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秋日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穿成农家长姐,开局就养三个崽后续

穿成农家长姐,开局就养三个崽后续

宋月华 著

其他类型连载

月光从窗户照进屋内,双胞胎睡得很香。姐妹俩躺在床上,两人没有再说话。良久后,宋二丫语气微微哽咽道,“阿姐,我们以后是不是就没有爹娘了?”宋月华转过身,看到二丫的眼中蓄满泪水。爹娘?宋月华是孤儿,她没有过爹娘。但是现在不一样,她不仅是宋月华,她还是宋大丫。“二丫,我会照顾好你们,虽然这个家只有我们四个人,但从今以后,我一定会让大家吃饱穿暖。”宋二丫擦了擦眼泪,忙道,“阿姐,我会照顾好大宝跟小宝。”“大宝小宝?”宋二丫嗯了声道,“小弟跟小妹还没出生时,娘就这样叫他们。”宋月华一愣,双胞胎才刚出生,老宋家也没人在乎,自然还没取名字。小名叫大宝小宝也不错,大名还是该正式取一个。宋月华想了一会,才道,“哥哥大名叫宋轻舟,小名叫大宝,妹妹大名叫...

主角:宋月华宋二丫   更新:2025-03-12 16:06: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宋月华宋二丫的其他类型小说《穿成农家长姐,开局就养三个崽后续》,由网络作家“宋月华”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月光从窗户照进屋内,双胞胎睡得很香。姐妹俩躺在床上,两人没有再说话。良久后,宋二丫语气微微哽咽道,“阿姐,我们以后是不是就没有爹娘了?”宋月华转过身,看到二丫的眼中蓄满泪水。爹娘?宋月华是孤儿,她没有过爹娘。但是现在不一样,她不仅是宋月华,她还是宋大丫。“二丫,我会照顾好你们,虽然这个家只有我们四个人,但从今以后,我一定会让大家吃饱穿暖。”宋二丫擦了擦眼泪,忙道,“阿姐,我会照顾好大宝跟小宝。”“大宝小宝?”宋二丫嗯了声道,“小弟跟小妹还没出生时,娘就这样叫他们。”宋月华一愣,双胞胎才刚出生,老宋家也没人在乎,自然还没取名字。小名叫大宝小宝也不错,大名还是该正式取一个。宋月华想了一会,才道,“哥哥大名叫宋轻舟,小名叫大宝,妹妹大名叫...

《穿成农家长姐,开局就养三个崽后续》精彩片段

月光从窗户照进屋内,双胞胎睡得很香。
姐妹俩躺在床上,两人没有再说话。
良久后,宋二丫语气微微哽咽道,“阿姐,我们以后是不是就没有爹娘了?”
宋月华转过身,看到二丫的眼中蓄满泪水。
爹娘?
宋月华是孤儿,她没有过爹娘。
但是现在不一样,她不仅是宋月华,她还是宋大丫。
“二丫,我会照顾好你们,虽然这个家只有我们四个人,但从今以后,我一定会让大家吃饱穿暖。”
宋二丫擦了擦眼泪,忙道,“阿姐,我会照顾好大宝跟小宝。”
“大宝小宝?”
宋二丫嗯了声道,“小弟跟小妹还没出生时,娘就这样叫他们。”
宋月华一愣,双胞胎才刚出生,老宋家也没人在乎,自然还没取名字。
小名叫大宝小宝也不错,大名还是该正式取一个。
宋月华想了一会,才道,“哥哥大名叫宋轻舟,小名叫大宝,妹妹大名叫宋云裳,小名叫小宝,二丫,你觉着怎么样?”
“好听。”
宋二丫扭来扭去好一会,才道,“阿姐,能不能也帮我取个名字……”
“当然可以。”宋月华笑道。
大丫二丫本来也不算什么正经名字。
重新取个名字,翻开新的人生篇章。
宋月华思考片刻后道,“玉轩,大名叫宋玉轩,小名叫你小玉,喜欢吗?”
“嗯嗯!”
小玉使劲点头,欣喜道,“宋玉轩,真好听!”
“宋玉轩。”
“我在!”
“小玉。”
“我还在!”
姐妹俩就这样,你来我往地玩闹了几句,小玉突然想到什么,又问道,“阿姐,你不给自己取个名字吗?”
“宋月华,这是我的名字。”宋月华缓缓开口道。
小玉轻唤了声,“宋月华……”
宋月华脑中一震,这一瞬间恍如隔世。
累了一整天,姐妹俩说了几句话,都很快睡了过去。
第二天一大早,宋月华找来附近独居的王婆婆,给她十文钱,让她在家里帮忙照看大宝跟小宝。
今天得去趟县城,现在家里缺的东西太多,尤其是双胞胎的吃食,只喝米汤肯定是不够。
如果买不到牛奶,看能不能找只产奶的母羊,顺便再买点别的东西。
牛车来去一趟两文钱。
坐在牛车上的时候,同行的村民都忍不住多看宋月华几眼。
老宋家分家的事情,村里已经人尽皆知,对于宋大丫四姐弟,多数人是怜惜的。
这宋大丫才十岁,就敢带着三个弟妹分出去过日子,众人也只能叹一句,苦的还在后头呢。
宋月华低着头不说话,等到了县城,牛车停在集市的入口处。
下车后,道路两旁尽是小车摊贩,各类货品吃食,往来间吆喝声不绝于耳,宋月华这才深有所感,果然是到了古代。
宋月华朝着一个卖鸡的商贩走去。
“大叔,请问你可知道哪里能买到产奶的母羊?”
大叔啊了一声,才不确定道,“不要鸡?”
“羊!”
宋月华补充道,“能产奶的羊。”
大叔这才道,“那我只有鸡。”
宋月华,“……”
往前走,又陆续问了几家卖兔子跟卖鸭的商贩,打听到隔壁村有人养羊,具体是哪一家,没人知道。
既然有人养羊,那肯定有人卖羊,再不济,去酒楼总能打听到。
就在宋月华折回准备去找酒楼时,一个卖青菜的大婶叫住了她,“小姑娘,听说你要买羊?”
宋月华走到大娘面前,“婶子,我要能产奶的羊。”
“这可不巧了么!”
原来这大婶的娘家中就是养羊的,最近母羊刚下了崽,正在产奶期,于是送到城中女儿家,给小外孙喝奶补身体。
可小外孙每次闻到羊奶就想吐,家中人也不爱喝,正好有人要买奶羊,还不如干脆卖了换钱。
“这只羊您打算卖多少价?”
宋月华不太清楚这里的物价。
一看宋月华确实想买,大婶马上来劲了,直夸道,“我那羊你买了不亏,又能产奶又能下崽,体格肥壮,那是顶顶好的,我看你这小姑娘有缘,只要你三两银子。”
宋月华不想闭着眼讲价,问道,“能先看羊吗?”
大婶把摊子交给一旁的小贩帮忙照看,让宋月华等着,自己风风火火地跑回家牵羊去了。
守在菜摊的这一会儿,宋月华对这里的物价也算有所了解。
一把普通的青菜价格在一文到三文,少见的野菜,最高可以卖到五文,猪肉一斤三十文,如果单要肥肉还得贵上五文一斤。
推算一下,三两银子一只羊确实不算贵。
大婶牵着羊过来后,宋月华试着挤了一下奶,能挤出奶,然后检查了眼睛牙口,确实挺健康的。
宋月华很满意,从怀中掏出三两银子,大婶欢欢喜喜地接过,“小姑娘,以后养羊要是有什么不懂,尽管来找我。”
双胞胎的吃奶问题,总算是有着落了。
宋月华牵着羊,在肉铺买了十斤猪肉,送了两根猪大骨,又在杂货店买了1罐盐,1斤红糖,2斤杏仁,2个空罐,1把剪刀,1把菜刀2个水桶,三个碗,两个勺。
在路过布庄的时候,犹豫片刻,还是进去买了半匹棉布,半匹粗布,两根针,再让老板送了点线头跟布头。
刚出布庄,又去米店买了五斤粟米,十斤糙米,五斤面粉,五斤白米。
宋月华背着沉甸甸的背篓,拎着两个桶,还牵着1只羊到牛车旁时,马爷都惊了,赶忙帮忙接过背篓,问道,“大丫,咋买这么多啊!”
“没办法,”宋月华把小羊抱上牛车,“家里tz.B啥都缺。”
知道她的情况,马爷也理解,但还是忍不住劝了句,“你刚当家,银子还是得省着点。”
宋月华点点头,把东西搬上牛车后没多久,人也到齐了。
回程的路上,看宋月华买了这么多东西,有些小心眼的忍不住酸两句,“分了家就是好,有银子,想怎么造就怎么造。”
马爷一听,立马喝问道,“怎么的,你也要分家?回去后我倒要问问你家公爹,是干了什么缺德事,让你们跟他过不下去了。”
“没有,没有!”
嘴酸的媳妇吓了一跳,这话真要捅到公婆面前,她怕是会脱层皮,“马叔,我就是个破嘴,尽爱***,您千万别当真。”
然后又同车上几人道,“我就是脑袋发懵,尽说些鬼话,大伙可千万别往心里去。”
车到了村里,等别人都下车后,马爷直接赶着牛车,送到宋月华的屋门口。
下车后,宋月华刚把东西搬下车,马爷就赶着牛车头也不回地走了。
宋月华,“……”
一直等在门口的小玉,看到宋月华回来,马上小跑着出来,在看到小羊后大吃一惊,“阿姐,你买小羊啦!”
“是啊,以后大宝跟小宝就可以喝羊奶。”
宋月华回到家,王婆婆把大小宝的情况交待好就回自己家了。
双胞胎已经换过尿布,也喝过米汤,现在正睁着眼睛吐泡泡,宋月华没忍住,在两张小肉脸上各亲了一下。
姐妹俩把买回来的东西整理好,小玉兴冲冲地背上背篓要去割草喂羊。
宋月华则坐在桌子旁清算剩下的银钱。
买地花了2两,买羊花了3两,米,肉,家什这些花了差不多3两多银子,现在还剩12两整银,铜板还剩632个。
还有很多地方要花银子。
现在煮饭还是在外面用石头架着陶罐煮,但凡下个雨,连热水都喝不上,要搭灶台就得重新建个屋子,而且一个屋子也不够,茅房是刚需,过冬烧柴还得有个杂房……
还要铁锅,开荒跟种菜农具少不了……
最好再打个井,每次去溪边打水也麻烦,冬天结冰了就更危险。
再过几个月天气一冷,为了小孩子着想,最好是修个炕,现在生病太难了,尤其是婴儿,对,一定要盘个炕。
宋月华把银子塞进怀里,心里开始琢磨着怎么搞钱。
心疼银子是一码事,该准备的东西还是得准备好。
转头,宋月华又到药店买了两包驱虫药花了100文。
东西买完,牛车要下午才回去,时间还早,宋月华顺便在县城逛了几圈。
从城东转到城西,多番打听下才搞清楚,县里大的酒楼总共两家,一家是福满楼,一家是醉香坊,再就是小一点的酒家饭馆,零零散散的也不少。
往后她打来的猎物,不出意外,得往这些地方销货。
逛了一路也打听了一路。
两家大酒楼给的价格确实多出一点,相对的,货物要求也要高一点。
比较常见的野鸡兔子一只大概200文,要是大一点的野猪狍子按50文一斤,若是再稀缺一点的,价格则另谈。
总之,物以稀为贵。
到家时天色还亮着。
王婆婆同宋月华交待好大小宝的情况,正欲离开时,宋月华叫住道,“婆婆,我要进山一趟,接下来三天还得麻烦您照顾几个小的,晚上我不回来,到时候让小玉他们三个住您家可好?这三天按20文一宿算?”
王婆婆惊得不知从哪开始说,“你,你要去熊瞎子山?”
熊瞎子山!宋月华内心咯噔一下,但还是点头道,“是的。”
“这,这怎么行!”王婆婆急得不行,“你才10岁,怎么能进山,你……”
“王婆婆!”
宋月华轻笑着安抚道,“我心中有数,家中要用钱的地方多,冬天也快到了,我不能让他们三个在这里过冬。”
王婆婆道,“去我那里……”
“您的好意,我心领了。”宋月华打断道,“既然我把他们带了出来,不能总让他们寄人篱下,婆婆,这几天能帮帮我吗?”
王婆婆急得眼泪都快出来了,最终在宋月华软磨硬泡下,只得无奈地点头。
宋月华打算先把60文的铜板付了,王婆婆侧过身不接,只道,“等你回来再说。”
说完重重地唉了一声,才转身离开。
小玉煮了一罐子米饭,大骨头萝卜汤在罐子里炖得奶白奶白的。
桌子上多了不少东西,一蓝鸡蛋,旁边还有一大袋粟米。
还没等宋月华问,小玉道,“鸡蛋是唐婶送来了,米是里正爷爷送来的。”
宋月华心下感动,米跟鸡蛋在村里算贵重品,张家跟里正,只怕也没想着她能还回去。
不管是张家,周家,还是王婆婆,这份情,宋月华暂时只能记下。
把东西收到床底,宋月华准备开始做晚饭。
昨天的青椒还有剩,洗干净后切成小块,用猪油炒软后,再倒入鸡蛋液,稍微翻炒就可以出锅。
一份青椒鸡蛋,配上骨头萝卜汤,配上粟米饭,俩人吃得酣畅淋漓。
小玉摸着圆圆的肚子道,“阿姐,这种日子咱们能过多久啊!”
“不会很久。”宋月华打趣道,没等小玉失落,又道,“以后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越来越好?
比现在还好?小玉想象不出来,但她相信阿姐,边收拾碗筷,边道,“只要能跟阿姐一块,什么日子都好过。”
没有人打她,没有人骂她,在小玉看来,这就是好日子。
宋月华轻嗯了声,去看了眼双胞胎,大小宝已经吃过奶,换上了新衣裳,这会儿,正在床上躺着吹泡泡。
宋月华发现,她家小孩都超级听话。
每次她不在家,小玉都会把家中收拾得干干净净,照顾小羊,洗衣服,尿布,煮饭喂奶打扫全都是她在做。
至于大小宝,更是没见过这么省心的小娃娃,平时除了换尿布喂奶基本上不需要太操心。
能成为这三个小崽崽的姐姐是她的福气。
小玉把碗筷罐子端进来时,宋月华正在把爹的衣裳撕成布条,小玉心口一痛,问道,“阿姐,要帮忙吗?”
宋月华拿起几根布条,示范给她看,并解释道,“我要编个网,明天带到山里去,如果顺利的话,我们的生计就有了着落,提前跟你说一下,如果明天晚上我没有回来,你带着双胞胎去王婆婆家睡,最多三天,三天后我就回来。”
“三天?这么久?”小玉不由地心慌起来。
宋月华安慰道,“别担心,我肯定会回来的,这几天拜托小玉看家,好吗?”
小玉止不住地害怕,“阿姐,他们说山里有熊瞎子,你能不能不去……”
熊啊!
宋月华心中苦涩,她也是没办法啊,上辈子活了三十年,射箭练了20年,不干这个,别的也不会啊!
等以后银子宽松点,总能琢磨点旁的赚钱,现在得先让小玉安心。
“别怕,熊瞎子都在深处,我不进去,就在外围打点野鸡野兔啥的,放心,安全得很。”
宋月华说得信誓旦旦,小玉勉强相信了。
说到这里,宋月华从怀中掏出剩余的七两银子,带着小玉在墙角挖了个洞,然后用碎布包着埋进去。
指着这个地方道,“记住这个地方,谁也不要说,遇到急用银子的时候再来挖,知道吗?”
小玉重重地点了点头。
回到桌子旁,宋月华又数了200文钱交给小玉,“这里总共200文,你带身上,这几天自己做饭吃,别老喝粥,要是生病了就得不偿失。”
“每天煮两个鸡蛋,家里的菜吃完了就去王婆婆家买,要是她还不收钱,就去别人家买,不能总占老人家便宜。”
宋月华交待完,两人一起接着编网。
没一会,小玉编得有点青出于蓝。
“你这小手可真灵活。”宋月华感叹。
小玉羞涩道,“今天跟王婆婆学做衣裳,应该是把手练活了。”
“那能补袜子了吗?”宋月华好奇问道。
小玉点点头。
“试着缝过衣裳吗?”宋月华来了兴趣。
小玉从地上捡起一件旧衣道,“新衣裳我怕缝坏了,就在爹的旧衣上试了下针。”
宋月华有点不好意思,这衣服等下还得撕成条,不然不够用。
她认真地看过上面的针脚,细密规整,完全不像个初学者。
这倒是个惊喜!
宋月华又问,“小玉,你可会裁剪布料?”
小玉小声道,“今天王婆婆教我量尺跟裁布,但我不敢试,要是剪坏了怎么得了。”
这种事没办法,别说小玉,当时她拿着剪刀也怕出差错。
不同的是,小玉天赋好,练手是一定要练的。
宋月华从床底掏出半匹粗布,“这布料子差点,价格也便宜,本想给我俩各做2套外衣的,你先做我的,尽管做,大了我明年穿,小了给你穿,总归不会浪费。”
这么一说,小玉也高兴了起来。
大宝小宝长得快,衣裳换得勤,往后要是算起来,花在做衣裳上的银钱就不少,要是学会自己做,能省下不少开销。
小玉给宋月华量完尺,正准备拿过粗布时,被宋月华一把按住。
“不着急,我这几天不在家,你有的是时间,记住,晚上会熬坏眼睛,只准白天做。”
小玉只能把东西收起。
两人接着编网,宋月华力气大负责撕布条,小玉双手配合编得飞快。
两相配合下,布网很快编好了。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