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秋日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三国:我黄巾之子,继承三十万大军全局

三国:我黄巾之子,继承三十万大军全局

东汉末年分三国 著

其他类型连载

“其实在此之前。”张靖看着荀彧,出言道:“在下并无意见曹府君使者,只是王佐前来,便有了不得不见的理由。”“区区虚名,将军当不得真。”荀彧闻言面色沉静,轻轻的摇了摇头,原本那颗悬着的心,现在已经快死了。如果有的选。他宁愿没有这王佐之名。“先生过谦了!”张靖开口道:“都说盛名之下无虚士,先生能得王佐之名誉,其才能定然不凡,如无意外,先生来此,定然是为了说降。”“将军明鉴。”到了这个时候,荀彧也没有否认,毕竟这是明摆着的事情。张靖询问道:“先生以为,若大汉再次中兴,可能是百姓之福?”“自然!”荀彧理所应当的点了点头。“那先生以为,何为天下诸乱之源?”荀彧沉吟道:“祸源在卖官鬻爵,在宦官误国,在贪官污吏横行……”“在下明白了!”张靖听了眼中...

主角:袁绍公孙瓒   更新:2024-11-16 08:29: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袁绍公孙瓒的其他类型小说《三国:我黄巾之子,继承三十万大军全局》,由网络作家“东汉末年分三国”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其实在此之前。”张靖看着荀彧,出言道:“在下并无意见曹府君使者,只是王佐前来,便有了不得不见的理由。”“区区虚名,将军当不得真。”荀彧闻言面色沉静,轻轻的摇了摇头,原本那颗悬着的心,现在已经快死了。如果有的选。他宁愿没有这王佐之名。“先生过谦了!”张靖开口道:“都说盛名之下无虚士,先生能得王佐之名誉,其才能定然不凡,如无意外,先生来此,定然是为了说降。”“将军明鉴。”到了这个时候,荀彧也没有否认,毕竟这是明摆着的事情。张靖询问道:“先生以为,若大汉再次中兴,可能是百姓之福?”“自然!”荀彧理所应当的点了点头。“那先生以为,何为天下诸乱之源?”荀彧沉吟道:“祸源在卖官鬻爵,在宦官误国,在贪官污吏横行……”“在下明白了!”张靖听了眼中...

《三国:我黄巾之子,继承三十万大军全局》精彩片段


“其实在此之前。”

张靖看着荀彧,出言道:“在下并无意见曹府君使者,只是王佐前来,便有了不得不见的理由。”

“区区虚名,将军当不得真。”

荀彧闻言面色沉静,轻轻的摇了摇头,原本那颗悬着的心,现在已经快死了。

如果有的选。

他宁愿没有这王佐之名。

“先生过谦了!”

张靖开口道:“都说盛名之下无虚士,先生能得王佐之名誉,其才能定然不凡,如无意外,先生来此,定然是为了说降。”

“将军明鉴。”

到了这个时候,荀彧也没有否认,毕竟这是明摆着的事情。

张靖询问道:“先生以为,若大汉再次中兴,可能是百姓之福?”

“自然!”

荀彧理所应当的点了点头。

“那先生以为,何为天下诸乱之源?”

荀彧沉吟道:“祸源在卖官鬻爵,在宦官误国,在贪官污吏横行……”

“在下明白了!”

张靖听了眼中闪过一抹失望,这位王佐之才终究还是太年轻了,所见的事物,更多的还是留在了表面。

而且以对方的出身。

没有最底层的经历,他与荀彧终究不会有任何共情,更别说其他。

“不知先生可愿出仕黄巾?”

张靖居高临下的看着荀彧,眼眸中带着一丝挣扎之色。

“谢将军抬爱!”

荀彧起身一拂衣摆,面色平静道:“自古忠诚不事二主,将军乃作乱之人,在下食汉禄,此身当为汉臣。”

“哈哈!”

张靖闻言没有丝毫生气,反而爽朗笑道:“好一个王佐之才,好一个迂腐书生。”

“食汉禄,为汉臣?”

“刘邦曾为先秦亭长,食秦禄!”

“若他有文若半分心性,又哪能来得四百年汉室?”

“况且禄从何来?”

“是刘邦,刘彻,刘秀等历代汉室耕种而来的吗?”

“岂不知,尔等俸禄。”

“皆为黔首农人心血,皆为民脂民膏!”

“迂腐啊,迂腐!”

“连俸禄从何而来都本质,都没有弄清楚。”

“若那汉室能治理好诸夏疆域,致使国泰民安,在下也无话可说。”

“可那些饿死的黔首百姓……”

“算了,跟你一介迂腐之人说这些,实在是太过无趣。”

说着说着,张靖也有些意兴阑珊。

朝室外而行,边走边吩咐道:“来人,安排下去,将荀彧一行人打入大牢,每日只提供饮水,不许供给任何吃食。”

“喏!”

守在屋外的小将闻言,恭敬抱拳应是。

“将军留步!”

已经彻底死心的荀彧闻言,再也顾及不上其它,面色凝重道:“正所谓两军交战,尚且不斩来使,况且在下是带着诚意,以及使君的五千石粮食,更为祭奠老将军,心下不存任何歹意。”

“将军如此行径。”

“是要自绝于天下吗?”

荀彧怎么也没有想到,一趟出使,竟让自己身陷囹圄,甚至随时都有性命之忧。

“先生放心。”

张靖转身道:“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规矩在下明白,是以也没想过拿先生祭旗,先生带来的五千石粮草,不过是曹府君还粮于民罢了!”

“要知道如今我大营之中。”

“尚有兖州百姓数十万,他们所缴纳的粮食,可远远不止这五千石。”

“家父于三日前下葬。”

“汝此身为汉臣,家父不过作乱之民,若让汝前往祭拜,不论是对家父,还是对汝,都不是什么美谈。”

“至于为何囚禁先生。”

“想来先生心中有数,今曹使君同吾分属两营,互相攻伐本就应当。”

“先生王佐之名,在下如雷贯耳。”

“既分属敌营,若放任先生离去,便是对麾下将士弟兄的不负责。”

“须知对敌仁慈,便是对己残忍!”

说到这里,张靖面色复杂道:“之所以劝降先生,也是想给先生一次机会。”

“今天下时逢乱世。”

“曹府君信奉宁我负人,人勿负我。”

“而我张玉衡,则信奉乱世英才,不为我所用,必为我所杀。”

“主公英明!”

程昱闻言不由惊为天人,脸上尽是心悦诚服之色,朝张靖恭敬行礼,满是赞同道:“乱世之中选才用人,万不得心慈手软,大丈夫生于此间,就算不得青史留名,遗臭万年也未尝不可取。”

现在的程昱。

对张靖彻底的死心塌地。

实在是对方的行事风格,实在太符合他心中的明主了。

“在下明白了!”

荀彧闻言身着一阵踉跄,终于再也忍不住跌倒在地,面上尽是死灰之色。

他心中明白。

对方无论如何,都不会放过他了。

“哎~你们干嘛,还没吃饭呢!”

“你们想干什么?”

“……”

就在张靖离开的时候,侧室之中传来的荀彧侍者的声音。

与此同时。

又是数队人马离开太守府,前往捉拿随荀彧而来的运粮青壮。

“走吧仲德!”

离开偏厅以后,张靖深吸口气,面上恢复平静,朝程昱道:“咱们去看看投石车,顺便让卞喜、耿凌二将跟着,待熟悉投石车以后,明日仲德就要为大军筹粮了。”

“属下领命。”

程昱恭敬应是,心下火热道:“属下早对主公口中的投石车期待已久了!”

在程昱心中。

有这样的主公,筹粮的事情不过信手拈来,别人不熟悉兖州有哪些世家大族,他作为土生土长的兖州人士,难道还能不熟悉吗?

卢县东门外。

是连绵的黄巾营地。

一处空旷所在,一座座投石车挺立,它们各个高三丈余,横梁约莫六丈余,观之甚为不凡。

“王度。”

张靖满意的点了点头,吩咐前来的王度道:“为咱们军师,讲解一番投石车。”

“属下领命!”

王度闻言面色有些古怪,不过还是接下这个活计,随后一脸讪讪的行至程昱身前。

“王将军,却是神交已久。”

程昱也有些意外,之前在大堂之际,他还没有注意,现在再见王度,却是明白了什么。

他也没想到。

曾经他对付的黄巾首领,如今却是他共事的对象。

“咳咳,军师过奖了!”

王度老脸一红,开口道:“还是让末将给您讲讲投石车吧!”

“那就有劳将军了!”

“此投石车,有别于汉的发石车,汉室的发石车最少需要三十人,才能将石弹发出,没啥准头不说,对士卒的训练也必不可少。”

说到投石车。

王度如同换了一个人,如同介绍宝物一般,讲投石车的结构,原理耐心的讲与程昱。


“去吧!”

张靖摆了摆手,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这玩意,在这个时代。

由刘家汉室,或者诸侯拿出来。

那绝对是有毒的。

但如果拿出来的人是张靖?

那就没事了!

廖化拿着竹简下去后,立马着人快马加鞭,将其送往无盐。

两日后,东平国。

程昱收到了张靖的文书。

“来人!”

看完书信的程昱,压下心中的激动,沉声道:“命薛房、羊秘、羊耽、王粲、颜敫、刘佗、羊衜、刘凯等人前来见吾。”

“喏!”

一名将士出列恭敬应是。

片刻后,一群人进入程昱所在的偏厅。

“吾等见过仲德先生!”

众人如今见到程昱,还是忍不住在心底打鼓,连忙恭敬行礼。

“诸位不必拘礼。”

程昱面色带着一抹笑意,开口道:“通过这两日的相处,想必诸位都能知晓,我程昱是什么样的人。”

“此乃吾主送来的文书。”

“诸位都拿去一观,之后吾再行安排。”

厅内的这些人。

都是程昱这两天选出来的人才,他们有的曾在朝廷为官,有的是衣冠世家,除了薛房以外,几乎都是大族出身。

这些人在程昱眼中。

都是可以一用的人才。

当然,如果有不听话的。

那就是食材。

“吾等领命!”

众人一听是张靖送来的东西,也是不敢怠慢,因为他们各自的背后,都有一家老小,不想被当成食材送去牢狱,就只能老老实实听话。

好在这两天下来。

程昱也只是安排他们统计粮草,以及为百姓登记造册,算不得什么重要事情,对他们也没有过分约束。

“嘶~”

看过文书的颜敫,不由心跳加速,倒吸一口凉气道:“仲德先生,吾主此策或将颠覆天下,还请先生慎行。”

他是济北颜氏出身。

祖上更是乃是复圣颜回,可称是光芒万丈,而颜氏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传到他这一代之前,十余代都是一代单传。

家族不能说人丁兴旺。

只能说是勉强保住了火种。

而他此前曾举茂才,任朝廷的御史大夫,看似掌管朝廷重要公文,有监察百官之权。

实则颜敫心里明白。

他那个御史大夫,所能监察的,也只有他自己。

在董卓乱政的时候,恰逢妻子再度身孕,于是他单方面炒了刘协的鱿鱼,带着妻子回到老家休养。

没曾想,天下时局变得太快。

竟然把它淦到了程昱手里。

在牢狱之中,只饿了一天的他,那于他而言,那也是度日如年。

毕竟他的幼子才两岁。

面对程昱的邀请,颜敫没有丝毫犹豫,对他而言,哪怕多犹豫片刻,那就是对列祖列宗的不孝。

而眼下的他还没反应过来。

以为如今的乞活军,还是那个以世家共治的朝廷。

“那士荣以为。”

程昱看着颜敫,面色平静道:“我乞活军是做什么的?”

“……”

颜敫闻言微微一怔,看着程昱张了张嘴,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妙啊!”

就在颜敫沉默之际,一名年纪约莫十六七岁的少年,看着手中的公文,双眼放光大赞道:“太妙了,摊丁入亩、地丁合一、杂税全免、耗羡归公,主公大才,当真是妙到毫巅!”

“仲德先生!”

说道这里,少年猛地看向程昱,恭敬行礼道:“小子以为,此策当为万世之法,不但摒弃了主流的口赋、人头税以及算赋,还将鱼赋、车税等等……”

“若此策通行。”

少年面色红润也毫不露怯,侃侃而谈道:“不出三年,治下百姓必定家家有余粮,户户吃饱饭,民心更会达到前所未有,军心定会坚如磐石。”


“难道要龟缩山林,成为世人眼中的山贼草寇,世世代代都不得翻身?”

“还是说。”

“三位想要,待天下局势明朗,在下山投一明主?”

“先不提汝等彼时下山,是否会得到重用,你们能给每个弟兄,以及弟兄的家眷,每人十大亩良田吗?”

“愿意继续被那些狗官压迫吗?”

“还请三位当家三思才是!”

廖化郑重道:“说实在的,吾主麾下,并不缺少精兵勇将,派吾前来的原因,只有两个。”

“其一便是,大家都是黔首百姓出身,若非是汉室欺人太甚,谁也不会落草为寇,主公理解你们。”

“其二便是仁慈!”

“我数日前,还是一个普通队率,直到劝降陈留,才得主公赏识,连升三级为中军司马。”

三人听了也是面露恍然。

毕竟眼前这家伙,不过十五六岁,要说老早就是军司马,也有些说不过去。

可要说是队率。

那就合理了。

“这些天下来。”

廖化没理会三人是神色,面带狂热继续道:“我一直跟随主公身边,几乎与主公同吃同住,说实话,我军百姓太多,粮草消耗甚巨。”

“是以大军和百姓,每日的吃食几乎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热粥。”

“而吾主更是如此。”

“每日所食之物,与吾等士卒相同,没有丝毫特殊。”

“某次我问起之际。”

“主公对我说,弟兄们都是勒紧裤腰带,我又有何颜面大鱼大肉?”

说着说着,廖化双眼微红道:“如此仁义之主,乃廖化生平仅见,在我心中,主公的爱民之心,不输曾经的大贤良师。”

“咕噜~”

于毒见状不由咽了咽口水,眼中更是充满了敬佩,他没想到,传闻中那么强势的张渠帅,竟然有如此仁义的一面。

“两位兄弟!”

之后于毒深吸口气,看向眭固二人道:“廖司马所言,不似有假,而且吾等久居深山,也非是长久之计,吾欲前往无盐一行,若张渠帅当真有仁主之资……”

“吾同兄长一起去吧!”

白绕出言道:“听得廖司马所言,吾以对张渠帅心生向往。”

“那行吧!”

眭固微微一怔,苦笑着开口道:“山寨由我镇守,短日之内,想来也不会有差错,只是张燕首领那边?”

“张燕首领那边能说什么?”

不待于毒开口,白绕理所当然道:“若张渠帅能够起势,张燕首领自然会与吾等共事,除非他要背叛太平道。”

“……”

眭固闻言无话可说。

“……”

廖化见到眼前的场面,心中涌现出一抹狂喜,暗道,难道我真有劝降之才?

就在廖化出使之际。

兖州东北四郡,同样也是热火朝天。

一面如火如荼的安置百姓,另一面也在各军开始裁汰老幼。

卢城,城楼之上。

“周将军。”

此时的潘璋身着甲胄,一脸苦逼的看着周仓,欲哭无泪道:“您看能不能通融一下啊?”

“我今年虽说才十三岁。”

“但我天赋异禀,看着也有十八九岁,你不说,我不说,谁也不知道,将军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主公可是说了。”

周仓板着脸道:“十五岁以下的将士,当归于田园,亦可入少年院读书识字,你才十三岁,想要从军,过两年再来也不迟。”

其实周仓挺看好潘璋的。

后者生得魁梧,又能吃苦,为人也机灵,可主公的命令,他也不能不听。

“周将军!”

潘璋一本正经道:“我从军一事,是主公当初在出征之际答应的,总不能出尔反尔吧?”

“……”

周仓闻言有些头疼,开口道:“要不这样,我安排人将你送往无盐,看主公对你如何安排?”


卞喜闻言心中有些不爽,可当他迎上李进的目光之际,却只觉浑身发寒,那是一种被猛兽盯上的感觉。

“哼!”

回过神来的卞喜,手握流星锤,色厉内荏道:“汝放心便是,吾虽出自草野,却绝对比那刘家汉室更为守信!”

十二月上旬,未时。

兖州,陈留郡。

张靖领着诸将,巡视着陈留城防,原本的四万大军,如今只有一万大军镇守陈留。

另外三万大军兵分两路。

一路两万。

随徐和前往陈留各县,解救各县的百姓,以及整合各县的粮草。

另一万大军。

在今日巳时之际,携十余万陈留百姓前往东平。

“谁又能想到,这漫天飞雪。”

张靖伸手接着一片雪花,抬眼望向寒风肆掠,落雪纷飞的天穹,面上带着一丝感慨道:“如今,却成了一道天然屏障,让天下的各方诸侯望而却步。”

“报!”

就在张靖感慨之际,一名将士快步行至近前,将一份竹简双手呈上,恭敬道:“启禀主公,军师遣信使送来文书!”

“嗯!”

张靖微微点头,伸手接过竹简,稍作查看便将其打开,出言道:“你先下去吧!”

“喏!”

传信将士恭敬抱拳应是。

“如今的东平国,已有七十余万百姓了吗?”

看着程昱送来的文书,张靖面色凝重,也没了继续巡视的打算,而是踏步朝府衙行去。

在张靖原本的计划内。

待整理兖州之后,便占据泰山、济北、东平、任城四郡,以及少部分东郡黄河以南的地域。

再以四郡之地。

供养下面近三百万百姓。

兖州本是平原地域,其中平原土地,占据了六成以上,据张靖记忆中的了解,这个时代兖州的总面积,大致在三十万平方公里。

在东汉十三州之中。

总面积排名十二,只比司隶大了一点点。

但即便如此。

按每人十亩土地来算,三百万人,也不过三千万亩土地,汉大亩为四百六十五平方米,小亩为一百九十二平方米。

兖州四郡之地。

约莫占据兖州五分之二的面积,也就是十二万平方公里。

除却官道,河流,建筑等等。

可用的土地,也不会少于六万平方公里。

最简单的估算。

一平方公里,等于一百万平方米。

每亩按四百六十五平方米来算,一平方公里,便有两千一百五十亩。

也就是说,一平方公里。

可安置两百人左右。

六万平方公里。

便可安置一千两百万人。

当然,这只是张靖理想中的情况。

可即便是如此,用四郡之地,来安置三百万百姓,那也是绰绰有余的。

用后世的话来说。

那就是数据,几乎不会骗人。

申时三刻,陈留太守府。

“总算弄好了!”

桌案后方的张靖停笔,活动了一下有些酸软的身子,看着身前的成果满是欣慰。

“好像还差了点东西。”

张靖拿起桌案上的公文,前后检查了一番后,不由微微蹙眉。

“对,口号得改改!”

过了一会儿之后,张靖发现了问题所在,沉吟道:“原本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有些不合时宜。”

“那就改成——摊丁入亩,地丁合一,杂税全免,耗羡归公。”

“简单粗暴,通俗易懂。”

“完美!”

“有点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意思了!”

修改好口号之后,张靖这才满意的点点头,将其放入竹筒封好。

“廖化!”

张靖拿着竹筒,唤来廖化吩咐道:“即刻遣一队弟兄,将其送给仲德先生。”

“属下领命!”

廖化见主公郑重其事,当下也明白此物的重要性,当即恭敬抱拳应是。


“赵司马。”

典韦挠了挠头道:“你给俺说这个干啥,俺只是一个队率。”

“哈哈,典韦你谦虚了!”

赵宠继续忽悠道:“你的身手如何,吾又岂会不知,吾已向府君举荐,即日起,你便是军侯,负责镇守东门!”

“哈哈,赵司马眼光不错!”

典韦闻言心下一喜,连看赵宠的眼光,也变得顺眼了许多。

“行了!”

赵宠佯怒道:“汝下去之后,记得戒骄戒躁,共为朝廷效力,为府君守好东门!”

“赵司马放心便是!”

典韦一拍胸脯道:“有我典韦在,东门定然万无一失。”

说完,典韦便踏步离去,心中充满了美滋滋。

“是个棒槌!”

赵宠在典韦离去后,便卸下了伪装,随后揉了揉脑袋,思考着接下来的事情。

陈留,外黄城。

此刻已经聚满了军民三十余万,他们大多是被乞活军携裹的百姓,大部分百姓,都是被自愿的跟随。

好在如今的乞活军。

热粥管饱。

离开了大部队,普通百姓也极难生存,于是队伍也如滚雪球一般,愈发壮大。

这样的做法。

毫无疑问,是不人道的。

张靖对此也毫无办法,不过他心中笃定,自己的做法是对的,只有这样,才能救更多的人。

“主公!”

一旁徐和手持舆图,凝重道:“前方再有十里便是汳水,只要渡过汳水,不出二十里,便能抵达陈留。”

“然汳水湍急。”

“平缓处,河宽数百步,数十里内并无桥梁,我军携民而来,若想渡河,只怕得耗费不少时日。”

如今他们所在的外黄城。

如果不横渡汳水,那就只能绕道而行,行程会直接增加近百里。

而渡河的麻烦,也同样不小。

“大军走小黄官道!”

张靖接过舆图,观察片刻后,抬眼道:“遣两万大军,带所有百姓前往无盐,吾等留七日粮食,轻装前往陈留。”

“待攻克陈留。”

“吾等也不会在其久留,月中之前,必须返回无盐。”

现在时间于张靖而言。

那是比金钱还要贵重的东西。

“末将领命!”

徐和恭敬抱拳应是。

张靖面色凝重,暗想道:“不知道仲德的粮食,如今筹备得如何了!”

他这一路走来。

也得到了不少粮食,不过得到的越多,用到的地方,就会更多。

比如一户百姓。

存了三个月粮食。

现在被张靖收了,而张靖则要管这百姓一家六个月,不算任何损耗,张靖都得为那家百姓倒贴三个月口粮。

真正能有多余粮食的。

只有那些世家大族。

所有程昱的筹粮事宜,就会变得尤为重要。

两个时辰后。

张靖率领近四万大军,带着投石车以及粮草再度出发。

冀州,魏郡。

袁绍得知曹操惨败,并退至郡内内黄县后,便快马加鞭亲自赶了过来。

曹操军营。

一处颇具规格的宿帐内。

此时的曹操,虽然伤势已经稳定,但憔悴的面容依旧让人明白,他的状态并不算好。

“孟德。”

袁绍看着塌上的曹操,面上满是情真意切,双眼微红大义凛然道:“你放心,你既然来到了冀州,那你便安心养伤,至于妻小交由为兄照顾便是。”

“为兄定会将之,视自家子侄对待。”

“孟德千万别多想。”

“你如今要养好伤势,才最是要紧。”

“那些可恶的黄巾逆贼,当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为兄恨不能亲自领兵,杀往兖州为孟德报仇。”

说着说着。

袁绍那端正的五官,也变得有些扭曲,似动了真怒。

实际上也是如此。

对于曹操,袁绍向来将其当成小老弟,眼下更是对抗袁术的重要盟友。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