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要达到五个人就能开课,我常常上这种小课,都不敢玩手机。
有人说打破学历滤镜,最好的办法是自己有这个学历。
来到这里,除了感慨学校的资源很好以外,发现985的学生和我本科的也没什么区别。
大家照样说脏话,照样逃课,照样上课玩手机。
但还是有不同的,这里的学生有一本学生没有的勇气和自信。
我在这里获得了人生中第一个最佳辩手的奖状。
我带着队员在研究生的辩论赛上一路杀到决赛,每次我都获得最佳辩手。
决赛对面坐的是法学院。
然后法学院赢了。
法学院确实要比我厉害一些,他们临场反应太强了。
而我走到这一步,全凭场下足够努力。
《我与地坛》的书评里有读者说:“我非常喜欢的是一个人十三四岁的夏天,在路上捡到一支真枪,因为年少无知,天不怕地不怕,他扣下扳机,没有人死,也没有人受伤,他认为自己开了空枪。
后来他三十岁或者更老,走在路上,听到背后有隐隐约约的风声,他停下来转过身去,子弹正中眉心。”
我不一样,我在未来收到了之前努力的肯定。
就像考研时偏执地要求自己一字不差地背诵专业课,像大三之前每次熬夜准备的辩论赛一样。
在写考研复试的简历时,我没什么像样的科研项目,全是大大小小参加的辩论赛。
我那时候懊恼,为什么我总是干一些不合时宜的事情。
当我捧起亚军的奖杯时,我明白了,每一次努力都意义非凡。
人生哪有浪费时间这么一说。
只是收获可能在很远很远的将来。
09收到研究生第一笔补助的时候,我还没什么感觉。
直到钱每个月准时打到我的卡里时,我确信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了。
人格独立的前提是经济独立。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非常害怕被我妈抛弃,所以我乖顺、妥协。
拿到能够养活我的钱时,我却突然觉得我们是平等的。
我跟我妈打电话,她说,“你弟今年又没考上。”
我说,“嗯,那他继续加油。”
那次电话里我跟她聊了很多,聊了每次回家没人接我,下大雨时我一个人独自回家,报驾校没带我,很多很多,全是这种小事。
我哭着诉说这些时,她全程只说自己的不容易。
她说着说着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