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室唬人用的三国志,那可是全文言文版只有些许注释的《三国志》,所以说我该是在古汉语文学上有点天赋的。
而且,当时我的记忆力也很好,爷爷喜欢看《三国演义》,以前回老家,我和爷爷偶尔聊三国,我们一个小,一个老,一个说的是正史,一个说的是小说,总之话不投机,后来也不聊了。
有次过年,爷爷让我们背古诗,能背出来就给我们发红包。
背的是《三国演义》的题词,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那首,爷爷只念了一遍,一众堂表兄弟里边就我能背下来。
我的一个伯伯觉得我有些天赋,然后我就开始了当时感觉痛苦后来又感觉受益匪浅的五六年级背书生涯。
五年级上学期背的是初中要学的文言文,里边是《爱莲说》《鱼我所欲也》《曹刿论战》还有一篇讲“天时地利人和”的古文,是合起来二三十篇的简单模式,最难的是诸葛亮的《出师表》,当时伯伯约定每背一篇文言文给我十块钱,不过这钱都给我爸妈了,从没到过我手里。
我那个伯伯很喜欢主席,他也给我买了本主席的诗集,约定一篇诗集5毛钱,我还记得那诗集里那自觉颇为有趣的诗句“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
同样的那钱也从没到过我手里。
那钱要能到我手里,我准可以把整本诗集背下来,相比文言文,背那种诗集真和吃糖豆一样没啥难度。
<五年级上学期终于把初中要学的文言文背完了,我以为终于解脱了的时候,伯伯又买来了一本高中才学的文言文书籍,数量不多也就五十篇,这五十篇可以说是从古至今文言文里的精华,看着那跟砖头一样厚A4纸一般大的书,还要我背完时我当时整个人是有些崩溃的。
不过,伯伯一直对我很好,当时约定背完一篇给我五十块钱,当然这钱也从来没到我手里。
五六年级加起来啃了一年半我终于是把那五十篇文言文背完了,里边是《游褒禅山记》、《触龙说赵太后》、《师说》、《狱中上母书》、《与妻书》这类高质量的蕴含先贤哲学人生思想的文章,其中最难背的是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这五十篇文言文不光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