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秋日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大明逍遥皇子

大明逍遥皇子

缤纷 著

其他类型连载

被老朱调到封底的十三子,只想安安稳稳的过完一生,顺便再建设一下府城。没想到,却被老朱要求回去代替太子监国。老朱:十三儿,不监国,简直就是浪费我朱家的基因啊。二虎:陛下,王爷他给全军配枪了!老朱:......二虎:陛下,王爷领军把西域打下来了!老朱:......二虎:陛下,王爷弄了一个钢铁长城!...

主角:朱桂徐妙清   更新:2023-08-07 20:1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桂徐妙清的其他类型小说《大明逍遥皇子》,由网络作家“缤纷”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被老朱调到封底的十三子,只想安安稳稳的过完一生,顺便再建设一下府城。没想到,却被老朱要求回去代替太子监国。老朱:十三儿,不监国,简直就是浪费我朱家的基因啊。二虎:陛下,王爷他给全军配枪了!老朱:......二虎:陛下,王爷领军把西域打下来了!老朱:......二虎:陛下,王爷弄了一个钢铁长城!...

《大明逍遥皇子》精彩片段

《大明逍遥皇子》 小说介绍

小说主角是朱桂徐妙清的书名叫《大明逍遥皇子》,这本小说的作者是缤纷创作的穿越重生小说,内容主要讲述:第9章二虎说完这句话,其实心中也颇有几分忐忑不安。朱元璋性格多疑,虽不暴虐,但一旦让他起了疑心,那可不是什么好事。也就是二虎身为贴身侍卫多年,才敢大着胆子在此时插话询问。当然,二虎其实心中对代王殿下是...

《大明逍遥皇子》 第9章 免费试读

第9章

二虎说完这句话,其实心中也颇有几分忐忑不安。

朱元璋性格多疑,虽不暴虐,但一旦让他起了疑心,那可不是什么好事。

也就是二虎身为贴身侍卫多年,才敢大着胆子在此时插话询问。

当然,二虎其实心中对代王殿下是有一点点好感的,毕竟他是武人,对代王殿下搞出来的那个枪很感兴趣......

那个枪械威力如此巨大,如果能搞到手,对他们这些锦衣卫也好,对大明朝的军队也罢,都是一桩大好事。

听到二虎的询问,朱元璋站起身来,往窗口下望去。

此时,代王朱桂身边仍然是人潮涌动,一片喧哗。

朱元璋双手扶着窗槛,盯着人群中的朱桂打量了好一会儿,这才摇了摇头。

“先不现身吧。”

他方才又认真的考虑了一番,万一自己这个小儿子,说的话是真的呢?

虽然朱元璋心里也知道他这个想法很可笑,天下岂有亩产三十石之粮种?

这话要是拿到朝堂上去说,怕是当场就能引起一阵狂风暴雨。

底下那帮大臣们,绝对把朱桂这句话当成彻头彻尾的笑话来看待。

可是在朱元璋心底,其实还是有一点点隐隐约约的期盼,期盼自己这个儿子,能够真的给自己带来天大的惊喜。

他虽然生性多疑,从来只相信自己,但对于自己的亲生儿子,还是愿意多给几分信任。

只不过,若是朱桂这些所作所为,真的是为了收买人心而故意做的话,那朱桂,也必将迎来自己的滔天怒火!

“还是先不要打扰他吧,以免他多想了。”

朱元璋还有一句没说出口的话,那便是万一他和朱桂见了面,到时候朱桂又私底下做什么小动作的话,那就不方便查探到了。

还不如就先这样,自己微服私访,好好的看一看,自己这个儿子,究竟想干什么。

毕竟,朱元璋自己心里也很清楚,他多疑的性格名声在外,真要是和朱桂见了面,怕是这个儿子就要整天开始疑神疑鬼了。

二虎点头称是。

他心中默默的松了一口气,还好,皇上看起来,对代王殿下还是有一定的包容之心,暂时应该还不会出现什么大事。

就在此时,楼下忽然又传来了朱桂的声音。

“各位乡亲们,我在这里要继续宣布一个好消息。”

“咱们的煤矿改良工作,也相当顺利的成功了,从今往后,大同就会有大量的煤炭出售。”

“大家可以放心的购买,新改良的煤炭,质量是相当好的......”

朱桂的话还没说完,人群中顿时传来了阵阵欢呼声。

“有煤炭买喽!简直太好了!”

“哎呀,你可不知道,这个屋里的铁管管虽然暖和,就是这个烧起煤来,比以前要多耗费不少呐!”

“得了,知足吧你,代王殿下没来以前,咱们冬天不都是受冻过来的?还能有现在这样暖和?”

百姓们议论纷纷,大部分人立刻做出决定,要赶紧赶去买煤炭。

不,还得喊上家里人一起,去早一点,多买一点!

看着人群逐渐散去,朱元璋有些困惑,他回头问了二虎一句。

“这煤炭,俺记得是官府售卖的吧?”

二虎想了想,这才回答道:

“老板,朝廷此前有令,凡是煤炭发售,均由官府进行。”

“代王殿下这个煤炭,我倒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了......”

二虎有些摸不着头脑,这煤炭之事,他也有所耳闻。

官府售卖的煤炭,不但价格高,而且质量也一般,若是代王殿下自行发售煤炭,虽说官面上没什么问题,但质量好的话,岂不是价格更高?

这不是加重了百姓们的负担么?

看着二虎也有些迷迷糊糊,朱元璋沉吟了一会儿,这才说道:

“走,咱们去那煤窑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

根据刚才朱桂所说的地址,朱元璋一行人很快便来到了大同城外的西山煤窑。

眼前热闹的景象,让朱元璋和二虎都感到十分吃惊。

只见售卖煤炭之处,早已排起了长龙,百姓们井然有序的在排队购买煤炭。

人们手中挎着竹篮,竹筐,还有各种背篓,脸上洋溢着热情兴奋的笑容。

朱元璋在后面站了一会儿,看到有刚买完煤炭的人走过来,立刻笑眯眯的拉住了他。

“这位老乡,这煤好不好烧?”

被他拉住的中年人满脸激动之色,大声说道:

“好烧!好烧的很呐!而且还很便宜!比官府售卖的煤强多喽!”

朱元璋用手捻了一把筐中的煤炭,他是穷苦人家孩子出身,自然知晓这煤炭的优劣。

“咦,这煤炭好细腻,而且这颜色......”

朱元璋顿时吃了一惊,这煤炭不仅颜色乌黑发亮,而且摸上去很干燥,几乎没什么水分,手感也很好。

在他看来,这个煤炭质量可谓相当的好了。

小十三何时搞出这么好的煤炭来了?

“我和你说,这个煤炭可好了,就在那边发卖的地方,现场就有人在烧着呐,不但没什么烟气,还特别经烧,一点也不臭。”

“更重要的是,价格还很便宜呢,多亏了代王殿下,这下子,我家冬天可不难熬喽。”

一旁正在排队等候的人也纷纷出言附和。

“那是,这个煤比官府卖的好多了,听说烧上一整天,都没有半点臭味的。”

“主要是比官府卖的便宜多了,不然呐,我家那个暖气管子,还真不敢整天开着......”

听着耳边传来的阵阵称赞声,朱元璋顿时眯起了眼睛。

这新的煤炭,真的有这么好?

“二虎,你去前面排队,买一些煤炭回来。”

朱元璋低声吩咐道,然后他便转身往旁边走去,万一他在这里不小心碰到了朱桂,那就不太方便了。

二虎领命而去。

别看前来买煤炭的百姓络绎不绝,乃至于排起了长队,但煤窑这里安排的十分妥当,队伍前进速度很快,二虎也就排了小半个时辰,便买到了煤炭。

回到客栈,朱元璋盘腿坐在床榻上,吩咐道:

“二虎,你去找个火盆来,烧一下看看。”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他倒要看看,代王搞出来的这个新煤炭,到底是个什么成色!

很快,朱元璋和二虎便都感到了十分震惊。

“老板,这,这煤炭,果然好使的很呐!”

二虎用铁叉子拨动着火盆里的煤炭,神情有些激动。

他惊奇的发现,代王殿下搞出来的这个新煤炭,不但烧起来毫无异味和烟气,而且十分耐烧!

他在心中暗自对比了一下,起码是平常煤炭燃烧时间的两倍!甚至可能时间更长!

这可不是什么小事,亩产三十石,那不过是代王还未证实的大话而已,可这新煤炭,却实实在在的出现在他们眼前!

再一想到这新煤炭的低廉价格......

二虎有些激动的说道:

“老板,依我看,代王殿下定然是找到了如何提炼优质煤炭的方法!”

“而且这个方法一定是大规模的,成本也很低!”

“不然的话,这个新煤炭不可能价格这么低!如此一来,有了这新煤炭,我大明边疆将士的日子,就能好过不少了!”

“真是天佑大明,恭贺老板!”

朱元璋脸上也出现了笑容,这个新煤炭,的确是个好东西!

这个小十三,还是有点本事的。

他虽然心中也是十分欣喜,但脸上却只有淡淡的笑意,强自冷淡的说道:

“唔,这个新煤炭嘛,还算凑合,不过呢,这都是些小玩意罢了。”

“我看这个小十三呐,身为皇子,还是应该多学一点治国养民之策才是。”

突然,窗户外面传来了几声吆喝。

“大伙儿都注意啦,代王殿下招募兵士喽,大伙可以去报名喽!”

坏了!

二虎听到这个声音,心中顿时一个激灵,忍不住看向朱元璋。

果然,朱元璋脸上笑意早已消失不见,脸色变得十分冰冷。

小说《大明逍遥皇子》 第9章 试读结束。


《大明逍遥皇子》 小说介绍

主角叫朱桂徐妙清的小说叫做《大明逍遥皇子》,是作者缤纷倾心创作的一本穿越重生类小说,书中主要讲述了:第7章一听到这声高呼,二虎连忙凑到朱元璋身边,低声问道:“老板,你看我们是不是先换个地方?”毕竟,朱元璋这回是微服私访,眼下看起来,似乎还没到正式和代王殿下见面的时候。朱元璋微微点头,他也不想这么早就...

《大明逍遥皇子》 第7章 免费试读

第7章

一听到这声高呼,二虎连忙凑到朱元璋身边,低声问道:

“老板,你看我们是不是先换个地方?”

毕竟,朱元璋这回是微服私访,眼下看起来,似乎还没到正式和代王殿下见面的时候。

朱元璋微微点头,他也不想这么早就和小十三碰面。

此时他的心中,仍然存有疑惑,正好再暗中观察一番。

于是,在二虎的带领下,他们迅速的离开了刚才的地方,找了一家酒楼坐下。

这家酒楼的二楼靠窗,正好能将整个下面收入眼底,看得清清楚楚。

当他们坐下以后,代王朱桂也正好出现了。

第一眼印象,便让朱元璋和二虎大吃一惊!

因为代王朱桂身边,竟然只有一名随从!

这简直让朱元璋和二虎都感到十分不可思议。

要知道,他们一路行来,其他封地上的皇子出场,那场面可谓十分壮观,排场极大。

不但有许多贴身护卫随行保护,王府的闲杂人等也很多。

每次都会将百姓们弄得鸡飞狗跳、苦不堪言。

这其中有讲究排场的因素,但也有着担忧百姓闹事甚至刺杀的缘由。

毕竟,有几位皇子,在封地上实在是闹得太不像话了......

但是眼下,看起来代王朱桂,竟然身边就只跟了一个人?就这样放心大胆的出行了?

朱元璋看了一眼二虎,二虎心领神会,趴在窗檐上仔细观察了好一会儿,这才回身禀告。

“老板,代王身边的确只有一人随行,并无其他安排。”

二虎是积年的锦衣卫了,眼光毒辣,经验十分丰富,朱元璋也很信任他。

仅有一人随行,那不就等于是单身么?

“这个小十三,居然真的敢一人孤身出行?”

朱元璋轻声自言自语,他是真的有点看不懂自家这个小儿子了。

须知,朱桂再怎么说也是位皇子,这番做法,未免有些太过于冒险了。

他眼神微动,认真的向下面打量着。

然而随后所看到的一幕,却让朱元璋和二虎更为震惊!

代王朱桂一路走来,百姓们就好像看到了自家亲人一样,完全没有畏惧感,反而十分热情的跟其打着招呼,可以说是兴高采烈。

“早啊,代王殿下,你吃了吗?”

“早,阿福,我来时已经吃过啦,今天吃的包子和粥,相当的饱。”

“代王殿下,你啥时候去我家串串门呐,怎么一直没有消息啦,我家闺女可是心心念念想着你呐......”

“原来是林嫂子啊,哈哈,我可听说,上次阿庆想要去你家提亲,被你闺女给打出门了呐,这脾气可得改改。”

“哈哈哈,殿下你可别听林嫂胡说八道,她家闺女早就芳心有属喽,阿庆那个小子也是混不吝的,正好触了霉头。”

“代王殿下,今天出门是看雪情的吧?您放心,我们都把您的话放在心上呢,绝对不会误了事!”

......

酒楼上,朱元璋和二虎都有些看傻了眼。

这哪里是皇子出行啊,分明就是普通百姓出门嘛!

二虎眼神直直的盯着楼下,他做了这么多年锦衣卫,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场面呢。

无论是京师,还是各处封地,哪一位皇子的出行不是劳师动众、人拥马嘶的?

这代王殿下,倒也真是稀奇,不但孤身出行,看起来在百姓中的人缘也特别的好。

朱元璋看着下面热闹的场景,忍不住冷哼了一声。

他在心中默默念叨了一句,这成何体统?

皇家的威严,到底还要不要了?

朱元璋感到心中有些不太舒服,这个小十三,似乎有些简朴过了头,简直置皇室威严和排场于无物!

不过朱元璋转念一想,自己辛辛苦苦开创大明王朝,不就是为了君臣同德,万民同心么?

眼下这热闹和谐的一幕,正是他所期待看到的啊......

这样一想,他倒也不难受了,反倒是饶有兴致的看了起来。

朱桂是个平易近人的性子,他一边打量着道路上的积雪,一边笑着点头回应各人。

“老吴你这个里长做的不错啊,我刚才过来看了一路,道路上不但没有半点积雪,也丝毫没有要结冰的迹象,干的挺好。”

被朱桂夸赞的老吴是个相貌朴实的中年人,此时他正端着个装了盐的簸箕,红光满面,笑的几乎合不拢嘴。

“那是,殿下您说的话,我老吴绝对刻在心里了,架起胳膊就是干!”

“是啊,代王殿下,你放心,我们一定把这个道路上的雪给除的干干净净,保证不结冰,不影响外地来的商队!”

百姓们纷纷出言说道。

自从代王殿下来了大同,开始推行一系列新政令以来,外地客商往来顿时增加了许多。

反映到百姓们的日常生活中,便是他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了!

因此,对于代王殿下,百姓们绝对是心悦诚服、死心塌地的。

“那就好。”

朱桂找了一处高地,站了上去,他笑呵呵的对众人说道:

“大家应该也都感受到了,这道路畅通无阻,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好处。”

“那么接下来,等雪停以后,还要请大伙儿多多帮忙,要开始继续修路,把别的地方也修上路,争取做到四通八达。”

“只有把各地的路都修得又宽又好,咱们大同的商贸才会蓬勃发展起来,咱们老百姓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

“要想生活过得好,就一定要多修路!”

“大家说,好不好啊?”

四周的百姓民众顿时纷纷喧哗起来,这修路的好处,大伙可是实实在在的看在眼里。

“好!”

“代王殿下,您就放心吧,我们一定尽心尽力帮您修路,不要工钱,管饭就行!”

“哈哈,光管饭可不行。”

朱桂笑呵呵的说道:

“该给的工钱还是要给的。”

“不过,我今天也有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请大家耐心等候,到来年,我会为大家提供一种新的稻米种子。”

“大伙不妨猜猜看,这种新的稻米,亩产能够达到多少?”

看着笑眯眯的朱桂,周围的百姓都有些犹豫起来。

毕竟,粮食乃是百姓们生存的根本,换新的种子种植,有那么容易吗?

不过,百姓们还是非常相信代王殿下的,因此,很快就有人开始大声报出数字来。

“三石半?”

“我看呐,起码四石半!不然代王殿下怎么会让我们换新种子呢?”

“切,依我看,估计得有五六石!我相信代王殿下!”

百姓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们坚信,爱民如子的代王殿下,绝对不会害他们。

现在大明的一亩稻米亩产,好一点的也最多三四石,差一点的就二石左右。

在百姓们看来,代王殿下既然让他们换种子种植,那估计起码要比三四石多一些了,拾掇拾掇好,应该能够有五六石的收成。

朱元璋也是这样想的,他端起茶杯,一边喝水一边琢磨着,这个小十三,要是真能搞出这种稻米良种来,那还真是件大好事了!

自己到时肯定得问小十三要过来。

大明缺粮啊!若是能够从亩产三四石提升到五六石的话,就能再活无数百姓!

就在此时,楼下的朱桂笑着开口说道:

“大家伙放心,等到明年,新的稻米种植以后,亩产起码能够达到三十石!”

什么?

噗的一声,朱元璋把刚喝进去的水全给喷了出来!

亩产三十石!

这是直接翻了十倍吗?

这个小十三,他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小说《大明逍遥皇子》 第7章 试读结束。


    第1章

    洪武,二十一年,冬。

    漫天大雪之中,一行二十余人商队正在小道之上缓缓行驶着。

    这可不是普通的商队,乃是大明天子,朱元璋。

    这次以商队形式出行,是为了暗中观察那些在各个藩地的儿子们,现在都在做什么。

    这可都是未来大明的根基啊,不过这一路走来,已经快要到大同府了,但是结果却是大失所望。

    之前去过的那些藩地,一个个全部不尽人意。

    现在又遇到了大雪阻路,让老朱此时的心情很愤怒。

    “陛下,现在风雪肆虐,虽然距离大同府已经很近,但是道路崎岖,属下希望以身体为重,不如先行休整,等风雪过去,再继续赶路!”

    在队伍前方开路的二虎,此时一身商贩装扮,对着身后的朱元璋沉声说道。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自古北地多风雪,每年在雪灾中丧生的子民数不胜数。

    朱元璋作为一国之君,当然不能出些差错。

    “不碍事,继续走,记住在外面不要叫俺陛下,叫老板!”

    “现在风雪如此严重,俺已经想到了大同府中,民不聊生的情形,此刻怎么能停下,希望小十三不要和他那几个不成器的哥哥一样,让俺失望了!”

    戴着毡帽,身上裹着兽皮的朱元璋,说到这里,眼中的狠厉已经毫不掩饰的表露了出来。

    让听到此话的二虎身躯猛然一震,对着身后的队伍做了一个继续前行的手势后,蒙头开路。

    一句话都不敢多说。

    因为这一路走来,他可知道那些皇子们都做了什么,秦王私自调兵,晋王残害百姓,这一桩桩,一件件匪夷所思的事,都将等陛下回宫之后清算。

    现在要去的正是代王的藩地,如果那代王做的不好,在这个节骨眼上,再给陛下一记猛药,后果不堪设想。

    “咦?陛下,您看那路边墩石!”

    正准备默默做好护卫工作的二虎,在看到前方的情形之后,猛地瞳孔一缩,下意识的对着朱元璋喊道。

    “俺不是和你说了吗,叫老板!咦,这,这是何物?还有这地面又是怎么回事!”

    原本还在气头上的朱元璋,听到屡教不改的称呼后,正要发作,却被眼前的一幕惊到了。

    只见在漫天雪白的景象中,一块巨大的墩石上用红色的大字写着,大同欢迎您。

    当然这并不足以让朱元璋惊讶,最惊讶的是那干净整洁的黑色地面,平坦坚硬。

    一眼望去,视线开阔不说,道路更是前所未有的笔直。

    地面也没有多少的雪花,因为有一些身穿厚厚棉袄的百姓,正在自发的用扫把清理着积雪。

    各自的脸上也是不见忧色,嬉笑的不知道在说着什么。

    本来在朱元璋的心中,已经做好了路有冻死骨的准备,没想到却是这样颠覆认知的一幕。

    难道是那个小十三,事先听说了自己要来的消息,在做样子?

    可是又不太可能,因为太子朱标监国已久,这次出行更是只有贴身锦衣卫知道,而且这道路,明显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建成的。

    “二虎,你去看看怎么回事!”

    本着满心的疑惑,朱元璋最终脸色阴晴不定的对着二虎吩咐道。

    “是,老板,我这就去!”

    二虎恭敬的应了一声,察言观色多年的他,心中也为代王祈祷着,千万别搞事啊。

    而一直在路边扫雪的大同府子民们,对于这一行人的到来,以及二虎脸上的诧异之色也是习以为常。

    天空中的大雪依旧在飞舞着,不一会二虎就急匆匆的走了回来。

    “老板,我问清楚了,这些人是自愿来除雪的,这路也是代王带人修建的,被称为公路!”

    “公路?哼,这路虽然确实平整,与民有益,但如此风雪之下,往年北地子民多为饥寒交迫,怎会不在家取暖,出来自愿除雪!”

    “老板,确实如此,我看那些人的表情轻快,不似作假,不过其中缘由,还需要老板您亲自定夺!”

    朱元璋原本在听到二虎的汇报后,对于公路之事确实惊讶,相对于其他的儿子们已经算是很大的惊喜了,但是这些北地子民愿意冒着风雪在这里做事,是怎么都不信的。

    想到这里之后,刚刚升起的欣慰,也被强行压了下去,朱元璋要亲自去看看怎么回事。

    而四周的百姓们,看着这个外地商队的惊讶也不奇怪,依旧拿着扫把铁锹,在公路上扫动着。

    当朱元璋一行人径直进入大同府的时候,才听到了百姓们的窃窃私语。

    “哈哈哈,又是外地的商队来了,每次都能看到这些人震惊的样子,这样的公路,我们大同府内四处可见,有什么好奇怪的!”

    “是啊,不过这一切都是代王殿下的功劳啊,从殿下来到大同府之后,我们的日子可比以前好太多了,听说其他府的人听说之后,都有争着赶着过来呢!”

    “咱们虽然没什么本事,但好在离这条路最近,打扫一下积雪,也是为代王殿下分忧不是!”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