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能压碎骨头的货物。
长时间的重体力劳作,让他的双手布满了老茧与伤口,微薄的薪水仅仅够勉强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每一文钱都浸透着他的血汗。
夜晚,疲惫不堪的他只能蜷缩在潮湿昏暗、弥漫着刺鼻霉味的工棚里,破旧的草席难以抵御地面的寒意。
他望着屋顶破洞漏下的清冷月光,心中满是对未来的迷茫与困惑,前路仿若被层层迷雾笼罩,不见一丝光亮。
但陈怀玉骨子里天生就透着一股不甘平庸、绝不向命运低头的倔强劲儿,他在心底暗暗发誓,绝不能一辈子困于这苦力营生,于是时刻睁大眼睛,留意着每一个可能改变命运的细微机会 。
同治五年的暮春,细雨如丝,打湿了金陵城的青石板路。
陈怀玉为了生计,在码头帮人搬运行李,累得气喘吁吁。
此时,他不慎撞到了一位匆匆赶路的账房先生模样的人,这人正是在洋行工作的林福。
林福见陈怀玉衣衫褴褛却眼神明亮,满脸透着机灵劲儿,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怜悯。
攀谈几句后,林福得知陈怀玉出身贫寒却对学问求知若渴,便起了传授之心。
此后,每逢闲暇,林福便把陈怀玉叫到一旁,从最基础的记账符号讲起,细细讲解算账的诀窍,比如如何快速核对账目、怎样巧妙处理复杂的收支明细。
陈怀玉仿若久旱逢甘霖,如获至宝,每晚回到那狭小昏暗的陋室,在如豆的油灯下,对着林福给的账本和笔记刻苦钻研。
他用树枝在地上反复演练记账规则,遇到不懂之处,便默默在心里记下,等次日再去请教林福。
凭借着与生俱来的聪慧天赋,再加上超乎常人的勤奋,陈怀玉很快就将这些技能烂熟于心,能熟练地运用在实际账目处理中。
2.同治三年春日,金陵城沐浴在暖煦的日光之下,街头巷尾弥漫着劫后余生的气息。
陈怀玉身着素色长衫,衣角随风轻摆,信步于城中,鞋履踏在石板路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彼时,太平军刚被镇压,城市尚在重建,各处断壁残垣仍在诉说着往昔的战火纷飞。
路过一家钱庄时,一阵嘈杂喧闹之声骤然传来。
抬眸望去,只见钱庄门口被围得水泄不通,人群似海浪般涌动,其间夹杂着争吵与哀求之声。
陈怀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