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苏玉长乐的现代都市小说《大唐:开局就是驸马爷苏玉长乐结局+番外》,由网络作家“跳跳的鼠”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几个人看着李世民。“贤弟,婚姻之事可不能儿戏啊,你今日说出口了,那就要算数。”李世民认真地说道。皇后认真地点头。房玄龄和杜如晦、上官云,他们在认真地震惊中...苏玉笑道:“老李,我今年19岁,虚岁20,小荔枝才几岁啊,今年虚岁7岁吧,你让我们谈婚论嫁,这不是乱来吗?再说了,这辈分也不对啊,我们是拜把子的兄弟,你女儿嫁给我,哪跟哪啊。”苏玉感觉这个老李说话真是不靠谱,时不时抽风一下。苏玉这话倒是把李世民给噎住了。若说辈分的问题,还可以理解。至于年纪,大唐时期并不在乎男女差几岁。更别说那童养媳了。“苏公子,年纪真不是问题。这老杜前几日还纳妾了呢,那女子才18岁而已。”房玄龄指着杜如晦说道。“嘿,老房,你干嘛揭我老底啊,你好得到哪里去。你...
《大唐:开局就是驸马爷苏玉长乐结局+番外》精彩片段
几个人看着李世民。
“贤弟,婚姻之事可不能儿戏啊,你今日说出口了,那就要算数。”
李世民认真地说道。
皇后认真地点头。
房玄龄和杜如晦、上官云,他们在认真地震惊中...
苏玉笑道:“老李,我今年19岁,虚岁20,小荔枝才几岁啊,今年虚岁7岁吧,你让我们谈婚论嫁,这不是乱来吗?再说了,这辈分也不对啊,我们是拜把子的兄弟,你女儿嫁给我,哪跟哪啊。”
苏玉感觉这个老李说话真是不靠谱,时不时抽风一下。
苏玉这话倒是把李世民给噎住了。
若说辈分的问题,还可以理解。
至于年纪,大唐时期并不在乎男女差几岁。
更别说那童养媳了。
“苏公子,年纪真不是问题。这老杜前几日还纳妾了呢,那女子才18岁而已。”
房玄龄指着杜如晦说道。
“嘿,老房,你干嘛揭我老底啊,你好得到哪里去。你在平康坊边上的外宅也不是才19岁。0”
杜如晦揭了房玄龄的老底。
李世民看着两个人微微颔首:原来你们两个老小子都在外面风流快活,在朕的面前假正经。
“我不嘛,我就要嫁给苏哥哥。”
小长乐抱着苏玉不放。
“好好好,长大了嫁给苏哥哥。”
苏玉完全是在哄小孩子。
“好。”
小长乐咯咯笑道。
老陈端了一大盘白切牛肉,还有蘸酱。
一盘西瓜和雪梨放在小长乐前面。
“来,小荔枝吃西瓜和雪梨。”
苏玉拿了一片给长乐。
小长乐吃得津津有味。
西瓜这东西,皇后吃过了不稀奇,如何这暮春时节有梨吃?
而且这个梨晶莹似雪,皇后从未见过这样的品种。
拿起一片,放入口中,那种清甜。
吃了几片后,皇后感觉自己的气顺了好多。
她原本有气疾,雪梨可以顺气,但是只有秋季才有,冬季面前能储存一点,春夏就没办法了。
没想到苏玉这里春季居然也有。
雪姬洗好了澡,换了衣服过来伺候苏玉。
雪姬蹲下来,给苏玉捶背。
“这么快好了?不疼了?”
苏玉低声逗雪姬。
“公子讨厌,一点都不心疼人。”
雪姬趁机轻轻拧了一下苏玉。
李世民夹起牛肉,蘸了酱,吃了一口,辣椒红油芝麻酱...
好吃。
三个人风卷残云,就着烈酒,很快吃完了。
老陈再上一盘,这才吃饱。
长孙皇后光顾着吃梨,牛肉反而吃得少。
她的情况不同,吃梨是为了顺气。
上官云要照顾长乐,吃得不多,雪姬特意给她盛了一盘牛肉。
酒足饭饱,李世民微醺,拉着苏玉问道:“贤弟啊,你上次说大唐和突厥必有一战,而且必胜,我们今天来聊聊这个?”
苏玉拍了拍李世民肩膀,笑道:“老李啊,你每次到我这里都是讨论国家大事,让我觉得很可疑啊。”
李世民一个激灵,慌忙解释:“我这不是为以后的生意做打算嘛。说说呗,贤弟?”
苏玉微微笑道:“好,我就给老李说说突厥的事情。”
苏玉意味深长地看着李世民。
“苏公子,这棉衣是如何制作的?这棉花从何而来?可是蚕吐丝?还是用麻制作?”
皇后问道。
棉花并非中土所有,而是西域传来的,大面积种植要到后来。
大唐时期,制作衣服的主料就两种,丝和麻。
有钱人绫罗锦绣,都是丝绸制作。
而普通人家就是用麻多。
当然,还有些其他的原料。
但是这些东西有一个通病:不保暖。
所以古代人才那么喜欢貂裘,借着动物的皮毛保暖。
“这个是种植出来的。用棉花籽。”
苏玉招招手,老陈拿了一罐子棉花籽出来。
“我嘛,作为大唐子民,有意替李二分忧。老李啊,你拿着这罐棉花去播种,如何种植,我已经写好了使用说明书,你照着做就行。然后是制作方法,也在说明书里面。这个呢,我只出种子,你做好了棉衣,卖给李二。至于这个分成嘛....”
苏玉故意把语气拖得很长。
李世民黑着脸:刚才说得高大上,要替我分忧,原来最后还是卖给我...
皇后知道这棉花的好处,连忙说道:“都是自家兄弟,说什么分成,最后的银钱都是贤弟的。”
苏玉笑道:“嫂子这么说我都不好意思了,确实是自家兄弟,那我就不给你们分成了。”
雪姬终于明白了,原来前面都是铺垫,这才是重点。
套路啊。
房玄龄和杜如晦感觉李世民和皇后被算计了。
辛辛苦苦替苏玉播种,制作棉衣,然后钱归苏玉。
算到底,他只出了一罐子种子。
皇后却不是这么算账的。
她是贤后,心忧军国天下,若是这棉花籽真能种出来,那日后大唐的百姓没有寒冷受冻的苦楚,边关战士也有寒衣。
苏玉真的是帮了朝廷的大忙。
“贤弟啊,那这钱和衣服都有了。粮食呢?”
李世民问道。
三个问题解决了两个,还剩下一个。
军粮是个大问题,行军打仗那是拼命,必须吃好,不然没力气怎么打。
今年虽说按照苏玉的计策修建了水利,可估计百姓口粮都紧张,哪里有粮食供给军需。
“粮食啊,下次再说。你赶紧把开钱庄的事情告诉李二,还有把棉花种了,如今是暮春,再晚就不行了。记住了,别让李二知道我,我不想做官,一切都是你老李的主意,与我无关。”
苏玉嘿嘿笑道。
李世民无奈:我都跟你称兄道弟,你还说别让我知道。
“一定,一定。绝对保证李二不知道贤弟这个世外高人的存在。”
皇后笑道。
拿着棉衣,皇后爱不释手。
“好了,今日就到这里吧。哎呀,这个,也挺不好意思的,让你出工出力。老陈啊,给老李他们整点牛骨带回去吧。”
苏玉笑道。
这话不说还好,提起牛骨,李世民又想起阿黄请他吃骨头的事情。
皇后转身过去嗤笑。
房玄龄和杜如晦知道李二没面子,可牛骨他们好久没吃了。
“多谢苏公子。”
“可以多给两根不?”
李世民气得半死,自己的朝中大臣,怎么这个样子,没有一点出息。
“贤弟,也给我多弄两根。”
李世民说道。
苏玉笑道:“没问题,我这里隔三差五杀一头牛,够你们吃。”
李世民:???
钱是好东西。
可是,如果太多,就是一种烦恼。
所以马老师见人就说:我对钱没兴趣。
苏玉也是一样。
他非但对钱没有兴趣,而且很苦恼。
苏家庄的钱以千万巨,贯朽而不可校;仓库的粮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苏玉亟需解决这个问题。
而且,庄子里的百姓都是农民,老实巴交的。
他们手里也有钱放家里。
放着也是放着,不能钱生钱。
所以苏玉就盯上了李世民。
这个老李,每次我跟他说什么好主意,没多久李世民就知道了。
肯定和朝廷有某种联系。
所以,何不给他出主意,然后把李二这厮变成工具人。
苏玉给李世民出主意说开钱庄的时候,就已经算好了,要把自己家里的钱存进去。
然后带着庄子里的百姓存钱,在李世民身上狠狠地薅一把羊毛。
苏玉昨天给李世民的钱庄起名字:打底库。
李世民和杜如晦以为这三个字是大唐国本的意思。
其实苏玉想的是:老子要狠狠撸李二的羊毛,想方设法盘剥,直到李二只剩下打底裤为止。
如果李世民知道苏玉是这样,肯定会当场吐血暴毙:贤弟啊,你够狠!
到了打底裤钱庄,老陈开始存钱。
对于第一个狗大户,户部尚书亲自接待,对老陈客客气气,请他坐下喝茶。
作为一个前朝校尉,老陈觉得自己特有面子。
户部尚书是何等的高官,居然给自己端茶,还平起平坐。
多亏了公子,俺老陈享受了一把朝臣的待遇。
老陈存钱的时候,苏玉和雪姬在长安城闲游。
他没去打底库那里,而是在城中走走。
他平日里在苏家庄宅着,毕竟是混吃等死的咸鱼公子,出门多麻烦。
今日来了长安城,索性多玩玩。
李世民和杜如晦刚才看到的其实是老陈,而不是苏玉。
看到了老陈,当然就是苏玉存钱,他一个下人怎么可能有一千万贯的家私。
“苏玉这小子,小看小看了。”
李世民愤愤不平。
我大唐皇帝都没他有钱,岂有此理,太过分了。
杜如晦附和道:“就是,这么有钱也不说一声。”
李世民喝了几口茶,突然笑道:“克明啊,苏玉这小子又帮了朕的大忙,他存了一千万贯,其他人还不跟着存钱啊。”
杜如晦笑道:“苏公子真是国士无双啊。总能解皇上的燃眉之急。”
“对,国士无双。”
李世民笑道。
打底库开张了,李世民心情好。
“克明,我们去走走吧,好久没有这等爽快了。”
“微臣遵旨。”
两人换了便服,从崇仁坊出来,走向朱雀大街。
有了苏玉这一千万贯,李世民兜里终于有钱了。
从朱雀大街,走到西市。
街上明显热闹起来了。
冬天修的水利设施发挥了作用,虽然春夏干旱,但是并没有造成重大的损失。
百姓口粮没有问题。
走在街上,杜如晦跟着,御林军在暗处保护。
如今突厥未除,大唐皇帝的安危不是玩笑。
“公子,我要这个,我要这个。”
突然耳旁响起了银铃般的声音。
杜如晦转身,看到苏玉和雪姬在逛街。
“皇上..咳咳...李掌柜,快看,狗大户!”
李世民转身,看到苏玉带着雪姬逛街,顿时起了坏心:臭小子,这么有钱还瞒着朕,看朕今日狠狠宰你一顿。
李世民走过去,拍了拍苏玉的肩膀:“贤弟。”
“来,我给您说说。您觉得不适合兴修水利的三大原因:雪灾、百姓没饭吃、国库没粮。对不?”
苏玉拿出一把扇子,缓缓扇着。
外面风雪连天,里面却温暖如夏,苏玉吃了火锅,微微感觉有点燥热。
等下让雪姬服侍一番才行。
“没错,这三个原因都是致命的,无法克服的困难。此时应当与民生息,不可妄谈土木水利之事。”
长孙皇后颇读历史书籍,在历史上,遇到大灾之年,通行的做法就是与民生息,不兴徭役。
苏玉哈哈笑道:“此乃乡野匹夫之谈,泛泛之论,不足以谋天下。”
皇后惊奇,古人的通行做法居然是乡野匹夫之谈?
“敢问苏公子高论?”
苏玉起身说道:“若我是李二...”
上官云震惊,此人是疯了吗?
他竟敢自比皇上,此贼可杀。
上官云就想拔刀,皇后目视之。
上官云默默收手。
“若你是皇上,你会如何?”
皇后其实也在压着怒火听,若不是苏玉方才的举动好似神仙一般,此时定然将苏玉拿下。
自比当朝皇帝,这就是谋反。
特别是...他是李世民,那我岂不是他的女人,岂有此理。
“若我是李二,我当征调这些灾民,给他们吃饱饭,修水利。你想想,如果一味地赈济灾民给饭吃,毫无意义,不产生价值。但是,如果我以工代赈,既可以救活这些灾民,又可以在冬天把水利设施修好,待到明年开春,雪化开,水库可以蓄水。那么,今冬的雪灾就是瑞雪兆丰年。”
苏玉一副指点江山的气势震撼了皇后。
以工代赈?
此子,治国之鬼才!
这番言论,是长孙皇后从未听说过的治国妙谈。
即便是房玄龄、杜如晦这样的智囊,也从未说出如此稀奇的旷世之论。
可长孙皇后毕竟是深谙治国之道,这朝廷内有几两银子几粒米,她心里门清。
以工代赈的治国之策有一个最关键的地方,那就是粮食。
若是没有粮食,一切都免谈,而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此。
朝廷根本没有粮食了。
含嘉仓和洛口仓马上就要见底了。
天下最大的地主李世民,也没有余粮了。
“苏公子所言的确是旷世之论,可是...我在长安做粮食生意,这朝廷如今可真是没有一点粮食了。这绝非李...李二哭穷。”
皇后也跟称呼李世民为李二。
上官云不知道该说什么,这才多久的功夫,苏玉居然把皇后给同化了。
“孙大娘所言又差矣。”
苏玉呵呵笑道。
“如何又差了?”
长孙皇后这次不认怂,她是皇后,朝廷的账目她全部看过,朝廷上下的确是没有粮食了。
而且,去年颉利可汗趁火打劫,国库的金银财宝全部给了颉利求和,国库是空的。
“请问孙大娘,李二何许人也?”
“自然是大唐天子,天下之共主。”
苏玉听完后嘿嘿冷笑,只是不说话。
皇后惊讶:“苏公子,难道我说错了?”
“不,你说得没错,说的很对。既然李二是大唐天子,天下之共主。那我请问,是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苏玉微微笑道。
“当然是,自周武王一统天下,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当受我汉人天子号令,敢有不从,当征伐灭国。”
长孙皇后说起来,气势霸道恢弘,不愧是开国皇后,跟着李世民打过仗的女人。
“那请问孙大娘,既然李二是天下之主,那么这天下的粮食难道不是李二的吗?”
苏玉微微笑道。
“自然是,不过如今天下都没有粮食了。即便是扬州一带,也开始缺粮。”
皇后说道。
因为东晋在建邺一带建立国都,所以苏杭那一片在隋唐时期成了鱼米之乡。
中原的稻米依赖那边的供应。
自从秋洪以后,朝廷几次从苏杭征调粮米,已经无法再征了。
而关中华北中原一带,都受到了旱灾洪灾影响,没有粮食。
可以说,天下已经没有粮食了。
“孙大娘,要不我怎么说您只是一个商人,不懂国政。您老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
苏玉笑道。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这天下有几粒米,我还不清楚。”
皇后正襟危坐,决然否认。
“关中大户人家,包括中原和冀州、幽州一带,这些地方是豪门大族聚集之地,他们自从东汉末年开始,自己建立坞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和农民,这些人自己建立粮仓。一般的百姓因为隋末战乱,没有粮食,而他们不服兵役,不交粮纳税,仓中肯定有粮食,只是藏得严实罢了。若说天灾,也是今年才开始,往年虽有水旱,但是不算严重,他们怎会没有粮食。”
“这些人不过是在观望,看看李二能不能保住皇位。若是能稳住皇位,他们就会把粮食拿出来借给朝廷,或者卖给朝廷,换取高官厚禄。若是李二稳不住,他们就是铁公鸡,一毛不拔。还有,李建成的余党还在,隋朝的余孽也在突厥。这些人都是骑墙派。”
“所以说,想要粮食,跟他们要就是。至于手段嘛,还用我说吗?李二手下一帮子从瓦岗寨下来的土匪,劫富济贫,打土豪分田地的勾当,程咬金他们熟。若是文明点,用粮食换官职,明码标价。为了百姓的口粮卖官鬻爵,没有人会骂李二的。”
“须知事在人为,我命由我不由天。”
苏玉一口气说了许多,长孙皇后听得目瞪口呆。
这...
为何朝中大臣从未说过?
“这些大臣整日想法子,就是不说这档子事情。”
皇后很生气,这群酒囊饭袋。
“孙大娘,那群大臣就有世家豪门,他们自己囤积了粮食,难道还会告诉您老人家?”
苏玉摇头哂笑。
长孙皇后恍然大悟,如同拨云见日。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整日听那些老头子唠叨,没有一个能说出个解决法子,就知道抱怨。”
皇后感叹。
突然,皇后正身问道:“苏公子,朝廷上下有人说皇后牝鸡司晨,干涉朝政,您怎么看?”
“狗咬吕洞宾,不知好人心,一群王八蛋!”
苏玉说道。
“这荒年,人都吃不上粥,你们居然用粮食喂鸟,这太浪费了。”
上官云微微发怒。
她在皇宫守卫后宫寝殿,手下的姐妹们节衣缩食,晚上又冷又饿吃不饱。
就连皇后娘娘有时吃了两个饼,明明还想吃,却舍不得。
这里居然用来喂鸟。
坐在屋檐下看小孩子喂鸟的老人笑道:“两位是外乡人吧。”
“一看你们就不懂我们苏家庄。”
“这点粮食喂鸟算什么呀。”
“我们这里哪家哪户不是有几千斤粮食放着。”
长孙皇后被震惊了,几千斤粮食放着?
这已经是大地主了,特别是在这个荒年,谁能拿出几千斤粮食来?
而且,是家家户户?
这苏家庄很大,少说也有4千户,就算按照每户3千斤粮食算,那就是一千两百万斤粮食。(ps:为了方便计算,不用石和斗、斛这样的计量单位)
“老人家,您真会说笑,家家户户几千斤粮食,妾身还未见过如此富庶的庄子呢。”
长孙皇后想用激将法,进屋去看看。
老人家却不搭理,似乎这种合情合理最平常不过的事情,无需和外乡人争辩。
“不信也没啥,你不是第一个不信的。”
小孩子跑过来,蹦蹦跳跳地说道:“爷爷,再给我一点粮食,小鸟没吃饱。”
“好。”
老人家又从兜里抓出一把麦子给小孩子喂鸟。
长孙皇后捡起掉在地上的麦子,麦子饱满,是上好的麦子。
这么好的麦子,居然拿来喂鸟。
这个老人家说的绝非虚言。
门口的阿黄跑过来,绕着长孙皇后转。
老人家从兜里拿出一个白面馒头。
“阿黄,过来。”
阿黄过去嗅了嗅,嫌弃地走了。
“嘿,这个小畜生,羊肉吃惯了,白面馒头不吃。”
老人家笑骂道。
“李叔,我家阿黄娇贵,你用一个白面馒头忽悠他,太过分了。”
老陈笑道。
长孙皇后和上官云差点当场吐血。
白面馒头在宫中只给皇族和有品级的军官吃,宫女太监都吃不上。
这里居然连狗都不吃。
这才是最过分的。
“走吧。”
长孙皇后匆匆走出了苏家庄,老陈送到门口,关了庄子的大门。
....
到了庄子外头,
上官云不禁说道:“皇后娘娘,我怎么感觉咱们进了神仙洞府啊。”
“本宫也是这么觉着。”
长孙皇后觉得今日所见匪夷所思。
“走,马上回宫。”
....
长安太极殿中,
李世民正急得火烧屁股。
早上后宫说长孙皇后出去巡查百姓受灾情况,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回来。
李建成刚死,不少党羽潜藏在民间,若是被他们碰上劫持,那就麻烦了。
其实不仅是李建成的余党,还有支持李渊的旧臣,隋朝的余孽。
还有饥饿难耐的百姓,他们也可能攻击皇后。
“还没有找到吗?”
李世民怒吼。
禁军统领秦琼无奈地摇头,御林军搜遍了长安城,周围的郡县也找了。
如今天黑了,还是没有踪影。
大雪天气,足迹很快就被掩盖,根本看不见。
“扩大搜索范围,一定要给我找到。”
长孙皇后对于李世民不一般,十三岁跟着他南征北战生儿育女,天下不能没有她。
“皇上,回来了,回来了。”
宫女墨玉跑进来跪在地上,喜极而泣。
“皇后回来了?”
李世民大喜。
“对,刚到宫门口,这会儿该到了。”
墨玉眼泪鼻涕一把。
她是皇后的贴身宫女,主子不见了,这个奴才万死难辞其咎。
李世民快步走出太极殿,在大门口撞见皇后。
“哎呀观音婢,大灾之年你为何一个人乱走。”
嘴上虽然责备,心里却高兴得很。
“皇上,臣妾今日遇到一个神仙中人。”
皇后见到李世民,马上说起苏玉。
“神仙中人?”
李世民知道皇后从不打诳语,居然有人能让她说神仙中人,这人到底是何来头?
“皇上,皇后娘娘回宫,臣先告退。”
秦琼拜道。
“叔宝今日辛苦,下去休息吧。”
秦琼带人退出太极殿。
“皇上,连日暴雪,天灾不断,我知道圣心忧虑,所以出去想找点粮食。”
皇后拉着李世民坐下笑道。
李世民惊讶,皇后居然笑了。
自从登基以来,不是突厥进攻就是天灾,皇后忧虑国政,愁眉不展。
今日居然笑了。
“皇后舒眉,想是找到粮食了。”
李世民笑道。
“没有,一粒粮食都没找到,但是找到了一个天才。”
皇后细细将苏玉所说的计策娓娓道来。
李世民越听越震惊,最后拍案而起,惊呼:“我大唐有如此治国之奇才,为何朕不知道,这是朕的罪过。有才如此,却不能用,罪过罪过!朕要连夜征他为国师,拜为上宾。”
皇后拉着李世民坐下,笑道:“皇上别费劲了,臣妾早就试探过,他不愿意出仕。说如今朝廷上下,都是世家豪门把持朝政,他出来也是枉然。”
说到这里,李世民叹息一声。
苏玉所言句句切中时弊,没有一丝废话。
如今的朝廷,虽说皇帝换人了,大臣豪门世家一点变化都没有。
朝廷的治理还要依靠他们。
“皇上,臣妾以为苏玉所说的以工代赈,乃旷世之举,应该立即实行才是。”
“没错,此举既可以挽救无数黎民百姓,又可以兴修水利为来年准备,实在是高招。我明日在朝堂之上廷议此事。”
李世民找到了解决之策,终于可以安心睡觉了。
皇后只说了以工代赈,其他的事情却没有说。
特别是苏玉说她命不久矣的事情。
当时苏玉不肯说,下次定然要问个明白。
皇后躺下后,干咳几声,觉得呼吸有点不顺畅。
这是老毛病了,墨玉端了一盏补气的茶过来,喝了一点,稍微好些。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上午,李世民坐在朝堂之上,底下群臣云集。
文有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虞世南等人。
武将更多,李靖、程咬金、秦琼、长孙无忌、李孝恭、尉迟恭、段志玄、侯君集...
若是往日,李世民会觉得天下才俊皆在此。
可是昨晚上听说了苏玉之后,看着这些人,心中颇有不满。
坐在龙椅之上,李世民开金口:“众位爱卿,雪灾连绵,国库空虚,百姓饥馑,突厥虎视,众位有何良策啊?”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