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其他类型 > 春秋之翼城公子复仇记

第5章 各自选择

发表时间: 2023-01-27

第五章 选择

夕阳西沉,在公元前七世纪的太行山中,万物都准备歇上一口气,暂别一整个白天的忙碌,而那些夜行者却还憎恨着太阳的余晖,藏在角落等待黑夜的降临。

山间平地上劳作的农人早早归家了,鸟兽虫鱼也是动极思静,各自安歇。

但是,本该升炊做饭的晋军军营却被一声苍凉的号角声激得手忙脚乱,直到接着号角响起的一阵绵延不断的鼓声,仓皇着装的晋军士卒才送了一口气,不去临时校场聚集,只以伍为单位,兵器放在身侧,架起炊具,等着负责后勤的老弱辅兵送来下锅的食物。

究其原因,这是因为响的只是‘一鼓’,晋军扎营期间“一鼓着装,二鼓出营,三鼓列阵”,至于列阵之后,则是“一鼓起立,二鼓旋行,三鼓合战”,眼下既然鼓声没有停顿,之前又吹了号角,那便只是“聚将议事”,大头兵安心原地等待就是了。

对于眼下这支只有一千人出头的晋军来说,谁是“将”,自然是各“两“的车左,即持弓射击的甲首,基本他们的爵位都至少为下士,他们才有前去议事。其实,旅长先奚自己带来的先氏甲士每一个都是有权议事的,但这只是理论上的,自古军中上下分明,先氏精兵一乘30人,六个伍队本各有长官,级别上不可能让伍长和自己所辖士兵同列,所以自然是甲士警戒、伍长入帐。

当然,擂鼓这种技术活,除了停顿来区别“一二三鼓”,本身的次数也有讲究,晋国此时一通鼓要敲300下,大致是五分钟,敲完一通,专设的“鼓人”为了不造成停顿,引起误解,一般是由其他鼓人无缝衔接,继续敲到三通为止。

聚将鼓角一起,三通不至,首领是可以问罪的。只不过眼下即使是军事氛围最重的晋国,也没有后世直接推出斩首的铁律,不是说不行,但全看主将威望和战事情况。

大多数情况下,春秋早期连识字都不多,贵族教育制度下的军吏,大部分也是基层治民官,每一个都十分珍稀。

换句话说能有资格进帐的,都是各国各家族辛苦教育出来的贵族、军事和民政人才,阶级和财产级别至少是士,高于普通国人,相互之间往往还沾亲带故,主将没有十足把握根本没法杀人。

而国人家庭若没有权势,即使是富户,出得起甲具,最多也只能做车右和御者,地位甚至不足以参与这种哪怕只有几百人部队规模的军事决策。

话头转回晋军帐内,坐在首位的旅长先奚,面色阴沉地听完面前衣衫不整的手下汇报,手里攥紧的酒爵都快捏出手印了,而两侧跪坐着的各人也是神色各异,毕竟“逃”回来的先颗带来的消息太过劲爆——先颗自述,他领着自己一伍的甲士,外加先奚自己畜养的骑卒两人去完成先奚的任务,即探索赤狄口中的羊肠-白陉通路,如果真能如赤狄所说,能直达晋城盆地,那么走完之后就直接取道回原邑。

原邑是晋文公封给先氏祖先先轸的大城,被晋国所灭的原国的国都。

可是,先颗没七天就独身回营,还甲械尽失,自然是遭遇了变故。

而先颗也是这么汇报的,他自述受到南边本来顺服的赤狄廧咎如(qiánggāorú)部的大队埋伏,该处狄人倾巢而出,其送的向导也把他们带入绝地,虽然先颗小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又有骑卒策应,敌人虽然无甲少械、男女混杂、老幼齐出,但地利不在先颗,敌人在山头射箭抛石,先颗小队奋力突围,杀敌无算,但终究寡不敌众,全队上下向东“转进”,而先颗为了早报军情,一路翻山越岭,丢弃杂物,才得以回来报信。

头脑一阵眩晕的先奚,顾不得心疼自家甲士的损失,用手按住额头,焦急地问道,“家主的虎符和逆贼的彤弓难道也落入敌手了吗?”

“旅帅勿忧,在下就算是丢了性命也不能丢了这两物,当时追兵看我携带包裹,以为是财物,紧追不舍,在下为了脱身,叫骑卒暂时引开追兵后,把彤弓的包裹藏在一处树洞中,记下方位,留下记号,就和其他人一起分散突围了。”先颗滴水不漏地交待着,顺便摸出虎符奉上。

“你下去养伤吧。”先奚接过虎符,挥退先颗,又转向左手第一次序的跪坐甲士,道“若有其他先颗队士卒逃回,即刻让他们来见我。”

接着,先奚和帐中各人商议如何报复廧咎如部落,甚至防备营寨周围,一同围城的甲氏赤狄不谈。

视角转回太行山脉牟山东面不远,姬开和唐非两人正在洹水南岸的山上,眺望盆地边缘的那座象征着林州盆地统治权的城邑,中牟(今林州市横水镇)。

姬开远见城池耸立于赤狄人所说的石羊山之东南,山峰与中牟相距不过一千米,再远的南北两侧丘陵遍布,反而环住了中牟,形成一个以城池为中心的半径两公里左右的小型盆地,地形平整,城池又南临洹水[huánshuǐ],水源充沛,易守难攻。

同时中牟城当道截断往东而去的大路,大路平均宽为六米,号称可容两车并行,是齐桓公时期集会盟诸侯之力所修,规格是此时郊外道路的“路、道、涂、畛、径”五个等级中的道,虽说此城不像武关、函谷之类的险关那样无可回避——在中牟东部的太行山已经山势渐缓,南北俱有小径可以绕过中牟,但是论起路况及通道宽度,中牟此处独一无二。

换句话说,别说现在春秋早期以车兵为主,就是以后世王朝的成熟步兵战术,想对林州盆地的其他区域用兵,在没有拔除中牟之前,后勤线路绝不会通畅。

后世的此地西边的林州市因为缺水,需要开红旗渠解决用水。

现在因为气候温湿,林州盆地内部缺水现象并不明显,所以姬开家能在盆地北部立崇台城,赤狄别部廧咎如在后世原康镇立“康原“,但是论及此时林州盆地内军事、交通、农业、商业最均衡发展的区域,还是非中牟莫属,在春秋早期这个依靠中心城市的进行“殖民”式辐射统治的年代,控制中牟邑,才能确保后续彻底掌握,和宣称对林州盆地这一地理单元的控制权,也才能组织起足够的人力物力,来开垦整片盆地中隔绝各大居民点的庞大林海。

中牟邑南北、东西皆五百五十米上下,总面积平方公里,墙高五米,正是春秋时“方圆一里之邑”,要知道《正文》云:“天子之城方九里,诸侯礼当降杀,公七里,侯伯五里,子男三里”。

但是实际情况是一些不甚出名、封地基本只限于一城之地的小国,只靠自己能起一里之城也很不错了。

姬开还在仔细端详中牟周边、人为用阡陌隔开的“井田”的范围。

周围树丛一阵响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唐非隔着老远打断道,“你一点也不担心那个杀了同伴的先颗,一回军营就出卖你吗?要知道你帮他编的那套说辞,不是没有破绽的,寄希望于对手的愚蠢是一种幼稚的奢望。”

“落子无悔,无论先颗怎么选,都会加重此地局势的动荡,而对于我们来说,不就是达到目的了吗?何必为了额外的收获焦虑?”姬开不在意地说道。

想到这里的姬开,回头看去,只见不说话的唐非已经开始穿戴甲胄,于是叹了口气道,“你也做好选择了吗?是哪一处村落?”

“东下洹里!按照A计划行事,记住,不要说北狄语!”唐非做个鬼脸,拉着姬开沿洹水向南,消失在林海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