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秋日文学网 > 现代都市 > 大明锦绣全文+番茄

大明锦绣全文+番茄

岁月神偷 著

现代都市连载

隐蔽的街角,彩色斗拱的屋檐下。两个人跪在那里,一老一少,一男一女。老人的胡子头发打绺的纠缠在一起,脸上的皮肤如同枯树皮一般带着深刻,且神色的痕迹。他伸出瘦弱无力的手臂,掌心向上。浑浊的双眼中似乎没有任何的神采,干瘪开裂的嘴唇在见到路人的时候,会快速的闭合,发出含糊的音色。“大爷,行行好,赏口吃地.........大爷,大爷......你老积德行善!”可是,没人回应他的话,那些祥和悠闲的百姓,厌恶的从他身边路过,看都没看他一眼。他身边,跪着的女孩,身影是那么的小,那么的单薄。就像一朵在秋风中,颤颤巍巍随时都会凋零的花朵。她的脚上没有鞋,露出了黑漆漆的脚底板。她身上的衣服,虽满是补丁也盖不住破烂的残缺。她的头发盖住她的脸,只露出那双黑色...

主角:朱允熥朱元璋   更新:2025-04-22 19:0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锦绣全文+番茄》,由网络作家“岁月神偷”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隐蔽的街角,彩色斗拱的屋檐下。两个人跪在那里,一老一少,一男一女。老人的胡子头发打绺的纠缠在一起,脸上的皮肤如同枯树皮一般带着深刻,且神色的痕迹。他伸出瘦弱无力的手臂,掌心向上。浑浊的双眼中似乎没有任何的神采,干瘪开裂的嘴唇在见到路人的时候,会快速的闭合,发出含糊的音色。“大爷,行行好,赏口吃地.........大爷,大爷......你老积德行善!”可是,没人回应他的话,那些祥和悠闲的百姓,厌恶的从他身边路过,看都没看他一眼。他身边,跪着的女孩,身影是那么的小,那么的单薄。就像一朵在秋风中,颤颤巍巍随时都会凋零的花朵。她的脚上没有鞋,露出了黑漆漆的脚底板。她身上的衣服,虽满是补丁也盖不住破烂的残缺。她的头发盖住她的脸,只露出那双黑色...

《大明锦绣全文+番茄》精彩片段


隐蔽的街角,彩色斗拱的屋檐下。

两个人跪在那里,一老一少,一男一女。

老人的胡子头发打绺的纠缠在一起,脸上的皮肤如同枯树皮一般带着深刻,且神色的痕迹。

他伸出瘦弱无力的手臂,掌心向上。浑浊的双眼中似乎没有任何的神采,干瘪开裂的嘴唇在见到路人的时候,会快速的闭合,发出含糊的音色。

“大爷,行行好,赏口吃地.........大爷,大爷......你老积德行善!”

可是,没人回应他的话,那些祥和悠闲的百姓,厌恶的从他身边路过,看都没看他一眼。

他身边,跪着的女孩,身影是那么的小,那么的单薄。

就像一朵在秋风中,颤颤巍巍随时都会凋零的花朵。

她的脚上没有鞋,露出了黑漆漆的脚底板。

她身上的衣服,虽满是补丁也盖不住破烂的残缺。

她的头发盖住她的脸,只露出那双黑色的,明亮的,带着渴望的,带着幻想的眸子。

那眸子中的种种光,让朱允熥的心里咯噔一下。

顺着女孩的目光看过去,对面一个卖包子的摊子,正在冒着腾腾的热气。

那女孩就那样愣愣的望着,嘴角有些闪亮。

忽然,她的头歪了一下,因为她看到,那包子摊的老板,把几个白色的包子,笑着递给一个被老者牵着的胖小子。

随后,她的眼皮动动,眼神变得有些迷茫。

她似乎在想,那包子是什么味道呢?

短短的一瞥,片刻的场景,让朱允熥瞬间从盛世的美好中挣脱出来。

他看到了这个时代的另一面,残忍的一面。

这里是大明的京城,全天下最繁华的地方,依然有吃不上饭的人。

在大明辽阔的疆域上,这样的人有很多。

一直以来,从来到这个世界开始,他所做的,所为的都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皇位。

他想让这个大明富国强兵,走上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他想让这个大明爆发出更璀璨的光芒,留给后人歌颂。

甚至他想过,要让几百年后的羞辱,还有那些种种不平等的对待和条约,都去他妈的。

可是他忽略了,这个时代的本质。

如果真得到了那个位置,他要做的还有更多。

朱允熥站在那里静静的看着,身后的侍卫们也不敢出声,直到一个声音打破了这种沉默。

路边,华丽门面的绸缎庄子中,一个十几岁的小伙计恼怒的冲出来。

“嗨,老头,别地儿要去!”

“别在我们铺子门口要饭!”

“赶紧滚!”

说着,凶神恶煞的小伙计,一脚踢翻了老头身前那个残破的陶盆。

老头瞬间惊恐的抱紧了孙女,而那个女孩,却依然看着包子铺。

“你在这我们怎么做生意?赶紧走.....踢死你信不信?”

“你踢他盆干什么?”

突然,一个怒气的声音让小伙计愣住了。

他怯怯的回头,见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少爷,带着十几个长随,眼光不善的看着他。

小伙计马上换成了笑脸,大户人家的少爷他惹不起。

微微躬身,笑道,“这位少爷,这......这老头在我们门口,影响做生意。您看,这街上的人,都不往这儿来了!”

“我问你,你踢他盆干什么?”

朱允熥拎着两包糖,大步的走过来。

前世,朱允熥也是一个穷人,他是一个全年早出晚归没有节假日休息日,靠自己双手挣得一切的打工者。

他买不起房子,买不起好车,甚至连口好吃的,都有些舍不得。

可他虽然是个穷人,却是一个有尊严的穷人。

在人家门口乞讨被驱赶,他理解。

但是他不能理解,或者说有些恼怒,是小伙计那种居高临下的眼神,还有刻薄的脸孔。

”说呀,为什么踢他盆?“

朱允熥走过去,对着小伙计怒目而视。

廖镛等侍卫的手,摸到了腰间的短刀把子上。

被这些目光盯着,小伙计的脸上瞬间全是冷汗,两股战战。

”小人.......小人..........“

”你是人,他也是人!“朱允熥说出一句,可能不被这个时代人所接受的话。

然后摆摆手,对小伙计说道,”善待别人,也是一种尊重!“

这话,别人更听不懂了。小伙计不懂,锦衣卫侍卫们不懂,那些伸长脖子看热闹的人,也不懂。

”你走吧!“

朱允熥的无名火不想发在小伙计身上,后者笑笑,一溜烟的跑回铺子。

跑到铺子里,看着慢慢在女孩面前蹲下的朱允熥,皱眉骂道,”呸,装什么好人?有本事,你领你家养着去?“

~~~

”叫什么名字?“朱允熥在女孩面前蹲下,看着对方的明亮的眼睛。

”花儿!“女孩怯怯的开口,随即马上低下头,啃着自己满是污垢的手指。

”廖镛!“

”三爷!“

”去包子摊,买几斤包子!“

廖镛飞快的去了,朱允熥又转头看看廖铭。

”你身上的钱....给我点儿......"

朱允熥有些不好意思,他这个大明的吴王出门居然一个铜板都没有。刚才买糖,还是侍卫给钱。

廖铭伸手去解自己的荷包,他不知道朱允熥说的那些话什么意思,却知道吴王动了恻隐之心。

“少爷!”要饭的老头忽然开口,一个头重重的磕在了地上,然后哽咽着说道,“您好心,买了这个丫头吧!跟着我,早晚饿死!!”

饿死!

是的,这个时代有人饿死。

朱允熥的心,像是有刀子扎那么疼。

“你们为什么要饭?”心疼之余,朱允熥问出了一句,自己说完就觉得白痴的话。

要饭老头抬头,眼中都是迷茫,“儿子死了,家里地让东家收回去了,没地种没粮食。没粮食只能出来要饭!”

家里没有壮劳力,就没有资格种地。

“三爷,包子!”廖镛捧着一包热包子回来。

“吃吧!”朱允熥放在花儿的手里。

女孩先是不敢置信的看了朱允熥一眼,随后飞快的抓起包子塞进嘴里。

刚出锅的包子很烫,女孩呲牙咧嘴的嚼着,眼神中都是笑意。

忽然,因为太烫包子掉在了地上。

女孩又飞快的捡起来,完全不顾上面的泥土,继续塞进嘴里。

“爷,您买了我孙女吧!”要饭老头哭道。

一个老头带着一个女孩,就算给他们钱,他们能吃多久?

朱允熥对廖铭的荷包摆摆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廖镛!”

“三爷!”

“你们家.......能不能安置他们?”

廖家兄弟是楚国公的后人,国公家里应该不缺两个吃闲饭的。

这时代,对贫民来说,能进入公侯府邸当下人,其实也是一种高攀。

“能!”廖镛笑道,“多两张嘴的事儿!”

朱允熥点点头,“交给你了!”说完,转身就走。

走之前再回头,女孩依然大口的吃着包子,脸上洋溢着幸福。

“老头,你是遇上贵人了!”廖镛大笑道,“跟我走吧,给你们找个吃饭的地方!”

要饭老头有些不信,但最后脑中对生存的渴望,战胜了恐惧,抱着吃着包子的花儿跟在他后头。

过了一条街,走过一家卖桐油的铺子。

“廖五,滚出来!”廖镛在铺子门口喊。

里面穿着体面的掌柜的,真是近乎连滚带爬的出来,直接跪在地上,“大爷,您什么吩咐?”

这家铺子,是楚国公家的产业。

“这老头和小孩送府里去交给管家,安排他们干点什么。”说着,廖镛在掌柜的身上蹬了一脚,正色道,“告诉管家,好好安排,贵人托付的,敢耽误事儿,家法伺候!”

“好大爷,你放心,奴婢一定给您办妥当!”

见廖镛快步跑远,掌柜的站起来,看看要饭老头和吃着包子的女孩,愣了愣。

“贵人?哪个贵人?”

想着,掌柜的马上瞪大眼。

自家大爷在宫里当差,今儿一身便装,还说是贵人?

天!

“嗨,伙计,赶紧给这老头......老人家和小闺女,找点干净衣裳!”


啪啪,啪啪。


三四个年轻有力的太监把双喜按在院里的长条板凳上,抡起板子就开始打。有人按手,有人按脚,有人往他嘴里塞东西不让他发声,四五下之后双喜的身体猛地一抽搐,人昏了过去。

电视剧里打二十板子还若无其事那是骗人的,这种宫里打人用的板子,真是要下力气打,十下就能活活把人打死。

“三爷,昏过去了?”王八耻在朱允熥耳边说道。

“浇醒,然后给母妃那边送去,就说这个奴婢不长眼,惹人厌!”朱允熥眯着眼睛说道。

此时他的话中带着森然的恨意,原先他本来并没有多少和吕氏母子计较的意思。皇位一事上朱允炆已经彻底没希望了,欺负没出息的人不是朱允熥的为人风格。

可是吕氏一而再的挑战他心里的底线,这次居然把奴婢派到他住的地方。朱允熥就不信,她不知道自己现在每天住在皇爷爷寝宫偏殿中。知道还继续派,安的什么心。

而且派来的还不是一般的奴婢,两个教育公主规矩的嬷嬷,一个管事的太监。(嬷嬷不是清代有的,元代就这么叫了)

若这里不是东宫,若不是顾及吕氏是已故太子的继妃,东宫的名义之主,自己和她顶起来对名声不好.........

“本来还想让你们母子做个富贵闲人,现在看来,哼哼!你们还是不死心,不安分。”

朱允熥眼皮子动两下,他这人轻易不发火,但是他真的发起火来,惹他发火的源头绝对别想好过。

看着几个小太监抬着昏死的双喜小跑出去,朱允熥冷笑两下,想必等一会自己那个后妈的脸色会很精彩。

随后转身进了正屋,偏厅中两个脸色端庄,打扮得体三十出头的妇人,正恭敬的对他行礼。

“奴婢等,参见吴王殿下!”

宫里不许见白头,三十出头的女子在深宫之中就是老女人了。这两个女人身上穿着朴素的青色宫裙,没有过多的花纹,身上也没带什么首饰,看着彬彬有礼,又让人挑不出什么毛病。

“母妃派你们来的?”朱允熥自持身份,不能和女人计较,在门口轻声说道。

“回殿下,是太子妃娘娘派奴婢来的。”两个女子中稍微圆润一些的说道,“娘娘说公主们到了学规矩的年纪了!”

朱允熥眼神飘过去,屋里两个小可怜,宁儿和秀儿,规规矩矩的坐着,正眼巴巴的看着他。

这事他倒是没啥办法,这年月无论是公主还是普通人家的女子,都要讲规矩。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是规矩,稍有不慎,就是有辱门楣。

封建时代,女人没人权。电视剧里格格公主满大街跑,随便跟男人说话都是扯淡骗人的。

“她们还小,你们要耐心点!”朱允熥看看两个嬷嬷,“别借着学规矩的名头,让她们受委屈。若是让我知道了,饶不了你们!”

“奴婢们哪敢?”两个嬷嬷福在那里半天,依然是纹丝不动。(福安,女子行礼。)

“你们晚上要住在这儿?”朱允熥忽然想到一个问题。

嬷嬷中清瘦一些的开口道,“太子妃娘娘说了,往后奴婢们就是吴王殿下的这边的奴婢......”

“我知道了!”朱允熥转头就往外走。

转过身的那一刻,朱允熥的脸色有些阴暗。

名义上吕氏是他的母妃,就是这个名义二字,在这个时代有着莫大的意义,代表着她可以在某方面把朱允熥吃得死死的。

母亲关爱儿子送来了太监和嬷嬷,儿子若是一个不留,全送回去打了母妃的脸面,那就是不孝顺。

忽然,朱允熥心里想到一件事。

假若将来自己登基当了皇帝,岂不是要奉吕氏为太后?

一想到这,他心里就像吃了苍蝇那么恶心。

“得想个办法?”朱允熥边走边想,“在朱元璋面前说两句小话?上上眼药?”

“不行不行!”随即心里马上否定了这个想法,“朱元璋心里也是恨极了这个儿媳妇,可是碍于是已故太子的妻子,几个年幼皇孙的母亲,所以才留着。”



春风吹树梢,满树都在笑。

清晨,东宫之中的宫人仆妇全都忙碌起来。

“母亲,用膳吧!”

东宫之中,朱允炆小心的看着神色不愉的母亲吕氏,小心说道。

吕氏独坐在榻上,看了一眼托盘中的膳食,微微皱眉,“拿下去吧,没胃口!”说完,叹息一声,显得有心事。

“父亲已经走了,母亲不要太过挂念,身子要紧!”朱允炆又道,“多少用一些,这日子儿子看母亲郁郁寡欢.......”

“我心里为何有事,你不知道吗?”吕氏看着朱允炆,忽然压低声音,望望窗外朱允熥居住的方向,“那老三这些日子不知用什么手段,讨了万岁爷的欢心,竟然日日召见,日日进膳!”

朱允炆也望了一眼那个方向,低下头,手握成了拳头。

早先太子在世时,他身为名义上的皇长孙,多受皇帝宠爱。常常御赐衣食,问询功课。但是自从太子故去,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皇祖父的心中竟然没他这个孙子一样。

不但如此,皇祖父对于朱允熥的宠爱简直让人发狂。不但每天要召见,而且还亲自教导。现在,朝中私下里已经开始流传,说左思右想,发现自己除了读书外,竟然没有半点其他的手段,只能干着急。

“母亲,都是儿子的错!”朱允炆落寞道。

“说什么胡话!”吕氏忙安慰儿子,看着儿子的脸色,开口说道,“儿呀,你是谦谦君子,不会讨好人!娘告诉你,从明天开始,早晚都要去皇帝那里请安问好,千万不能再让老三独得恩宠!”

“母亲!”朱允炆苦笑,“皇祖父是皇帝,不是孙儿想见就能见的。”

“你这孩子就是脸皮薄,放不下脸面!”吕氏不悦道,“那是你自己的祖父,哪有祖父不见孙儿的道理。你是长孙,是大孙子,他怎能不见你?”

吕氏拉住朱允炆的手,继续说道,“娘这么多年辛辛苦苦,都是为了你。你自己千万不能没了心气,要振作起来。”说着,吕氏咬紧牙关,“你是你父亲的长子,该是你的东西必须是你的,娘这么多年防备这个,防备那个,还不是为了你,你得振作!”

朱允炆被母亲拉着,“可是.....要是皇祖父心中不属意儿子......”

“不属意也得属意!”吕氏咬牙道,“你只管做个好孙子,讨你皇祖父的欢心,其他的交给娘!”

“母亲,你?”朱允炆纳闷。

”放心,你娘不是无知女子!“吕氏冷笑,”深宫之中,你娘别的没学到。讨好人和害人,你娘最是拿手!“

说完,冷冽的目光望向外边。

但随即,她的眼神又变了。

只见皇帝的贴身太监黄狗儿带着几位侍卫和宫人,抬着软轿依仗,浩浩荡荡的进了东宫。

”黄公公!“吕氏心中一惊,忙从榻上起来,走到门口,亲热又不失体统的问道,“这是......?”

“奴婢参见太子妃!”黄狗儿几人跪下,毕恭毕敬的行礼。

说着,挥手让其他奴婢下去,”你们先去吴王殿下处,咱家随后就来!“

吴王?

吕氏和朱允炆对视一眼,只感觉心里说不出的难受。

黄狗儿带着宫人,如此阵仗看来肯定是有大事,全副的亲王依仗都抬来了。而且东宫之外,都是飞鱼服绣春刀的皇帝亲军,锦衣卫。

”回太子妃!“黄狗儿看看左右,低声道,”陛下旨意,吴王殿下为钦差,检阅京营兵马,为蓝玉大将军出征壮行!“

嗡!

吕氏脑袋中翁的一下,若不是朱允炆手疾眼快,马上就要摔倒。

替皇帝检阅大军,这是当年太子朱标才有的待遇,皇帝这是认准了朱允熥?

”娘娘?“黄狗儿诧异地问。

”没事,没事,刚才忽然有些头晕!“吕氏强打精神笑笑,随后对朱允炆用了一个眼色,”多谢公公了!“

”黄公公辛苦!“朱允炆不动神色,一块上好的玉石塞到黄狗儿的手中。

黄狗儿手指头捏捏,脸上顿时满脸堆笑,”还是太子妃和淮王心疼奴婢!“

”公公,今日陛下饮食如何?“吕氏忽然又问。

”陛下最近心情畅快,饮食不错!“黄狗儿又说一句,”娘娘恕罪,奴婢要去吴王那儿了!“

吕氏愤愤的看着黄狗儿和宫人远处的方向,嘴角带着冷笑。

~~~~

朱允熥正在花园之中打拳,忽然见到盛装的宫人们进来,宫人们手里捧着托盘,上面都是华丽的锦盒,顿时有些诧异。

”你们这是........“

”参见吴王殿下!“宫人们拜倒。

黄狗儿从后面窜出来,一脸笑容,“哎哟,吴王殿下莫不是忘了,今个儿是什么日子?”

“今天要去京营检阅大军!”朱允熥看看那些宫人,“这是干什么?“

”奴婢的好殿下呀!“黄狗儿笑道,”皇爷特意说,您是钦差,是皇嫡孙,今天要体面些呀!“说完,一挥手,”赶紧,伺候吴王殿下换衣服!“

几个太监宫人慢慢靠近,朱允熥木偶似的任凭他们把身上的衣裳去了。

番邦进贡的玻璃镜子也抬了过来,镜子中簇新的亲王袍之上,金色的丝线熠熠生辉,那些繁复的手工纹绣的纹路,在镜子中和金丝交相辉映。

除了亲王袍服,由美玉连接而成的玉带挂在腰上,然后精美古朴的玉佩,还有绣着十二金色的荷包。

典型的明代服饰把朱允熥修长的身躯勾勒出健康的线条,随后一枚玉扳指被带到大拇指上。

紧接着朱允熥的头发被几个宫女梳得整齐,象牙的梳子在头发上顺滑的滑过。

”殿下请低头!“宫人开口说道。

朱允熥慢慢低头,一顶金线编织而成金色的王冠戴到了他的头上。

再抬头,镜子中那个少年,已隐隐带着王者之气。

随后又在宫人的服侍下,朱允熥穿上华丽的宫靴。

”三哥好威风!”

两个妹妹,在宫人的怀中,对着朱允熥拍手大笑。

朱允熥的贴身太监,王八耻强忍着眼中的泪光,哽咽道,“三爷!三爷!三爷真是长大了,老奴现在就算去死也心甘情愿了!”

~~~~

朱允熥穿戴完毕,门外数十个飞鱼服绣春刀的锦衣卫进来。

跪在朱允熥的脚下,朗声道,“恭请吴王上软轿!”

一顶华丽的,明黄色的软轿被抬了进来。

朱允熥看看软轿,看看那些举着仪仗的宫人侍卫,笑了。

“既然是替皇爷爷检阅京营兵马,那我就不能坐轿!”说着,朱允熥傲然道,“牵马来,孤骑马去!”


五月的阳光温暖明媚,鸟语花香让人沉醉。

“呼!呼!”

朱允熥在花园中,疲惫的呼出两口气。

这具身体有够废柴,细胳膊细腿就跟没发育好似的,一点力量都没有。

早上起来,做了一套波比核心力量之后,全身的肌肉没一处不疼的。

这可不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将强健筋骨。

一个男人,如果一点雄性的气概都没有。

那不是娘炮了吗?

就算后世那些分不出男女的小鲜肉,私下里也要去健身房的。

而且以后,自己若真是登上那个位子,作为大明的第二代君王,肯定要御驾亲征,有一副强健的体魄,才能胜任最艰难的工作。

想到此处,朱允熥强忍着肌肉的酸麻,在院子中打起军体拳来。

葬礼已经过去几天,尽管身上还穿着浅色的衣服,但是生活已经步入正轨。

未来,从强身健体开始。

“三哥在练武吗?”

朱允熥身后的房间中,两个妹妹,宁儿和秀儿趴着窗户,看着拳拳有风的朱允熥,对门口站立的太监王八耻说道。

王八耻回头笑笑,“奴婢也看不出来,就觉得殿下练的威武。”

从东陵回来当天,朱允熥就把两个同父异母的幼妹,接到了东宫自己住所的旁边,照看起来。

这两个丫头和他一样,都是没娘的孩子。

至于那两个幼弟,人家有亲妈,亲哥,用不着他。

“三哥威武呀!”

最小的秀儿在窗户上摆手,朱允熥笑着打完。

随后伺候的太监上前,帮朱允熥重新更衣。

今天,是要去大学堂读书的日子。

记忆中那个顽劣的少年朱允熥,一到读书的时候就脑子疼。总想着办法溜号,可是现在的朱允熥却知道,读书是他表现的机会,也是证明自己的机会。

镜子中是典型的大明衣冠。

四爪金龙亲王服饰,头上黑色的纱帽,白色的领子和袖口,腰间是纯白色的玉带,脚底厚底的朝靴。

因为在孝期内,腰间不能挂玉佩荷包等饰品。

看着镜子中自己的脸,朱允熥满意的笑笑,也算是翩翩少年吧。

而且这身装扮,也比辫子马褂僵尸服强太多。

想到此处,朱允熥又对着镜子中的自己笑笑。

“我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得到这个身份,那我就有责任,把这个古老的国家,带上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再不会有吃不饱的农民造反,也再不会有闭关锁国。驰骋在海上的利炮坚船,飘扬的一定是我华夏的风帆!”

“再也不会有不平等条约,堂堂中华要让四方来贺。吾国吾种,吾礼吾言将会传遍世界!”

“殿下!”看着镜子中穿着亲王袍服的王八耻忽然哽咽道,“要是娘娘在.......”

他口中的 娘娘,绝对不会是吕氏。而是朱允熥已经故去的,太子朱标的正妃,常遇春的女儿,常氏。

打朱允熥在襁褓中,王八耻就在身边伺候。

虽然他是个低微的太监,可是心里也把朱允熥和王妃当成了自己的依靠。

这几日朱允熥不再顽劣,不再刻薄,他心中满是欣喜。

三爷,终于长大了!

朱允熥回手,在王八耻刻意低下的肩膀上拍拍。

“有心了!”

简单三个字,顿时又让王八耻热泪盈眶。

随后,朱允熥回头,对着窗户上 两个妹妹笑笑。

“三哥去上学了,你们好好在家!”

说完,带着宫人出门而去。

门外,是一顶无顶的软轿。

几个身材强健的太监跪在那里,边上还有几个侍卫。

“请吴王殿下上轿!”一带刀侍卫躬身说道。

“又不是七老八十,坐它干啥?”朱允熥笑笑,“咱们走路去!”

“是!”带刀侍卫躬身行礼,挥手让太监们让开。

朱允熥背着手大步在前,后面六个穿着飞鱼锦袍的侍卫,按着刀柄跟在身后。

“三哥好威风呀!”

身后的门里,两个小丫头满眼小星星。

不只是这两个小丫头,初春的早上,宫里很多宫人正在打扫宫院。

见亲王服饰的朱允熥挺直了腰板,大步流星的走来,顿时眼中都是满眼惊艳。

宫里的皇子皇孙公主们出门,都是坐着软轿。

看着是很富贵,可是却少了些天家的威风。

现在这位吴王殿下,身边没有太监,而是带着几个身材高大的带刀侍卫,虎虎生威而来 ,说不出的威风。

应天府的紫禁城,就是后世北京紫禁城的原版。

高高的宫墙,红墙金瓦,美轮美奂。正值五月初春,鼻中都是百花盛开的芬芳。

朱允熥大步在前,身后六个侍卫在后,脚步铿锵有力充满了男性的雄姿。

“殿下,这边!”带头的带刀侍卫微微躬身,带朱允熥跨过高高的门坎,前面不远就是挨着东宫的读书地,皇明朱家大学堂。

看这个带刀侍卫有些面熟,朱允熥笑问,“看你面熟,但一时想不起来了!”

“末将傅让!”带刀侍卫恭敬地说道。

“颍国公的公子,怪不得看着仪表堂堂,英姿勃发!”朱允熥笑道。

好话人人爱听,傅让俊朗的脸上露出笑容。

傅让,颍国公傅友德三子,为洪武皇帝亲军。

“老国公这几天还好吗?送葬那天,我看他身子有些不爽利!”朱允熥边走边问。

“多谢殿下挂怀,家父无恙!”

“别这么说,他们那辈人跟着皇爷爷南征北战,死人堆里打滚,身上都是陈年旧伤。”朱允熥继续说道,“如今也都上了岁数,身子的事不能马虎大意。”

说着,朱允熥顿了顿,“他们那代人都不拿身体当回事,但是我们做晚辈的,要知道惦记。东宫还有一些上好的补药,回头找个时间,你去我那拿。”

颍国公傅友德,也是淮西勋贵的一员。朱允熥的外公常遇春生前,除了徐达之外,和他最为交好。

傅友德也还当过太子朱标的骑术老师,从 根子上说,正是朱允熥这一系的人。

傅让心中感激,出声道,“臣,代家父谢过殿下!”

朱允熥的脚步停下,回头笑道,“谢啥,咱们都自己人!”

傅让先是一愣,随后明白 朱允熥话中的含义。

俊朗的脸上,又露出憨厚的微笑。

大学堂到了,侍卫们在门前停下,朱允熥孤身进去。

进去的刹那回头再望,傅让在门口躬身行礼。

朱允熥的心中生出几分酸楚。

现在是洪武二十五年,再过两年,洪武二十七年,傅家父子都会死在宫中。

洪武皇帝老迈,怕年轻的孙子,镇不住手下的大将,大开杀戒。

先是朱允熥的舅老爷蓝玉,然后是他的舅舅们,在然后顺藤摸瓜。

他们这些看起来会成为日后建文帝麻烦的人,都被纷纷杀掉。

“但是现在,我来了,你们这些人,都不用死!”

“而且,以后我会带着你们,建立更大的 功勋!”

脑中想着,朱允熥迈步走向学堂。

中书舍人刘三吾,正带着三个翰林学士,在堂前迎接即将到来的皇子皇孙。

记忆中的名字跃然而出。

刘三吾身边,身材矮小但是眼神锐利的是黄子澄。

还有一位长须飘飘,脸色方正的翰林是齐泰。

最后一位,穿着布衣儒服,板着脸的是谁?

朱允熥想起来了,这时皇帝为了教导皇孙,特意刚刚召回中枢的翰林学士,方孝孺。

“呵!”朱允熥心中笑了一声,“日后撺掇建文削藩的人,都全了!”

“不过,我可不会听你们的撺掇!”


“白白给朝廷增加一份财源,何乐而不为?”

朱允熥的话,让奉安殿的群臣表情不一。

有人交头接耳议论,有人闭目沉思,有人心里默默算计。

但无论是谁,现在都已经挑不出半点的问题。

驿站改邮政,利用国家的传递方式,和交通枢纽,为百姓传递信件货物,为商旅提供便利,这本就是朝廷的德政。

再想到即将因为发行各种票据,而产生的巨大财政红利,还有繁华的商贸,众人没人不动心。

大家都是经年老臣,略微一算就能算出来,吴王这条建议,能给国家带来多大的收益。

如果运用得当,怕是每年的收益,不下百万之数。相当于五个州的税收,而且这种财源还不受老天的限制,无论丰年灾年都是如此。

吏部尚书詹徽先开口,“陛下,臣以为吴王殿下之条陈,可行,臣附议!”

户部尚书傅友文也开口道,“臣附议!”

大理寺少卿,“臣附议!”

掌管天下军马的太常寺,“臣附议!”

最后大明文官之首,中书舍人刘三吾说道,“臣也附议,但是治大国如烹小鲜,凡事谋定后动!驿站改革不是小事,牵一发动全身,还需深思熟虑!”

”刘学士老成谋国之言!“朱允熥笑道,”我只是提一个条陈,其中关键和细节还需各位臣工仔细斟酌。我只是有点小聪明,治理国家还要依靠诸位!“

众臣开口,”臣等惭愧!”

朱元璋看着站在自己身边,意气风发的朱允熥,心中满是欣慰。

“臭小子,知道藏拙,知道自己的长处短处,知道不骄不躁,最难得的是,知道自己该抓什么,放什么!“

一位君王,要提出大纲领,然后再由臣子们描绘出细节。

无论纲领怎么好,最关键的是不能急躁,要稳重要慎重。而且要知道,臣子们的作用。

”小子,你爹在你这个岁数,都没你这两下子!“

朱元璋心中满意,脸上都是笑容。

想到此处,从御座上站起,”熥儿,明日开始,上午读了书。你就去内阁值班房,和诸位臣工一块儿商议,驿站之事如何改革,如何落实,如何颁行!“

说着,朱元璋的表情严肃起来,”既然朝廷要开放驿站给民间使用,还要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明白吗?“

”孙儿明白!“朱允熥说道,”皇爷爷是怕好好的德政,到了驿站小吏的手中,成了他们中饱私囊的好处。皇爷爷是怕,驿卒不用心传递,导致信件货物丢失,丢了朝廷的脸面!“

”孺子可教!“朱元璋笑道,”记着,这是给天下人办的好事!别办砸了,让天下人背地里骂咱们老朱家!“

”臣,遵旨!”朱允熥下跪说道。

“咱们爷俩啥臣不臣的!”朱元璋把朱允熥扶起来笑笑,“你这是立了一大功,为朝廷开源,为赋税增收,为君父解难!”笑声中,朱元璋看看群臣,“熥儿,说,你想要啥?皇爷爷赏你!“

众臣看着这祖孙二人,心中再次惊涛骇浪。

皇帝这是拿皇孙当成继承人一般在培养,眼神的宠爱,言语中关切,只要不瞎不聋都能看到。

别人还好,那些东宫的旧臣,差点当场落泪。

”孙儿正有一事,请皇爷爷允许!“朱允熥笑道。

”你说!“朱元璋大手一挥。

朱允熥看看群臣,再次跪下,”孙儿请皇爷爷于十月万寿之日,允许藩王进京贺寿!“

朱元璋和众臣都是一愣。

”骨肉团圆乃是天伦之乐,皇爷爷身为九五至尊,子嗣众多却无一人能侍奉于膝前!“朱允熥朗声道,”孙儿见皇爷爷每日为政事忙碌,从早到晚都是孤身一人,心中难受!“

说着,抹抹眼睛,”皇爷爷不是不想一家团圆,是害怕藩王给地方财政带来困难!今日孙儿立下一功,为朝廷开辟一条财源。斗胆请皇爷爷允许,叔父们进京城,给老爷子您贺寿!“

朱元璋动容了,他许诺给朱允熥随便开口,却没想到这个孩子什么都不要,只要自己这个老头子能在过生日的时候,见见自己的儿孙。

多孝顺的孩子!多懂事的孩子!这紫禁城冷冷清清,自己何尝不想骨肉团聚,享受天伦之乐。

”孙儿已经算过了,叔父们如果不大张旗鼓,只带少数人进京,所用的费用少之又少。“朱允熥抬头到,”户部可以先给地方垫付,藩王只能花指定的额度,用不了多少钱!“

说着,朱允熥看看殿中户部尚书笑道,”如果傅尚书觉得为难,我可以自己掏钱!“

”你哪来的钱?“朱元璋奇道。

”孙儿是吴王了,虽然还没去封地,但是按照大明律,没就藩的王爷每年有一万两银子的俸禄,孙儿可以提前预支十年俸禄,给叔父们作为过路的耗费银子。“

说完,朱允熥调皮一笑,”反正孙儿守着爷爷,这钱没地方花,不如用在自己家人身上!“

”诸臣工,古往今来哪位帝王,有如此贤孝仁德之孙?“朱元璋老怀大慰的同时,升起浓浓的自豪。

他自问文治武功,比秦皇汉武略逊。但是治家,那二位大帝却远不及他。而且那二位,绝对没有这么好的孙子。

不止那二人,就算是历朝历代所有皇帝,谁有如此乖巧懂事,心怀诚孝,又有治国才华和能力的孙子!

”吴王纯孝,臣等为陛下贺,为大明贺!“臣子们再次拜倒。

吏部尚书詹徽又先开口,”陛下,皇孙吴王殿下一片诚孝,骨肉团聚乃是人伦大礼。臣以为,吴王殿下所说可行,臣亦请殿下恩准,藩王进京!“

”臣等附议!“

朱元璋心中是骄傲和喜悦,而臣子们心中又是另一种心思。

就拿詹徽来说,他从朱允熥的提议中,看到另一件事。

那就是德!

一旦朱允熥成为皇太孙,那他今天所说的 ,所做的,关于藩王进京一事,就会成为千古传唱的仁德,会成为千古传唱的 孝意。会让那些藩王,在暗中感激。

同时,也在那些藩王头上有了一个孝的大义,还有名分的大义。

说通俗些,就是老人家的嫡亲孙子,给老爷子做寿,把那些分家打发出去的庶子叔叔们都叫回来一起乐呵。

在民间都是美名,何况是朱家皇明?

”准奏!“朱元璋拉着朱允熥的手,越看越满意,心中却忽然生出几分酸楚,一时有些失态,”上天让咱没了儿,可还是怜惜咱这个老头子,给咱一个好孙子!“

正在祖孙深情之时,殿外忽然传来迅速的脚步声。

一个侍卫拿着盖有加急印章的文书进来,跪下大声说道,”启禀陛下,边关告急!“

霎那间,朱元璋身上那股慈祥老人一般的平凡褪去,迅速转变成久经沙场的将军,眼神如刀。

”呈上来!“

朱允熥走下台阶,为祖父接过加急奏折,呈上。

”哼!“只听冷哼一声,朱元璋满脸冷笑。

”皇爷爷,怎么了?“朱允熥问道。

”伪元太尉也先帖木儿,率军犯边!“说着,朱元璋仰头大笑,”咱这头老虎刚打个盹儿,耗子就开始蹬鼻子上来,来人!召集诸将上殿。”说着,对身边的太监继续说道,“给吴王搬个凳子来,坐在咱边上!”

--

作者有话说:

欢迎观看。。。哦耶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