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刘立夏大妞的现代都市小说《穿到山沟沟,开局捡了菌菇去卖钱精品阅读》,由网络作家“橙思源”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由小编给各位带来小说《穿到山沟沟,开局捡了菌菇去卖钱》,不少小伙伴都非常喜欢这部小说,下面就给各位介绍一下。简介:是吃得起的。”刘立夏对他爹佩服不已。周氏没好气的看着他,“可以?可以什么?你是不是不知道家里现在的情况?哪哪都需要钱,最基本的粮食够不够都还是个问题,你跟我说我们拿什么天天吃油渣?这买卖还不知道能干多久呢,入冬之后山上就没有菌了,你别看现在是有得挣,但也挣不了多久。家里的钱要紧着花,吃都还吃不饱,就想着......
《穿到山沟沟,开局捡了菌菇去卖钱精品阅读》精彩片段
刘立夏瞧了瞧,赞许的点点头,对他这种勤劳致富的行为表示了高度赞赏。
刘青山得到姐姐的认同,高兴的手舞足蹈,整张脸都生动起来。
刘清河则耸动着小鼻子,颠颠的往厨房跑去,一边跑还一边流口水。
刘清山也闻到了,惊喜的叫道:“啊,是油渣,娘在熬油渣吧,我去看看去。”
一溜烟就往厨房跑。
刘立夏见状不由的感叹,小弟弟虽然话不会多说几句,但是对于吃的天生就比较敏感,那鼻子比狗还灵,哪有吃的就往哪跑。
假以时日,这孩子只要营养跟上去了,脑瓜子应该不至于傻吧,瞧现在多机灵啊,比他哥还机灵呢。
早午饭,吃的是黑面馒头,就着一碗焦脆焦脆的油渣,一家人吃的甚是香甜。
刘青山一边美滋滋的嚼着油渣,一边下定决心道:“我决定了,以后每天早早的就起床上山找野菌,找到了就拿去卖,卖了就买油回来熬油渣吃。”
还晃起脑袋来,感叹道:“这油渣可真好吃啊,太香了,娘,等以后有钱了咱们就天天吃油渣,吃一碗摆一碗,吃个够!”
周氏笑骂道:“你做什么白日梦呢,还天天吃,吃一碗摆一碗,你知道猪板油多贵吗?”
刘大柱吃着油渣,想到自己昨天和闺女挣到的钱,嘟哝道:“也不是不可以,油渣还是吃得起的。”
刘立夏对他爹佩服不已。
周氏没好气的看着他,“可以?可以什么?
你是不是不知道家里现在的情况?
哪哪都需要钱,最基本的粮食够不够都还是个问题,你跟我说我们拿什么天天吃油渣?
这买卖还不知道能干多久呢,入冬之后山上就没有菌了,你别看现在是有得挣,但也挣不了多久。
家里的钱要紧着花,吃都还吃不饱,就想着天天吃油渣了,这日子不过了?”
饭桌上鸦雀无声,一番话说得刘大柱头都不敢抬,是他自大了,以为挣了一点钱以后的日子就好了,家里确实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刘青山小声嘀咕,“这不是说有钱了吗?有钱了还买不起油渣啊?”
刘立夏叹气,慢慢来吧,至少先把粮食问题解决先,她可不想再吃掺了糠的米饭,加了麦麸的馒头了,简直难以下咽。
哎,其实鸡蛋也挺挣钱的,家里要是每天都有十几个鸡蛋收就好了,那一天就有至少有十五文钱的收入,这钱可以买一斤盐呢。
想到这里,刘立夏眼睛一亮,对着周氏建议道:“娘,我们为什么不多养点鸡呢,这样就能多下蛋了,每天要是能有十几二十个鸡蛋,那一天也有二十几文钱呢。”
此话一出,桌上人都笑了,不仅周氏,连刘青山都笑起来。
“姐,你说的倒轻巧,多养点鸡?但也要有东西喂啊,我们连自己都养不活,哪来的粮食喂鸡啊?”
周氏点点头,“是啊,就这两只鸡还靠你两个弟弟天天捉虫割嫩草来喂,时不时的在嫩草里撒上一些麦麸,这样也才几天一个蛋呢。”
“地里的虫实在是太抢手了,村里小孩子又多,我们也不能时时都抢的过。”
说到这里,刘青山想到了自己的死对头,咬牙切齿的道:“尤其是刘黑蛋,那简直是你弟我捉虫路上的绊脚石,太可恨了。”
刘立夏叹气,没想到这鸡也面临着粮食危机,跟他们一样也吃不饱。
冥思苦想,鸡喜欢吃虫,这虫要是能一窝一窝的生就好了。
想到这里,她脑子里突然闪现出以前在老家的时候,小伙伴们不知道从哪里知道了蚯蚓能养的事。
一个个开始动手养蚯蚓,本来是孩子间的小游戏,没想到最后蚯蚓还真叫他们养成了。
那段时间家里的鸡个个吃的膘肥体硕,每天都能生一个蛋,有时候还能下两个。
但那时候家里的鸡又不缺吃的,小孩子又没有定性,养了没多久一个个的都不养了。
刘立夏兴奋的眼神放光,激动的说道:“虫不够吃,我们就自己养吧!”
啊?
一桌人惊呆了!
半响没人说话。
周氏和刘大柱面面相觑,不明白闺女这脑子一天到晚的都在想些什么乱七八糟的,就没听过这虫还能养的,拿什么养啊?怎么养啊?
马上就要到冬天了,不会冻死吗?
两人不看好。
只有刘青山,觉得姐姐实在厉害,这都能想出来,他怎么没想到这虫还能养,这要是养成了,多少鸡养不成啊,一天那么多蛋,不是就发财了吗?
举双手赞成,兴奋的问道:“姐,你知道这虫怎么养吗?还有,要养什么虫啊?需不需要我去捉点来?”
“养地龙!
嗯,让我想想,我们首先得准备一个大桶,在里面填上一些地龙喜欢的土,然后把地龙挖回来放到里面去。
定期给一些烂菜叶子啊,米汤啊,小虾米啊就行,它们什么都吃,再每天浇点水就行了,地龙很好养的,而且这地龙粪是很好的肥料。”
“这么简单?”周氏有些不相信。
刘大柱也有些怀疑。
只有刘青山,自从见到了山上的毒蘑菇确实能挣钱后,就对刘立夏的话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信服感,她说什么他都信。
“这些都简单,只是这大桶······”
看向他爹,“爹,我们家有不用的大桶吗?”
问爹没用,又看向他娘,“娘,我们家有不用的大桶吗?”
刘大柱······
周氏见这小子比谁都积极,知道是鸡蛋在前面吊着呢。
只是大桶?家里就只有一个大木桶,那还是全家用来洗澡的大桶,有半人高呢,还是婆婆那辈传下来的。
用来养虫她怕被雷劈,摇头道:“没有,那洗澡的桶不能动,不然你们就别想洗澡了。”
刘大柱连忙接口,“你们不能打那桶的主意啊,不然我怕你们爷爷从地里爬起来勒死我。”
刘立夏也没想用那个,主要是太大了,目前用不上。
想了想道:“小桶也行,多准备两个就是了。”
刘大柱想也没想道:“这个行,这个有,家里还有两个破木桶,以前用来挑水的,后来不挑水了,就搁置了。
你们要是要用,就用那对吧。”
虽说刘立夏也是这样打算的,但是听见爹娘这样说,多少还是有些心塞,就没想过把这东西拿出去卖么?
哦,好吧,他们不认识,可能也觉得别人也不认识,哎。
一家人目不转睛的盯着桌上的那一碗木耳炒鸟蛋。
刘青河流着口水,也没吵着要吃。
刘大柱看着这卖相,瞅了瞅闺女,还有些不好意思下手,这炒碗菜还整的这么好看?
左右看了看,先夹了一筷子木耳吃了,脆脆的,还弹牙,点了点头。
众人一见,松了一口气,也伸筷子夹起吃了起来。
看的刘立夏郁闷不已,这又没毒,她都说了好吃怎么还不信呢。
不过,她的手艺,也不知道做出来的味道怎么样?
夹了一筷子吃了,嗯,不难吃!
可能是这么多天没什么好东西吃过,这吃起来感觉还不错呢,她记得她以前做饭的手艺并不好啊。
刘立夏一边吃一边想着,莫不是她的手艺进步了?
接下来,刘立夏带着刘青山在山里找了五六天,有时候周氏也会跟着上山。
每天背回来五六背篓野菌,间或夹着一大堆木耳,家里的筛子啊,簸箕啊,盆啊,什么的,都被拿出来晒野菌了,但是还是不够用。
没办法,最后刘立夏让她爹搬回来一些稻草,铺在院子里,就将野菌摊在稻草上面,这样一来,满院子都是野菌,一时间都没地方下脚。
但是家里人个个都很高兴,这么多吃的,大丰收啊,冬天至少不用担心没菜吃了!
就在这个时候,刘立夏向大家宣布,“我打算去县城瞧瞧,从今天背回来的那一些野菌里挑出来一些卖相好的,味道好的,明天带走,我要去看看县城里能不能卖。”
话音一落,惊呆了一桌人。
刘大柱刚喝到嘴里的汤差点喷出来,艰难咽下去之后结结巴巴的道:“这······这能,能卖出去吗?”左右看了看。
刘青山下意识的摇头,“不能吧,这我们还是因为爷爷才认识的这些野菌呢,那大家不是都不认识吗,都认为这有毒,肯定没人买,姐,不成,你这个卖不出去!”
刘立夏鼓着眼睛瞪过去,理直气壮的道:“所以啊,我才说要带一些去看看,那万一有人买呢,不是就有进项了吗?”
刘大柱和刘青山还是摇头,父子俩一个动作,都认为有毒的东西谁买啊,那他们家人因为爷爷,还是抱着中毒的心情吃的呢,谁活腻歪了吃这种东西啊。
“就是,说不定还会挨打呢,不成不成,太危险了。”
说到这里两人疯狂摇头。
只有周氏没有表态,既没有说不行也没有说好。
刘立夏不理会爹和弟弟,看向一旁沉默的娘,“娘,你说呢?”
周氏看向坚定的闺女,又看向一旁向她挤眉弄眼的当家的和大儿子,最后把目光投向眼巴巴的看着他们的小儿子,瘦瘦的脸颊显得眼睛格外大。
这孩子因为出生以来家里的条件没有当初前面两个孩子好,一年到头饭都吃不到几顿饱的,给生生饿成这个瘦小的样子,明明都快四岁了,说两岁都有人相信。
除了大妞,剩下的两个长到这么大,就没做过一件新衣裳,都是他们的衣裳改小的,小了又往上接一块布,破了又补,好在她补衣服的手艺还算好的,不然破破烂烂的成什么样了。
但就是手艺再好,一件衣服缝缝补补,洗来洗去,也不太像样了。
周氏想到这里,一狠心,一跺脚,咬着牙点点头,“去,万一赚钱了呢?”
刘立夏立马高兴起来,她就知道她娘会支持她的。
刘大柱和刘青山不可置信的看着她。
刘大柱急道:“孩他娘,你怎么也跟着瞎闹啊!”
周氏白了他一眼,“我这怎么是瞎闹了,我正经卖东西,谁要是不相信可以不买嘛,还打人,我就不信还没有王法,没有个说理的地方了。”
不理会这父子两,对着刘立夏道:“你只管去做,娘支持你,不过你要把你爹带上,这出面的事就让你爹来,他皮厚能挨打,不怕。”
刘大柱······
刘立夏高兴的点点头,只要让她出去,让她干什么都行。
刘大柱嘴巴嗫嚅了几下,见娘俩一句话就定下了,终是没有再开口,已经没有他说话的份了,不知道怎么还有些莫名的委屈呢,他怎么就不怕挨打了?
他也是人好不好,也是会痛,会受伤的,他要是有个好歹,这娘几个怎么办啊?
不过,娘俩都商量好了,他反对也没用,况且闺女还那么小,他不去谁去呢。
刘青山也想跟着去,伸手道:“我也要去,娘,我也去,我也可以护着我姐,我是男子汉,不怕挨打。”
给刘立夏感动的不要不要的,要不是理智尚存,就要答应了,赶紧摇摇头。
周氏也拒绝,
周氏听到声音走出来,见走的相近的人家都来了,一个个的都伸长脖子往里瞧。
笑着说道:“好了,好了,我家大妞托了大家伙的福,都好了。”
“哎哟,那可好,烧了那么多天,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什么有难,后面就有大福啥的,你们家大妞好日子还在后面呢。”
“是啊,是啊,不过你开始为什么哭啊,吓了我们一跳,还以为大妞怎么着了呢。”
周氏就开始跟大家讲述大妞的遗忘症。
倒不是她揭自家闺女的短,实在是这孩子一个人都不认得,她怕她以后闹笑话,惹出事来就不好了,还是给大家伙提个醒先。
刘立夏听着外面的动静,嘴角渐渐翘起来。
没想到,她一句话都没说,她那个娘就把理由给她找好了,还在众人面前过了明路。
这以后她还怕什么,刘立夏放下心来,也来不及想别的,又睡了过去。
没一天,整个村的人都知道了,刘大柱家的闺女发高烧烧坏了脑子,都不认得人了,连爹娘都不认得了,就是她自己叫什么也都忘了。
听到这个消息,都对这丫头很是同情,这怎么烧坏了脑子,这不是傻了吗?这一辈子不是就毁了么,还怎么嫁人啊?
人们议论纷纷。
被人议论的刘立夏正苦的不行,三天了,一天到晚全喝粥,嘴巴都淡出鸟味来了。
她想念红烧肉,大烧鸡,烤鸭啊,想着这些,刘立夏不由自主的咽口水。
她此时还不知道,能喝上白花花的没有一丝杂质的大米粥是有多么难得,自然也就没有看见两个小弟弟眼巴巴的神色。
又被勒令躺了好几天,刘立夏才被允许下床。
此时,对于这个家,这个村的信息她已经知道的差不多了。
没办法,为了能让她快点记起来,全家人,除了那个话还说不利索的,每天没事了就往她床边凑,给她念叨家里的人,家里的事,村里的人,村里的事,村里的情况。
也就知道了,她现在依然叫刘立夏,生她的时候刚好是立夏,就叫了这个名字,刘立夏表示很满意。
家里现在有爹娘,两个弟弟,还有她,爷爷奶奶早就不在了。
他们现在所在的村叫刘家村,大约有八十几户人家,村里大多姓刘,因此叫了这个名字。
刘立夏环顾四周,刘家村四面环山,那山要抬头才能看见顶,他们就坐卧在这山坳里。
听他们说,离这里最近的集镇都要走上两个半个时辰,路还不好走,不是上山就是下山,折腾的很,板车都进不来。
村里有点好东西都运不出去,家里好不容易攒下几个鸡蛋,运出去都要碎上两个,更别提其它的了,每年交税的时候运粮食出去能让人掉一层皮。
刘立夏叹了一口气,难怪都说,要想富,先修路,不是没有道理,这要是不修路,这山里就是有金山银山运不出去也是白搭啊。
哎,这该死的鬼地方,听说是什么大云朝,好像是才建朝不久。
反正依她那微末的学识,翻遍了整个记忆,也没在中国的任何历史上找到这个朝代,不知道这是哪里,她不会落到哪个平行空间了吧?
这古代应该都一个样,那要怎么挣钱呢?
她现在已经不抱怨饭菜不好吃了,只要能让她吃饱就行,她什么都不挑,即便是刺嗓子的一锅乱炖的颜色可疑的糊糊她也不嫌弃。
长在红旗下下的她,万万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会饿肚子,这饿肚子的滋味实在是太难受了。
现在她也明白,为什么两个小弟弟看起来比实际年纪小那么多了,这常年吃不饱饭,能长个才怪。
说着肚子里又传来一阵咕噜噜的声音,刘立夏捂着肚子又叹了一口气,这贼老天,就不能给挑个好点的人家吗,至少能让人吃饱饭啊。
再不济像小说里那样,给个空间有个灵泉,种点东西就哗啦啦长啊,种下去立马就能收了吃,这多好啊。
可惜,啥都没有,没有空间,没有系统,啥金手指都没有,这让她这个四体不勤的人怎么在这里生活啊。
“姐姐,饿!”
刘立夏低头,刘青河咬着手指头在拉扯她的衣角,脸上瘦的就只剩下一双大眼睛了。
她又叹气,这个家都这样的情况了,他们夫妻俩还愿意去请大夫来给这个小姑娘治病。
还为此花了卖鸡蛋攒下来的钱,那是留着换盐、针头线脑的钱。
好不容易攒了这么点,一下子去了两文,哎~
刘立夏摸摸小弟的头,正寻思着给他找点什么吃的,就听见刘青山喜滋滋的叫喊声。
“姐,姐,你看,我给你带什么回来。”刘青山气喘吁吁的从外面回来,衣服下摆还小心的兜着一兜什么,献宝似的递给刘立夏看。
刘立夏低头,看清是一兜二三十个鸟蛋,个个鹌鹑蛋大小,口水立马就上来了,惊喜的问道:“你上哪弄这么多鸟蛋啊?”
刘青山得意洋洋的道:“上树掏的呗,掏了十几个鸟窝,按照你教的,每个鸟窝只拿两三个,就有这么多了,姐,这些都给你吃,吃了你就好得快了。”
刘青河拍着手道: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