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杨建设杨家广的其他类型小说《超时空渔场杨建设杨家广无删减+无广告》,由网络作家“干钩”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对此她一直觉得挺亏欠羔子,别人家的小孩别看平日里吃的多差,逢年过节总有个白面馒头、白面水饺吃。到了过生日的时候还能吃一碗白面条。羔子呢?羔子吃不上。所以今年她学着跟人家养了一头猪,想着平日里苦一苦,等到过年卖了猪有了钱,就去买点白面粉给儿子也包水饺、蒸包子。按照她的计划,儿子到年底就能吃上白面了,刚才之所以得知儿子给人家踹奶了会那么生气,有个原因便是她感觉自己好好的计划让儿子给毁坏了:传统而言,踹奶之后要一直给人家家里送面汤,得送到人家一直再出奶为止。这个日子可说不准,指不定是送三天五天还是三个月五个月的!其实世上绝大多数母亲是爱孩子的,可是有时候现实就逼得一些父母去打孩子。杨建设便叮嘱他不要再打羔子,说:“羔子很懂事,他就是日子过...
《超时空渔场杨建设杨家广无删减+无广告》精彩片段
对此她一直觉得挺亏欠羔子,别人家的小孩别看平日里吃的多差,逢年过节总有个白面馒头、白面水饺吃。
到了过生日的时候还能吃一碗白面条。
羔子呢?羔子吃不上。
所以今年她学着跟人家养了一头猪,想着平日里苦一苦,等到过年卖了猪有了钱,就去买点白面粉给儿子也包水饺、蒸包子。
按照她的计划,儿子到年底就能吃上白面了,刚才之所以得知儿子给人家踹奶了会那么生气,有个原因便是她感觉自己好好的计划让儿子给毁坏了:
传统而言,踹奶之后要一直给人家家里送面汤,得送到人家一直再出奶为止。
这个日子可说不准,指不定是送三天五天还是三个月五个月的!
其实世上绝大多数母亲是爱孩子的,可是有时候现实就逼得一些父母去打孩子。
杨建设便叮嘱他不要再打羔子,说:“羔子很懂事,他就是日子过的苦,小孩嘴软,他馋不住啊。”
“你好好跟他说说,然后去我那里拿红糖。”
“我看你家里应该没有调料了,那啥,我顺便给你拿一包,都是城里人才吃的上的好调料,做菜加一点,绝对好吃。”
陈桂叶拧着手不好意思的说:“族长,这能好?那、那我占你老大的光了。”
杨建设说道:“我现在就是咱队里当家的嘛,肯定要为咱社员们服务。”
他点点头背着手离开。
嗯。
自我感觉有点当领导的派头了。
他回到家,家门口已经等着好几个妇女了,另外还有个青年。
杨大宝。
看见他背着手摇摇晃晃的回来,妇女们笑了起来:“行啊,有当领导干部的样了。”
杨建设不好意思起来,说道:“都是过来领红糖的吧?”
“行,你们进来领,大宝你给我做登记——你是专门过来帮我的?”
杨大宝讪笑道:“我、我是专门过来领红糖的,我帮我娘领,我娘现在还在大兵哥家里忙活呢。”
杨建设开门领着他们进屋。
红糖已经一袋袋的装好了,挤压的结结实实,透过透明袋子一看,黑红的颜色看着就让人觉得好。
妇女们一人领一包红包,然后便叽叽喳喳的兴奋开聊:
“不轻呀,我估摸着得有一斤四五两。”
“一斤四两多点,我手绝对准,就是一斤四两多。”
“这红糖真好,你们看看,多细腻多匀称,一点没有板结呢。”
“这个袋子怎么打开?它没有扣子没有绳的,要剪开吗?”
杨大宝上手教他们拆开袋口说:“这叫易拉袋,我在我舅家的杂志书上看见来着,是沪都轻工业厂出的,一般都是装茶叶的。”
妇女们很快便发现了这袋子的方便之处:“嘿,好东西,一拉就关上,关得严严实实不透气,这东西密封的好。”
“可惜小了点,要不然用来装干货最好了。”
“小了点也行,装虾米装虾皮,肯定好……”
妇女们心满意足的讨论着出门,今天一天绝对是浑身有劲。
太惊喜了!
杨大宝也拿了一袋,他左挑右选的试了重量,选了一袋感觉最多的。
拿到红糖他就打开赶紧想尝尝。
杨建设给他摁住了,塞给他一把冰糖:“你呀你,真是嘴馋。别吃红糖,吃了让你娘看出来非揍你不行。”
杨大宝得到冰糖更惊喜:“呀,还有冰糖?嘿嘿,甘甜啊。”
“我是嘴馋,这个在全生产队不是早出名了吗?建设哥我以为你早就知道了,原来你刚知道。”
杨建设待在这个闪烁着无尽光点的地方,感觉自己好像待在——广播里说过的宇宙中。
他环首四顾是星光,低头看去是无垠的黑暗:
自己仿佛踩在了虚空中。
他如是的想。
就在他遐想的时候,突兀之间有好些光影信息灌入他的脑海:
时空远征舰队穿越黑洞遭遇宇宙高能粒子乱流……
乱流中暗能量磅礴,飞船解体,落入本颗星球上……
这里是飞船时间舱,拥有穿梭时间的能力,但因飞船解体大量部件丢失导致功能锐减,另外只能固定一个时空作为锚点来穿梭……
时间舱所选择的锚点时空是在三十四年之后,也就是2018年,飞船所丢失的部件在这一年份开始全部被驱动起来,可以方便搜寻……
如果他在飞船里想要去往锚点所在年份,那只要一个想法就能驱动时间舱运转将他送过去……
……
类似的信息还有很多,杨建设感觉自己有的能大约理解、有的无法理解。
不管能否理解,每一条信息都让他感觉难以置信!
他下意识的想:自己现在一个念头就可以去到34年之后、去到2018年?
这不是胡扯吗?
然而随着他的想法生出,诸多夜星般的光点开始闪烁起来。
同时杨建设也感觉自己的身体剧烈抖动起来,吓得他赶紧攥紧了手中的网兜。
这两条大黄鱼是唯一能陪伴他的东西了。
还好身体抖动的过程很短暂。
接着星光黯然、光芒大亮!
他所处的环境由封闭的船舱变成了开放的海边!
杨建设难以置信的瞪大眼睛:
太阳高悬,阳光如金洒满近处的海面与土地。
往近处看,他处在海边一处礁石上。
时间舱将他投放在这里,在他前面是一片连绵平缓的岙口,有县城里都少见的平坦公路,有一辆辆反射了阳光的汽车呼啸着奔驰而过……
顺着公路往远处看去,远处有洋气结实的楼房此起彼伏,有好些人成群结队的吆喝,也有货车、推土机等大车在缓缓行驶……
他转过头去,身后是他熟悉的、广袤的海面。
远方海上飘飘洒洒分散着几艘机动船——他没有见过的机动船。
这些船的船体雪白,造型优美、曲线流畅,有的娇小却速度很快,像是广播里提到过的快艇……
更远方有大船拉响汽笛悠游而来,他遥望大船,那是他从未见过的大家伙!
一切如梦似幻!
诸多陌生而新奇的场景让杨建设口干舌燥,忍不住的就去倒吸凉气!
他忍不住的想:时间舱灌入自己脑海中的信息都是真的?
自己现在是在未来的2018年?
这就是三十四年后的世界?
那现在国家发展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了吗?
乱七八糟的想法出现在他心头,他呆立在岸边礁石上犹豫了好一会,最终决定顺着公路去走走。
渔家子弟从来不缺勇气和冒险精神。
杨建设想既然自己的遭遇很离奇、既然自己难以置信,那就去找人问一问,去四处走走看一看,看看这一切是不是真的。
不过他已经相信了自己的遭遇是真实的。
因为时间舱灌入他脑海中的信息中有最重要的一条,便是时空飞船可以隐形藏于海水中,如果他要回到时间舱、回到1984年,那只要回到它停靠的位置召唤它即可。
杨建设离开礁石之前召唤过它,隐形的飞船出现在他身边来着。
这东西看不见但摸得着!
这样他每次寻找飞船其实还挺费劲的,得像盲人一样摸索才能确定它的位置。
而且以后他使用飞船必须得很小心,不能让人看见,否则一个大活人凭空消失在眼前,肯定会引得满城风雨。
所以他得想办法找到时空船遗失的船壳:
完整的时空船拥有他无法理解的诸多能力,其中船壳的能力之一是拟形。
它可以改变自己和时空船的形态,比如变成一艘普通渔船,或者是他刚刚看到的漂亮快艇。
杨建设琢磨着脑海中的信息,顺着公路快步走了起来。
2018年的道路走起来真舒坦,宽阔且平坦,初冬的阳光晒着人、晒着黑漆漆的马路,让人浑身从内到外的感觉舒坦。
2018年的环境也好,路边种的树木排列整齐,个头匀称,树与树之间还有花圃,即使初冬依然有花朵绽放。
最吸引他的还是跑在公路上的汽车。
这条路上的车比他在县城里看到的多,也更新颖好看,造型非常——高档、洋气。
又是一辆轿车从他身边开过去。
然后这辆轿车减速停下又给倒了回来。
车窗落下,露出前排坐着的一个戴着蛤蟆镜的汉子和一个姑娘,姑娘还亲昵的揽着汉子的胳膊,看年纪他觉得是兄妹。
汉子探头出来摘下了蛤蟆镜,杨建设忍不住往蛤蟆镜上多看了一眼。
他在县城里还有《电影画报》里看到过蛤蟆镜,城里人都把它叫麦克镜,因为前几年电视里播放了美帝国主义拍的一部电视剧,叫《大西洋底来的人》。
《大西洋底来的人》里头的主演叫麦克,他很喜欢戴蛤蟆镜,而且戴上后很帅气,现在城里的青年们热衷于戴蛤蟆镜便跟麦克有关。
杨建设也是个青年,他其实也想戴一副蛤蟆镜。
但这东西不便宜,他们县里只有百货大楼才有卖,最便宜的都要五块钱。
他买不起。
买得起也不太敢买,在他们渔村里戴蛤蟆镜有风险,因为这东西太酷了,容易被借、被抢甚至被打——一些盲流子青年见不得别人比自己还酷。
另外,在老人、姑娘眼里戴这个不踏实、不正经,正经人谁戴蛤蟆镜?
他盯着汉子的蛤蟆镜看,而汉子则盯着他手里网兜看,看着看着脸上露出了笑容:
“小兄弟,你这两条大黄花哪里来的?”
来到个陌生的时空、陌生的地点,杨建设略有些紧张,便没有说话,只是举起网兜给汉子看了看。
汉子又盯着大黄花的鱼头、鱼鳍和鱼尾巴看了看,脸上笑意越发浓郁:“这是你在海里钓的?是两条野生家伙?”
杨建设疑惑了。
大黄花鱼肯定都是野生的,否则还能是养殖的?
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能显得友好又合适,便还是不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这时候汉子旁边座位上的姑娘坐直了身躯,好奇的看向杨建设问道:“帅哥,你是哑巴?”
杨建设挠挠头。
这个姑娘头发披散、脸雪白嘴唇通红,打扮的妖里妖气看起来不像个好人,不过很有眼力价,一眼看出他长得帅。
他不能让人误会自己是哑巴,便赶忙摇头说:“不是。”
见他开口。
开车的汉子更有兴趣了,问道:“这两条鱼你刚钓到?刚出水?”
杨建设合计了一下时间,说:“不是,出水得一个多钟头了。”
汉子点点头,问道:“你这鱼打算怎么处理?是准备自己吃还是卖掉?”
杨建设耿直的说道:“肯定是卖掉。”
大黄鱼有什么好吃的?
卖掉换钱去买大米白面和猪肉,这东西才好吃呢!
汉子顿时露出笑容,说道:“那真是缘分来了,你卖给我怎么样?价钱好商量。”
杨建设还未回答,旁边的姑娘拉了汉子一把娇滴滴的问:“哥,这真是野生大黄鱼?我看着怎么跟你渔场养的大黄鱼没什么区别?”
听着身边佳人的疑问,汉子起了卖弄的心思,说:“你外行人看起来一样,放内行人眼里区别很大,看鱼头鱼鳍和鱼尾巴,野生的和养殖的不一样。”
“简单来说就是,野生鱼头小而尖,养殖的看起来浮肿;野生鱼鳍和鱼尾都宽大有力,养殖的软塌塌的。”
“为什么?因为野生大黄鱼游动的多,要躲避天敌捕食、要自己捕食、要洄游,它们运动量大。”
“养殖的呢?就跟养殖的鸡一样,天天圈在个小地方不用动弹,所以它鱼鳍鱼尾巴没劲,这就叫用进废退。”
姑娘听的赞叹道:“哥你真有学问。”
汉子笑道:“其实分辨大黄鱼是野生还是养殖,有个最简单方法,就是看鱼鳔。”
“这鱼平时是深海鱼,要深潜要上浮,鱼鳔锻炼的肥厚结实,养殖的大黄鱼没有这些机会,鱼鳔轻飘飘的。”
姑娘说道:“这个可不好看,得剖开鱼肚子才能看到鱼鳔。”
“用不着。”汉子自信一笑。
他推开车门下来提了提腰带。
杨建设看着他身上笔挺的西服和脚上雪亮的皮鞋肃然起敬。
这是个大老板!
汉子上手在鱼肚子上捏了捏,姑娘赶忙抽出两张柔软的白纸递给他。
白纸软绵绵、松散散,像是裁剪的云彩。
杨建设今天真是小刀剌屁股——开眼了。
他见到了好些新奇的好东西。
汉子接过纸巾擦擦手随手扔掉。
风一吹,纸巾飘走了。
这让杨建设特别心疼。
多好的白纸怎么就这么扔了?
毛主席说过,贪污和浪费都是极大的犯罪。
这汉子在犯罪啊!
然而人家的注意力都在两条大黄鱼上。
这汉子颇为兴奋的说道:“很好,是两条野生货。”
“不过,”他话锋一转脸上又露出遗憾之色,“可惜它们是白天钓上来的,身体分泌的金黄色素都被紫外线和阳光给分解了,很影响它们价值。”
杨建设老实的点点头。
这个确实。
捕捞大黄鱼得晚上进行,大黄鱼晚上捞出来的金灿灿、很漂亮,白天特别是晴天时候一出水很快就会变得白惨惨、不好看。
汉子看到他点头后便知道自己掌控了局势,自如的说道:“我看你打扮是渔民,肯定懂行,那咱打开天窗说亮话。”
“我叫姜成博,这是我的名片。”
说话之间汉子从车里摸出一张小纸片递给杨建设。
小纸片硬邦邦、很滑溜,通体金黄色,杨建设拿在手里一看,它在阳光照耀下能显示出一朵花来。
姜成博继续说道:“你这两条鱼个头不错,都得有两斤多,要是品相好的话在市场一斤能卖两千块、在码头能卖一千五。”
“可你这品相不行,咱这也不是在市场,所以我一斤只能给你一千块。”
“这样咱手头没有称,那我给你个痛快价,两条鱼合计算你五斤,给你五千块,怎么样?”
怎么样?!
杨建设直接吓得眼皮蹦了三蹦!
五千块?
两条大黄鱼给我五千块?
这价钱太吓人了,以至于他忍不住的反问了一句:“就这两条鱼,你给我五千块?同志,你在跟我开玩笑啊?!”
姜成博却误会了他的意思。
他的反应还有称呼都太反常了。
听在他和姑娘耳朵里反讽的味道很强烈。
姑娘这边乐了,说:“哥,他说你是同志,是不是啊?”
姜成博不理财她,冲杨建设恳切的说道:“小哥,这价钱真是公道价了。”
“你这是野生大黄鱼没错,但不是纯野生,钓上来的这些大黄鱼几乎都是从养殖场里跑出来的半野生大黄鱼,我给你已经是公道价了!”
他想了想,又叹了口气:“一斤我再加一百块,给你五千五百块——这价格你要是觉得不美丽,那你可以去码头栈道市场问问。”
“你们钓到石斑鱼、大黄花都是在栈道市场卖对吧?我在那片经常收鱼,你这种白天钓上来的大黄鱼真就是这个价,当然你要是有渠道送进酒店另说……”
“这大黄鱼你拎着没法保鲜,还是卖给我吧,我跟你说你卖给我亏不了,不信你去栈道市场打听打听,我做生意从来都是童叟无欺……”
喋喋不休中他转身进车里拿出个厚实的皮夹子,打开后里面是红艳艳的一扎纸币。
只见姜成博短胖的手指飞快的在纸币上滑翔,迅速清点出一沓子递给杨建设。
杨建设愣愣的接过来。
这些红彤彤的纸币——是钱?
他没有见过这种钱,但随即想到这是2018年,那这应该是新式的钱了。
杨建设文化水平不高,却不是没有见识的人。
他平日里喜欢念书读报听广播,知道84年代用的人民币已经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三套钱币了,年初的时候国家央行还发布了一条新闻,说正在规划第四套人民币。
第四套人民币最大币值将变成100元!
所以哪怕没有见过这套纸币,他也知道这是真钱。
姜成博看着他接过了五千五百块,说道:“那咱交易就算成了,你看你把大黄花……”
杨建设不等他把话说完,痛快的将网兜递给了他。
五千五百块,两条大黄花鱼。
他不卖那是傻子!
姜成博拿到两条新鲜而肥硕的野生大黄花鱼后很高兴,上车后拉出个小箱子收拾出一些瓶瓶罐罐将鱼给放了进去。
车上的姑娘着急的凑到他跟前说:“哥,这冰箱很干净,装鱼多可惜……”
“可惜什么?”姜成博兴奋的嘿嘿笑,拉过姑娘就亲了一口。
杨建设看到这一幕顿时惊呆了。
什么情况?
这两人不是兄妹吗?
怎么亲嘴了?
而且、而且,那姑娘怎么还伸舌头呀!
特别是昨天听了杨家广说组织上想要裁撤小杨家生产队让他们跟别的村庄合并一事后,他更是希望队里人越多越好。
队里人少,连祖宗传下来的一亩三分地都保不住,他想想心里就难受。
这会想起来他又难受了,便捡好听的话祝福了杨家全儿媳妇几句后,他挑上扁担回家了。
家里冷冷清清,可回到家里他心里就是舒坦。
对老百姓来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他把带回来的商品都收拾好,仔细的拆开包装袋换上了从酒店仓库里要的自封袋。
这种自封袋可真好。
它们是用厚实的塑料膜做成,摸在手里让人感觉心里踏实,而且袋子口上有链条,轻轻一摁就给闭合了,用来装糖装调料最好,能防潮。
杨建设忙活到半夜全收拾了,换下来的包装袋塞进灶台里,明天早上起来一把火全给烧掉!
忙活一天,心力交瘁,杨建设当夜又是一个好觉。
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天刚刚亮,他烧火热了一碗蛋炒饭,趁着焖饭的功夫他又借着晨光微熹来看报纸。
毛主席就最爱读书看报,他家里有个搪瓷盆子是杨家兴早年当选‘优秀党员干部’时候的奖励,上面便有主席这么一句话: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报不可以一日不读。
七几年他上学的时候,他们老师也曾经用主席的一句话勉励学生们做学问:
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
他看完一张报纸的时候,家里大门被推开了,杨家全甩着双手喜气洋洋的进来了:
“建设,看报进步呢?”
杨建设抬起身:“嗯,伯你来了,嫂子……”
杨家全积极的问道:“国家又发生啥大事了吗?给咱说道说道。”
杨建设抻开报纸给他看:“民主柬埔寨的主席西哈努克亲王来访问咱们国家,咱政府在大会堂举行仪式,热烈的欢迎了他。”
“还有啥?有没有跟咱农民有关的?”杨家全好奇的问,“有没有咱农民榜样的事迹?”
杨建设说道:“还真有。”
“东北营口郊区二道沟子公社的养猪专业户苏静芳,他今年头九个月总共向国家交售肥猪136头,总重量28900多斤,创了他们全省养猪专业户交售生猪的纪录,报纸上专门表扬他呢。”
这让杨家全大吃一惊:
“厉害、厉害,他是怎么养猪的?咱怎么一家养个一头两头都难养大,他怎么一下子养这么多?哪里来的粮食?”
他又说:“哎呀,他是东北人呀,北大仓的,难怪、难怪,那地方地多粮食产量高,咱们比不了。”
杨建设说道:“现在专业养猪的都是喂猪吃猪饲料,不跟咱一样春夏打猪草、秋冬喂糠麸了,这些东西其实没营养,猪长不快。”
杨家全还想问他报纸上的新鲜事,杨建设忍不住了,抢着问道:“大全伯,我嫂子那边什么情况?生了吧?”
“生了、生了。”杨家全乐呵呵的说。
朝霞之下,他那满脸的皱纹都伸展开来,脸上挂着红灿灿的颜色,也不知道是朝霞染红的还是心情激动涨红的。
他继续说:“建设,我这次过来是给你、给咱支书报喜来了,送子娘娘开恩,咱小杨家又多了个男娃子。”
杨建设欣然道:“好,这好呀!”
他给杨家全准备三炷香,杨家全毕恭毕敬跪下三鞠躬,起来上了三炷香,口中念念有词:
渔家孩子都对柴火灶有很深的感情,这地方不仅是众多他们儿时玩耍的地方,还是美味的诞生地。
柴火灶焖米饭、蒸鱼鲞,想想就让人流口水,要是蒸鱼鲞的时候能往盘子里舀上两勺猪油,那能馋哭小孩。
杨建设还记得小时候他娘在的时候,每天一大早起来烧饭,他要是醒的早便会跑过去依偎在娘身边。
冬天渔家人会用干花生藤蔓来引火,藤蔓上偶尔有个漏掉没摘的花生,他娘便会塞进灶台里烧一烧,烧出来后剥开吃:
真香,比猪肉还香!
后来他娘没了,但队里的嫂子婶婶伯娘们也很疼他,那时候刚进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物资不充沛,能吃玉米面、高粱面吃饱肚子已经不错了,可吃不上白面。
于是隔三差五的,大家伙就会轮流着在早上舀两汤匙面粉用水搅和了缠在一根棍子上,一边烧火一边塞进灶里烤一烤。
烤脆了、烤熟了,她们会赶紧给杨建设送过去。
所以杨建设长得壮,他觉得这就是因为自己吃了全队各户人家的好饭营养充沛,所以发育的才好。
看见他进门来,杨家发的媳妇刘花环把他给推出去:“厨房是妇女忙活的地方,你个大男人进来干什么?”
杨建设收起心中的怀念调侃说:“我来学厨艺,艺多不压身,而且以后娶媳妇是优势。”
厨房里的人听到后顿时笑了起来。
这时候杨家全也回来了,一手一包红糖,进来放在灶台上用响亮的声音说:
“待会给菊香窝个红糖荷包蛋,别不舍得放东西,捏三指进去。”
看到这么多红糖,厨房里的人都惊了:“这哪里来的?”
“好你个大全,你儿媳妇生了孙子这待遇一下子不一样了。”
“这么多红糖,你是在海里钓着金子了?不对,黑市现在红糖不好买,我看你是钓着红糖票了是不是?”
杨家全指向杨建设:“这次是跟着建设沾光了,人家领导干部给他的,他一下子拿给我了!”
有妇女心直口快的问:“建设,你那里还有红糖吗?我家青青那个女人事总是不好,去看医生说她贫血,身子里血少,流不出来,最好喝点红糖水。”
杨建设说道:“有、有,二伯娘你待会去我哪里,我给你拿一包。”
妇女问道:“什么价钱?”
杨建设说道:“我是族长刚刚还当了队长,你问我什么价钱,人家送我的东西我给自己人还要钱,那我还当什么族长和队长?”
他又对其他人说:“啥话都别说,家家户户过去,我都给准备好了。”
“不多,一家一户能分一袋子。”
刘花环震惊的说:“一家一户一袋子,这、这还叫不多啊?这是太多!”
杨建设解释道:“这些红糖其实不是好东西,为什么我能有这么多?其实它们放的太久不太好了,人家可怜我是个农民,就一下都给我了!”
他怕被人追究,便举手说:“我可以像龙王爷发誓,我说的是真的!”
关于红糖来路确实都是真的。
他问心无愧。
屋里人果然没有追问的了,都在欢喜的笑。
有两个妇女凑到灶台前去看红糖,结果热蒸汽太猛,呼了她们一脸疼的赶紧后退。
第一锅面条出来了。
白菜香味很清晰,麦香味、面香味也很浓郁。
杨建设吸了吸鼻子,说实话,他觉得这样一碗简单的手擀面真不比昨天的大酒店油泼面差多少。
杨建设专门负责这些重型物资,另外两人收拾糖果、茶叶、副食品等轻型物资。
朱鹏这边调转了监控摄像头,专门拍摄他们的收拾过程,将收拾出来的物资进行录像登记,以后如果账目有问题就要进行核实。
杨建设干活很卖力,舍得使力气,没多会就堆砌出来一座小山。
朱鹏看的有些傻眼,还是第一次碰上这么卖力的力工。
他招呼三人歇一歇,随意搬出一桶饮料给三人:“来来来,兄弟们,肥宅快乐水、果汁之类的,你们喝啥随便选。”
杨建设客气的说:“这怎么好意思?是不是有点违反纪律了?”
朱鹏哑然失笑:“这违反什么纪律?没事的,这些都是临期产品,我们得处理掉,可以有一定损耗比。”
“怎么处理掉?”沙伟拿了一瓶可乐开始快乐。
朱鹏说道:“处理给一些摆摊干零售的,你们有没有看到过市场口偶尔会出现的半价或者三折四折出售临期食品的贩子?”
“就是处理给他们。”
赵福眼睛一亮:“他们都是三折四折处理临期食品了,你们是什么价出售给他们?”
朱鹏说道:“不一定,我们是根据进货价再折扣的。”
“拿这个肥宅快乐水来说吧,这一瓶330毫升的零度是24瓶27元,500毫升新包装是24瓶39元。”
也在喝可乐的杨建设听到价格后点点头。
这个价格可以接受。
干活一身汗,从头到脚热乎乎,他感觉喝一口这种黑漆漆的饮料很爽。
他知道可口可乐这款饮料,从81年开始,报纸和广播上介绍起外国产品的时候都会把它搬出来。
这饮料在国外可时兴了,78年中美建交后,它的所属公司与中粮签订合作协议进入中国,是将港岛当中转地,飞到大陆来。
79年的时候可口可乐还想在沪都建厂,但沪都不敢接受资本主义的生产线,最终可口可乐工厂选择建在首都,厂址选在中粮一个烤鸭肠的厂房里。
不过,起初从这个厂房里生产出来的可乐,大多数只有来华工作、旅游的外国人才能买到,因为它的销售地点也仅限友谊商店、涉外宾馆。
后来到了这两年——83年、84年,这饮料开始在首都各大商场出售,一瓶要卖4角五分钱,喝完还得退回瓶子去。
杨建设听说18年这个可乐才一元多点,觉得很值当,毕竟不用退瓶子呢。
沙伟对于这个价格颇为惊奇,举起可乐愕然的问:“一瓶才一块钱?这么便宜?”
朱鹏一副‘你少见多怪’的样子:“进货价嘛,肯定便宜。”
“可口可乐还是统一市场定价属于贵的,你看这种果汁,1升装才两块。”
赵福问:“那你们处理价呢?”
朱鹏说道:“五毛钱左右。”
赵福立马问道:“那我们能不能买点呢?”
朱鹏说道:“可以呀,反正只要正常走账就行了,账没问题卖谁都可以。”
杨建设也来兴趣了,他指着米面粮油问:“这些东西是不是价格也比市场上卖的便宜?你们是批发价?”
朱鹏说道:“不是批发价,是处理临期商品。”
“因为他们快要过期了,我们这么大的企业,肯定不能给客户用临期食品,否则被客户发现他们会觉得很LOW,到时候影响我们口碑。”
杨建设期待的问道:“那这么一袋子大米是多少钱?”
朱鹏说道:“也不一样,你屁股底下的贵,一袋子是二百多。”
“那也不便宜啊,新米才多少钱?这一袋子是一百斤吧,新米一斤也就两三块。”赵福说道。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