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蒋文康蒋靖安的现代都市小说《天降团宠:太子又提剑砍我桃花了全本小说推荐》,由网络作家“三月含芳菲”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天降团宠:太子又提剑砍我桃花了》中有很多细节处的设计都非常的出彩,通过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三月含芳菲”的创作能力,可以将蒋文康蒋靖安等人描绘的如此鲜活,以下是《天降团宠:太子又提剑砍我桃花了》内容介绍:太多。想来,这必不是凡水。陆氏一口气喝了大半瓢,豪气的把水瓢一放,面带笑意:“你们也尝尝!”婆媳几人各自拿家什喝了水,果然比外头挑回来的水好喝太多。陆氏温柔的摸了摸女儿的小脸:“宝儿,这水不同一般,可是有什么作用?”奶团子点点头,笑眯眯的说:“灵、水。喝,不,病病!”陆氏道:“你的意思是,这是灵水,喝了以后,不生病是吗?只是今天有,还......
《天降团宠:太子又提剑砍我桃花了全本小说推荐》精彩片段
奶团子避开了,小身子前探,小手一直指向厨房的房向:“水水!”老胡氏不明所以,这不是有水吗,为何非得上厨房去。
不过,疼孙女儿的老胡氏还是依着孙女儿,抱着她来到了厨房。
彼时,几个儿媳正在厨房里准备午饭。
见奶孙两个进来,以为小孩子闻到香味儿馋了,陆氏笑着刮了刮女儿的小鼻子:“饭还没好呢,要等一会儿才能吃。”
蒋禹清避开她娘的手,手指着家里的大水缸:“水水!”
老胡氏解释道:“刚才在堂屋里,她就一直指着这里说水水,我以她为想喝水。可倒了她也不喝,就想要来厨房。”
老胡氏把蒋禹肖抱到水缸边,故作生气道:“呐,到水缸了。你倒底要做什么?”
奶团子咧开两个小米牙,把自己的小手放在水缸上,心随意动,一股涓涓清流就流进了已经快要见底的水缸里。
水流很大很清很急,没多会儿就装了大半缸。这操作,着实惊呆了厨房里的几个女人。
大家谁也没有说话!一时间,厨房安静得只能听到水流进缸里的“哗哗”声和灶堂里柴火爆裂的“啪啪”声。
直到,大厨房里涌起一股浓浓的胡味儿。
掌勺的朱氏这才惨叫一声跳起来:“哎呀呀,我的菜!”
一番手忙脚乱后,女人们总算收拾干净了。然后继续围着已经装满的水缸发呆。
朱氏愣愣道:“你们谁掐我一下,看看我是不是在做梦?”
大嫂林氏愣了愣的伸手拧了她一把,顿时疼得朱氏龇牙咧嘴。
是真的!尽管早知道蒋禹清有些神通,但第一次这么直观的直白的看见,蒋家的女人们还有些魂游天外。
女儿能凭空取物,陆氏已经见识过多次,相比婆婆和两个嫂子,她要淡定的多。
她二话不说,拿起葫芦瓢舀起一瓢水就喝。
入口的泉水,清洌甘甜,竟是要比家里挑回来的井水要好喝太多。想来,这必不是凡水。
陆氏一口气喝了大半瓢,豪气的把水瓢一放,面带笑意:“你们也尝尝!”婆媳几人各自拿家什喝了水,果然比外头挑回来的水好喝太多。
陆氏温柔的摸了摸女儿的小脸:“宝儿,这水不同一般,可是有什么作用?”
奶团子点点头,笑眯眯的说:“灵、水。喝,不,病病!”
陆氏道:“你的意思是,这是灵水,喝了以后,不生病是吗?只是今天有,还是以后每天都有?”
“有,多多!”团子大眼睛笑成月牙儿,十分可爱。
老胡氏严肃道:“老规矩。这事儿,家里的大人知道就好,不必跟孩子们说了。
另外,洗菜的水也别再乱倒了,统统拿到后院浇地去。”
她想了想又道:“还是别了,这么好的水,拿去洗东西太浪费了。以后只能用来喝,洗菜洗碗什么的就用外头挑回来的水。”
女人们都表示赞同。
中午,家里人回来吃饭时,老胡氏说了这件事。
大人们沉默一会后,俱都笑了。二个伯伯甚至打趣她:“得嘞,以后有小乖宝在家,咱们还能少挑几担水。”
“嗯嗯!少。”团子表情严肃,十分自信。
屋里顿时笑声一片。
晚上,蒋家的男孩子们回家,发现今天家里的水格外的好喝。
蒋禹河忍不住道:“咦,你们发现没,今儿的水好像特别的甜!”
兄弟们纷纷附和道:“我也发现了!”行六的蒋禹山格外天真:“难不成,奶奶在水里放了糖?”
她娘朱氏打断他的美梦:“想什么好事呢?谁家在日常喝的水里放糖,亏你想得出来。
已离开的蒋家女眷,压根儿不知自家已成了别人口中的传奇。
即便知晓,怕也不会在意。
她们走到约定好的地方,等了没多会就见一辆马车急驰而来,随后吁的一声,停在了几人跟前。
来人正是蒋文渊父子。
蒋文渊在县衙听到消息,说家里的女眷被人给欺负了。妻子甚至同那泼妇动上了手。
他的娘子他知道,性子最是温柔软和不过。
平素里脸都不曾与人红过,如今破天荒的同人在大街上当众撕打,想必是对方做了什么特别过分的事。
那秦县令也是个善解人意的,一听到这消息,就立即命人备车送他们过来。
方一下车,蒋文渊的目光就准确的锁定的妻子。
见平日里端庄淑丽的妻子,这会儿头发散乱,衣衫纠结,甚至有几处还破了口子。
白皙秀丽的面容上,还有几道深深的抓痕,此时正渗着血丝。端的是满身狼狈。
而他们的宝贝女儿,脸上还挂着未干的泪痕,正仰着小脸,认真的对着她娘亲脸上受伤的地方呼呼,仿佛这样就能把伤痛吹走。
只一眼,蒋文渊心都碎了。忙脱下身上的披风将妻子罩起来。
见到丈夫,陆氏从护崽的河东狮秒变柔弱小白花,那是未语泪先流。
这可把蒋文渊心疼坏了,忙将妻子抱进怀里,温柔小意的拍着哄着。那模样,就跟她们哄小乖宝一样。
陆氏这番骚操作,着实看得旁边的妯娌两个目瞪口呆。
她们总算是知道,这老三两口子成婚多年,孩子都生了两个了,还恩爱的跟新婚似的。合着根源在这儿啊。
她们表示学到了。
妯娌两个交换了个彼此都懂的眼神,打算回去后就跟三弟妹好好深入交流一下,关于“驭夫”这个学术性的问题。
待陆氏彻底平复了情绪,收了眼泪后。蒋文渊才同车夫道了谢,将马车打发走。
老爹回来了,也就没自己什么事了。蒋禹清悄咪咪的给老爹递了支红霉素软膏,示意他给娘亲擦擦,这么好看的脸可不能留了疤。
蒋文渊早就同女儿培养出了相当的默契,借着衣袖的遮掩将药膏快速藏进袖子里,随后摸了摸女儿的头。
一面拿帕子给妻子擦干净了脸,上了药。
至于擦的是什么药,夫妻俩都默契的没问。宝贝女儿给的,肯定不会有错。
上了药,蒋文康父子两赶着骡车回来了。见弟妹这般境况,很是吃了一惊。忙问妻子是怎么回事。
林氏就把方才发生的事情拣大概的说了。
蒋文康气得额上青筋爆起,当下便抄了根哨棒打算掉头去寻那婆子算账。
叫蒋文渊一把给拦住了:“大哥且莫冲动。
那婆子不过是个烂瓦罐,咱们是名瓷,哪有用名瓷碰烂罐的道理。
左右她也没能占着便宜。以后碰不着便罢了,若再找麻烦,再收拾了不迟。”
蒋文康一想的确是这个道理,况且眼瞅着就要过年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且先记了这个仇,日后再算。
何况,他家乖宝那是天上的神仙下凡,岂是个腥臭的糟老婆子便能诅咒得了的。
等回了家,同家里人说了这事,蒋老头等人又是好一阵气愤不提。
腊月二十八。给亲家送年礼。
大房林氏的娘家就在县城,昨日已经送过去了。
三房的蒋文渊夫妻回外家时,把家里八个孩子都带去了。即是送年礼,也是让孩子们给先生拜个早年。
二房这边,蒋文喜夫妻俩亲自赶着牛车,带着满满一车的礼物回了朱氏娘家所在的铜锣坪村。
先是去蒋文喜的师傅家送年礼,坐了会。之后便回了朱大伯家。
这可把朱大伯一家欢喜坏了。他们也不图侄女(堂妹)这点东西,只要侄女(堂妹)心里记挂着他们,偶尔能回来看一看,他们就心满意足了。
夫妻俩陪着老人唠了半天的家常,又在朱大伯家吃了午饭。
临走时,朱氏的堂兄堂嫂们又往他们的牛车上塞了半萝筐黄澄澄的桔子,和一麻袋马蹄,让他们带回去吃。
直到离开,朱氏都没往旁边那座院子——她曾经以为的家看过一眼。可见她是真的死心了。
朱氏和丈夫带着一车贵重的年礼回朱大伯家事,很快就传遍了全村。
大家都说朱大伯一家好人有好报的同时,也不忘看朱大瞢子和罗氏的笑话。
朱大瞢子和罗氏自然也听说了。纵然恨得咬牙切齿,他们也不敢去找大伯一家的麻烦,更不敢去找朱氏的麻烦。
之前那两顿打,他们至今记忆犹新。
每每回想起来,只觉得骨头都在隐隐作疼。
如今蒋家又出了举人,他们就更不敢招惹了。
除了自己生顿闷气,背地里咒骂一通,什么也做不了。
忙忙碌碌中,便到了大年三十。
一大早蒋家的大人们就起床了,杀鸡剁肉破鱼好不热闹。
按照习俗,下午未时一刻,全族的人都会到祠堂上供祭祖。
因着今年族中出个举人的关系,供品较从前多了好几倍。
一整头的烤乳猪、荷叶粉蒸肉、整条的红烧大草鱼、烧鸡、烧鸭等。
外加其他的炒菜、整坛子里的酒水、糕饼点心、干果,甚至还有一大盘子从北方远道而来的大红苹果。
这些东西,包括难得一见的烤乳猪和红苹果在内,都是蒋家出的。
老族长和族老们看到这么丰盛的贡品,眼睛笑眯了成了一条缝。
不仅仅是因为祖先们能享受到这么好的供奉,还因为这些贡品摆完后都会分到各家,到时候他们也能沾沾光。
未时一刻。
蒋氏族人们祭祖的时候到了。按规据,家族的男人由族长和族老们带领着,都会聚集在祠堂内堂里给祖宗们三跪三叩。妇人们都在祠堂外堂跪拜。
待族人们都拜祭完后,族内今年的新生儿都会被长辈们抱进内祠拜祖宗牌位,上族谱。
今年蒋氏一族的新生儿除去夭折的两个,共有九人。蒋禹清就是其中一个。
盛装打扮过的蒋禹清小宝宝,由父亲蒋文渊抱进了内祠堂,在全族人的见证下,拜祖宗牌位。
三跪三叩后,须发皆白的老族长,翻开了厚厚的族谱,在蒋文渊和陆氏的名字下头,亲哥哥蒋禹川的名字旁边郑重的写上了“蒋禹清”三个字。
旁边还用小字写上了这样一句话(青州县碧溪堂蒋氏,开祠以来第一位女嗣)。
看到自己的名字,被庄重的写在泛黄的纸张上。蒋禹清的眼眶募然有些发热。
心里涨涨的,暖暖的,满满的。
如果非要给这种感觉,找一个恰当的定义,她想,那便是归属感。
这样的待遇,即便是在前世那个标榜男女平等的现代社会,许多地方,女孩子也是不能入族谱的。
但是,在这里,在这个落后的封建时代,她的名字却被族人们郑重的记入了族谱。
可以说,只要她的名字还在这本族谱上,不管她将来长大后是否出嫁,只要她愿意,百年归寿后她都能葬回这里,葬在蒋氏的族地。
这就是族人们给她的底气!
她的家人们爱她,族人们也爱她!
她是有根的人。
她发誓,以后,她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和来回报族人们的这份沉甸甸的爱。
祭祖完毕,贡品被平分给了族人们。蒋禹清家也分到了一小份。
蒋家不缺这点吃的,蒋老头儿便作主把这份给了孩子多的人家。
之后的重点便是年夜饭了。
蒋家三代一十六口并一个小厮阿平,共十七个人。大
人们并蒋禹清这个小奶娃一桌,禹字辈的七个男孩儿并小厮阿平一桌。
桌上的菜都是一样的,鸡鸭鱼肉样样都有,极为丰盛。
只可惜小奶娃蒋禹清大多只能看一眼,除了小半碗去了油的鸡汤和撕成缕的鸡腿肉,并两个小肉丸子,其他的都不被允许吃。
屋子里一片欢声笑语,好不热闹。
吃完年夜饭,收拾好。大人们便摆了茶水瓜子点心,准备守岁。
蒋老头和老胡氏捧出一小篮子红包,开始给孙子们发压岁钱。这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
男孩子们每个二百文。这放在从前,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因此,男孩子们都十分满足。
到了蒋禹清这,老胡氏直接给了一个缀着如意金锁的金项圈,这可把男孩子们羡慕坏了。
不过羡慕归羡慕,却没有一个人生出嫉妒之心,他们一至觉得妹妹是家里宝贝,家里什么好东西给妹妹都是应该的。
蒋禹清感慨哥哥们都懂事。耐何她一个小奶娃身无分文,便是想给他们压岁钱也不成。罢了,来日方长吧。
小孩子们都在长身体,不到子时都撑不住去睡了。至于蒋禹清小宝宝,早就在娘亲怀里睡得不知今夕是何夕。
陆氏看着女儿粉嘟嘟的睡颜,只觉得怎样宠爱都不够……
次日大年初一。
村里家家户户开始相互拜年。蒋文渊成了举人,地位在村里那是蝎子粑粑独一份。
故而刚吃过早饭没多久,前来拜年的族人们就坐满了蒋家的大厅。
家里的小子们则忙着给来客们端茶倒水,拿果子。
至于蒋禹清小宝宝则负责卖萌,但凡有夸她可爱漂亮的,她都会给个大大的笑脸,直到顶不住了方才闭着眼睛沉沉睡去。
这样不吵不闹,乖巧好带的小娃,村里没人不稀罕。
都道陆氏命好,长的好,出身好,嫁的好,就连生的女娃都比旁人的儿子金贵。一般人真羡慕不来。
初二,外嫁的女儿回娘家。
每年的这一天,都是蒋氏一族的媳妇们最让人羡慕的一天。
因为族内没有外嫁的女儿,她们不用为谁留在家里招待回门的姑娘而纠结,甚至发生争吵。
每个人都可以开开心心痛痛快快的回娘家。
然而,人与人的悲喜并不相通。
正因为年轻人都带着孩子回外家了,故而这一天也是蒋氏一族最安静,老头老太太们觉得最孤单的一天。
比如,蒋家就剩下了蒋老头和老胡氏。
吃午饭时候,蒋老头看着满桌的菜和桌边空荡荡的椅子,只觉得索然无味。叹道:“咱们家要是也有个能回门的就好了。”
老胡氏白了他一眼,不客气道:“天还亮着,做什么美梦呢?”
蒋老头瞪了一眼老妻,理直气壮道:“怎么就不能做梦了。我是没女儿,可我有孙女。
我孙女儿长的这般好,将来肯定能寻个如意郎君。她若是成了亲,那初二可不得回娘家嘛。”
老胡氏冷笑一声:“你可真是个好爷爷。乖宝才这么点大,你就打上她的主意了,真是越活越回去了。”
让老妻这么一呛,蒋老头瞬间气短,声音也小了许多:“我这不就是想想么,想想也不行?”
“行,怎么不行。那你就闭上嘴多吃点,争取能活到乖宝可以回门那天。”
蒋老头:“……”
这日子没法过了。
天亮后,蒋家的院子里更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几伙儿同族的壮小伙们,分头从各家借来桌椅板凳,在院里划好的地方摆开,摆不下就摆在相邻几家的院子里。
请来帮忙的妇人婆子们,分成了几组。洗菜的洗菜,杀鸡的杀鸡,破鱼的破鱼,剁肉的剁肉,切菜的切菜,个个麻利非常。
蒋家院外的空地上,沿西墙架起了一溜儿四口大灶。灶里燃起了熊熊大火。
一口锅焖米饭,一口锅熬着大骨头汤,剩下的两口大锅里,大师傅也麻溜的用大铲子翻炒着肉菜。
那浓浓的肉香味,飘出去老远,勾得人直吸溜口水。
庄户人家,靠天吃饭。年景好的时候,所得的粮食交了税,也仅能勉强混个温饱。
肉是轻易吃不上的,只有家里长辈过寿,或是年节的时候,才能割上一点,打打牙祭,要想吃饱那是不可能的。
此番,蒋家给小孙女做满月,竟是预备了足足三十桌的席面,杀了一整头肥猪。
听王老五说这猪忒肥实,不算下水,光肉都得二百来斤。
除此外,还有整鸡和整鱼,竟是比过年都丰盛。
不管是受邀的几家外姓人家,还是跑来看热闹的村民。
一面感慨这蒋家疼孙女,一面又禁不住为蒋家的大手笔暗自咂舌。
蒋家发了财,又这般阔气,家里还有一个秀才老爷。
听说下半年就要下场考举人了,若是中了,这门庭眼看着就要起来了,将来可更要交好才是。
当然也有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外姓人,暗地说蒋老头和老胡氏老糊涂了。
放着那么多孙子不疼,给个小丫头片子赔钱货办什么满月酒。
那孙女再好,将来也是别家的人,还不若留着钱给孙子将来娶媳妇。
且说旁人万般心思不提!
四月二十。蒋禹清满月。
作为主角的蒋禹清小宝宝,一早醒来就被她娘亲和奶奶外加两个伯母争相打扮了。
仲春时节,花开遍地,已经十分暖和。
尽管如此,作为小宝宝的蒋禹清,还是被长辈们戴上了溥棉的红色虎头帽。
帽子做工十分精细,两只立起的虎耳尖上,还用金色的丝线绣了两条栩栩如生的小锦鲤。
与她额间的红莲交相呼映,十分的童趣可爱。
身上是同色系的大红色小裙子,裙子里套着红色的小裤子。胖脚丫上是小小的可爱虎头鞋……
总之,全身都是红通通的,像极年画上的福娃娃。
一个月的时间,小团子彻底长开了。加上天天喝灵泉水的缘故,她的身体不含一丝杂质。
皮肤如极品的羊脂白玉一般通透细腻,白嫩中透着淡淡的健康的粉。
小巧秀挺的鼻子,樱粉色小嘴,又浓又密扇子似的长睫毛,尤其是那双葡萄般干净清澈的大眼睛,注视你的时候,让人瞬间觉得,灵魂都被净化了。
这样的孩子,谁人不爱?
奈何蒋家人紧张的很,轻易不让人抱。
才辰初,陆氏的娘家人就到了。陆老爷子并陆母郭氏,连同儿子陆平章儿媳陈氏和两个孙儿赶着骡车到了。
听说娘家人到了,陆氏忙抱着孩子从屋里迎出来。
郭氏方一见面,就将蒋禹清抱了过来,嘴里心肝儿宝贝的哄着。对着疼爱自己的亲外婆,蒋禹清很给面子的露了个无齿的微笑。之后是大舅母陈氏。
陈氏生了两个儿子,也没有女儿。
自打上回洗三见了小姑家的女儿,着实喜欢坏了。
今日见得怀里的女娃较刚出生那会,更加的玉雪可爱。尤其是额间的那朵红莲,熠熠生辉,仿佛观音座前的小仙童一般。
当真是喜欢到了骨子里,恨不能抱回自己家养才好。
当然,她也只能是想想。这可是蒋家的眼珠子,谁抱跟谁急。
作为舅母,她能经常亲近一二,沾沾福气,就已经很满足了。
陆外公和陆大舅也极喜欢这个小外孙女儿。
早就听说这孩子生来便额生莲花,是个有大福气的。今日一见果然不假。
只不过,男人在情绪上的表达,要含蓄的多。
陆大舅家的两个两个儿子,一个十一岁,一个九岁,均已跟着祖父读书。跟蒋家的七个孙子既是同窗又是姻亲,彼此间很是玩得来。
此番跟小姑家的长辈们见过礼,看过妹妹后,就同蒋家的小子们凑到一块儿玩去了。
蒋文渊陪着岳父也是恩师,和大舅兄一起在外间说话。陆氏便同亲娘和大嫂在屋里说私房话。
不多会,便听得大嫂的娘家人来了。陆氏便又同母亲和嫂子告了罪,抱着孩子迎出去。
林氏的娘家是开镖局的。
她爹林老镖头年轻时从戎,解甲后便开了家镖局为生。为人豪爽仗义,也是青州县响当当的人物。
此番,亲家得女,林老镖头亲自带着一家人前来,足见对亲家的重视。
林家贺蒋禹清的满月礼十分丰厚。
一个缀百蝠长命锁的银项圈,莲花纹的银手镯、脚镯各一对儿,并孩子的夏季衣物四套,其他的茶礼若干。
林家老太太把蒋禹清抱在怀里,好一阵稀罕。
她自家也有孙女儿,但长成这般漂亮可人疼的,也是第一次见。
只同老胡氏夸道:“老亲家,这娃娃生的好啊,长得跟观音座前的小仙童似的,一看就是有大福气的。你有福了!”
老胡氏最喜欢别人夸自家的孩子,当即笑的合不拢嘴:“亲家姐姐,不怕你笑话我。
西津渡我蒋氏一族,多少年多少代也就我家得了这么一个宝贝姑娘。
这事儿我能吹一辈子,我可不得有福气吗!”
“哈哈哈,老亲家,你说对,有福气,我们都有福气!”
正说着,打外头进来一个挑着担子的憨厚汉子,并一个拄着捌棍儿的老头儿。
汉子的担子一头是盖着红布的篮子,另一头拴着两只咯咯叫唤的老母鸡。
老胡氏忙迎了上去:“哎约喂,我的老哥哥,小三他舅舅你们怎么来了。
这大老远的,得亏了您走啊,快,快进来,屋里坐。”
这位老人是就是蒋禹清二伯母朱氏的娘家大伯,亦是蒋文喜师傅的族兄。挑担子的汉子则是朱氏的堂兄。
朱氏自小没了爹娘,跟着哥哥过活。
哥哥娶亲后,嫂子嫌弃她是个拖油瓶,对她很不好,常常是非打即骂。一天累死累活的干到晚,常常连饭都不给吃饱。
若非大伯一家看不下去,时常帮衬一二,朱氏怕是活不下去。
后来,朱氏出嫁,兄嫂收了蒋家的聘礼银子,却是一文不出。
也是这位大伯一家出头,给朱氏做了两身新衣。堂兄堂嫂们又给凑了口箱子,这才出了门子。
因着兄嫂不仁,朱氏出嫁后极少回娘家。
偶尔回去,也只是去看看大伯一家。
因此又惹得娘家嫂子在村里到处说她是不孝的白眼狼,暂且不提。
蒋禹清醒着的时候,也听自家娘亲和奶奶说过二伯母娘家的一些事情。
因此对于这位善良的老人,十分有好感。
在老人抱她的时候,十分给面子的露了个大大的微笑,甚至用自己幼嫩的小手,握住了老人的手指。
蒋家的满月宴共预备了三十桌的席面。
桌上,鸡、鸭、鱼、肉,足足八大碗,全是干货。那香味飘出老远,让肚里本就少油水的村民们,馋的直流口水。
只恨不能快点到时辰,好敞开肚皮吃一顿。
那厢里正领着颇面生的一行人,分开密集的人群往蒋家的院子走来。
当头的青年,穿一身雨后天青的长袍,头戴玉冠,腰悬玉佩,面容颇为俊美。
揩一五六岁的漂亮小童,那小童也是一身锦衣,头戴一顶小小的金冠。
明明小小年纪,身上散发的气势,却是压得人不敢再看他第二眼。二人身后跟着六名护卫,一看就不是普通人。
里正眼尖,揪住了蒋家的大小子蒋禹江道:“快去把你爷爷你爹你叔全喊来,咱家来贵人了。”
蒋禹江心里一惊,抬头迅速扫了来人一眼,也不敢多看,作了一揖便去里面喊人了。
听孙子说,外头来了大人物。蒋老头忙带着几个儿子迎了出去,果见里正带着一群打扮贵气人站在门口。
里正见主人家出来,忙上前一步,压低声音道:“这是咱们县的县令秦大人和小公子,今日私访到此,听说你家做酒,特来沾个喜儿!”
蒋老头几时见过这般大人物,一时之间手脚都不知往哪儿放。
蒋文康和蒋文喜比之蒋老头也强不到哪去。
还是蒋文渊先上前一步,行了一个揖礼:“学生蒋文渊见过秦大人,小公子,和各位差大哥!”
蒋老头和两个儿子这才反应过来,忙要跪下给秦县令磕头。
却叫秦县令给拦住了道:“老丈不必多礼,今日本官也是偶然私访至此。听说你家孩子满月,便也想来沾个喜气!”
蒋老头高兴道:“不敢,不敢,大人能来我家,是草民一家的福气,大人,小公子,各位兄弟,快里头上座。”
听说县令来了,屋子里的人纷纷想来给县令见礼。秦县令让随从给拦了。
蒋文渊安排秦县令坐了主桌,又请了岳父和大舅哥、林老镖头,朱大伯、里正和几位族老作陪。
陆大舅陆平章本就是衙门的户籍师爷,与秦县令再熟悉不过。
二人一见面,均是愣了一下。得知陆家与蒋家的关系,秦县令笑着道:“我知你今日要来喝外甥女儿的满月酒,却不想就是这家,到是赶巧了。”
有陆家大舅作陪,这桌子上总算少了些拘束。
令人意外的是,看似高冷的小公子则跑去和蒋家七个小子并陆氏娘家的两个侄儿坐了一桌,正好凑齐了十个人。
到了时辰,打了爆竹开席。
酒过三巡,按习俗,蒋文渊夫妻要抱着今日的主角蒋禹清出来挨桌谢客,也是讨口福。
每到一处,孩子都会得到无数的祝福。
一时间,以蒋家院子为中心方圆几百米的范围内,处处欢声笑好,好不热闹。
待得酒足饭饱,客人们纷纷离去。
秦县令也要离开了。
蒋文渊带着族人起身相送。‘
出于好奇,临走前,秦珏要求看看孩子。县令大人想看孩子,蒋家人自是不好推辞。
蒋文渊见这妻子这般小女儿作态,微一愣,似也想到缘由,俊脸也有些发红。
莫不是宝贝女儿早起的时候,看到了些什么吧?想到那小人精似的闺女,嗯,也不是没有可能。
夜里,夫妻俩起来看了两次。
见小女儿肚子上搭着条溥毯,规规矩矩安安稳稳的睡在床上,这才放心回房。
次日,夫妻俩抱着女儿亲了又亲,眼看时候不早,这才依依不舍的走了。立春和谷雨则被留了下来,专门照看蒋禹清。
六月底,学堂建成 。竣工那天,一向抠门的老族长破天荒的差人买了头猪回来,请全村人吃杀猪饭。
蒋禹清也被老胡氏抱着去了。
大锅饭,好不好吃的两说,热闹倒是真热闹。
席上,老族长喝多了。扯着破锣似的嗓子唱龙船调,唱着唱着就哭了。
一边喝一边哭。哭从前的苦日子,哭族人们曾经受过的委屈……
年近六十的老头儿,哭的涕泪横流,像个孩子。
莫说曾经一起经历过苦难的族人们,就连她这个外来者也颇为感慨。
这老头儿一辈子都在为族人打算,没有半点私心。且不说他能力如何,单凭这点他就值得族人敬重,无愧祖宗。
蒋文渊托昔日的山长和同窗,开出了十分不错的条件,要想要为蒋家的族学寻一位人品厚重的先生。
山长们答应,若是有合适的人选,一定推荐给他。
七月上旬末。西津渡到县道的这条路全线铺通,可并行两辆马车,总长将近六里,全部用三合土夯成,又宽又平又坚实。
不仅比县道好,甚至比许多村子里的晒谷场都好。
西津渡再次出名了。方圆数里的村子,姑娘以嫁西津渡的小伙子为荣,小伙子以娶西津渡的姑娘为荣。西津渡再度风头无两。
外头如何热闹,都关不着蒋禹清这个小豆丁的事。在立春和谷雨的眼里。她们家小姐着实太过孤独可怜了些。
这么大点的年纪,正是好奇和贪玩的时候。
但她们家的小姐不是在书房看书,就是在后院的菜地种菜,亦或者是让人抱着她外出巡田。
除了几个哥哥,连个玩伴都少有,懂事的让人心疼。
关于玩伴这件事,蒋禹清也没办法。
同姓的族人,除了她再没有别的女娃。村里的外姓人倒有几个。
奈何,比她大的碍着她的身份,都不太敢跟她玩。跟她差不多大的,又实在是太小了些,连话都说不清楚,如何能玩到一块。
毕竟,不是谁都像她一样开挂的。这要是不小心惹哭了,只怕还得她来哄,还是算了罢。
自打那日书房教识字之后。蒋禹清便正式开始学习。
老爹不在,就跟哥哥们学。她本就有前世的基础,一本书连蒙带猜的,也能看个大概。
遇到不认识的字,只要有人稍加指点,她便能记个八九不离十。
她的手小,还握不住毛笔。
就让二伯给她做了个小沙盘,每天用小棍儿在上面书写练习,加深印象。
后来干脆从灵境里拿了铅笔和白稿子出来写。
家里的长辈们不止一次感慨,这若是个男儿郎,家里怕不是要再出个状元郎。
这话让蒋禹川听见了。
他暗自发誓,既然妹妹不能考状元,那我就让她当状元郎的妹妹,最风光的状元妹妹。
从此后,蒋禹川读书更加用心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