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个小型剪纸体验工坊。
周末开课,平时接待游客体验。
我在网上做了调查,现在这种传统文化体验很受欢迎。”
巧姑皱起眉头:“那不成了旅游景点?”
“不是的,”小雨拿出手机,点开一个页面,“您看,这是苏州的刺绣工坊,他们既保留了传统技艺的严肃性,又让普通人有机会接触。
我们可以控制人数,保证教学质量……”巧姑看着屏幕上那些专注学习的面孔,有些动摇。
她想起自己年轻时学艺的艰辛,师父的严格,无数次剪坏纸张的挫败……现在有机会让更多人轻松地接触这门艺术,也许是一件好事?
“先……试试吧。”
巧姑最终说道,“但人数不能多,一次最多五个。”
小雨高兴地拥抱了母亲:“太好了!
我已经想好了宣传方案……”去日本前的最后一周,剪纸店后面的小仓库焕然一新。
巧姑惊讶地发现,小雨不仅清理了空间,还精心布置了展示墙,上面挂着林家五代人的剪纸作品复制品,从最古朴的到最新颖的,构成了一部活生生的剪纸发展史。
“这是……我们的‘剪纸艺术长廊’。”
小雨拉着母亲的手,“我想让来学习的人先了解剪纸的历史,明白他们即将接触的不只是一门手艺,而是一种文化传承。”
巧姑的眼眶湿润了。
她走到展示墙尽头,那里留着一块空白。
“这里……留给您从日本带回来的作品。”
小雨笑着说,“我们要让这个长廊一直延续下去。”
出发前一天晚上,巧姑将小雨叫到跟前,从怀中掏出一本手抄本。
封面上用毛笔写着“林氏剪纸谱”四个字,墨迹已经有些褪色。
“这是……林家剪纸的全部秘诀。”
巧姑的声音有一些颤抖,“本来想等我……之后再传给你。
但现在你要管理工坊,又跟我去日本,是时候交给你了。”
小雨小心翼翼地接过,翻开第一页,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图案的分解步骤,还有巧姑父亲的字迹:“剪纸之道,在于心静、眼明、手稳……妈,这太贵重了……”巧姑按住女儿的手:“贵重的是里面的内容,不是这本子。
你要记住,技法可以教,但剪纸的灵魂在于……”她指了指心脏的位置。
小雨郑重地点头:“我明