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其他类型 > 开局:六甲神兵

第5章 赵明月的处境

发表时间: 2022-11-27

京都。

皇宫。

垂拱殿。

女官宋清影一脸沉重,脚步匆匆,将一份紧急送来的文书呈报给女帝赵明月。

这份文书,是城外敌军金国使者送进城来的,对停战议和的回复。

金国竟然提出,若要求和,除非答应以下条件:

其一,割让黄河以北之地给金国;

其二,向金国称臣,每年交纳岁币一百万贯;

其三,尊金国为中原皇朝正统,宋国此后为南方之主,大金的附属国。

或者:

其一,割让太原、真定、河间之地给金国;(比割让黄河以北,地区范围要小得多)

其二,每年交纳岁币五十万贯给金国;

其三,宋金联姻,宋国女帝赵明月嫁给金国皇帝完颜吴乞买为妃,宋国迁都江南,另立国主,此后不许称大宋,只可称南宋。

两组条件对比起来。

主和派的大臣们都倾向于第二组条件。

给出女帝赵明月,来换取少割地、少赔款、不称臣沦为附属、不丧失中原皇朝正统名义、虽迁都南方改称南宋但可与金国平起平坐。

这等于是牺牲赵明月一人,得以保全宋国核心利益。

对此,主战派的大臣们,纷纷沉默了,暂未表态。

虽然他们是强硬的主战派,但心里都明白,倘若真到了亡国之际,第二组条件无疑要好于第一组条件。

只是,内心尚存的一些骨气,让他们说不出口,堂堂大宋却要用一个女人来换取生存空间。

所以他们沉默了。

赵明月从宋清影手里接过来文书,看完,瞬间俏脸苍白如纸,没了血色。

她起身,站立不稳,摇摇欲坠......

“官家!官家!”宋清影急忙伸手扶住她。

她潸然落泪,哽咽出声:“备马车,去艮岳,见赵桓!我要问清楚,这是不是他父子二人的阴谋!”

赵明月终于明白了,为何今年年初赵佶禅位给太子赵桓,赵恒不受,结果突然让她一个公主来继任皇位。

原来是让被誉为京都第一美人的她,上位镀金,提高身价,作为交换利益的筹码。

如果她只是公主,哪怕她长得再美,也未必能引起金国皇帝完颜吴乞买的兴趣。

但她是大宋女帝,就不一样了,这就能引起金国皇帝的征服欲,放弃一些利益来得到她。

艮岳园林。

定王宫。

(赵桓在当太子之前,封为定王,如今他不是太子了,便复为定王,现居府邸称为定王宫)

赵桓一袭深灰色长袍,站在案台边,挥毫泼墨,笔锋如刀,落于纸上,纤细险劲。

比起他父亲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那种细瘦如筋、瘦劲奇崛而不失天骨遒美、逸趣蔼然。

他的书法形似而神非,虽也纤细如筋,但显得凌厉、带着无尽的发泄。

仿佛心中藏着无尽憋屈,灌注于笔墨,喷发于纸上。

“嘀嗒......”

一颗泪珠从他脸庞滑落,掉在纸上。

染湿了刚写完的两个字——明月,让明月二字变得模糊起来。

“对不起,为兄无能,委屈你了......”

他呢喃几声,放下毛笔,仰天长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大王,女帝来了。”

一名侍女轻声禀报。

赵桓转头,神色变得沉默寡言,微微点头。

赵明月眼角红肿,快步走进来,怒视赵桓,张口质问:“告诉我,你为何要阴谋害我?从小到大你对我的爱护,都是虚情假意吗?”

赵桓却不回答,而是躬身行礼,声音低沉:“臣拜见官家。”

“我不要你拜见!我要听实话!”赵明月大步逼近赵桓,死死盯着他的眼睛。

赵桓后退一步,低着头,沉默不语。

僵持了好一会,见他不肯说话,赵明月无奈,泣声央求:“哥,求求你,告诉我好吗?让我死个明白行吗?”

听到死字,赵桓一颤,抬起头来,终于开口:“明月,别做傻事。”

“你先坐下,冷静冷静,我告诉你,我告诉你。”

“好,我坐下,我冷静,我冷静。”

赵明月擦干眼泪,坐到赵桓对面。

赵桓从身上衣服里面,取出一卷金色帛书,递给赵明月,低声道:“此乃太上皇给我的天机书抄本,你看完就明白了。”

赵明月接到手里,急切展开,一目十行的速看。

看着看着,她脸色剧变,气息剧烈起伏。

她大惊失色,忽的起身质问:“这!这!从何而来?岂能当真?”

“太上皇在禅位之前,寻求隐世高人测算天机,得此天机书。”

赵桓答道,“此事,关乎我赵宋皇室存亡,宁可信,不可不信。”

赵明月闻言颓然跌坐......是啊,关乎我赵宋皇室存亡,宁可信,不可不信......

天机书预测:

如果赵桓即位,那么,靖康二年二月(1127年2月),也就是明年二月,汴京将会沦陷,金军掳走太上皇赵佶、皇帝赵桓,及太后、皇后、后妃、皇子、公主、宫女,宗室、宗姬,大臣及其女眷,外加京城的美貌女子、各行工匠,多达一万多人,北上金国苦寒之地,被迫牵羊礼,囚禁受辱,女眷全部惨遭奸淫。

赵宋皇室就此被一锅端,就此灭亡。

若要化解此劫,唯有一道,让公主赵明月即皇帝位,以备不时之需。

这个“以备不时之需”——

虽未明说何意,但现在来看,结合当前局面,已经不言而明,那就是:用赵明月充当部分筹码,交给金国,来换取较好的求和条件。

所以。

比起天机书上预测的不堪承受的后果,牺牲赵明月一人,又算得了什么呢?

赵明月拿着天机书,颤颤巍巍起身,失魂落魄往外走。

宋清影急步过来扶着她,上马车。

风雪中,马车驶出艮岳,转向延福宫......

延福宫,是太上皇赵佶的居所。

“禀报太上皇,女帝来了。”

“让她进来。”

赵佶一袭青色道袍,放下画笔,移步茶台,坐下,亲自煮茶。

茶台上已有开水,热气弥漫,模糊了他的脸,让人看不清他的表情。

赵明月走进来。

没行礼请安。

直接走到茶台前,赵佶的对面,坐下,直视赵佶,质问:“我大宋原本国富民强,为何沦落至此?”

她的意思是,赵佶败坏了大宋的根基。

赵佶面无表情,反问:“你是在责怪我吗?认为罪责在我是吗?”

“难道不是吗?”赵明月毫不客气。

“呵。”赵佶冷笑,“说说,你凭什么这样认为?”

赵明月道:“你联金灭辽,就是与虎谋皮!就是祸根!”

“幼稚。”

赵佶呵斥一声,道:“你以为,辽国不比金国威胁大吗?宋辽澶渊之盟,真的可以和平永久吗?”

“澶渊之盟一百多年来,虽然宋辽都得以休养生息,但我宋,西北境有西夏作乱,连年对战,消耗国力,国力已然不如辽国。”

“再这样下去,辽国岂不会灭我大宋?”

“既有女真族突然崛起,自立金国,造反辽国,我当然要抓住机会,联金灭辽。此举,何错之有?”

“至于灭辽之后,金国反噬我宋,这只能说,乃不可预料的劫数。谁能想到,金国在灭辽之战那般消耗之下,竟还有余力南下侵犯?”

听罢。

赵明月冷笑一声,嘲讽道:“既然你如此懂得大局,那为何不奋发图强,重振武功,保境安民?又何至于落到如今这般摇尾乞怜求和的境地?”

“放肆!”

赵佶怒斥道:“崇文抑武,始于太祖、太宗,乃我大宋奠基之策,岂可动摇?”

赵明月不甘示弱,反驳道:“何不学大秦、大汉、大隋、大唐,一统天下?”

“你懂什么?”赵佶起身,甩袖,踱步,头头是道而道:“学大秦、大隋?呵呵,二世而亡吗?”

“学大汉、大唐?我赵宋有那种时代条件吗?”

“汉推翻秦而立。唐推翻隋而立。二者捡了前朝统一天下的便宜。”

“而我赵宋立国之初,天下是什么局面,太祖、太宗如何上位,你不会不知道吧?”

“若不崇文抑武,恐怕早已不是我赵家当皇帝。”

“我赵宋所处之境,乃东汉末年三国鼎立之局,不是汉、唐之初的时代,有何可比?”

听到这一句。

赵明月张口道:“就算是东汉末年三国鼎立之局,不也魏国灭蜀汉、灭东吴,一统天下吗?”

“明月。”赵佶摇摇头,“你又错了。”

“魏王称帝之后,延续了多久?”

“曹家是靠谁完成一统天下的?是司马家,是被篡位的代价。”

“统一天下何其难,必出枭雄方可为,枭雄野心难以控,尚武定会埋隐患,若是不能存长久,一统天下又如何?”

“我们赵家要的,不是一统天下,而是要我们赵家当主人,统治一席之地。”

“有得必有失。”

“你回去吧,顺命吧,赵宋不会遗忘你的功劳。”

......

回到福宁殿(北宋皇帝的寝宫)。

赵明月静坐流泪。回想在延福宫,赵佶的一番话,竟是让她无言以对。

难道只能认命吗?

不。

她不想去金国,嫁给完颜吴乞买。

可是。

她不想又能如何?由得了她吗?

没错,她是可以反抗,以死反抗,免受其辱。

但,于国于民,于赵宋皇室,怎么办?难道为了她一己之心,而不顾国顾民顾赵家吗?

“官家,官家,别太担忧伤心了,天无绝人之路,一定会有办法的。”

宋清影抹着眼泪,轻声安慰赵明月。

她还补充一句:“丁大仙回归来的,丁大仙的六甲神兵定能退敌。”

听到丁大仙三个字,赵明月抬起泪眼,眼中泛起一丝希冀......

但那一丝希冀在她眼中转瞬即逝,她摇头道:“清影,别哄我了,我从一开始就没真正相信过,丁奇的道法六甲神兵。”

宋清影一愣,“官家,既然你不信,那为何还重用他?”

赵明月慢慢说道:“为了给守城将士信心,为了给全城百姓希望,我虽不信,但他们信啊。”

宋清影沉默了。

一会后,宋清影突然出声,“官家,我觉得丁奇一定会如期归来,他一定会有办法的。”

“为何?”赵明月很是不解,还沉吟一句:“他不会归来,其实他就是想逃走,我不过是成全他罢了。”

宋清影摇摇头,“官家,他不会不归来的,昨夜走时,他恋恋不舍,三步一回头,张望皇宫,我偷瞄他脸上,看到他真情流露,情深意切。”

“我斗胆说一句,我觉得他就是爱上了官家您。”

“为了官家您,他定会拼死而为。”

听宋清影这么一说,赵明月眼中又燃起了一抹希望,脑海中想起未婚夫一事......

无声静了一会之后。

赵明月目光投向宋清影的脸上,轻声问:“抛开六甲神兵这种伪道虚言不说,你觉得丁奇还能有什么办法退敌解围?”

闻言,宋清影稍作思索,突然眼眸一亮,泛起兴奋之色,回道:“官家,他手里有一块官家的令牌,其实这是他向我提出,请求您给他的。”

“我明白了,他此番冒险出城,肯定是想持官家的令牌去求援,调兵来京勤王!”

“等他带来了援军,形势便可扭转!”

“所以,还请官家保重圣体,振作起来,联合有骨气的大臣,招揽悍不畏死的将士,与您一条心,绝不投降乞和!”

一边听着,赵明月一边开始点头,眼眸中渐渐散发希望之光。

但她还是担忧的说道:“丁奇能调来援军吗?此前我发出那么多勤王诏令,结果至今还只来了张叔夜一支勤王军。”

她还补充一句:“上个月,我派耿南仲送腊书去相州给康王赵构,封赵构为兵马大元帅,然,至今未见赵构大军来救援京都。”

“据密报,赵构身边,汪伯彦、赵野、黄潜善、张俊等人,皆劝赵构按兵不动,以保存兵力。”

“可见,他们已有不轨之心啊......”

见赵明月又陷入悲观,宋清影连忙说道:“官家,亦并非如此,臣听说,副元帅宗泽坚决出兵来援京都,宗泽大军已经开拔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