士施凤来。
“施爱卿请讲!”
“陛下,臣奉旨会同司礼监、工部、礼部、钦天监选择大行皇帝陵墓,目前确定为潭峪岭,陵墓规制取法庆陵,按规制需白银两百万两,请陛下示下!”
崇祯愣了一下,他穿越过来这两天一直在忙,都忘了天启帝的皇陵的事情了。
两百万两白银是什么概念,他现在还搞不清楚,还不待他发话,户部尚书郭允厚就站了出来。
“陛下,国库库银不足两百万两,但马上就是九大边军发军饷的时间了,无力调拨。”
“郭大人,你这是对大行皇帝的藐视,臣请陛下治郭允厚藐视之罪!”
左都御史曹思诚站出来就是一顶大帽子扣了上去。
“曹大人,你这么说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暗示前线的将士们不行,这话传出去,不怕引起将士们的不满吗?”
……
“陛下,可否先从内帑拨款100万两先行动起来,然后再图其他?”
众人争论到最后,施凤来竟然打起了内帑的主意。
崇祯内心怒了,沉声问道:“施爱卿,现在京都大米多少银钱一石!”
被问到的施凤来懵了,现在上奏的是大行皇帝陵墓的事情,怎么扯到大米多少钱一石了?
他一个内阁辅臣哪里知道大米多少钱一石。
但皇帝问了,他又不能不回答:“好像是一两银子……臣……不知!”
“曹爱卿,你说!”
左都御史曹思诚懵了:“陛下,好像是一两一钱。”
“好像?哼!”
崇祯冷哼了一声,又道:“房爱卿,你说!”
吏部尚书房壮丽:“臣记得年初是八钱银子,现在臣真不知道。”
崇祯一连问了十数人,除了户部尚书没问,从吏部到督查院,再到通政司的老大被被问了个遍,更是重点关注了东林党的人。
问到最后,崇祯连爱卿也不用了,直呼其名。
“郭允厚,你来说!”
户部尚书郭允厚立刻道:“陛下,截止昨日,京都每石大米约为八百五到九百三十枚铜钱。”
“魏忠贤,你说!”
被皇帝点到名,魏忠贤出列:“陛下,糙米在780-850文铜钱每石,精米在900-950文铜钱之间浮动。”
崇祯心中快速的盘算着,明代一石约为120斤,一斤约为后世的一点二斤左右,换算下来就是后世的145斤左右。
也就是说,一两银子大概能买155斤大米,后世一斤大米按2.5元算,一两银子购买力就是388块。
修个陵墓要200万两白银,也就是后世的七亿七千万,这得多大的工程?
后世的人工材料可比现在的贵太多了。
想想就知道,这中间肯定有很多贪了,但这种计算方式他没法和大臣们说。
PS:《明实录》记载,天启六年,也就是1626年,大米约为0.8两银子一石,考虑到又被党争折腾了一年,咱们就提高一些,网上说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660-800元,甚至更高,那是在其他年间,例如洪武初年0.25两银子一石,也就是一两银子买4石,约为600斤,那就相当于现在的1200块。
“方正化,派人去街上问问,速去速回,朕在这里等着。”
方正化应声后从后面出了皇极殿。
崇祯从龙椅站了起来,站在九层的平台上,冷冷的盯着下面的众大臣,足足过了一刻钟,崇祯才出声。
“你们是不是以为朕在大题小做?”
“臣等不敢!”
看着黑压压跪下去的一大片大臣,崇祯直接暴走了。
“你以为你们这么说,朕就不知道你们在心中暗骂朕?”
“你们天天喊着要为大明社稷死而后已,可你们自己看看,连日常吃的粮食多少钱一斤都不知道,
是不是觉得你们是朝廷的部院重臣,这些民间百姓应该关心的东西跟你们无关?
百姓最关注的是什么,一日三餐能不能吃饱,这就是粮食。”
“吏部,朕且问你,各地知县若是不知道本县的粮食价格,又怎么专心为百姓考虑?”
“工部,你们都不知道粮食价格,怎么招人干活?
是不是觉得国家的工程,反正是各地签派的,给多少都可以?你们考虑过一个百姓的付出与收获了吗?”
“礼部,你们管着天下读书人,这群人天天喊着圣人,不知农时、四肢不勤五谷不分,不知百姓疾苦,谈何为百姓谋福利?”
“户部,你们掌管天下钱粮、经济命脉,若是连粮食价格都搞不清楚,如何去调运?
若是某地发生天灾,你们如何能快速的安排赈灾方案?拍脑袋决定吗?”
“还有刑部和兵部,你们是不是觉得和你们没关系?”
“现在边军的饷银是每年18两银子,现在的18两银子能和十年前的18两银子相比较吗?将士家里吃不饱,如何会全身心的保家卫国?”
……
“北宋范文正公都说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你看看你们,连粮食价格都不知道,你们忧哪门子的民?”
“想想我太祖为什么要造反?还是不是因为要有口饭吃,要活下去!”
“你们非要等到有一天,外有后金带兵进入关内肆意掠夺,无数同胞被杀,内有百姓起义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吗?”
“非要等到有一天,北京城破,你们都被敌人杀死,你们做个亡国之臣,朕做个亡国之君吗?
若是有那么一天,朕拼个鱼死网破,也要在死之前将你们九族诛杀个干净!”
崇祯逮着众大臣一顿怒骂,虽然他说的这些有些理想化和牵强,但不妨碍自己喷他们。
两年后李小哥为什么暴走,短时间召集了百万兵,还不是因为百姓吃不饱肚子。
如果能吃的饱,谁愿意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去起义?
谁是皇帝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能吃饱、能穿暖,爱谁谁。
他为什么来了,没有安排人去将李自成、张献忠这两个在几年后席卷了大明西北方的起义者?
解决不了饥荒问题,杀了这两个,还有无数个人站起来。
“陛下,共计调查了12家米坊,所得价格均和户部尚书郭大人、东厂提督魏大人所说价格一致,这里是米坊老板画押的保证书!”
就这么一会儿的功夫,方正化派出去的人回来了。
崇祯看着呈上来的清单,暗自点头,果然没有看错人。
清单上标注了京都四个方向的,每个方向三家,店铺位置在哪里,老板姓什么,糙米和精米的价格,最下面还有米坊老板摁的手印。
“你们有没有什么要说的?朕给你们个反驳的机会!”
“臣该死,臣不敢!”
田尔耕立刻就跪了下去。
崇祯面色平淡,但内心却是冷笑,他很想对田尔耕说,你是该死,朕想砍了你。
可这话他目前没法说,锦衣卫是皇帝亲军这不假,可那是在万历之前.
到了天启一朝后,魏忠贤勾搭上天启帝的乳娘客氏后掌控了大权,锦衣卫的高层大部分都投靠了魏忠贤。
包括指挥使田尔耕、都指挥佥事许显纯、东司理刑官杨寰、兵部尚书崔呈秀成为五彪之一。
好好的人不当,非要去当阉党的狗。
等秦良玉的白杆兵进京,这账再慢慢算算。
“英国公那边你就不用管了,朕听说最近许多人讨好朕的国丈周奎,送了很多礼,这事你去查查,下去吧。”
“臣领旨!”
田尔耕应声退出东暖阁,头上满是汗珠。
新帝登基了快一个月了,他见了数次,可从未有今天这么大的压力。
走出十数米后,田尔耕转头看了一眼东暖阁后,就朝着宫外走去,今天的新帝有些反常,他得找魏忠贤商量一下。
田尔耕的举动,东暖阁内的崇祯并不知道,即便是知道了他现在也懒得去管。
今日他之所以去京营测试方正化的实力,主要是有三方面考虑。
第一,宫内锦衣卫也能测试,但锦衣卫毕竟常年在外行走,战力还是有的,这与方正化战死时的敌人的实力有偏差。
其次,他想借这个机会,一探京营情况,情况如他猜想的差不多,士兵老弱病残,战力极差。
最后,顺便敲打一下英国公等人。
包括训斥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也是在试探魏忠贤的态度。
两者合在一起,也是给东林党的人释放一些信号,朕对阉党、京营不满,让东林党的人闹上一闹。
狗咬狗,他才有机会去打狗。
如果说英国公仗着世袭的一等公爵位和扶持他上位的功劳,觉得他不敢杀他,那就大错特错了。
京营是防御京师的一道屏障,不把京营整顿好了,很多事情他都无法动工。
想了好一会儿后,崇祯又在纸上写下了一个名字——李邦华。
大明想要整顿军务,非李邦华莫属,孙承宗来了都没有李邦华管用。
“大伴,方正化回来了没有,让他进来!”
“臣方正化……”
“行了,以后私下里不用这么多规矩!”
崇祯直接打断了方正化的行礼,继续道:“你选一个徒弟,带着朕的手谕,让李邦华秘密进京!”
方正化想了想,道:“皇爷,可是天启四年被魏忠贤弹劾的兵部右侍郎李邦华?”
“对,就是他,让他秘密入京。”
而此刻的英国公府的中堂大门紧闭,十数人坐在一起,一片吵闹声。
“英国公,陛下今天上午是什么意思?有些莫名其妙呀!”
“陛下刚登基不去忙着应付党争,怎么会来京营?”
“陛下就算是要测试方正化的武力,宫中不是有锦衣卫吗,来京营是几个意思?”
……
“够了!”
张维贤将茶杯重重的放在桌子上,吵闹声就立刻停了下来。
“陛下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在敲打我们,新皇登基总想着做出些改变,这能理解,估计接下来就要对京营动手了,
你们以前做的那些破事老夫也懒得管,现在都给老夫把屁股擦干净了,
这段时间好好练练兵,别被陛下抓住了把柄,否则老夫可救不了你们,都回去好好想想。”
一众将领脸色有些难看了,想说什么,但看着脸色阴沉的张维贤后便沉默了下去。
待众将领散去后,张之极低声道:“爹,小皇帝这是要对咱们动手吗?”
“没有我们的扶持小皇帝根本就无法继承皇位,小皇帝这么无情的吗?”
啪!
张维贤一个巴掌就抽了过去,怒道:“小皇帝是你叫的,想死是不是?”
“记住了,无论如何看不起陛下,在任何时候,礼节都不可少,想要活的久一些,这点很重要!”
看着委屈的儿子,张维贤低声道:“今天这事是陛下在敲打我们,我们张家袭英国公爵位到我已经第七代了,再加上我们从龙之功和掌控着京营兵权,应该不会动我们张家,
但真要是太不像话,杀几个勋贵还是可以的,所以,最近约束一下国公府的人,别出去惹事,另外多督促京营的这帮勋贵。”
“爹,你放心,谁敢找死,我弄死他!”
张维贤点了点头,随即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有预感,皇帝要整顿京营,但京营内势力错综复杂,涉及到各方利益,真要动起来,皇帝可受z不了。
但皇帝今天透露的信号很明显,他不知道皇帝的底气在哪里,现在他要考虑的是不是主动向皇帝示好,还是继续保持中立。
……
乾清宫东暖阁内,崇祯忙到亥初时刻(晚上九点多),才将他所知道的东西汇总到了一起。
包含了个人安全、兵权、军队改革、土改、对外政策、经济、工业、农业、文化发展等等,这些结合如今的局势,就可以形成一份大明可持续发展计划书。
崇祯正准备再细看的时候,就听见外面一阵吵闹声,不待他叫人,王承恩就进来了,脸色有些惊恐。
“大伴,何事慌慌张张的?”
“皇……爷,刚刚有慈庆宫有太监来报,大太监陈德润竟然闯入慈庆宫,意图……”
王承恩说到这里就不敢继续说了,崇祯猛然站了起来,心中我艹了一声。
穿越过来,忙活了一天竟然把陈德润这个史上最色太监给忘了。
崇祯这回彻底的坐不住了。
“王承恩,去坤宁宫请皇后去慈庆宫陪皇嫂,就说天色已晚,恐有非议,朕明天再去给皇嫂请安,这件事情朕会给她一个交代!”
“方正化,你亲自带人去将陈德润给朕抓回来,记住了,无论是谁阻挡,格杀勿论!”
“还有,中途不允许他与任何人接触,别让他自杀了!”
“另外让王体乾、魏忠贤、田尔耕和今日当值的指挥佥事、内操首领来见朕!”
传旨的人对袁可立的态度有些奇怪,毕竟这位大佬半年前三上辞疏,很是坚决的辞官归隐,现在怎么这么痛快?
“来人,上茶!”
“袁阁老,茶就不用了,下官要回去复命,您这边准备一下,要尽快启程了,其余人等已经从北京城出发了,先行调查,然后在西安府汇合,
陛下交代,陕西境内一切事宜,您有便宜行事之权,
还有,这是汇总出来的陕西境内灾民、民变的情况,您路上查看。”
“另外,这位是锦衣卫前所下的总旗崔明,负责护送您去西安府。”
吴文指了指院中站立的穿着黑色飞鱼服的锦衣卫总旗崔明。
袁可立点了点头。
该传的旨也传了,该交代的也交代了,吴文当即带着两人离去。
见吴文离去,袁可立一挥手,一名下人离去,片刻后一辆破旧的马车进了院子:“崔总旗,我们走吧。”
崔明有些懵,吃惊道:“阁老,您不准备一下?”
“有什么好准备的,老夫是去赈灾的,又不是去游玩的,带两套换洗衣服和几本路上打发时间的书,再带一名照顾我饮食起居的下人,足矣。”
“袁老,恭喜您入阁呀!”
“下官早就说了,像您这等才智,朝廷是不会轻易让您致仕的,您看,这才休息三个月,朝廷就让您入阁了。”
崔明正待说话时,一名头戴乌纱帽,身穿青色、胸口绣着鸂鶒常服的青年男子进入庭院。
“子方,此一时彼一时,陕西旱灾,数十万百流离失所,更有数地起了民变,老夫就算是想不去都不行了。”
袁可立叹息了一声,放不下灾民是一回事。
平党争和收广宁却是关乎大明国运的事情,这是他毕生的夙愿,他作为三方战略的布置者必须要亲自参与。
“子方,老夫就要立刻去陕西了,这睢州县你可要打理好了。”
“阁老放心,下官一定会按照您老制定的方针严格执行,下次您回来,这睢州一定会更好。”
“好!”
袁可立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朝着崔明道:“崔总旗,走吧!”
马车缓缓驶出庭院,院外已经站满了得到消息的百姓,他们或老或少,或贫或富。
但每一个人脸上的表情都极其肃穆,泱泱数百人聚集在一起却没有发出丝毫的声音。
“袁老,此去西安山高路远,您还是坐我这马车吧。”
城中清风酒楼的老板陈一清站了出来:“您老别拒绝,您年事已高,路上休息好了,到西安才能更好的投入救灾,我这也算是间接为陕西的父老乡亲们做点贡献了。”
“陈兄说的对,袁老哥就不要拒绝了。”
有一位年长者站了出来,朝着锦衣卫总旗崔明道:“这位大人,这是一百两银子,算是我的一点心意,麻烦您代我们睢县的百姓们一路上照顾好袁老哥,
这是我们兄弟情谊,不算行贿吧!”
“袁老,这是刚煮好的茶叶蛋,您带着路上吃。”
“袁大人,这里是刚出笼的包子和馒头,还热乎着,带几个吧!”
“老哥,我是开成衣铺的,别的没有,衣服倒是有不少,现在已经入冬,您去陕西又要外出,老兄弟我送您一件大氅,挡挡风寒。”
……
一位又一位百姓站了出来,送什么的都有,袁可立站在马车上久久不语。
崔明骑在马上满是感慨,若不是爱民如子,百姓又怎会如此爱戴。
“阁老,您收下吧,几位说的对,您老不比我们习武之人,皮糙肉厚的,等陕西结束后,我会如实禀报朝廷,相信陛下不会为了此事计较的。 ”
“苏茂相、孟绍虞,你们给朕出来!”
刑部尚书苏茂相、礼部尚书孟绍虞从大臣队伍中走了出来,躬身站在崇祯面前。
“苏茂相,你是刑部尚书,掌管大明律,孟绍虞,你是礼部尚书,掌管天下读书人,太祖给了读书人六项特权,你们二人觉得太祖这些优待怎么样?”
刑部尚书苏茂相立刻道:“陛下,太祖此举是让读书人安心读书,学有所成后能报效国家。”
“苏大人所言甚是,太祖此举提升了读书人的身份,也极大的刺激了天下的读书人,是我等读书人的福分。”
礼部尚书孟绍虞附和了一句。
但两人都搞不清楚这个时候陛下提这个做什么。
“读书人可以免交粮,朕听闻有些读书人隐瞒包庇帮别人免粮,借此发财,是不是真的?”
“启禀陛下,此事臣略有耳闻。”
苏茂相有些诧异,这位少年天子是从哪里听闻这件事情的,现在这么问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让自己彻查此事吗?
“空穴不来风,既然你有耳闻,那你就先从国子监开始查起,朕允许你动刑,记住了是南北两雍同时彻查。”
“陛下!”
苏茂相心中一紧,随即道:“大明律有规定,秀才以上读书人犯错,需先通知学生当地的儒学提举司教育,想要用刑,得先撤了他们的头衔才行,是不是先通知他们当地……”
“不用了!”
崇祯打断了苏茂相的话,看向群臣:“神宫监掌印何在?即刻准备香灯、祭祀之物,朕要去向太祖请罪,废除太祖定下的规制!”
崇祯轻飘飘的一句话,如九天之惊雷,响彻所有人的心间,让他们心神巨震。
这一回不仅是地上跪着的数百名集会的学生了,连国子监内围观的学生都满是惊骇之色。
众大臣惊骇过后,瞬间齐刷刷的跪了下去。
“陛下,不可,此乃祖制,岂可随意更改?您就不怕太祖怪罪吗?”
“是啊,陛下,太祖此举是为了免除读书人的后顾之忧,如果废了这些特权,那读书人势必分心,这将极大的影响他们的成长,对我大明培养人才不利呀。”
“臣等请陛下三思!”
一众大臣都跪了下去。
崇祯冷冷的看着跪着的众大臣,这些人打的什么主意他太清楚不过了,无非是为自己后辈着想。
“你们也说了是祖制,那就是我们自家人的事情,晚点朕去太庙给太祖上柱香,太祖总不会跟我一个后辈计较吧!”
我尼玛……
众大臣和国子监的学子们听着崇祯的话,瞬间无语了,怎么这位皇帝不按套路出牌?
“你们口口声声说太祖所定是为了学子们解除后顾之忧,安心读书,可朕却不认为。
你看看这群人,还有心思搞集会、非议朝政,都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若是太祖有知,估计会亲自废了这条规制。”
“陛下,学子们也是为了我大明王朝,而且我大明现在有六十万在籍的秀才,若是因为这几百名贡生的事情,废除了这条祖制,对其他学生不公平,请陛下三思!”
礼部尚书孟绍虞跪下苦苦哀求,他虽然依附魏忠贤,属于阉党一派,能搞东林党的人当然是好。
可他首先是读书人,若是连他都同意陛下废除祖制,那他要被全天下的读书人唾弃,估计暴怒的读书人会将他家祖坟都给挖了。
这个锅他背不动,整个朝臣们都背不动,能背的动只有陛下。
过了几息之后,崇祯轻声道:“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陛下,臣以为孙承宗不可出任……”
“别跟朕说废话,你推选一位再说!”
崇祯打断了内阁辅臣施凤来的话:“其他人也一样,别指责别人不行,要么你们廷推一位,或者毛遂自荐也行,朕只要结果。”
既然皇帝发话了,众大臣也开始讨论了起来。
虽然三边总督这个职位是个烫手的山芋,但那也是位总督,封疆大吏。
赈灾做的好,那将平步青云,直入内阁。
办不好,那就是脑袋搬家,遗臭万年了。
从目前认知看,国库空虚,办砸的可能性会更高一些。
但这是新帝登基的第一件大事,势必会全力支持的,所以,综合来看,好坏各一半。
足足讨论了一刻钟的时间,大臣们从开始的低声细语,到最后激烈争吵了起来,谁都说服不了谁,各方都想争取自己阵营的人。
崇祯听的有些头疼,随即站了起来:“朕有些事情要处理,你们继续廷议,什么时间出结果什么时间退朝,王承恩,你在这里看着,有结果通报。”
说完崇祯下了平台出了皇极殿,回到东暖阁后,看着方正化低声道:“方正化,给朕弄些点心来。”
片刻后,方正华端着几盘糕点放在了崇祯面前,崇祯一口糕点一口茶,吃的那叫一个舒坦。
而皇极殿内,群臣对视了一眼,皆是叹了口气。
皇帝的举动已经很明显了,要么选孙承宗,要么选袁可立,
不是这两个中的一个,你们就老实在皇极殿内待着,饿不饿你们自己看。
施凤来看了看众人:“诸位,选孙承宗的站右边,选袁可立的站左边,有意见的站中间,哪方人数多就选哪方,王中官做个见证,如何?”
“陛下,王中官让奴婢来回话,皇极殿廷议有结果了。”
“一帮滑头!”
一盘糕点还没吃完,一位随侍的小太监就到了东暖阁,崇祯低骂了一声。
“去告诉王承恩,就说朕在忙,让朝臣们等一会儿!”
崇祯说完,将手中的糕点吃完,然后端起两个装有糕点的盘子塞给了一边候着的方正化。
“你们几个先吃点糕点垫垫肚子,朕睡会儿,晾一晾他们。”
说完便走到一边的软塌上躺了下去。
方正化端着盘子哭笑不得,这会儿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
不吃吧,这会儿又好饿,糕点又很香,吃吧,在东暖阁内吃东西,这要是传出去了非得被那帮御史给喷死。
看着几位徒弟的眼神,方正化没好气的瞪了一眼,随即朝着崇祯叩拜了下去,心中满满的感动。
起身到了暖阁外,低声笑骂道:“换班去吃,每人一盏茶的时间。”
东暖阁内,崇祯轻微的鼾声响起。
而皇极殿内的群臣们则心中都在吐槽着崇祯。
神特么的处理正事,满朝的朝臣都在皇极殿,您能处理啥正事?
从早上上朝开始到现在,先是陕西灾情的事情,然后又去国子监忙活了个把时辰,现在又回来商议赈灾的事情,这会儿早就过了午膳的时间了。
别说吃饭了,茶都没来的及喝一口,这会儿又饿又渴,这都好说,可内急这事可没法忍。
“王中官,我们能不能去出恭一下。”
“随便,不过咱家可告诉你,陛下随时可能来,今日陛下……”
下面的话王承恩没有说,那意思很明显,陛下今天杀了不少人,你要是想死你就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