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张氏,真是个能干的人。”
“朱祁镇继位的时候只有八岁,还不能处理政务。”
“基本上,所有的朝政问题,都是由太皇太后张氏,和三位大臣共同管理的。”
张北玄刚说了两句,就被朱棣打断了。
“你说什么?”
“你是说高炽的媳妇,掌控了朝政?!”
“一个女人,怎么能干预朝政?!”
朱棣不满地抱怨道。
旁边的朱元璋也追问:“这三位大臣是谁?”
“他们身为大臣,怎么敢和张氏一起治理朝政?!”
“是不是觊觎权力的小人?!”
听到两人的问话,张北玄立刻不高兴了。
“闭嘴,听我说完!”
“三杨指的是朱瞻基时期的三位大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他们在担任内阁辅臣期间,加强了边防,整顿了官场,发展了经济,使得大明朝国力达到了鼎盛时期。”
“可以说,正统年间的稳定,有很大部分都是他们的功劳!”
朱元璋听了抚着胡子说道:“原来如此。”
“他们倒是忠臣能臣,但这也不是与张氏结党营私的理由!”
朱棣听后皱着眉头点了点头,一个女人怎么能掌握大权呢?!
他赞同朱元璋的话。
“正统元年,朱祁镇登基时只有八岁,无法处理政务,”
“所有政务都是由三位大臣处理,然后由张氏批准,这才换来了正统年间的稳定。”
“为了方便起见,朝中大臣提议,让太皇太后张氏垂帘听政。”
张北玄话还没说完,就听到朱元璋拍桌子的声音。
“胡闹!”
“简直是胡闹!”
“再怎么样也不能让女人垂帘听政!”
“难道我们大明没有能人了吗?!”
“如果后宫干政,那朝政怎么管!”
张北玄一听立即皱起了眉,朝着朱元璋喊道:“老朱啊,你到底还听不听了?!”
“再打断我就自己走了!”
“你说你说。”
朱元璋尴尬地一笑,意识到自己面前的人是张北玄,连忙笑着说:“你继续说,我保证不再插话了。”
看到这一幕,张北玄才松了一口气,继续说道。
“面对大臣的提议,张氏拒绝了。”
“不仅坚决拒绝,还严厉斥责大臣们以后不要再提这事。”
“太皇太后张氏不仅不愿垂帘听政,也不重用自己的家人,甚至不允许外戚张家干预国事。”
“有时候还不允许张家参与朝政。”
“正统年间,皇帝朱祁镇宠信太监王振,使得王振权力过大,张氏则时不时怒骂王振,迫使他在张氏掌权时期不敢嚣张。”
“可以说,正统年间你们朱家的天下,是这位张氏撑起来的!”
张北玄说完,现场一片寂静。
“高炽倒是娶了个好媳妇。”
朱棣淡淡地说。
“这样说来,我的这个孙媳确实是为了大明。”
“不行,我得见见她,告诉她我认可她!”
朱元璋抚着胡子说道。
而一旁的马皇后也点了点头。
同为女性,她自然明白张氏的不容易,身为太皇太后本该享受晚年,却不得不扛起国家重任。
没有沉迷于权力之中,实在难得!
而且还能分辨是非,识得好坏,重用贤臣,更加难能可贵!
“张北玄,我也去,我要去看看这个好孙媳。”
马皇后立刻表态道。
张北玄听了这话,点头示意。
随即挥手开启了一道光芒闪烁的互传门。
众人鱼贯而入。
……
而在另一个时空中,正值明朝正统八年。
后宫深处,一位面容憔悴的女子,正坐在一张半人高的案几前。
她的面前,堆满了密密麻麻的各种文书,妇人专注地逐一阅读着每一份奏折,生怕遗漏了任何一处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