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轻舟把手里的甜瓜递给冯元,有些无奈的说,“这是怎么了?”
房慎之走上前想握住顾轻舟的手,却被顾轻舟立即避开。
顾轻舟向来不喜欢外人的触碰,是谁都不行!
好在房慎之压根不在意,他有些迫切的说,“四海铺子里的匕首,能给我留三把,不,两把,哎呀,一把也行啊!”
房慎之的一番话,让顾轻舟有些疑惑,“匕首?”
“你怎么要去买匕首?”
冯元见顾轻舟有些糊涂,忙领着房慎之和顾轻舟找了个空旷的亭子坐下。
冯元吩咐下人们退下,才出言解释,“顾兄如今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你不知道如今四海铁匠铺的铁器卖的多好。”
顾轻舟哭笑不得,“我那铺子的匠人们手艺不精,卖的铁器也大多是农具。”
“其实你们也知道,自张铁匠走后,这泸州县不少人都埋怨我,说是我赶走了张铁匠才让他们买不到好的农具!”
“我这也是被逼无奈才请了匠人回来继续做铁器生意。”
为此,泸州县不少人都眼红的厉害,私下没少说顾轻舟一个读书人居然满身铜臭味。
“至于你们说的那匕首……”顾轻舟拿起冯元递过来的茶水,轻轻的啜了一口才道,“品质其实也一般般,不过是我打出去的噱头而已!”
对于房慎之和冯元,顾轻舟却是没有隐瞒。
饶是他锻造技术再高超,但在这个充满局限性的地方,他能发挥出来一半就不错了。
农具是民之根本,寻常的百姓哪有什么银子?
四海商铺里的农具卖的很便宜,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子。
只是,顾轻舟骨子里是喜欢银子的。
他不打算从普通人的身上赚银子,还可以从那些身世显赫、家中富裕的老爷们手里赚钱。
这些人喜欢的其实是特殊的东西,物以稀为贵。
顾轻舟前些日子就从冯家兄妹的嘴里得知,泸州县最有名的话本子乃是三金先生所写的江湖事,其中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梅花匕。
也是因为梅花匕让人心动,所以不少铁匠铺都打着梅花匕的名号卖匕首。
这些匕首虽都叫梅花匕,却和书中描写的相差甚大,购买的人大部分都很遗憾。
顾轻舟也让四海铁匠铺借着这个机会,在铺子里摆放了匕首,但是一天只卖三把,对外说这是寒芒匕。
所谓寒芒匕,顾轻舟对外的解释是,一点寒芒先到,随后匕出如光。
寒芒匕的价格也不低,一把匕首就卖十两银子,而且不接受提前定制,谁先来买就是谁的。
对于不少贵族而言,若是卖一百两,他们或许会犹豫,可这卖十两,他们还真有!
起初,有个开棺材铺的管事过来一口气买了三把。
后面有人也跟着买……
结果他们发现这寒芒匕跟三金先生书里写的梅花匕十分相似。
顿时,想要买寒芒匕的人就多了起来。
这些人发现,无论他们怎么和掌柜的商量,甚至都要仗势欺人了,也丝毫没办法让掌柜的多卖几把寒芒匕。
连冯元和冯雪都对寒芒匕心动,又何况是本就对江湖充满向往的房慎之。
“顾兄真是饱汉不知饿汉饥!”房慎之无奈的叹气,“你都不知道寒芒匕在隔壁庐山县卖的多好!”
“可不是,张铁匠前脚放出要在庐山县开铁匠铺的消息,后脚庐山县的百姓就特意来四海铁匠铺买农具!”冯元笑的无奈,“这张家可愁眉苦脸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