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秋日文学网 > 现代都市 > 贞观:瞎眼的我打造传奇盛世完整作品阅读

贞观:瞎眼的我打造传奇盛世完整作品阅读

一头大鲨鱼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其他小说《贞观:瞎眼的我打造传奇盛世》,现已完结,主要人物是庆修苏小纯,文章的原创作者叫做“一头大鲨鱼”,非常的有看点,小说精彩剧情讲述的是:么定了,走,找个面馆,先吃饱再说。”很快,在娘子的带领下找到了一家面馆,阳春面四个铜板一碗,总共花了八个铜板。虽然只是八个铜板,但也让苏小纯心疼不已,一路上都在抱怨庆修败家。庆修没好气道:“行了,不就是八个铜板吗,你至于唠叨半天吗,今天花了八个铜板,明天我就能给你挣回来八十个铜板。”苏小纯也觉得自己小气了,很是羞赧道:“我哪里见过这么......

主角:庆修苏小纯   更新:2024-06-04 16:0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庆修苏小纯的现代都市小说《贞观:瞎眼的我打造传奇盛世完整作品阅读》,由网络作家“一头大鲨鱼”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其他小说《贞观:瞎眼的我打造传奇盛世》,现已完结,主要人物是庆修苏小纯,文章的原创作者叫做“一头大鲨鱼”,非常的有看点,小说精彩剧情讲述的是:么定了,走,找个面馆,先吃饱再说。”很快,在娘子的带领下找到了一家面馆,阳春面四个铜板一碗,总共花了八个铜板。虽然只是八个铜板,但也让苏小纯心疼不已,一路上都在抱怨庆修败家。庆修没好气道:“行了,不就是八个铜板吗,你至于唠叨半天吗,今天花了八个铜板,明天我就能给你挣回来八十个铜板。”苏小纯也觉得自己小气了,很是羞赧道:“我哪里见过这么......

《贞观:瞎眼的我打造传奇盛世完整作品阅读》精彩片段


难道是穿越虫洞的时候,被赋予了某项技能?

是了,肯定是这样的。

庆修终于能明白为什么这些天,自己的感官开始变得强大起来,无论是听觉还是嗅觉,亦或者是对周围的感知力,都超出了普通人的范畴。

异能,这肯定是异能。

苏小纯此刻哪里还顾得上庆修说什么,她甚至连庆修的话都有些听不清,小脑瓜子嗡嗡的,只能一个劲的点头:“当当当……当家的,我我……我相信你。”

庆修收回手掌,含笑道:“既然相信我,那就听我这个当家的。”

“好……好。”

苏小纯如释重负,但还是觉着心脏快要跳出来了。

在这个拉手搂抱都算禁忌的封建世界,被人这样在大街上捧着脸,让苏小纯恨不得挖个坑钻进去。

“就这么定了,走,找个面馆,先吃饱再说。”

很快,在娘子的带领下找到了一家面馆,阳春面四个铜板一碗,总共花了八个铜板。

虽然只是八个铜板,但也让苏小纯心疼不已,一路上都在抱怨庆修败家。

庆修没好气道:“行了,不就是八个铜板吗,你至于唠叨半天吗,今天花了八个铜板,明天我就能给你挣回来八十个铜板。”

苏小纯也觉得自己小气了,很是羞赧道:“我哪里见过这么多铜钱,当然心疼了,当家的,我没有小气,就是觉得这钱花得不值。”

“值不值都已经花了,再多说也无益。”

“嗯。”苏小纯点头问道:“当家的,我们去买个铁锅,买两个陶碗,再买些粮食回家吧。”

庆修却摇头道:“小纯,指望三百个铜板,是不可能让我们两个活到秋收季节的,我打算用这些铜板挣点儿钱,至少也要挣到足够我们活到秋收时候的银钱。”

“你要是相信我这个当家的,就什么也别问,按照我吩咐的去做。”

苏小纯欲言又止,但见庆修神色坚定,她有种说不出的心安。

“当家的,我都听你的。”

“行。”庆修说道:“我们先在县城转转,你负责打听一下,哪里有卖猪肉和大米的,对了,霜糖也要。”

虽然不知道庆修要做什么,但苏小纯也没有多问,带着庆修开始寻找这些商铺。

唐朝时期虽然有大米,但都是一些旱米,亩产最高也只有二百来斤,撑死也不过三百斤,这在大唐已经算是高产了。

猪肉在大唐虽然是贱肉,勋贵老爷们不屑于吃猪肉,但老百姓想吃得起猪肉也不容易,所以猪肉哪怕是贱肉,在这个时代也不便宜。

猪瘦肉不考虑,庆修花了几十个铜板,买了10斤猪肥膘。

看上去虽然便宜,但猪肉贩子赚大了,因为一般人不会去买猪肥膘,这在大唐都是喂狗的肉。

又花了80个铜板,买了十斤大米。

接下来就是几斤霜糖,一口铁锅,两个陶碗,两个陶盆,两个陶罐,一张案板和一把菜刀。

其他东西都很便宜,但唯独铁锅和菜刀在大唐非常昂贵,这是因为在大唐还没有很成熟的冶炼方式,铁器在这个时代很值钱。

一些农户家里的铁锅,甚至都用来当传家宝。

总共花了268个铜板,心疼的苏小纯都快哭了。

背着箩筐满载而归的庆修叹道:“哎,口口声声说相信当家的,心里却在数落我是个败家子,哎,有些人真是表里不一啊。”

苏小纯一听这话就急了:“当家的,我没有,我就是有些心疼而已,可不敢埋怨当家的。”

庆修淡淡一笑道:“我跟你透个底,咱们今日花了两百多铜板,明日就能赚回来,别心疼了,反正铜板已经花了,你再心疼,它也回不来了。”

“哦。”苏小纯无精打采的哦了一声。

傍晚时分,终于回到了三河村。

因为灞河上游分出了两个岔口,分成了一大两小三条河,这就是三河村的由来。

“哟,庆修回来了,婚书办下来了?”

“二嫂子,办下来了,还领了铜板买了粮食呢。”庆修笑着回应。

“有了粮食就好,你们俩也不用饿肚子了。”

“庆修,加把劲,来年让你婆娘给你生个大胖小子,哈哈。”

村里路过的大婶都在和两人说笑,苏小纯一路低着头,被羞的面红耳赤。

到家以后,苏小纯帮忙把东西卸下来后问道:“当家的,现在可以说了吧,咱们买这些东西做什么?”

庆修拿起一个陶碗说道:“娘子,你去河里打罐水来。”

被叫了娘子,苏小纯心跳加速,羞涩的眼神瞄了庆修一眼,抱着大陶罐就走了。

很快,苏小纯打了一罐河水回来。

灞河的源头是渭河,而渭河的源头是黄河,黄河水虽然污浊,但流到这里,水里的泥沙也已经被净化了一遍,再加上这年代也没有污染,河水比较清澈干净。

按照庆修的吩咐,苏小纯先后找来了不少柴火,又去捡石头搭建了一个小型灶台。

生火做饭对于苏小纯来说并不陌生,她驾轻就熟的按照庆修的吩咐生火,把刷干净的铁锅架在灶台上倒入清水。

“当家的,接下来呢?”

庆修说道:“把这些切碎的猪肥膘倒进去,慢慢的熬,直到熬出油来。”

“哦,我懂了,当家的是要炼猪油。”

庆修笑道:“对,练一些猪油。”

练猪油在大唐很普遍,老百姓家里能吃得起的就只有猪油。

“放心吧当家的,我在家里的时候也经常炼猪油。”

对于练猪油,苏小纯信誓旦旦的表示自己很在行。

很快,天色逐渐黑下来,用三斤肥膘练出了一斤多猪油,至于剩下的,反正也放不坏,等有时间了在慢慢的练。

接下来,苏小纯煮了两碗糜子粥端给庆修一碗。

糜子是五谷之一,属于小米的分支,口感和外形都和小米差不多。

吃过晚饭,天色已经漆黑,苏小纯点燃了一根蜡烛,将杂乱的草窝整理成了一个简易草床。

整理好这一切,苏小纯红着脸颤声道:“当……当家的,床铺好了,我们……我们该睡觉了。”

听着她紧张的语气,庆修没由来的一阵想笑。

苏小纯似乎也意识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手足无措的站在一旁,一时间麻了手脚。


太极宫,武德殿内。

太宗皇帝李世民登基之初,贞观元年设武德殿为朝臣们议事之所。

此时,李二召集六部尚书,三省高官,左右仆射在此议事。

为首软座侧卧的是一名男子,唇下储须一缕,年岁大概三十,头戴双耳帽,身着明黄服,一手握藏蓝色封面的书卷,一手扶须轻捋,神色庄严肃穆。

殿内所有人望着他的目光都是倍感尊崇。

李二目光扫过诸臣子,缓声开口道:“贞观初年,第一条政令‘繁衍生息’已下发快一个月了,朕今日召汝等来此,便是商议贞观之年的第二条政令。”

“繁衍生息为我大唐增添人口,这第二条政令,朕的想法是提高唐人的生活质量,让老百姓家家户户都有饭吃,不再忍饥挨饿,要让他们吃饱穿暖。”

“只要是有关造福百姓的想法,诸君可以知无不言,畅所欲言。”

左侧为首的老臣已经年过半百,原本还昏昏欲睡的他,听闻此言后,便开口道:“陛下,吃饱穿暖自古以来便是民生大计。”

“哦?”李二轻轻挑眉道:“左仆射有何高见?”

左仆射,萧瑀,李渊麾下的老臣,李渊虽然退位,但萧瑀仍然身居要职。

萧瑀沉吟一番,说道:“连年征战,百姓苦不堪言,多少家庭流离失所,咱们大唐如今并不缺田,缺的是种田之人。”

“如今关中一带大多数村庄都是妇孺居多,耕作起来极为困难,何况百姓手中无地,种的都是封地老爷们的农田,秋收的粮食有三成都要用来交租,两成拿来赋税,真正落入百姓手中的粮食并不多。”

“要想根本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封地着手,减少百姓的粮租和粮税,这样一来,百姓手里就有了余粮,日子也会逐渐好过。”

贵族的封地其实都是百姓手中的土地,名义上是百姓自己的农田,但秋收之后却要给封地老爷们缴纳粮租。

李二右手边第一位便是大名鼎鼎的长孙无忌,此刻他暂代右仆射一职,更是六部尚书之一的吏部尚书,手握实权。

相比较已经被架空了的萧瑀,武德殿内除了李二,就只有长孙无忌的权力最大。

长孙无忌闻言眉头大皱,果断摇头道:“不可,天下初定,朝堂不稳,封地居多的都是些门阀大族,若突兀削减粮租,这对天下百姓或许是好事,但对目前的皇权稳固来说,极具危险。”

“一旦这些门阀大族联合起来抗议,后果不堪设想。”

很明显,萧瑀的政策动了许多人嘴里的蛋糕,那些被削减粮租的贵族们肯定不乐意。

萧瑀欲言又止,佝偻着身子默默低头不语。

李二听的频频点头,看向一个面黄肌瘦,气息虚浮的中年男子开口道:“克明,你可有良策?”

房谋杜断中的杜如晦,字克明,目前担任兵部尚书之职。

虽然担任兵部尚书,但他是个实打实的文官。

此时已经满脸病态的杜如晦轻咳两声后说道:“陛下,为了天下安定,削减粮租的政策怕是不行,如今国库也较为空虚,削减赋税也行不通。”

“所谓国富而民强,要想富民,必先强国,而造福百姓的民生大计,无非就是削减粮租和赋税,这两点虽然行不通,我们可以从民间着手。”

李二眼睛一亮,问道:“愿闻其详。”

他似乎已经察觉到,杜如晦已经有了良策。

杜如晦望着李二,缓缓吐出数字:“奇功受爵!”

“奇功受爵?”

众人闻言,纷纷咀嚼话中含义。

李二也是陷入沉思。

杜如晦继续道:“所谓奇功受爵,便是下发第二条政令,从民间征集大才,许诺若谁能有造福百姓的良策,亦或者有造福百姓的手段,若有成效,对其赏金赐爵。”

长孙无忌不悦道:“大唐立国,军功者无数,各州道各郡县更是勋贵无数,这样一来,怕是又要封赏许多爵位出去,万一封无可封,何解?”

杜克明据理力争道:“重症需猛药方可见效,何况老夫提议的只是奇功受爵,其意是有奇功方可受爵,要求抬高点不就行了?”

在大唐,年过四十,家中有子嗣的人都可自称老夫。

中书令房玄龄点头道:“陛下,克明贤弟所言非虚,只要我们提高奇功的门槛,便能杜绝一些企图蒙混之人,若非克明提议,诸位可有其他良策?”

高官们你看我我看你,都选择沉默不言。

李二将书本敲击在掌心内,坐直了身子说道:“就按克明说的办,贞观第二条政令‘奇功受爵’就这么定了,中书省拟定方案下发政令,尚书省执行。”

中书令房玄龄起身行礼道:“陛下,臣即可前往中书省草拟文书。”

房玄龄刚走,一名太监就从殿外进入武德殿。

太监手中持有令牌一枚,双手举过头顶后说道:“陛下,皇城外有一老农,持此令要见太上皇,此令不是陛下下发令牌,禁军统领特来请示。”

李二身边三十岁出头的太监接过令牌交给了他。

李二看后,说道:“这是大唐立国之初,太上皇下发的亲卫令牌,现在持有的人少之又少,想来是太上皇曾今的亲卫。”

“让他去吧,另外,让百骑司盯紧点。”

百骑司,李二设立的谍报机构,也是他的鹰犬爪牙。

太监接过令牌躬身退下。

萧瑀感慨道:“陛下,如今太上皇已无实权,又何必幽禁大安宫落下个不孝之名?既然大势已去,倒不如……。”

“嗯?”李二眸子一冷,不怒自威。

萧瑀吓的缩了缩脖子,顿时如坐针毡。

思量片刻,李二点头道:“左仆射所言极是,王德,撤下大安宫的禁军,太上皇若想做些什么,就由他去吧。”

自玄武门夺嫡之后,李渊也被李二狠心的从武德殿赶到了大安宫。

名义上说是给老父亲乔迁新居,其实就是幽闭,一些武德年的老臣想见李渊一面都难如登天。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在朝堂已经初步稳定,朝堂中李渊的宠臣,该罢免的罢免,该告老还乡的告老还乡,权利也被李二一点点的蚕食架空。

现在的李渊,只是一个每天躲在大安公里,就知道埋头造孩子的孤家寡人。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