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贺是昌邑哀王的儿子,在封国时向来狂妄放纵,行为没有节制。汉武帝去世时,刘贺在服丧期间依旧打猎游玩不止。他曾经到方舆(今山东鱼台县)打猎,不到半天就驰骋了三百里。中尉琅琊人王吉上书劝谏说:“大王不喜欢读书学习,却喜好安逸游乐,不停地在马车上纵情驰骋,累得口中呼喊不止,双手被马鞭磨得生疼,身体也因车马颠簸而疲惫不堪。清晨要冒着雾气寒露,白天则被尘埃笼罩,夏天饱受大暑的炙烤,冬天又被风寒侵袭。多次让自己娇贵脆弱的身体承受这样的劳苦,这既不是保全生命的做法,也不利于增进仁义。在宽敞的房屋之下,柔软的毡毯之上,有贤明的老师在面前讲授,自己勤奋学习,上可探讨唐尧、虞舜的时代,下能了解殷、周的兴盛,考察仁爱圣明的风尚,学习治国的道理,勤奋努力得忘记吃饭,每天都能提升自己的品德,这样的乐趣难道是在骑马游乐中能体会到的吗?休息的时候,通过俯仰屈伸来活动身体,通过进退行走来增强体质,通过呼吸新鲜空气、吐出浊气来调理内脏,通过集中精力来调适精神,这样养生,难道不是很好吗?大王如果真能留意这些,心中就会有尧、舜的志向,身体也会像乔松一样健康长寿,美好的名声就会传播开来,福禄自然会降临,国家也会安定。皇帝仁爱圣明,至今还在思念先帝,对宫馆园林、打猎游玩的乐趣都没有兴趣。大王应当日夜思考这些,以秉承皇帝的心意。诸侯与皇帝是骨肉至亲,在亲属关系上,大王是皇帝的儿子;在职位上,大王是臣子。一人身兼两种责任,对皇帝的恩爱和忠诚,哪怕有一点不周全,传到皇帝耳中,都不是享有封国的福气啊。”刘贺听后,下令说:“我行为有失检点,不能没有懈怠的时候,中尉非常忠诚,多次纠正我的过错。”他派谒者千秋赏赐给中尉王吉牛肉五百斤、酒五石、肉干五束。但之后,刘贺依旧放纵如故。
郎中令山阳人龚遂为人忠厚刚毅,很有气节。他在宫内向刘贺进谏,在宫外责备刘贺的师傅和相,引经据典,陈述祸福,甚至声泪俱下,毫不懈怠,当面指责刘贺的过错,刘贺甚至捂着耳朵起身就走,说:“郎中令总是让人羞愧。”刘贺曾经长时间与车夫、厨师等人嬉戏玩耍,吃喝赏赐没有节制。龚遂进宫拜见刘贺,流着泪劝阻他,身边的侍从都感动得流下眼泪。刘贺说:“郎中令为什么哭呢?”龚遂说:“我为国家的危亡感到痛心啊!希望大王能让我畅所欲言,我愿竭尽愚见。”刘贺让身边的人退下,龚遂说:“大王知道胶西王为什么会因无道而亡国吗?”刘贺说:“不知道。”龚遂说:“我听说胶西王有个阿谀奉承的臣子叫侯得,胶西王的行为如同夏桀、商纣,侯得却把他比作尧、舜。胶西王喜欢侯得的谄媚奉承,常常与他同睡同起,只听侯得的话,最终才落到那样的下场。如今大王亲近一群小人,逐渐沾染了邪恶的习性,这是关乎国家存亡的大事,不能不谨慎啊!我请求挑选一些通晓经书、品行端正的郎官,与大王一起生活,大王坐下时就诵读《诗经》《尚书》,站立时就学习礼仪,这对大王应该会有帮助。”刘贺答应了他。龚遂就挑选了郎中张安等十人侍奉刘贺。可没过几天,刘贺就把张安等人都赶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