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赵括田单的现代都市小说《全章节阅读战国:从长平之战开始成战神》,由网络作家“随云逸”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叫做《战国:从长平之战开始成战神》的小说,是一本新鲜出炉的军事历史,作者“随云逸”精心打造的灵魂人物是赵括田单,剧情主要讲述的是:须之中不住地留下,苍老的脸上更添几分沮丧。“难道天要亡我赵国吗!”廉颇望着两军沙盘,心中尽是绝望之色,双脚几乎已经不能站立,眼看着就要瘫坐在地。却见身旁的年青人正淡定地看着自己,脸色虽是凝重,却毫不慌乱……这份淡定仿佛黑暗中的一束光亮,直接穿透了廉颇晦暗的胸膛!“上将军可有救国之策?”廉颇定定地看着赵括,仿佛溺水中的人抓住了一根稻草。......
《全章节阅读战国:从长平之战开始成战神》精彩片段
田单略略思索一番,颇有些黯然地回答道:“此战,若无奇谋,恐怕非我一国之力可止之也。”
“可是……”田单欲言又止道。
“可是,能援之诸国,此时恐怕也不会轻易出兵了!”赵括接续田单不好言说的话语继续说道。
“怎会如此?”廉颇有些不解地问道。
一直在赵国朝廷中枢的赵括与田单当然知道怎会如此,但两人却似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相视一眼,其中无奈之色尽显。
能因为啥?
还不是因为英明的赵王,中了秦人的离间计,把好好的盟友给T出了群聊。
可是身为臣子的赵括,如今却也不能抱怨王上的不是。
稍稍组织好语言,赵括缓缓说道:“其中自然又秦人之诡计的原因,致使与我国交好之魏、楚等国误会我与秦之间互有勾连,这才未能及时出兵相救。”
“然而此却也不是最根本之原因。”赵括将赵王的问题一语带过,随即继续剖析道:“五国如今之心思,不在救援赵国,而在秦赵共弱也。”
“若是此时五国出兵函谷,函谷告警,秦军自上党退兵,赵全取上党之地,强秦未去,复有强赵,于其他国家无所益处也?”赵括索性敞开了说道:“可若坐等秦赵国大军决战,纵赵大败,以廉老将军之能,秦军定不好受,损兵折将不在话下。此时不管援赵也好攻秦也好,损兵折将的秦军则必退也,而是时,赵即便得地亦已失其军力,秦国虽胜赵国却也无所得,此谓之秦赵共弱也!”
赵括一番话语,令众人如梦初醒的同时,也不由得暗骂诸国的无耻。当然,也预示着田单尚未说出口的计划,已经胎死腹中。
“非人哉!怎可如此欺我赵国!”廉颇须发皆张,发泄着心中的怒火。
稍稍冷静后,却发现:原来是自己,这位战神把赵国推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三年对峙,耗尽了赵国的国库,也耗尽了秦国的耐心,更令诸国绝了援助赵国的意思。
若是自己能够早些听从赵王的王命,及时发动总攻,即便最后失败了,即便上党之地落入了秦军之手,若有他国参与,上党失而复得不过眨眼之间而已。
可恨,自己一直执着于守住上党要地;
可恼,自己一直执拗于上党一城一地之得失,却不知天下之大势;
可恶,自己仅凭武断的认知去谋划一场旷日之战。
想及此处,廉颇几乎要捶胸顿足。好在,为将多年的本能将心中的狂躁郁闷统统压下,双手撑着沙盘的边缘,双眼死死盯着沙盘上犬牙交错的敌我态势,试图在那纷乱的圈圈圆圆圈圈之中为红色的赵军理出一条生路。
“绕道袭击粮道?不行、不行,这个已经被否定了!”
“退守百里石长城?不行、不行,与丹水无异,仍是被拖死的局面。”
“直接攻击丹水?不行、不行,战力根本不足,武安君白起已至,再硬碰硬恐怕就是个被歼灭的结果。”
不行,还是不行,到底要怎么办。
老将军在沙盘前一顿比划,却发现自己无论如何都无法破局,豆大的汗珠从发白的发须之中不住地留下,苍老的脸上更添几分沮丧。
“难道天要亡我赵国吗!”廉颇望着两军沙盘,心中尽是绝望之色,双脚几乎已经不能站立,眼看着就要瘫坐在地。
却见身旁的年青人正淡定地看着自己,脸色虽是凝重,却毫不慌乱……这份淡定仿佛黑暗中的一束光亮,直接穿透了廉颇晦暗的胸膛!
“上将军可有救国之策?”廉颇定定地看着赵括,仿佛溺水中的人抓住了一根稻草。
就连一旁的田单将军也随即看了过来,从二位老将军的眼中,赵括看到了期盼、希望甚至一丝丝的威胁之意。但凡说出半个“不”字,二位将军势必要自己知道什么叫“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老将军说笑了。二位将军尚且……”赵括的话语尚未说完,便被眼前的气场生生地给逼迫了回去。
只见眼前之人,双眼已是赤红之色,随时都有暴起伤人的可能。
赵括明白,二将已经算是被自己所收服,只要自己的计划有一丝胜利的可能,二位老将定是赴汤蹈火在所不惜的。
而这,也正是赵括在故关之中举办这一场高级别军议的用意所在。
是时候将自己的计划托盘而出的时候了!
随即,接过田将军双手递上的指挥棒,围绕着沙盘走了两圈,随即缓缓开口道:“其一,此战,避无可避,退则上党既失,大军危殆,而邯郸将亡,故必战之也!”
在场之人皆缓缓点头。
赵括随即又继续说道:“其二,战之则为胜,而田将军所言之事,极为有理。事到如今,上党之战,秦赵投入之兵力不下百万,可谓旷古绝今,而我赵国已经无力单独赢下此战,因此寻求外援,乃是唯一之希望。”
众人再度点头,赵括所言之事,皆是军议中已经得出的结论,只是,如何寻求外援,这才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
眼见着就要说到紧要之处,三人也是屏气凝神,死死盯着赵括,唯恐错漏了一个字词。
只见赵括微微一笑,拿着手中指挥棒,朝着沙盘之上,遥遥一指,众人循着轨迹看去,竟是对峙三年之久丹水防线。
不待三人发问,赵括的话语已经响彻耳旁:“本将之法,便是——进攻!”
……
“进攻?”在场三人皆是懵在了原地。
怎么攻?
往哪里攻!
丹水防线?!自己如今自守尚且不足,如何能攻?不是自取灭亡吗!
“要求得他国之助力,我军非得头破血流不可,既然如此,不若让这头破在吾等想要破损之处,至少没有了性命的关隘。”赵括略略解释道。
然而,这样的解释,显然并不足以满足三人,尤其是廉颇和田单的好奇心,而想要二人的密切配合,赵括也只得继续详尽地诉说起自己的计划。
没有理会众人,白起在双目深深盯着舆图,脑海之中飞快地计算了起来,显然这个消息比之斥候想象中要更加重要,甚至比之前面的消息都要重要。
身为一名将领,白起深知一位优秀将领、尤其是身经百战的优秀将领,对作战的影响有多大!
试想一下,若是赵军进攻之时,由廉颇镇守西岸大营,自己还真就不一定能够攻破,甚至在关键时候廉颇的一句劝阻就有可能让自己耗费良久的筹算落空。
可若是廉颇真的负气而走,那么对手便只剩下了年轻的赵括一人!那还不是让自己想捏扁捏扁想搓圆搓圆。
而结合周骐被明升暗降派出运粮的消息,廉颇负气而走不是不可能,而是非常有可能。
想及此处,白起不再犹豫,向一旁的传令官下令道:“速令故关之细作,不惜一切代价查实东出之将是否为廉颇,同时令韩王营中细作配合查找廉颇下落。”
“不惜一切代价!”白起再度强调道。
面对白起反复强调的“不惜一切代价”,传令官自然能感受到其中志在必得之意,当即应诺一声,便奔出帐外传令而去。
“往故关去的暂时不管,往壁垒而来的呢?”白起又接着问道。
“禀将军:往壁垒而来者亦是轻装简从,未曾张旗,又因在赵军防御重点区域,细作实难于……”斥候的声音越来越小,目光稍稍往上一瞧,却只见武安君的脸色已经有变白的趋势。
斥候心中一个咯噔,当即补充道:“不过细作探查道:其队伍在入壁垒之前,壁垒之守将亲往迎之。”
“哦!”白起略略点头,显然对此路人马,心中已有了成算。
“或为赵括亲至,查勘地形地势,以作渡河之准备?”一名秦将缓缓说道。
“此言有理也!”另一名秦将附和道。
白起闻言,不作声色地挥了挥手,示意斥候退下,显然斥候已经完成了使命,而接下来涉及到自家兵力调遣的军议已经不适合斥候继续听下去了。
斥候会意,明白自己的任务算是完成了,擦了擦额头冒出的汗珠,庆幸着上将军没有发怒,深呼一口气,缓缓退出营帐。
见斥候退出,白起随即向众将发问道:“根据斥候所查,我们基本可以确定,赵国已经中了我王的反间之计,而韩王山大营之中赵括已经取代廉颇掌控军权。那么下一步,赵军将如何动向,诸君请试言之。”
“从赵军大张旗鼓运粮及断流丹水、赵括亲往查勘种种迹象来看,赵军极有可能在近期对我所筑之西岸壁垒实施攻击!”一位秦军裨将见军神让自己讨论,赶紧发言道
“进攻是一定要进攻的,但时间呢?力度呢?”另一位裨将稍作思考回应道。
“有没有可能是后撤呢?后撤至百里石长城防线,我军继续压上,也还是对峙,赵括没法跟国内交代。”一名都尉摇着头否定道。
“然也,况且,若是无丹水壁垒阻隔,我军尾随而击,赵军势必付出巨大损失。赵括虽无作战之经验,却也是熟读兵书,定不至于如此布置。”又一位都尉否定道。
众将闻言,纷纷点头,似乎赵军进攻之势已然板上钉钉。可白起却不是这么想的。
“若是赵括欲效廉颇之空仓领之故事呢!”白起突然问道。
“壮士断臂?”王龁惊讶地问道。
很快,一行数人便来到了故关之中军帐中。
偌大的帐篷之中,许历正在忙里忙外,其他物什皆是平常,只有在中央的一方长桌,足有一丈多长,数尺之长,半人之高。
其上,沙土为基,水石各异,另有红、黑两色旗帜穿插其中,只一瞬间,便将众人的目光吸引了过去。
“这是?!”田单三两步便已走到了长桌之旁,不由地发出疑问。
不待赵括答话,廉颇将军却已在不知何时便赶到了田单的旁边,微微扫过一眼,便脱口而出道:“慈爱上党!上党之战局。”
话语中惊讶之音更不需细听,而那只布满老茧的双手,已经不自觉地伸向那山水之间,试图感受这片自己驻守了三年的天地:一个沟湾,几片树林,几乎栩栩如生宛在眼前。
刚刚提问的田单也不自觉地细细摩挲着长桌的边角。
赵括扫了一眼跟进来的许历,许历当即会意,上前一步对着两位老将军拱手一礼,稍作解释道:“二位将军,此乃我家上将军为此上党之战所特意布置之物,名曰:沙盘。”
说着,许历不知从哪里抽出细细的一根木杆,指着沙盘之上继续说道:“沙盘者,顾名思义,为细沙所制,辅以山石,令旗等物,已军报、斥候情报为基础,旨在将战场上,路途、山水、兵力等布置一一呈现,以供将领更好指挥之用。”
“好东西啊!”许历的话语刚刚落下,一旁的廉颇就不由得赞叹道:“敌我兵力布置,山水形式,一目了然,有了此物,大战凭空多了半成胜算。”
可别小瞧着半成的胜算,即便秦军不增兵,就凭赵括带来的这五万兵马,恐怕所增加的胜算也不到半成。
换句话来说,这一个区区的沙盘,竟能抵得上数万兵马!还是那种精锐的兵马!
当然,廉颇的话语也没有夸大沙盘的作用。一个制作精良的沙盘,可以清晰地将战场局势呈现在众人面前,从而令主将更为客观地做出决策部署。更重要的是,依据沙盘,部下将领更能够了解到主将的战略意图,并能将自己的队伍开到主将所想要的位置。
这对于只有粗略舆图的战国而言,绝对是一个创举。
不过,话说回来,一个沙盘而已,即便在有用,也弥补不了赵、秦两国在国力上的巨大差距,同样也左右不了如今这场“病入膏肓”的大战。
“若是早有此物,我军何以至此哉!”在欣赏完沙盘之后,廉颇不自觉地突然间冒出了这样一句话。
营帐之中,只有赵括略略听懂了廉颇可惜的话语——假若早有此物,他廉颇的大军不会迟滞在上党境内,眼睁睁地看着秦军抵达空仓领;假若早有此物,空仓领上诸将,定能携手防御,自己的第一道防线——空仓领防线也不至于数日便被秦军所破。
但,可惜,战事之中没有假若......
“廉老将军!”赵括忽地出现沙盘的一侧,对着廉颇说道:“将军且以此物,为吾等演示一番上党之战的进程吧,也好令吾等更好地了解战场全貌。”
说着,一旁的许历便双手递上了指挥棒。
“是!”廉颇显然也明白如今的形势紧急,当下也不客气,接过了指挥棒便开始了解说:“自三年前老夫接王命后,立即派遣马步军五万军为先锋,十万马步军为中军,五万步军为后军,共计约二十万大军,诈称四十万大军自邯郸出发。”
说着,廉颇拿着指挥棒便开始在沙盘上缓缓游走:“我军穿滏口陉而过,直抵长平关、故关一线,然后沿陶清河转入小东仓河边进入泫氏地区,进而往泌水开进。”
“此时,我军之战略意图为:以泌水天险拦截秦兵。”廉颇地指挥棒在沙盘一角略略一指,总结道。
见众人并无疑虑,廉颇随即继续述说道:“而此时秦以王龁为将,帅兵将十余万自咸阳出发,入渭水而汇入大河(黄河),再从大河上溯抵达汾河口,从而进入汾河。随即循汾河抵达新田后,立即溯着浍河以及其支流而上抵达乌岭关。走下乌岭关,秦军又转入梅河河谷到马邑,几乎与我军向泌水挺近的同时,秦军已经转入沁水河抵达端氏邑。”
一番眼花缭乱的诉说,加上秦军的行军部分有大量的区域根本没有在沙盘之上,若非专业的军事人才,真真是被廉颇将军给绕晕了。
好在,在场三人都不是等闲之辈,田单将军自不必多说,虽然未能名列战国四大将,但也绝对是名将之属,许历也不必说,一辈子跟随着马服君赵奢南征北战,区区几个地名还不足以将他绕晕。
至于赵括?嗯,虽然他实战能力有待检验,但图上作业,那是马服君赵奢大人亲自检验过的!
而赵括也不负众望地成为在场三人之中,最先发现秦军异常之人。
“好快的秦军啊!”赵括双目死死盯着沙盘,不由的感叹道。
而赵括的感叹也收到了来自廉颇的另眼相看,虽然早有耳闻赵括于军事有天纵之才,但传闻总归传闻,如今一见却知空穴来风未必无因。
赵括的感叹也提醒了另外的两人,尤其是田单,在心中默默地估算了两军行进的路程,竟然发现秦军用几乎同样的时间走完了赵军两倍多的路程!其战力之恐怖可见一斑。
同时赵括对战场的敏锐程度,也深深令田单感到震撼。
见着若有所思的二人,廉颇也不卖关子,当即稍作解释道:“秦军兵贵神速,而我军进展缓慢,原因有二:其一,军力集结缓慢,我军之中既有北地骑军又有邯郸步军,两军混杂,光是统一号令便花费不少时间;当然,更严重的乃是其二——轻敌慢行,自本将而下皆有秦兵两倍多距离,必不可先达的想法,故行军速度一直不快;故给了秦军充足的时间渡过泌水。”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