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秋日文学网 > 现代都市 > 没想到吧,朕让大明一统世界全局

没想到吧,朕让大明一统世界全局

涅槃闲人 著

现代都市连载

九月初九,重阳节。在文华殿举行过拜师仪式之后,正式开经筵。第一天的主讲官就是孙承宗。“听闻先生曾经做过大同巡抚房守士的西席,对于边防之事可有了解?”师徒君臣见礼之后,没等孙承宗开口,朱由校率先问道。“臣确实在房守士家做主西席,也曾经与边防将领交谈过,只能说是略有了解,当然比不上常年在外的将领。”孙承宗没想到朱由校不按常理出牌,不过还是很快给出了很的得体的应答。“那先生对辽东之事如何看待?”朱由校又问道。孙承宗在后世很多人都很推崇,当然也有一些人觉得他做的并不算好,浪费大量金钱修筑城池堡垒。这当然起到了作用,让满清难以攻入山海关。可是在东北囤积十几万的士兵,以及修筑城池堡垒,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只是作为防守,对于明末拮据的财政来说...

主角:朱由校李选侍   更新:2025-04-22 20:00: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由校李选侍的现代都市小说《没想到吧,朕让大明一统世界全局》,由网络作家“涅槃闲人”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九月初九,重阳节。在文华殿举行过拜师仪式之后,正式开经筵。第一天的主讲官就是孙承宗。“听闻先生曾经做过大同巡抚房守士的西席,对于边防之事可有了解?”师徒君臣见礼之后,没等孙承宗开口,朱由校率先问道。“臣确实在房守士家做主西席,也曾经与边防将领交谈过,只能说是略有了解,当然比不上常年在外的将领。”孙承宗没想到朱由校不按常理出牌,不过还是很快给出了很的得体的应答。“那先生对辽东之事如何看待?”朱由校又问道。孙承宗在后世很多人都很推崇,当然也有一些人觉得他做的并不算好,浪费大量金钱修筑城池堡垒。这当然起到了作用,让满清难以攻入山海关。可是在东北囤积十几万的士兵,以及修筑城池堡垒,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只是作为防守,对于明末拮据的财政来说...

《没想到吧,朕让大明一统世界全局》精彩片段


九月初九,重阳节。

在文华殿举行过拜师仪式之后,正式开经筵。

第一天的主讲官就是孙承宗。

“听闻先生曾经做过大同巡抚房守士的西席,对于边防之事可有了解?”

师徒君臣见礼之后,没等孙承宗开口,朱由校率先问道。

“臣确实在房守士家做主西席,也曾经与边防将领交谈过,只能说是略有了解,当然比不上常年在外的将领。”

孙承宗没想到朱由校不按常理出牌,不过还是很快给出了很的得体的应答。

“那先生对辽东之事如何看待?”

朱由校又问道。

孙承宗在后世很多人都很推崇,当然也有一些人觉得他做的并不算好,浪费大量金钱修筑城池堡垒。这当然起到了作用,让满清难以攻入山海关。

可是在东北囤积十几万的士兵,以及修筑城池堡垒,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只是作为防守,对于明末拮据的财政来说是雪上加霜的事情。

尽信书不如无书,还得看看孙承宗现在有什么想法。

“臣入京一来一直在詹事府任职,对于辽东了解不多,因此臣不敢妄言。”

孙承宗知道这是一个机会,可是又不敢胡言乱语,还是小心谨慎为上。

“徐光启与你乃是同科进士,此人如何?”

朱由校见他不愿意多说辽东的事情,便转而问道。

“徐子先学通中西,为官清廉是难得的人才。”

孙承宗据实回答道。

“请先生开讲吧。”

朱由校没有再说其他的事情,一拱手说道。

“陛下之前可曾治学?”

孙承宗问道。

“朕认识一些字,也读了一些书,治学谈不上。”

朱由校这倒不是谦虚,前身确实认识字,四书五经也都看过,可别说是孙传承这种进士出身,只怕是连过了院试的生员都不如。

“既然如此,那便从三字经开始如何?”

孙承宗问道。

“可。”

朱由校简单的回答了一个字。

于是孙承宗便开始教授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 远。陛下可知这四句是什么意思?”

“人生下来,秉性善良。每个人的秉性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后来所处的环境不同,开始有所区别。”

朱由校回答道。

“陛下所言甚是,正是因为人生下来秉性善良,如果不仔细教导,就会走上歪路,因此要引导他走上正途,正所谓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孙承宗点头,然后继续教了下去。

三字经朱由校之前读过几遍,前世虽然没有专门读过,可那时候国学风盛行,他家小侄子天天听三字经、千字文之类的,虽然没有刻意的去记,可是现在跟着孙承宗过了一遍,已经能记住大半了。

当然后世的三字经和明版的三字经差距不小,多了100多字。其中后世关于地理部分的赤道之类的记载,这个版本就没有。

另外就是关于历史的部分,比如明朝兴,再开辟,廿一史,全在兹。

后代就变了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

后面还有清朝的历史,明朝的版本自然也没有。

通完一遍三字经也到了中午该吃饭的时候,朱由校直接传膳,留孙承宗吃饭。

孙承宗客气了一番,也就留下了,毕竟下午还要讲史。

吃完了饭,正要休息,魏朝来报。

“陛下,新任辽东经略袁应泰觐见。”

“让他直接来这里吧。”

朱由校对魏朝说了一句。

“奴婢遵旨。”

魏朝退下之后,朱由校对孙承宗说道:“之前我给袁应泰下旨,进京无须到吏部报道,直接进宫,先生也听听袁应泰对辽东的看法。”

“臣遵旨!”

孙承宗知道,这是朱由校把他当心腹对待了,帝师本就让人羡慕,以后入阁是妥妥的了。

没过多久有些风尘仆仆的袁应泰进了东华殿。

“臣,辽东经略袁应泰叩见陛下!”

“免礼,坐吧。”

朱由校笑了笑,让他坐下。

“谢陛下赐座!”

袁应泰起身,小心翼翼的坐到了椅子上。

“你继任辽东经略,可有什么打算?”

朱由校看着低头的袁应泰笑问道。

“回陛下!”

袁应泰立刻起身。

“无须起身,坐下吧。”

朱由校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

“谢陛下,辽东屡受兵祸,臣到辽东,先安置好流民。加强城防,联系与建奴不和的蒙古各部,待内政稳定,便集结大军平定建奴之乱。”

袁应泰将自己的想法简单的说了出来。

“辽东巡抚周永春丁忧,内阁推举你为辽东巡抚,可是被朕否了,你可知为何?”

朱由校不置可否,反而问起了他另外一个问题。

“臣不知。”

袁应泰回答道。

“很多人都觉得辽东之前战败,乃是内阁催促进军导致。现在朕的书案上,还有一些言官以此攻讦首辅方从哲。对此你应该清楚,十几万大军每日消耗钱粮不计其数。现在国库空虚,难以长久维持,这才有了内阁催促。”

“你为官清廉,爱民如子。这是好事,不过有句古话叫慈不掌兵,朕怕你到了辽东对于士卒管之以宽。辽东新败,士气低落,若是军纪再不好,一旦建奴来袭,辽东堪忧。”

“熊延弼就在辽东,对当地比较熟悉,让他在前线朕还能放心一些。你之前与熊延弼配合供给粮草物资做的非常好,这是你的强项。思来想去,朕便让你做了辽东经略。”

“如此熊延弼蒲河之败,也算对朝野上下有了交待。到了辽东,你要提醒熊延弼,今年大明两位皇帝驾崩,建奴必然会趁机作乱。要他加强防御。将所需粮草物资,尽皆上奏,朕无有不准。”

“只要不再失地,他便是大功一件,若是浪战损兵折将、失城陷地,朕决不轻饶!”

“你联络蒙古、安置流民的想法都不错,可以做一下,不过要注意,对他们身份要加以鉴别。尤其是若有蒙古等部来投,千万要注意,不可安置在城中,谨防他们投靠是假行内应之事为真,此事你也要和熊延弼说清楚。”

朱由校向袁应泰说了没让他当辽东巡抚的原因,还再三告诫要小心间谍,其实这件事情朱由校也在给熊延弼的圣旨中提醒他了。

“臣遵旨!”

袁应泰再次起身拱手说道。

“对于朕的安排,你也无须多心,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精于内政,军事上的事情,可以多问一下熊延弼的意见。”

朱由校怕他多心,又说道。

“臣惶恐。”

袁应泰其实原本是有些不太服气的,可是现在朱由校的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再说他成为了辽东经略封疆大吏,那点小心思也就没有了。


“明亡于天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

“就你会说话,你怎么不说明亡于朱元璋呢?这句话还不是后来的人同情崇祯,故意抹黑前面的皇帝。再说了,这也是清朝人为自己政权合法性找的理由。”

“努尔哈赤起兵在万历年间,兴起于天启年间,自然要肆意抹黑万历、天启。崇祯刚愎自用,没有识人之明,自己没有担当,想议和事情泄露让大臣顶包,以至于后来想迁都,没人愿意主动开口。”

“不要被所谓的木匠皇帝名头蒙蔽了双眼,人家的帝王智慧比你不知道高了多少。看看崇祯就知道了,没有了魏忠贤这个靶子,朝堂被东林党把持,最后一败涂地。”

朱友孝双手在键盘上快速的敲击,一行行的文字出现在了屏幕上,可是就要点击发送的时候,突然一声炸雷响起,原本明亮的屋里顿时一片漆黑,屏幕也黑了。

“妈的,怎么这个时候停电了!”

朱友孝气的一拍键盘,然后拿起了书桌上的手机,准备换个方式继续与网友对线。

可不知怎的,信号不怎么好,于是他来到了阳台上,这回信号好了,可是还没有打几个字,又是一声炸雷响起,朱友孝直接被击中。

“太子身体如何?”

一个颇为沉稳的声音传到了朱友孝的耳朵里。

“回杨大人,太子之前是因为响雷受到惊吓,加之这几日心中惶惶不安,这才会晕了过去,不过刚才太医来看过已无大碍。”

另外一个略带着尖酸的声音回答道。

“此乃多事之秋也,王公公要悉心照料太子,可不能再出什么岔子了。”

被称为杨大人的男子说道。

“杨大人放心,咱家心中有数。”

王公公回道。

什么杨大人,太子,王公公,这是谁放的电视剧么?

好像自己是被雷击中,完犊子了啊,就算是不死,也得破相啊!

朱友孝想要睁开眼睛看看自己到底是什么情况,可是只觉得脑袋沉沉的,最后还是睡着了。

梦中,他梦见自己出生在宫中,老爹是太子,可是这个太子不受待见,连带着他这个儿子也不受待见,成天吃不好喝不好。好在宫中有奶娘悉心照料,另外还有个太监对自己还算不错。

可是接着他又觉得自己出生在1996年,从小就喜欢听评书,一度觉得自己能成为万人敌之类,可是长大之后发现自己芸芸众生的一员。

因为爱好学了历史专业,可是大学毕业之后,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便在家中写小说为生,虽然无法成为大神,可是收入也和上班差不多。

接着又梦到古代的自己,老爹当了皇帝可是没有一个月就驾崩了,自己原本十分信任的太监,却把自己骗到了一个妃子那里,那个妃子想要当皇后。

后来有大臣强行将自己带走,可是在守灵的时候,突然天空一个炸雷,接下来的事情就不知道了。

“咔嚓!”

又是一声巨响,朱友孝猛然睁开了眼睛,双目望去不是自己那个吊着天花板的卧室,反而是挂着帷幔的床上。

接着脑海中浮现起了所有的记忆,朱友孝、朱由校,真没想到自己居然穿越到了朱由校的身上。脑海中的两个记忆逐渐融合到了一起,朱友孝知道这个世界上以后就没有朱友孝了,有的只是大明皇帝朱由校。

朱由校这个后世大明顶顶的木匠皇帝,此时不过是个还未登基的十五岁少年。他想起了自己之前听到的所谓杨大人、王公公,就是杨涟和王安。

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魂穿到了朱由校身上,还是朱由校庄周梦蝶,梦到了朱友孝,不过他瞬间想到了一件事情。

“开启系统!”

没有反应,

“加载系统!”

没有反应。

“系统爸爸!”

依旧是没有反应。

“系统小姐姐。”

“在呢。”

一个后世被称为人工智障的电子合成音,在朱由校的脑海里响了起来。

“给我介绍一下,你有什么功能。”

朱由校大喜过望,立刻问道。

“本系统是高纬度宇宙英明神武睿智无双女神大人所创造,秉承用钱创造快乐,没钱还不努力的原则。为女神大人奢侈享乐,写错了划掉,为诸多宇宙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不愧是人工智障,废话说了一大堆。

“我问的是你的功能,不要说这些没用的。”

朱由校不想听这个人工智障废话,打断了她的话问道。

“本系统秉承用钱创造快乐,没钱还不努力的原则,为诸多宇宙的土著提供交易服务,我们的宗旨是有钱你就是上帝,没钱就去努力。”

人工智障说了好几句话,大部分都是废话。

“有没有什么系统商城之类的东西?”

朱由校连忙问道。

“有的,现在为您打开商城,以后只需使用指令打开商城即可打开商城。”

人工智障为朱由校打开了系统商城。

这个自吹自擂吹上天的系统商城,朱由校一看这不就是一个类似拼夕夕的软件。

上面横幅还写着呢,十万亿补贴,甚至还有什么签到功能,唯一不同的是,那些所谓的增加用户粘性的免费领之类的没有了。

看到一个新手免费区,朱由校便点了进去。

“超级歼星舰,一炮一个星球不是梦!仅售58万亿!”

“三体人专用二向箔,降维打击,将他们拍扁!仅售5千万亿!”

“史诗级功法,玄天霸功,一拳一个星球!仅售100万亿!”

“星球种子,扔下种子,收获星球!仅售10万亿!”

这都是什么玩意,且不说这些动不动上万亿的价格货币单位是什么,光看数字就知道买不起好不好。

点击价格升序排列,最便宜的是星际飞船,这个价格便宜只要200亿。

这不是坑人么,这玩意谁能买的起!

“系统!”

人工智障没有了反应。

“系统小姐姐。”

“在呢。”

人工智障就是人工智障,非要叫小姐姐才有反应!

“商城怎么回事,最便宜的东西都买不起,而且还不实用。”

朱由校强忍怒火问道。

“您选择的版本不对,这里建议您选择原始人版,在商城左上角切换。”

朱由校听了这话,立刻看向商城左上角上面写着高级文明版。朱由校心中嘀咕着,点击了版本切换,上面有高级文明版,初级文明版,土著版,还有原始人版。

切,看不起谁呢,我大明怎么可能是原始人,怎么也得是土著版吧。

心里嘀咕着,朱由校切换到了土著版,结果发现这上面售卖的东西正常了许多,什么隐形轰炸机、超音速飞机、洲际导弹,甚至是核弹都有。

可是一看价格,不好意思打扰了。

一艘依阿华级战列舰售价将近两亿两白银,大明税收一年还不到两千万呢!

切换到原始人版本,好像正常了许多,小到针头线脑,大到铁甲舰应有尽有。

朱由校这才明白过来,这个系统对人类文明登基的划分,没有掌握核能的都是原始人,掌握了核能的被称为土著,掌握核聚变进入太空的是初级文明,能够横跨星系的才是高级文明。

“青铜战斧,一斧一个部落勇士,仅售三只羊!”

“锋利宝剑,杀人不见血,白银一千两!”

“气血丹,增强体魄,白银一万两!”

“练气功法,踏入修真必须,白银五千两!”

“燧发枪三两!”

“火绳枪一两!”

这些物品虽然千奇百怪,可是价格正常许多。

接着朱由校发现,自己这个所谓的太子其实是穷鬼一个,身上一个子都没有。

再点回去,结果发现,还有一个我要开店的选项。

连忙点开我要开店,然后选择文明等级,审核迅速通过。

至于卖什么东西,朱由校还没有想好。

想来身为天子,哪怕不能如一些人说的那样,天下都是天子的,不过这紫禁城的东西倒都是他的。

一些存放在库房里的东西,倒是可以想法搞出一些售卖。

只买不卖,最后只会被掠夺财富,有买有卖才是正常贸易啊。

有了这系统,莫说是稳住大明局势,就是称霸天下也不是梦啊!

正在得意的时候,朱由校眉头一皱,连忙爬了起来。

“殿下,您醒了!”

一个欣喜的声音传入朱由校的耳朵里。

“奶娘,我要尿尿!”

看到这个女人,朱由校下意识的说出了口。

朱由校在两个小太监的监督下,完成了自己在大明的第一件事情,尿尿……


九月初五,距离登基还有一天,现在摆在文武百官还有朱由校面前还有一个难题,就是李选侍还霸占着乾清宫没有离开。

一大早杨涟就带着一群官员跑到了乾清宫外,要求李选侍离开。

李选侍霸占乾清宫一个多月坚决不离开,后来朱由校被顾命大臣们抢走了,她开始要求朱由校和她同住乾清宫。

大臣们当然不愿意,左光斗两天前就喷过她,乾清宫乃是皇帝住的地方,皇后偶尔能住,你一个选侍想住乾清宫?

况且太子已经十六岁(虚岁),长大成人,和你住在一起你想当武后么?

武后就是武则天,众所周知,他是李世民的才人,后来通过出家又进宫这通骚操作成了高宗李治的妃子。

这几乎就是骂李选侍想要乱伦了,李选侍气的不轻,派人找左光斗,让他进宫理论。

左光斗直接顶了回去,我是皇帝封的官员,只有皇帝能召见我,你算哪根葱!

这个要求被拒绝,她想的就是其他的事情了,一开始想要被封为太后,大臣们不同意。现在就想着要大臣们兑现承诺,封她为皇贵妃,不然就不离开。

方从哲只能再跟李选侍沟通,李选侍坚持非要当皇贵妃,方从哲也有些无奈。

不管怎么李选侍也是后宫的人,想要她离开不能用强硬的手段。于是他只能再跟群臣商议,能不能暂缓搬迁。

可是他这个提议才说出来,立刻被杨涟等人喷了回去,无奈方从哲只能找王安商议。

王安是司礼监秉笔太监,按照职位来说是大内的四号太监。

头号太监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卢受,他是神宗朝的老人。卢受十分知道自己的定位,朱常洛没动他,不是因为对他信任,而是传统一向如此,需要过渡一段时间,用不了多久就得退位让贤,因此自从神宗驾崩,他就不参与宫中任何的事情。

原来的二号人物崔文升是郑贵妃的贴身心腹,掌管御药房,因为朱常洛病重,被东林党攻击现在停职反省。

现任二号人物秉笔太监提督东厂邹义,也不参与这些事情,在他看来谁赢了都一样,自己是先帝心腹,再不济一个秉笔少不了。

三号人物就是秉笔太监李实,他的想法和邹义差不多,因此也不参与其中。

王安虽然排名第四的太监,可他是朱常洛的绝对心腹,未来必然要成为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人。

在前面几位不管事的情况下,他干的就是掌印太监的差事,宫中大小事务现在他说了算。

“当今之际只能去找太子了,方大人你写个奏折,我呈给太子御览,让他批示之后,便名正言顺了。”

王安很快想出了主意。

不久之后,王安带着方从哲的奏折来到了文华殿。

“要我下旨驱逐李选侍,日后史册如何记载?”

朱由校看完了奏折,抬头望向王安。

王安微微一愣,紧接着明白了过来,这位他一直都没怎么过于放在心上的小爷,这是真的长大了啊。

古代以孝治天下,李选侍不管怎么说也曾经抚养过朱由校一段时间,算是养母。

若是他下旨令李选侍赶走,现在的确是大快人心,可是日后难免让人觉得不孝。

“此事如何处置,还请殿下示下。”

王安连忙恭敬的问道。

“李选侍在宫中除了身边的几个太监,没有什么依靠,将李选侍身边宫人全部调走,她还能继续赖着不走?”

朱由校直接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办法。

“奴婢遵旨!”

王安领旨而去。

“王公公结果如何?”

看到王安回来,方从哲连忙上前问道。

“太子有旨,将李选侍身边侍奉的宫人全部调走。”

王安尴尬的向方从哲笑了笑,然后叫上了人前往乾清宫。

方从哲不由的一愣,随即心中破口大骂,姓王的,你这不是坑我么!

他不觉得这是朱由校的主意,明显是王安自己想出了这个主意,却非要把强行赶走李选侍的恶名安在自己的头上。

其实这不怪王安,本来王安和杨涟想好了主意,强行驱逐李选侍,却不动那些服侍的人,然后借口乾清宫丢失宝物,将这帮人一网打尽。

杨涟想的当然是彻底清除李选侍身边的爪牙,王安却是存了别的心思。

他知道现在魏进忠还在乾清宫,魏进忠年纪和他差不多,身体比他好许多。这家伙是朱由校的伴读,绝对的心腹。

哪怕是魏进忠现在资历不够,可是过上两三年,司礼监掌印太监估计就是魏进忠的了。

王安在朱常洛身边熬了这么长时间,为的不就是日后当司礼监掌印么。若是只做两三年还有什么意思,因此他想借此机会将魏进忠也给搞掉。

可是没想到朱由校居然直接让他把宫人调离,如此一来这所谓盗宝的事情就没办法安排了。

且不说王安心里如何不爽,可是朱由校的命令还是得听得,因此就带着旨意来到了乾清宫。

一听到王安带来的旨意,李选侍知道自己彻底没戏了,王安等人不敢对她怎么样,可是这些宫人若是敢不遵旨,打死都有可能。没有办法,李选侍只得让贴身太监姜升的内侍抱着八公主离开。

为了表示自己的气愤,她甚至都没有坐王安准备的软轿,直接步行离开。

“给我搜身!”

李选侍离开之后,王安突然开口说道。

原本他想要放弃所谓的盗宝案,可是后来一想太监哪有不爱财的,如此混乱的时候,搞不好这些人里就有人趁乱偷点东西。

当下身边的太监开始搜身,你别说还真的搜出了东西。

宫女太监一共二十多人,其中十四个身上藏着东西,有的是李选侍的首饰,有的是原本乾清宫就有的东西,最让王安开心的是魏进忠这小子怀里藏了一个簪子。

“你不要告诉咱家这是你自己的东西!”王安看着魏忠贤一脸的阴笑。

“回王公公,这是太子奶娘客氏送给我的。”魏进忠没想到这簪子居然被搜了出来,在盗窃和与奶娘对食之间,他选择了后者。

毕竟和宫女对食在明朝是很常见的事情,可是盗窃宫中的财物起码要打几十板子啊。

“是与不是,待咱家问过客氏之后自然知道真相!来人呢,把这些盗窃东西的奴婢,都给咱家关押起来。待太子登基之后,再行发落!”

王安一挥手,这些人都被带走了。

王安回到了文华殿向朱由校复命,说起了这些宫人的事情。

“你处理的很好,待我登基之后你们司礼监好好审问。”

朱由校没有在意这些事情,直接交给了司礼监来处理,接着又想起了魏忠贤便问道:“魏进忠何在?”

“回殿下,魏进忠身上也有一个簪子,不过他说是奶娘送的,奴婢原准备私下里问奶娘。”

听到朱由校问起了魏进忠,王安不由感慨这家伙还真受太子殿下器重,看了看客氏,回答道。

“奶娘,你可曾送给魏进忠一个簪子,那簪子长什么样?”朱由校望向了客氏,问道。

“我怎么可能送她簪子,绝对没有这回事。”客氏神情有些慌乱,不过还是立刻否认。

“既然没有此事,那就先关着吧。”朱由校也知道,就算要用魏忠贤也得先让他吃点苦头,当下说道。

“奴婢遵旨!”

王安听了这话心中高兴,然后就想着怎么让魏忠贤混不下去。


看着这个拿着汤勺喂自己粥的奶娘客氏,朱由校心里十分复杂。

一方面她是朱由校的奶妈,从小细心照顾她,可以说是朱由校最为亲近的人。朱由校母亲死得早,两位李选侍对这个皇孙并不怎么待见,可以说客氏充当了朱由校母亲的角色。

可是另一方面,他也知道历史上魏忠贤和客氏勾结,做出的那些坏事。不说别的,朱由校几个孩子的死,跟客氏逃脱不了干系。

“殿下,怎么不吃了?”

客氏举着汤勺,见朱由校不张口,奇怪的问道。

“奶娘,我很快就要登基了,你有什么打算么?”

朱由校又喝了一口粥,开口问道。

“殿下若是用的着我,我就留在宫中侍奉殿下,殿下若是用不着我,我就回老家。”

客氏眉头微皱,带着一丝无奈和哀怨的神情说道。

“我舍不得你。”

这话又是脱口而出,朱由校说完有些后悔,不过这倒是他心底的真实想法。

在朱由校的记忆里,对客氏的感情和老妈一样,自然舍不得离开,现在哪怕是朱友孝的记忆和他的记忆融合,依旧是如此。

“我也舍不得殿下。”

客氏喜笑颜开,对朱由校的眼神中充满了溺爱之色。

“启奏殿下,英国公张维贤、内阁辅臣方从哲、刘一燝、韩爌,尚书周嘉谟、李汝华、孙如游、黄嘉善、黄克瓒,都御史张问达,给事中范济世、杨涟,御史顾慥求见。”外面传来了太监王安的声音。

“让他们进来吧。”

听到这一长串人名,朱由校知道他们就是朱常洛留给自己的十三个顾命大臣。

客氏端起碗来,退到了旁边的小屋。

“臣等参见殿下。”

看着进来的众人,他们最年轻的也是五十多岁,大多数都是六十出头的老年人。

“免礼,赐座。”

朱由校吩咐了一句。

很快有小太监搬来椅子,让众人坐下。

“殿下,九月初六便是登基大典,臣请命礼部官员入宫教殿下登基礼仪。”

说话的是内阁首辅方从哲。

“准。”

朱由校简单的回了一个字。

“殿下之前未经讲学,此有为不妥,臣等商议殿下登基之后设经筵,以詹事府少詹事钱象坤,左春坊左庶子孙承宗,右春坊右谕德周炳谟,魏广微,右中允李光元,右赞善李标为日讲官。内阁中书冯键,唐允恭为正字官。上午学四书五经练字,下午讲史。”

方从哲又说道。

“五弟朱由检今年十岁,也是该读书的时候,让他上午跟我一起读书如何?”

这次朱由校没有直接说准不准,而是开口问道。

“经筵乃是为皇上所设,五皇子要出阁,可另选官员教授。”

方从哲微微一愣,随即说道。

“便依首辅所言。”

朱由校点头答应。

接着几人又开始说了一些事情,莫说是后世的朱友孝,便是朱由校也不太明白怎么回事,不过想来这么多人奏事,都是面子工程,便一律准许了。

第二天礼部右侍郎李腾芳便进宫来,教授朱由校登基大典的礼仪。

莫非是古代的皇帝登基,就是后世结婚讲究一些的也有不少礼仪,登基礼仪更为繁琐,虽然有礼部官员引导,可是一些事情还是要反复的操练。

这个时候内阁大臣们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也顾不上朱由校,最重要的事情便是逼迫李选侍离开乾清宫。

“魏进忠现在何在?”

回到暖阁,朱由校向魏朝问道。

“回殿下,魏进忠在乾清宫。”

魏朝对于他曾经提拔过的魏进忠也就是后来的魏忠贤,此时已经不满,既然朱由校问起,准备给他穿小鞋。

“这是怎么回事?”

听了这话,朱由校眉头一皱问道。

魏朝把事情说了出来。

因为李选侍曾经抚养过朱由校,现在朱常洛驾崩,她便想着当太后。魏进忠是个投机分子,虽然一直陪着朱由校长大,可是在他看来,现在李选侍才是真大腿。

因为他掌管太子也就是朱由校的膳食,因此朱由校被扣在了乾清宫的时候,他也去了乾清宫,到现在还没有回来。

后世著名三大案有一个移宫案,里面一个人物很活跃叫李进忠,因为魏忠贤入宫的时候化名李进忠,因此一部流传很广的历史科普小说,将他当成了魏忠贤。

不过现在朱由校知道得很清楚,这根本不是一个人,李进忠是李选侍的心腹,魏忠贤这个时候不过是投机而已,现在投机失败,被扣在乾清宫不知道多后悔呢。

“就由他去吧,你也出去吧,我有些乏了。”

若是没有系统,朱由校说不得还得用一下这个魏忠贤,现在想想没啥必要。

魏朝心中一喜,告了一声奴婢告退,便出了文华殿,在门口站着。

朱由校坐在那里,看着桌子上放的茶具,突然想起自己的店铺好像可以卖东西了,当下选择了上架茶具。

桌子上的两个茶碗瞬间消失不见,他的店铺中多了两个茶碗,图片极为清晰,还自带介绍,当然朱由校也可以编辑。

想了一下,他将这个茶碗改为:纯手工制作、精美皇帝御用瓷器,售价是系统自动给出的五十两一个。

朱由校也不知道这个价格是高是低,若是拿到后世就这一对茶碗估计能卖起码几百万。

就在他感慨的时候,系统传来消息:“宿主上架的商品已经售出,扣除平台费用四十两,宿主所得六十白银已经存入宿主商场账户。”

听到这个消息,朱由校只有一个反应,这系统真黑,直接抽取了40%的费用,难怪要说为女神大人奢侈享乐做出了贡献。

点开商场的账户,发现里面余额是六十两白银,接着他发现这里居然有余额宝,一两白银一年利息3%!

接着他又发现商场不但有余额宝,居然还有信用贷,就不怕贷款人当老赖么?

认真看了信用贷的条款,他才发现系统真的不怕。

首先贷款的额度是按照上架商品的价值计算,要知道这商场上架的货物可是直接被搞走了,不是后世的电商货在自己手中。

其次,若是借贷人违约,轻者扣除信用,重则直接抹杀。

能够得到这个系统的人,无一不是有大机缘的人,谁会愿意冒着被抹杀的风险当老赖。

话说如果自己不是皇帝,而是一个商人的话,只怕现在能混的更好吧。

皇帝身份固然高贵,可是这种身份也让他难以利用系统肆意妄为。

这么说来,还是魏进忠的魏忠贤好像也许以后能有些用处。


方从哲祖籍是浙江人,他的发迹离不开叶向高的支持,叶向高本人乃是东林党绝对的大佬。

阉党撰写的东林党点将录,叶向高是天魁星及时雨,对应的可是宋江,当然这也与他曾经两度担任首辅有关系。

其实东林党一开始还是很不错的,国本之争中据理力争。所谓国本之争,是万历喜欢郑贵妃生的儿子朱常洵,想立他为太子,毕竟朱常洛的老妈是个宫女。

可是群臣不同意,所谓嫡庶有别,长幼有序,明朝是嫡长子继承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朱常洛和朱常洵都不是嫡子,自然该朱常洛当太子。

为了太子人选,太子出阁读书,朱常洵就藩等事,大臣与皇帝展开了近二十年的互相较劲。最终万历皇帝败下阵来,这也被称为国本之争。

可是随着加入东林书院的人员太多,素质也就参差不齐。方从哲后来入阁,自然不愿意看到东林一家独大的现象。

于是便联合浙江、山东、湖北等地的官员,与东林党势力对抗,因为地理位置因此被称为齐楚浙党。这也是为什么朱由校说到齐楚浙的时候,方从哲脸色难看的原因。

让方从哲脸色大变的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朱由校提起的姚宗文。

这姚宗文是浙江慈溪人,户科给事中。

这个户科并不属于户部,甚至哪个机构都不属于,算是对皇帝直接负责的部门。

品阶很低只有从七品,连个县官都不如。可是权利却极大,能够直接接触奏折,还有劝谏皇帝、监督六部、风闻奏事的权利,属于典型的小官大权。

姚宗文是浙江人自然是属于浙党,浙党与熊延弼所在楚党算是同盟,之前熊延弼做监察御史的时候,两人就经常联合参奏,关系十分不错。

后来熊延弼去了辽东,姚宗文被方从哲派往辽东巡查军务。姚宗文在京城做官,做的又是给事中这种有权利却没人敢送礼的官职。到了辽东算是天高皇帝远,开始放飞自我。

他不通军务,可是认识银子啊,给他送钱的自然会得到一个好评价,熊延弼知道这件事情和他闹得很不愉快。熊延弼进士出身,饱读诗书,按说这种人应该是温文尔雅,可他却是一个暴躁老哥。

一个不好破口大骂,得知姚宗文收了钱,以他的脾气必然不会好好对待姚宗文。

姚宗文回到京城之后,心里就不痛快想着搞臭熊延弼,只要熊延弼臭了,那么熊延弼再说什么他收受贿赂自然没有人信。

此时姚宗文正在抄写奏折,内阁有官员过来,让他过去一趟,首辅要见他。

姚宗文放下奏折就往内阁而来。

“看看这奏折。”

没等他见礼,方从哲拿起一本奏折说道。

姚宗文有些不解,接过奏折一看是自己写的,自己写的什么内容自然无须再看,只看最后,上面两个红色的字,呵呵。

“司礼监欺人太甚!”

姚宗文只觉得血液直冲大脑,怒气冲冲的说道。

“好好看看,这字是司礼监的公公写的么?”

方从哲看了他一眼,敲了敲桌子,示意他小声点。

姚宗文忍住怒火,又仔细看了一眼,这字确实不像是司礼监所写。

能进司礼监那都是内学堂出来的,从小就读书写字,这字虽然看起来很端正,可一看就没下过多少功夫。

“这是陛下御批。”

方从哲在一旁幽幽的说了一句。

“风闻奏事乃是我的职责,陛下何故如此啊!”

姚宗文觉得自己很冤枉,声音有些激动,仿佛是被冤枉了一般,语气中充满了不解和不甘。

“今天上午陛下召见内阁,不同意袁应泰任辽东巡抚,想让熊延弼兼任。在我们劝说之下,陛下贬熊延弼为辽东巡抚,袁应泰改为辽东经略。”

这种事情,很快就有圣旨,自然也没有什么好瞒的。

“这是好事啊。”

姚宗文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

“这些日子,这么多弹劾熊延弼的折子,我们的意见是让熊延弼上书说明,然后派人到辽东查看情况。现在陛下任他为辽东巡抚,这不是惩罚,而是保护。”

“况且陛下将辽东战事交给熊延弼,袁应泰这个总督只是给他熊延弼供给粮草物资罢了。现在辽东大军集结,又有坚城可守。只要不主动进攻,熊延弼守城绝对没有问题。”

“如此一来就是有功,重回辽东经略也是理所应当之事,你觉得这还是好事么?”

方从哲给姚宗文分析了一番之后,反问道。

“没想到熊延弼居然勾结宦官!”

姚宗文咬牙切齿的说道。

“你真以为这是宦官所为?陛下之前从未和外臣接触过。很多人都认为他目不识丁、性格懦弱。今日看来大错特错,咱们这个陛下是个有主心骨的人。”

“方才我听说陛下召见了东厂提督邹义、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虽然不知道所为何事,可是自陛下登基最重视的就是辽东,这种折子以后还是少上为好。”

方从哲觉得这姚宗文今天有些不对劲,怎么脑子转的这么慢,只得说的更明显一些。

“风闻奏事,乃是下官的职责,即便是锦衣卫、东厂又能何如!”

姚宗文做出了一副不屑的神情。

“你先回去吧。”

见他这个样子,方从哲心中暗自摇头,直接下了逐客令。

当今陛下性格有些强势啊,方从哲不由的想道。

皇帝不能太强势,是官员们尤其是他们这些整日与皇帝接触的内阁官员共识。

在他们看来,最好的皇帝就是宋仁宗、明孝宗这种虚心纳谏,对待官员又仁厚的皇帝。只有这样,他们才不会两头受气。

性格过于强势的皇帝比如嘉靖、万历,内阁官员一个个都不好受。嘉靖皇帝时期大礼议之争,万历皇帝时候的国本之争,官员的想法和皇帝不一样。

作为辅臣,他们是文官代表,可是皇帝的命令他们也不能不听,于是便两头为难。

尤其对于方从哲而言,他深知其中的滋味,万历朝最后几年,内阁只有方从哲一个人,因此被称为独相。他多次上书请求给内阁添人,万历皇帝都不允许。

方从哲甚至想出了在家养病的招数,在家呆了四十多天,万历依旧不让他辞职,还派人把奏折送到他家里。

官员们说他不作为,和稀泥,方从哲其实也想作为,可是所奏之事,万历根本不理。甚至就连官员升迁、缺人这种事情,万历也不管。

至于万历为什么会这样,方从哲也是心中有数,就是被言官们骂的。万历就和鸵鸟一样,将脑袋伸进了沙子中,你说什么我都当听不到。

自己干了这么多年内阁首辅也该退休了,方从哲心中叹了一口气,期盼着叶向高早日到来。

“首辅,钦天监说九月初九乃是黄道吉日,诸事皆宜。”

韩爌从外面走了进来,向方从哲说道。

“咱们进宫吧。”

方从哲笑了笑,站起了身子。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