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文下令将涉事官员和奸商全部抓起来,依法严惩。同时,他重新制定了工程建设的监管制度,加强对工程预算、进度和质量的把控。每一项工程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和监督,确保资金合理使用,杜绝浪费和贪污现象。
解决了工程建设的问题后,许文又将目光投向了官员俸禄改革。他深知,削减官员俸禄必然会遭到强烈反对,但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他别无选择。
许文在朝堂上提出了官员俸禄改革方案,一时间,朝堂上炸开了锅。“许大人,你这是要断我们的生路啊!就是,我们兢兢业业为朝廷效力,你却要削减我们的俸禄,这是什么道理?”官员们纷纷跳出来反对,言辞激烈。
许文耐心地解释道:“诸位同僚,我并非故意为难大家。如今国家财政紧张,若不削减俸禄,国库空虚,最终受苦的还是百姓。而且,此次改革并非一刀切,对于那些清正廉洁、政绩突出的官员,不仅不会削减俸禄,还会给予奖励。”
但官员们依旧不依不饶,甚至有人暗中串联,企图联合起来抵制改革。许文知道,若不采取强硬措施,改革将无法推行。他向皇帝请旨,得到了皇帝的全力支持。
在皇帝的支持下,许文雷厉风行地推进改革。他对官员进行了全面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调整俸禄。对于那些反对改革、消极怠工的官员,给予严厉的处罚。经过一番努力,官员俸禄改革终于得以顺利实施,朝廷的财政支出得到了有效控制。
然而,许文还没来得及松口气,新的危机又接踵而至。北方草原上,一个新兴的部落逐渐崛起,势力日益壮大。这个部落野心勃勃,对大楚的边境虎视眈眈。
边境守将传来急报,称该部落频繁在边境挑衅,有进犯的迹象。皇帝紧急召集众臣商议对策。朝堂上,大臣们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张主动出击,趁对方尚未完全崛起,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另一派则主张求和,认为大楚刚刚经历财政改革,不宜再兴战事。
许文陷入了沉思,他深知战争的残酷和不确定性,但也明白求和并非长久之计。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陛下,臣以为,我们既不能轻易发动战争,也不能一味求和。我们可以在边境加强防御,修建坚固的城池和堡垒,同时派使者前往该部落,探其虚实,进行谈判。若对方有和平共处的意愿,我们不妨与之签订友好协议;若对方执意进犯,我们也有足够的防御力量应对。”
皇帝觉得许文的方案有理,便采纳了他的建议。许文亲自挑选了一位经验丰富、能言善辩的使者,前往北方部落。使者临行前,许文再三叮嘱:“此次任务艰巨,你务必小心谨慎。要摸清对方的真实意图,争取为大楚赢得和平的发展环境。”
使者到达北方部落营地后,受到了部落首领的接见。在谈判中,部落首领态度傲慢,提出了许多无理要求,如割让边境土地、每年进贡大量财物等。使者据理力争,毫不退缩:“我大楚乃堂堂大国,岂会轻易割地赔款?你们若想和平共处,就应摒弃这些无理要求;若执意进犯,我大楚百万雄师定让你们有来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