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张建国何玉芳的其他类型小说《粮食短缺?我家溶洞应有尽有小说结局》,由网络作家“石头会长大”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黄三看到张建国送的那鲶鱼吃了一惊,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个劲的说太贵重了,这是受之有愧呀!“三哥,你这么客气干嘛,我家上次去县城,看到有卖活鲶鱼的,不要票也不算是很贵,当时就买了几条带回来养着,正好给你尝尝……”张建国说的轻巧,但是黄三却知道。眼前这么大的鲶鱼,怕是有三四斤重,说是不要票,但是可比猪肉难买多了,毕竟今年大旱,水都没有,哪来的鱼?他们家已经很久没尝过鱼味了。“这要不咋说,县城好,这么稀罕的鱼也就县城能买到,你既然送来了,今天就别走了,我把我叔叔喊过来,咱们爷仨个晚上正好喝一杯……”黄三也很高兴,这么大的鲶鱼也算是难得的荤腥,正好把自己叔叔喊上,一起喝一杯。张建国刚好有事想探探黄三的口气,吃饭喝酒就刚好。黄三是村里的...
《粮食短缺?我家溶洞应有尽有小说结局》精彩片段
黄三看到张建国送的那鲶鱼吃了一惊,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个劲的说太贵重了,这是受之有愧呀!
“三哥,你这么客气干嘛, 我家上次去县城,看到有卖活鲶鱼的,不要票也不算是很贵,当时就买了几条带回来养着,正好给你尝尝……”
张建国说的轻巧,但是黄三却知道。
眼前这么大的鲶鱼,怕是有三四斤重,说是不要票,但是可比猪肉难买多了,毕竟今年大旱,水都没有,哪来的鱼?
他们家已经很久没尝过鱼味了。
“这要不咋说,县城好,这么稀罕的鱼也就县城能买到,你既然送来了,今天就别走了,我把我叔叔喊过来,咱们爷仨个晚上正好喝一杯……”
黄三也很高兴,这么大的鲶鱼也算是难得的荤腥,正好把自己叔叔喊上,一起喝一杯。
张建国刚好有事想探探黄三的口气,吃饭喝酒就刚好。
黄三是村里的民兵连长,加上他自己还有一辆毛驴车,有时候会租给村里人用,有时候也能帮着拉点货赚点钱,所以他家的条件在村里算是很不错了。
吃饭的时候,黄大爷也过来了,见到张建国很高兴,还特意问了一下他伤势咋样,叮嘱他一定要养着,千万被太累着了。
桌子上放的是白米饭,一大锅的鲶鱼,里面放了些雪白的豆腐,还有一把碧绿的小葱,看起来让人食欲大开。
鲶鱼的肉极其鲜美,而且没什么刺,鱼肉紧致,煮起来的时候,整个屋子里都是香味。
他们还没吃饭呢,就有人从屋外张望,探头探脑的问家里煮的什么这么香?
“家里来了客人,从县城里带来一条鱼,我们也算是有口福……”
黄三的媳妇含含糊糊的回了一句,农村就这点不好,每家挨得近,谁家煮点好吃的,半个村子的人都能知道,有人就喜欢打听。
来客人了有鱼吃?
真是让人羡慕呀,不少人都暗自羡慕,黄三的日子过的可真是好。
也有人猜测,黄三县城亲戚不得了,都能弄到鱼来,这天旱少水,村里许多人大半年都没吃过鱼是啥味了。
大人还好一点点,许多小孩子闻着味道,都跑到黄三院子外面围着往里面张望,不过没多久就被各自的大人喊回去了,怕被城里人看到了笑话。
张建国见屋子里只有他们三个男人在桌子上吃饭喝酒,而黄三的媳妇,还有两个孩子都在厨房里,不让出来。
农村很多这样的习惯,女人忙着做饭,饭菜做好端上桌子,她们却是在厨房灶台跟前招呼孩子。
嘴里还说着,厨房里有特意留的鱼肉,其实张建国眼尖,早就看到了厨房里鱼肉都端上桌了,留下的只有两三块小豆腐以及一些鱼汤。
物质匮乏的年代,有点好菜也是留给客人的。
“嫂子,这里有一碗菜,你和孩子们吃,你的这手艺可真好,鱼做的特别鲜,你们也尝尝……”
张建国用自己吃饭的大碗,直接把那鲶鱼后背没刺的肉都挑出来,又放了一些豆腐,满满一大碗端进了厨房,这让黄三的媳妇有些惊愕,继而有些不好意思,一个劲的推辞。
“建国也不是外人,让你上桌你不肯,我们男人喝酒,你不上桌也多吃点……”
黄三知道老婆是担心饭菜不够多,加上长期养成的习惯,根本就不上桌,黄三这会看看媳妇和孩子,其实也有些心疼。
“这鱼这么大,哪里吃的完,侄媳妇你和孩子多吃点,我这糟老头子也跟着享福了……”
黄大爷也笑呵呵的赞许的看了张建国一眼,这孩子别人都觉得他是混子是刺头,其实自己知道建国这人本性善良。
“吃吧,吃吧,建国还是有眼光,这么大的鱼都被你碰到了,县城真是啥稀罕玩意都有……”
黄三张罗着喊他们吃菜喝酒,顺便问起赵元成那事情,又说赵信去了乡里几次,让张建国要有点心理准备。
大概率,赵家会想办法和他和解。
毕竟,张建国花了几百块医药费的事情,村里人都知道,所以黄三还是觉得,到时候拿点钱和解算了。
“三哥,这要是不想和解,怎么才能让赵元成坐牢?”
一般人都会因为几百块而权衡利益的得失,宁愿要钱也不会想着让赵元成坐牢,毕竟这案子坐牢也不会关太久,但是一旦闹僵了,赵家和张家就成了死敌。
这个村都叫赵家村,村长村支书都姓赵。
张建国和赵家成了死敌,那村里不可劲给他穿小鞋?
黄三这边和张建国分析得失,张建国想了想,表示梁子从赵元成打他开始就结下来了,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
就算是自己拿了钱和解,几百块钱的损失,也足以让赵家把他视为死敌。
只不过一个明里恨,一个暗地里恨!
小鞋肯定也是少不了,但是这个不重要,赵家再狠,杀人放火违法的事情不敢做,自己注意点就好。
“你要是死活不要赔偿,只要赵元成坐牢,其实也行,但是有赵信在,估计也不会关多久,有些划不来,你那治疗伤势都花好几百……”
黄三有些可惜,三百块呀,什么家庭三百块都能不放在心上?
“我咽不下心底那口气,赵家欺人太甚,三哥你说这赵元成坐牢,能关上一年半载吗?”
张建国知道赵元成前世的时候很厉害,杀人后都没偿命,只是关了几年后,人去了外地发展,很快就出头了。
关键是,赵元成没回老家,多年后张建国才知道,那赵元成并没有一直坐牢,他很快就被保外就医,真正坐牢却没多久,算是钻了法律的空子。
这中间有赵信的影子,也有他贵人的影子。
“一年半载还是没问题的,伤人呀,还把人打成脑震荡,关三年都是有可能,就是,这至于吗?”
黄三犹豫一下,他觉得有必要劝一下张建国,不要意气用事。
“至于,对了,三哥,我还有个很重要的事情和你商量,就看你敢不敢干……”
张建国想到此行的目的,他先向四周看看,屋子里没外人,只有他和黄大爷,而他要办的事情,最好也让黄大爷知道。
张建国想了想,这孩子既然这种情况下遇到,他就不想扔掉想养活,毕竟一条命。
两人一直说着话,而张建国也知道周芷兰这会也在上班,是接母亲的班在一个地方上班,具体什么地方人家没说。
毕竟两人也不是很熟悉,只是让张建国有些没想到的是,周芷若说自己母亲退休了,家里比较轻松,条件也还好,这孩子可以给她家养着,应该可以养的不错。
正在两人焦急等待的时候,医生终于从急救室出来了。
“孩子救回来了,但是还得观察一下,有外伤,最好住院一段时间……”
医生很快传来好消息,这让两人都松了一口气,心底庆幸不已,毕竟那孩子看着都要死了一样,没想到生命力这么顽强,居然救活了?
这下两人就开始商量着,这孩子到时候怎么安排?
最后在周芷兰的坚持下,就是孩子先住院,要是治好了就暂时放在周芷兰那边养,要是那边照顾不过来,赵建国也可以抱回家养。
“我知道你家,下次,我给你送点鱼,这孩子这么小,估计还得弄点奶粉啥的,要不然身体更差……”
张建国这会和周芷兰商量着,孩子救回来了,他这会才有空观察着周芷兰。
原来见到她的时候,她都是戴着围巾,只露出一双眼睛,张建国只知道她一双眼睛特别大, 但是这会才发现她长得很好看,眼睛大皮肤白看起来就像是画上的人。
让人看几眼后就一下子能记住,而且这个周芷兰个子很高,腿很长很直,站在张建国身边,几乎不比他矮多少。
“行呀,送鱼大鲶鱼,要最大的……”
周芷兰心情也不错,说话都欢快了许多。
而这会天已经亮了,周芷兰匆匆忙忙往回赶,说是还得回去上班,张建国则表示自己有时间,在这里等一等就好。
医院里这孩子已经被送出急救室,张建国去看的时候,孩子已经喝了奶粉睡着了。
他摸了这孩子脚心和手背,发现都是热乎的,而且孩子已经换上新的的衣服,受伤的地方也上了药,看着都是些皮外伤擦伤等,也不是特别的严重。
这让张建国有些唏嘘,看来那狗也算是救下了这孩子一命,至少没下死口,不然送到医院肯定没救了。
不过也说明这孩子命大,回头看给这孩子取个什么名字好,另外也可以打听一下那边谁家丢了孩子,要是万一孩子父母丢了孩子,这会着急找孩子,孩子又找不到,他们该多么着急?
至于那会周芷兰说得话,其实也有些道理。
“希望这孩子遇到他们以后,生命得救以后都是快乐吧……”
张建国在心底默念了一句,而此时周芷兰已经把这事告诉了家里人,却没想到家里一下子炸开了锅。
第一个不同意的是周芷兰的父亲周德明,他第一个不同意。
“你一个没结婚的大姑娘,捡回一个孩子算什么事情?别人不知道的还不知道咋议论你,你以后谈对象咋办?我们厂长在我面前都夸过你好几次了,我都琢磨着让你和他儿子见一见……”
周德明这话一说,周芷兰就皱眉不高兴。
“爸,我都说过多少回了,找对象的事情我自己找,你们就不要操心了,身正不怕影子歪,那孩子本来就是捡到的,我们要是不管,孩子会没命的,家里又不是养不活这孩子,我工资也不少了!”
厕所有点偏,记忆中好像在一个小胡同里面,这会都到半夜了,小胡同里也没什么灯光,黑布隆冬的有些看不清楚,只能隐约看到一个人影子。
张建国放水出来的时候,只觉得身边呼的冲出来一个黑影子,速度非常快,快的他都有些措不及防。
差点被撞到,这让他都忍不住骂一句。
“谁,干嘛了,跑这么快?”
他话音刚落,借助前面微弱的灯光,依稀看到是一个很大的黑狗,而这黑狗似乎叼着什么东西,哪怕隔得远,张建国第一个感觉是孩子。
应该是个不大的孩子!
一身冷汗就冒出来了,张建国这会慌了,这,谁家的孩子被狗叼走了?
他当时就喊起来了,自己也跟着狗追过去,想去捡一个大棍子或者石头啥的,让狗把这孩子扔下来,随着他越追越急,就看到前面有一个手电筒的光,然后就听到一个女人的呼叫声音。
“拦住这狗,它叼小孩,赶紧拦住……”
张建国此时浑身冒汗,心底一阵后怕,这孩子也不知道是死是活,看着不大,怎么就被狗叼着?
这,这也太吓人了,怎么就遇到这样事情?
汪,汪……
等到张建国跟上去,那狗已经扔下孩子跑了,而那帮着拦狗的女人,手里拿着一个手电筒都在不停哆嗦。
因为此时地上有个看着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全身湿漉漉的像是从水里捞起来一样,关键是这会天已经很冷了,这婴儿身上什么都没穿,身上还有血,全身发紫也不知道死活。
“我看看,有没有气……”
张建国也顾不得和那女人说话,赶紧低头抱起孩子,用手摸一下婴儿的胸口,才发现还有气,而且这还是个女婴儿。
他心一颤,几乎没啥犹豫,直接把自己身上的外套都脱掉了,把这孩子给包起来,就看到旁边递过来一条红色的柔软的围巾。
“这个围巾软,用它包着孩子,你帮我一起把孩子送到医院去好不好?”
一个很熟悉的声音让张建国忍不住抬头。
这才发现,这个女人他认识,就是每次来他家买大鲶鱼的姑娘,平时她总是用红色围巾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的,这会义无反顾的把围巾取下来了,用来包裹着婴儿。
“好,这孩子情况不好,你等我一下,我去和家人交代一声……”
张建国先用围巾把孩子包裹好,再用自己外套包裹一遍,看着这一动不动像是死了一般的孩子,他琢磨着这要是去医院估计得花不少钱,他得去父亲那边拿点钱,顺便和他说一声,今天就不回去了,救孩子要紧。
“我跟你一起……”
此时那姑娘似乎也认出了张建国,她踮着脚一直在看孩子,这会赶紧伸手过来抱,也顺便看一看孩子身上的伤口。
张建国让这姑娘抱着孩子等一下,说他一会就来。
这姑娘抱着孩子,只觉得这瘦巴巴的孩子十分沉重,她怕孩子冷,干脆把孩子抱在胸前,摸一摸好像还有点气,只是孩子也没动,但是手脚似乎暖和了一点点。
“怎么还没来?这,孩子怕是不能在等下去了,万一不行,我把孩子先送到医院去抢救……”
这姑娘看着张建国还没过来,心底有些焦急,只觉得他会不会一去不回了。
毕竟这事一看就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孩子真的送医院去,肯定会有很多麻烦,最大的就是医疗费用不会低。
从黄三家里出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黄三把张建国送出门,一直送到看不到为止,他这才回到家里,一颗心还砰砰直跳。
他看到叔叔还在家,一副略有所思的模样,忍不住的擦了一下头上并不存在的汗滴,有些紧张的看了一眼叔叔。
“看你那出息,人家张建国敢说,你咋就不敢做?我觉得,他那想法很好,你,你不妨试试,反正有枣没枣打一杆子再说,对你也没啥损失,你说是不是?”
黄大爷这话说的黄三不住的点头,原本有些慌的脸上倒是出现几分坚毅。
对呀, 人家张建国都敢想敢说,他为啥怕了?
男人就不该太怂了,有些时候,机会来了还是要想办法争取一下,要不,试试?
想通这些后,黄三把黄大爷送了回去,路上还把张建国说的事情,在心底好好的琢磨了一番,只觉得,他说的那些招还真的是可以。
这事情一旦成了,黄三想一想都很激动,这一晚上他都没睡好,一闭眼就是张建国说的那些话。
张建国回到家,父母在家正在生气,一问才知道,原来张元顺去找赵家人要医药费,被赵元成的哥哥赵元军怼了几句,两人差点打了起来。
要不是当时有不少村民看着不对,帮着拉扯一下,张元顺说不定要吃大亏了。
“赵家人欺人太甚,仗着兄弟多,简直无法无天了,还威胁要动手打我,有本事把我打死呀,打死我他们也要偿命的,我都四十多岁了,有儿子有闺女活够本了……”
张元顺这话听的张建国头皮发麻。
父亲总是这种心态可要不得,赵家兄弟人多,没有赵元成还有赵元军和其他赵家人。
至于他想要杀人偿命,那也要看值不值。
“爸,你又说啥混话,咱们家下面有那条暗河,发财过上好日子那是指日可待,你的命可金贵了,你是瓷器犯得着和那些瓦块碰吗?那赵家人算什么东西,他们兄弟几个人的命加起来,都没你一个人值钱,可不能再这样说,也不要一个人去找人家……”
张建国板着脸把父亲训斥一顿,告诉这事得听自己的,他自有安排,这钱要不要没所谓,有证据就好,明天去乡里闹。
而且他还会找一些助力。
光靠蛮力是不行的,老百姓想办成一点事情,必须得想点办法或者借力。
而且父亲这脾气,总觉得把他留在老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就像是一个炸药桶,张建国都担心他随时爆炸,就像是前世一样被人打死。
真到了那个时候,真是后悔都来不及了。
张元顺有些不高兴,但是被老婆何玉芳瞪了一眼后,也只有生闷气了。
儿子有主意,听他的准没错,毕竟这地下暗河就是他发现的。
晚上张元顺念叨着,说是家里钱这次花了不少,要不,再去卖点鱼?
“暂时不去了,明天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做,顺便,前后院墙都得赶紧修好,这也是大事……”
张建国有自己的主意,这个关键时候肯定有人注意到他们,特别是赵家人,晚上还是小心点。
他手里暂时也不缺钱,还是先把赵元成的事情搞定后,黄三的事情有眉目后,再去黑市靠谱一点,也不急于这一时。
第二天张建国要去乡里,赵信有些不高兴,村里要是多几个像张建国这样的混子刺头,他的工作就没法子展开了,所以赵信就让刘桂花直接给张建国记一个旷工。
这会还是靠工分吃饭分东西,没有工分过年连粮食都分不到。
刘桂花给张建国记零工分的时候,心底都替他担心,这没工分他们一家吃啥呀。
粮食都不够分的。
张建国出村没多久,就碰到赶着毛驴车的黄三,他是特意来这边等张建国的。
路上,黄三问张建国一句话。
“你有把握吗?几成……”
“有,足有七成以上,你要是配合,八成足够了!”
张建国一脸坚定的来一句,这让黄三的心都火热起来了,他看着张建国还是有些犹豫,毕竟他昨天说的事情有点让人不敢置信。
“我,要不,咱们先试试?”
“成,你到时候听我的就好,反正你没啥损失!”
张建国笑了一声,在路上很快和黄三达成了一致。
其实今天黄三很巧合的也去乡里,就说明一个问题,黄三还是信他的,所以这事能成。
只要这事成了,父亲的危机就能慢慢解决了。
也许,他就不用像前世一样被人活活打死,却无处伸冤。
路上,黄三和张建国聊了很多事情,有些事情是张建国没想到的,但是他都暗自记在了心底,就差拿个小本子记上。
黄三对于乡政府比较熟悉,而且他们民兵会经常送一些人来这边,赵元成的案子他打听一下,并且把相关人员和张建国介绍了一下。
张建国向相关工作人员叙述了赵元成被抓后,赵家人昨天还和自己父亲起争执,甚至动手的事情,也简单的说了一下,然后表达自己的希望,那就是对赵元成不和解严惩不贷。
“这个案子有点严重,最终要是判刑或者坐牢的话,是要送到县里去的……”
乡里的工作人员和黄三熟悉,很快告诉了他们答案,而黄三则表示,这事他熟悉,他来跑一跑就好,让张建国不要担心,直接等消息就好了。
果然等到张建国回村后一天,就有消息传出来,赵元成被送到县里去了,要判刑要坐牢。
而听到这个消息的赵家人,这下彻底慌了,被赵信推出来传信的杨雄,最后也撂挑子了,表示是自己最笨不会传话,让赵家人自己想办法,毕竟把人伤的那么重,让人家自己花费那么多钱,总得有所表示才行。
所以,当张建国正在看父亲带着几个村民修院墙的时候,赵信来了。
一起的还有赵诚,那赵诚手里还拿着一个竹子编成的篓子,里面放了一包糖还有一块肉以及两瓶水果罐头。
这礼物,算得上是特别的贵重。
可张建国都没看那些东西,直接表示他家很忙没空接待,连门都不让人进!
“听说,城里有那种自己会来水的,家家户户有水有电,楼上楼下都一样,也不知道我还能不能看到那一天……”
喝的高兴了,黄大爷感叹着,张元顺也说起去县城好呀,啥都有卖的,有些他都没见过,要是天天能去县城多好呀,其实他是心底惦记着,去县城能卖鱼赚钱。
这一顿酒,一直吃到七点多,张元顺和儿子离开的时候,黄三送了很远,两人还凑在一起嘀咕了许久,以至于张元顺回去的时候还在问儿子。
他和黄三到底在说啥?
“我们在商量,怎么把赵信拉下马,这人不地道,他当村长会害死人的……”
张建国冷冷的说了一句,前世赵信没少坑害他家,父亲的死以及他家的苦难,都跟这个村长有关系,所以想日子过的好,必须把赵信给扯下马,最好把黄三送上去。
“嘘,这话可不要多说,被人听到了不得了,再说了,你能行吗?”
“行不行,爸,你等着看不就好了!”
张建国见父亲不信,索性打了一个哈哈,这院墙修起来了,在自己家院子说话做事都安全的很,没有人会注意到。
此时都到八点了,赵信家里还没有关灯,因为赵诚也在他家,哥俩人也在喝酒,桌子上放着一盘子咸鸭蛋还有花生米等。
两人正在商量着什么,气氛并不是很好。
“多个点钱吧,钱没了可以想办法再挣,但是人被关了可不行,很多地方还需要元成去疏通,而且一旦被关了,对于他以后工作影响太大了,绝对不能让他有污点,以后赵家还得靠元成……”
赵诚此时心底也在后悔,儿子什么都好,就是太过于冲动了,就算是有些事情想做,也不能被人抓住把柄了!
“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吗?我得去给黄三一点压力,这个黄三吃里扒外,居然帮着张建国一家,乡里也是这点小事非要把人送到牢里去,还要得到苦主的谅解?要不,把钱送上面去,或者去求一下那个贵人,或许元成就出来了……”
赵信有些不甘心的问大哥,他可不想向张家低头,就不能惯着这些刁民。
“糊涂,好不容易搭上贵人这条线,不能就这么把机会给用掉了!等一等,或者,贵人能给我们更多……”
赵诚不同意,他叮嘱赵信得搞定张建国一家,用钱用权或者别的东西。
只要张家点头不再纠缠,愿意去乡里解释一下,说是误会撤掉状告赵元成的事情,元成就可以回来了。
等到他回来后,过了这个坎,再想收拾张家那也是易如反掌,多的是机会。
赵信虽然不情愿,但是架不住赵诚是他大哥,而且是赵家的族长。
而且赵诚说了,赵信不好出面,他们可以再找其他人去说和,并且把条件提高,多给点钱,先把张家给稳住,把赵元成捞出来再说。
张家这晚上也没睡,他们借了黄三的毛驴,毛驴就放在后院里,他们一家此时趁着今晚上大家注意力都在水井那边,打算趁着这个时间,去一趟黑市那边,主要是卖一些鲶鱼和泥鳅,再买一些粮食回来。
这几天家里吃上白米饭了,张建国的两个妹妹脸色都好了许多。
他想趁着还没变天,多囤一些粮食在家里,这样万一变天下雪后,也不至于为了家里没吃的发愁。
两人这一次装了一二百斤的泥鳅,弄了四五百斤的鲶鱼,前两次鱼装的太多,驴车有点负重跑着有些吃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