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完合同,时间刚过12点。
叶天让童小雨和赵星在店里等着。
他出去买点吃的回来。
刚一出门,就见一堆人围在门口。
对着暮色里的招牌指指点点。
“这是有人接手了?”
“可不是吗,我看里面忙活的是几个小年轻。”
“是啊,老板也不过20岁的样子,看见没,就是刚出来这个。”
“长得倒是挺帅的,可惜啊,没有头脑。”
“这种节骨眼来盘店,不是嫌自己钱多吗?”
“咱们跑路还来不及呢,他倒好,往火坑里钻。”
“开店也不调查下市场,这酒吧街早就饱和了。”
“人家开的是清吧,跟普通的酒吧不一样。”
“名字不一样,理不都是一个理?还不是靠酒水赚钱?”
“看这小老板,估计也是大学生。”
“年轻人,要犯错误咯。好言难劝该死的鬼啊。”
也不知道这些人是不是故意说给叶天听的,也不刻意降低音量。
其中肯定不乏酒吧街随时准备跑路的老板们。
不过同行过来看看,叶天也没在意。
甚至有点想笑。
哥们跟你们可不一样。
十倍利润返还,是个什么概念?
与其在这里担心别人,不如回去想想怎么把店铺转掉,或者怎么好好经营吧。
“暮色里”所在的位置,在酒吧街的最西头。
一出酒吧街,就是各式大排档和小商铺。
由于今天是星期六,出来营业的摊子并不多。
叶天骑着小电驴大概逛了一圈,无奈地摇摇头。
实在没有什么他看得上眼的食物。
看来以后员工的伙食啊,还是得他自己来做。
“暮色里”后门出去,有一个原来老板搭的厨房。
虽然简易,但是炊具什么的都有。
还都挺新,下午捯饬捯饬,明天还是得买菜过来自己做。
叶天正准备随便买点对付一下。
突然看见一对母女在摆弄烧烤的小摊子。
女孩穿着校服,上面印有江北十六中的字样。
她长得非常清秀,乍一看跟童小雨的气质有点像。
只是看上去比童小雨要柔和些,正懂事的帮妈妈穿着肉串。
星期六,不应该是和同学玩耍或者在家里学习吗?
叶天在不远处站了会,发现摊子的生意不算好,少有人过问。
索性骑着小电驴,来到摊前。
小摊前面挂着“刘三姐烧烤”的简易招牌。
“阿姨,你这牛肉串怎么卖的?”
女孩妈妈一看来了客人,赶紧擦擦手,介绍道:
“五块钱一串,小伙子,来两串呗?”
叶天一听,这刘阿姨也太实惠了点。
拇指粗的牛肉块穿成的串,才卖5块钱。
“这么大的牛肉串,才五块钱啊?”
“哎,生意难做,薄利多销。你放心,绝对是上好的牛肉,没有注过水的。”
这倒是刘阿姨曲解叶天的意思了。
他只是单纯的觉得便宜而已。
在外面做过两年兼职,又经常自己做菜。
牛肉好不好,他还是看得出来的。
“行,阿姨,给我来十串,其他什么的随便来点,凑个100块钱的。”
“好嘞,小伙子,你先坐着等一等哈。莎莎,给客人搬条板凳。”
刘阿姨手里面忙活,吩咐一旁还在穿串的女儿。
叫莎莎的女孩应了一声,搬了条板凳放在叶天旁边。
估计是没怎么跟陌生人接触过,小女脸色微红。
叶天往小女孩穿串的地方看了一眼。
好嘛,还放着课本呢,这也太能吃苦了吧?
借着等待的时间,他又跟老板闲聊起来。
“阿姨,这大热天的,做烧烤生意熬得住吗?”
“生意人,哪里管他刮风下雨?要想肚子饱,就得起大早。”
没想到阿姨看得挺明白。
一般搞烧烤,如果不是有店面的,基本都是傍晚才开始摆摊。
看来这刘阿姨,真的是生活所迫。
“阿姨,我看您女儿读高中吧。如果平时上课,您就一个人守着?”
刘阿姨叹了口气:
“高三咯,莎莎不在啊,我就一个人扛着。
本来我老公也在帮忙,上次伤着脚,跟腱断了。
伤筋动骨一百天,不然那哪能让女儿来帮我。”
刘阿姨说着,还颇为愧疚的看了一眼莎莎。
莎莎眼睛忽地泛红,应该是被妈妈说的话给闹的。
叶天跑到刘三姐烧烤摊来聊天,可不是他闲。
暮色里不可能只卖酒。
除了那些包装好的零食,这烧烤一类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肉才是最好的佐酒菜。
但是他的清吧里现在没有这个条件。
一是空间不够,二是要搞烧烤,你还得再请两个人。
这一来二去,成本可就高了。
这样的话还不如跟别人合作,可以双赢。
找谁都是找,那自然要找个最适合的人。
这刘阿姨,不仅实在,而且人还有困难不是?
挣钱的同时帮助一下有困难的人,何乐而不为?
“阿姨,您这小摊,生意怎么样啊?”
这一问,刘阿姨又是一叹:
“哎,不太好,这里到处都是卖小吃的,学生们的选择太多,刚好能糊口吧。”
看得出来,刘阿姨家挺困难的。
他老公没伤着脚之前一直在帮忙,说明没有什么工作。
估计全靠烧烤摊撑着这个家。
叶天看了一眼莎莎,发现她穿完串,已经拿起书本开始温习功课了。
他顿时心里面就是一酸。
自己现在也就是凑合过,但怎么都见不得人间疾苦。
“阿姨,跟你商量个事呗?”
“什么事啊?”
“我在酒吧街开了间清吧,店里面也需要你烤的这些小东西,要不你白天在这卖,晚上搬去我门口如何?免费让你在我店门口卖烧烤。”
叶天把他的想法说了出来。
白天这里是比较好的选择。
过了傍晚,学生们吃过饭,基本就开始夜间活动了。
你光卖烧烤不行啊,得有酒。
正好跟清吧互补,肯定卖得比现在多。
晚上搬到清吧门口,还能节省中间送串的时间。
等到莎莎一开学,刘阿姨一个人两边跑也不现实。
“小伙子,你开了一家清吧?”
刘阿姨惊讶地看着叶天,这个年龄,不应该正是上大学的时候吗?
“是啊,就在酒吧街街口,很近的。”
“你才多大?”
“20岁了。”
“妈耶,这么年轻就开上店了,有出息。”
“不小了,搁旧社会估计儿子都能走路咯。而且我也没啥文化,连大学都没毕业呢。”
“你这话,就说得不对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现在年轻人,都是温室里的花朵。20岁敢自己出来闯的,有几个?”
叶天听闻刘阿姨越扯越远,赶紧把话题调回来。
“阿姨,我说的事情怎么样,考虑考虑?”
“真的可以搬到你店门口吗?”
“当然了。”
“那不是占你便宜了?”
“嗨,这话说的,咱们那叫双赢。地点我看过了,够宽敞。反正晚上也没人管,你这一个小车,收拾起来也方便,等莎莎没空的时候,我还能帮帮你。”
叶天巧舌如簧,恁是劝得刘阿姨笑容满面。
那边在温习功课的女儿听到叶天叫她名字,害羞得别过脸去。
“行,小伙子,那我就应下了。”
这件事对于刘阿姨来说,是一件大喜事。
要知道,店铺门口的那一小片空地,可都是黄金位置。
而且,不交租金,哪个店老板能让你在他家门口做生意?
在这行摸爬滚打的多年的刘阿姨自然知道其中道理。
所以她死活不要叶天的100块钱。
叶天没辙,把店名告诉刘阿姨后,骑着小电驴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