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向他。
“‘护航计划’很好,但毕竟是公益组织,资源有限。”
李强目光沉静,却透着一股力量,“我在想,我们能不能创建一个更专注、更灵活的平台,或者工作室,专门为遭遇职场不公,特别是性骚扰的女性,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甚至是一些经验分享和支持?”
“我负责内容和传播,我最近在学新媒体!”
我有些激动,“你懂法律,又有人脉资源,负责对接和支持!”
“好。”
李强嘴角难得地露出一丝笑意,很浅,却很真诚。
说干就干。
我们租不起像样的办公室,就在网上搭建了一个简单的平台,名字取得很朴素,叫“微光工作室”。
我们把自己的联系方式放上去,开始在线上提供免费咨询。
起初的日子异常艰难。
没有资金,没有名气,求助者寥寥无几。
我和李强常常对着电脑屏幕,一坐就是一天,回复着零星的咨询,互相打气。
有时也会怀疑,这条路是不是选错了?
是不是太理想化了?
直到我们接到了第一个真正需要深度介入的求助。
一个刚入职场的女孩,遭遇了和我很相似的情况,被领导骚扰,男友不理解,同事孤立,她几乎要崩溃放弃。
我感同身受,几乎是立刻就和她建立了信任。
我分享自己的经历,告诉她她不是一个人。
李强则冷静地帮她分析证据,联系可靠的律师。
我们陪着她走过了最艰难的取证和谈判阶段。
当那个女孩最终拿到道歉信和赔偿,虽然过程曲折,但她终于可以昂首离开那家公司时,她给我们发来一条长长的感谢信息,结尾写道:“谢谢你们,是你们让我相信,世界上还有光。”
那一刻,我和李强在狭小的合租房客厅里,看着手机屏幕,都沉默了。
一种前所未有的价值感和满足感,充斥着胸膛,比收到任何一份高薪Offer都要让人激动。
这点微光,真的可以照亮别人。
工作室渐渐有了一些起色,通过口碑相传,求助的人多了起来。
我和李强忙得脚不沾地,但内心无比充实。
那天下午,我正在工作室(其实就是我们合租房的客厅)整理一份求助者的资料,李强在旁边接着咨询电话。
突然,楼下传来门禁对讲机的声音。
我按下接听键,一个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